下輩子還要做你的親人:輪迴在美國的真實案例

下輩子還要做你的親人:輪迴在美國的真實案例
定價:280
NT $ 76 ~ 252
  • 作者:卡洛.鮑曼
  • 原文作者:Carol Bowman
  • 譯者:李忠晉
  • 出版社:智庫
  • 出版日期:2006-04-2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264711
  • ISBN13:9789867264718
  • 裝訂:軟精裝 / 384頁 / 32k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我總是發覺兒童的前世記憶特別引人入勝且令人信服。假如你讓你的小孩談論這些記憶,他們將有無懼地表達的自由。卡洛.鮑曼的這本書將幫助你了解與表達。

—《前世今生》作者布萊恩.魏斯(Brain Weiss)
《我家小孩的前世》作者卡洛.鮑曼又一鉅著!

  如果你不必等到未來在靈界,能在今生、在此時此刻,見到一個已故的摯愛親人,你覺得如何?

  作者卡洛.鮑曼說,這是可能的。基於深度研究與對幼童的直接觀察,她在這本開拓性的書中顯示已故的摯愛親人輪迴在同樣的家庭中是多麼普遍。這些家庭分享他們的小孩自然而然地談到他們根本不認識的一位已故親人的事。這些真實的故事闡明了由來已久的家庭關係的諸問題:我們選擇我們的父母嗎?什麼關係在人死後留下來?被流產或墮胎的胎兒的靈魂會怎樣?作者提供希望給失去摯愛親人且渴望跟死者再度團圓的任何人,而這些故事共通的教訓是: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關係因每日的輪迴奇蹟在死後繼續著……

本書特色

  ※《我家小孩的前世》作者卡洛?鮑曼又一感人力作。
  ※美國知名精神科醫師暨暢銷書《前世今生》的作者布萊恩?魏斯推薦。

  ※本書蒐集諸多同一家庭輪迴的真實個案,這些個案的故事強化了我們對輪迴的了解,也使我們進一步思考生命意義並獲得情感慰藉。
  ※書中針對一些形而上的議題提供另一種觀點與洞察,例如我們如何選擇父母與我們來世的情況、業的觀念以及流產與墮胎的問題。

作者簡介

卡洛.鮑曼(Carol Bowman)

  是兒童輪迴記憶的主要專家。她的著作、演說及在電視節目《歐普拉》(Oprah)、《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未解之謎》(Unsolved Mysteries)上露面,讓幾百萬為人父母者了解一些兒童自發性地記得他們的前世的事實。她的第一本書《我家小孩的前世今生》(Children’s Past Lives)是新時代名著。鮑曼跟她丈夫居住在費城附近。她有輔導學碩士學位,從事前世回歸療法已有十幾年。她繼續研究兒童的前世與同一家庭內的輪迴。她的網站是:www.childpastlives.org..

譯者簡介

李忠晉

  一九五一年生,英國雪菲兒大學歷史碩士(1996),曾任報社編譯十一年,目前是自由譯者,譯作有《日本史》、《俄國史》等六部書。

 

目錄

輪迴的現實
前言
自序

第一章 已故親人回來
第二章 重新出生的小孩
第三章 輪迴與生物學
第四章 美國芝加哥
第五章 母女角色互換
第六章 選擇下一個生命
第七章 子宮裡的掉頭
第八章 預告的夢
第九章 第二個機會
第十章 靈魂穿進穿書註釋
註釋

 

  我將永不忘記我第一次把一個新生嬰兒抱在手中的感受。我驚奇地注視他的小手與身體。當我把他抱近懷裡時,我對這叫作出生的奇蹟感到吃驚。世上沒有其他的事物能帶來更大的歡愉。而如同大多數人,當我注視他時,我不禁冥想他今後的人生。在我懷裡的是新一代的應許、希望與夢想。這是一具剛形成的身體,但它是一個永恆的靈魂,準備再度開始生命之舞的靈魂。 每個靈魂製作它自己超越時間的經驗地圖。一世又一世的事件被銘刻在靈魂記憶裡,而所有的弱點與優點被利用來成長與了解。意識從這知識中形成且進化,發展我們的自我並將它併入這簡單卻複雜的生命意義之中。

  我們每一個人有一個靈魂命運,但這知識旅程並非單獨跋涉。相反的,它是被分享的。因為我們是很多其他人的一部分,而我們選擇回來跟那些我們以往愛過的人一起學習與發展。雖然人物、角色及情勢變了,但愛與熟悉的結合是我們的固有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是我們的家庭、朋友及敵人。而藉著分享、學習、愛、經歷在種種情勢中的人的各個面向,我們在尋求真理與了解時合而為一了。

  兒童是生命的最偉大教師之一。他們的觀點是誠實且自由的。他們的心思沒有被成人所感受的恐懼與不安全所束縛。兒童單純且把人生視為是嬉戲的冒險。他們所說的話背後沒有論斷或動機。他們知道他們是誰和他們想要什麼,而你甚至於不用問,他們就會告訴你。

  兒童也遠較與他們的直覺同調。他們還沒形成宗教或信仰體系的意識,因此他們依靠他們的感覺給他們答案。這意識的一部分是由於他們剛從靈界來到這裡,而他們的心態仍充滿那個世界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利用且滋養他們的光,因為讓它繼續照亮著是我們的責任。兒童的心思是靈魂的所在地,應該盡可能保持純淨與自由,以便他們能培養一個真實而有意義的屬靈自我。因為人必須像兒童那般才能進天堂之門。

  輪迴信仰在人類已知的每一種宗教與文明中幾乎都可以找到。它當然是羅馬時代的一部分,且被若干古希臘哲學家提到,尤其是柏拉圖。埃及人的古代宗教也有輪迴。回到這個世界來的信仰在今天也是同樣強烈,且在主流思潮中愈來愈被接受。因此,為什麼輪迴仍是神祕的主題呢?

  在我們的有限的、物質的、三度空間的世界中,沒有能夠度量靈魂在時間中所遭遇的經驗的人造機器。當談到靈魂或意識或另一範疇時,我們可以利用什麼科學方法?沒有。如同格言所說的,它將會像是大海撈針。

  但在另一層次,意識是真實的且可觸知的,正如藉由冥想、瀕臨死亡及靈魂出竅的經驗所經歷的。跟這些一致的是下列情況:兒童超越他們的意識結構擁有前世記憶並知道一致的細節。回歸療法減輕了非理性的恐懼症與健康問題的痛苦,它也清楚地且無可反駁地證明靈魂意識的存在。

  心思是無限的。我們不是我們的頭腦、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衣服或我們的家。我們不是我們的銀行帳戶、我們的職業、我們的國家或甚至於我們的名字。我們比這些還要多很多。我們是靈的存在,它真正的天賦語言是愛。

  我們對這新的「靈魂意識」打開我們心門的時候終於到了。這是何以本書如此重要的原因了,不只是作為一本有趣的故事,也可以作為一本藉以學習和賴以生活的功課的選集。當我們開始想到我們自己是永恆的存在且意識到我們每天如何過生活時,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而且我們更密切地察覺到我們存在的多采多姿的畫面。我們開始了解跟我們的家人、朋友及同事互動背後的意義。我們開始明白我們以前的思想與行動有助於塑造我們現在過的生活,並且我們開始「警覺」到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知道它們將在遠超過明天的未來產生影響。我們開始過一種生活,在這生活中我們不把這些選擇視為理所當然。

  今生是靈魂的教室。它是我們一再回來進一步訓練我們自覺的地方。我們希望,用我們經歷的所有經驗與活過的種種情境,我們將能夠更了解自己。當我們能開始坦誠地看見我們自己且開始負起個人責任時,那時——且只有那時——我們才了解到我們作為一體是彼此有關的,而且我們看見了上帝的真正意義。
  知名靈媒與暢銷作家 詹姆士.凡.普瑞格(James Van Praagh)

  當摯愛的祖父或祖母或姑姨或兄弟死去,當我們失去父或母或心愛的孩子時,我們痛苦欲絕。我們渴望再度看到他們,聽到他們的聲音,感覺他們的同在。假如我們能跟他們又一次在一起多好!

  有些人感覺安慰,相信他們死後能在靈裡,在天堂,跟已故摯愛親人的靈魂相見。但如果你知道不必先死去就可以在今生跟他們再次在一起時,你覺得如何?假如我告訴你,有強力的證據顯示我們摯愛的人的靈魂能從天上回來再度跟我們在一起時,你認為如何?──並非在夢中或異象中或藉由靈媒的幫助,而是在現實中藉由輪迴作為嬰兒誕生於你的家庭裡。

  這是可能的。我在本書中跟你分享的真實故事是對同一家庭內的輪迴的現實的驚人見證:祖父輪迴為自己的曾孫,叔叔輪迴為自己的侄女,母親跟女兒角色互換。而最令人驚奇的是,很幼小時悲慘死去的小孩在幾年內能回到同一個媽媽那裡。

  本書中的所有故事是以幼童為中心,有些才兩歲大,他們自然而然地談到他們的前世,不必靠敦促或催眠。在大多數個案中,兒童的家庭是在這事發生之前不相信輪迴的典型美國家庭。但他們從他們自己的小孩身上所看到的證據說服他們,一個已故的親人重新出生在他們的家庭之中。

  從這些家庭最早懷疑他們的小孩是親人轉世的那一刻起,你將跟著他們一起發現。典型的情況是,在小孩能夠說出完整句子的前後時期,他或她會開始驚人地準確述說有關一位已故親人的生平事蹟──學步的兒童絕對無法知道的事。或者家人認出小孩有著反映已故親人獨特怪癖與個性的特殊行為。在某些個案中,他們看到小孩的身體上有著與已故親人死時身上的傷口或疤痕完全相稱的胎記──不能歸因於遺傳的記號。

  當我首次注意到親人回來的這些特殊個案時,我已經研究兒童的前世十幾年了。它們向我顯示我以前沒見過的事。它們戲劇性地顯示輪迴是個人的,而情緒與關係問題從一個生命持續至另一個生命。發現親人回來的個案強化了我對輪迴的了解,並且改變了我的研究焦點。

  當我在一九八八年開始調查兒童的前世時,我並不是作為研究者或是作者,而是作為尋找我自己的小孩發生什麼事的解答的媽媽。一切都從有一天下午我們坐在廚房餐桌旁時開始的。我女兒說她記得很久以前死於一場家庭火災中,而我兒子逼真地描述在美國南北戰爭中陣亡的慘狀與混亂。我所聽到的令我感到震驚,因為當時我不知道兒童能記得他們的前世。但我的孩子所說的是如此真實、如此詳細,而情感又是如此適切,我知道那不是他們在電視上看到或聽大人說的。作為他們的媽媽,我知道。幾天後,當我了解兩個小孩的慢性病因記得他們的前世而突然痊癒時,我也突然開竅了。

  這是如此的出乎意料又令人驚奇,它使我張開雙眼,看見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嶄新世界,並使我的腦中充滿疑問。我必須知道更多關於我的孩子怎麼了的事。而我懷疑:假如它如此自然地發生在他們身上,有多少其他的小孩也記得他們的前世呢?我到書店與圖書館(那是在網際網路產生前)找一本能解答我的問題並告訴我下一步如何做的書。我在找尋時發現維吉尼亞大學伊昂?史蒂文生博士(Dr. Ian Stevenson)的書,他花了四十年記錄並查證兒童前世記憶的幾千個個案。他令人難以置信的研究證實了發生在我孩子身上的事並非那麼不尋常,它是發生在全世界兒童身上的一個自然現象。我為此感謝他。但史蒂文生博士在他的著作中沒說實際的事──他沒說,當一個小孩有前世記憶時,父母該怎麼辦。我的很多問題仍然沒有獲得解答。

  既然我找不到我要找的答案,我開始自己做研究。我去讀研究所,獲得輔導學位,並且開始蒐集個案。我逐漸了解沒有其他人擁有我有的資料或個案,因此我寫了一本書,用平易的語言解釋這現象,並提供有用的忠告給為人父母者。我寫了自從一九八八年以來我一直遍尋不到的這本書。

  拙著《我家小孩的前世》(Children’s Past Lives)於一九九七年出版後,我開始收到幾百封來自世界各地的迷人的電子郵件。讀者們分享他們的故事,並謝謝我幫助他們了解發生在他們孩子身上的事。像我過去那樣,他們得知他們孩子的前世經驗並非是不尋常的且這些記憶可能是有益的,他們因此鬆了一口氣。當更多人從廣播電視、我的演說及網站聽到我的研究後,他們告訴我他們的個案。

  我開始在新個案中察覺到一個有趣的模式。它們很多是有關死去的親人重新誕生在同樣的家庭中。我在《我家小孩的前世》中報導過兩個這種類型的個案,當時甚至創造了 「親人回來」(family return)這個術語,但我以為它們是例外的情形,因此沒太注意。現在,由於親人回來個案的日漸增加,我了解它們值得更仔細地研究。

  有關這些親人回來的個案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於父母與家人它們是個人的且感傷的。它們不像是我第一本書中的典型個案,即小孩回憶他是遙遠的過去某個他們不認識的陌生人。在新個案中,家人發現他們自己與輪迴的親人面對面,他們曾經很親密且熟識的一個人。對他們而言,那是很真實且立即的,而接著產生的情感問題是親密關係在消失很久後又恢復的複雜問題。對於這些家庭來說,輪迴不再是模糊不清的形而上學概念;反而它作為實際現實而成為焦點,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觀察與經驗的某一件事。

  我開始將這些新個案包括在我的演說中。每一次我這樣做的時候,我會聽到聽眾之中有人喘氣,顯然是想到他們自己的家人,想到他們以前開玩笑說某個小孩就像他的曾祖父,現在他們突然了解這小孩確實像他的曾祖父。或者他們就只是得到靈感,知道他們想念這麼久的一個摯愛的配偶、媽媽、小孩或祖父實際上能夠重新誕生在他們家中。有些人思考他們自己的死,且因知道他們也可能有一天會回來與他們心愛的人再度在一起而感到安慰。

  我發現這些故事對於每一個人——不只是對於為人父母者——有著強有力的教訓。有些故事讓人進一步洞察形而上問題,諸如我們如何選擇我們的父母與我們來世的情況。有些故事進一步闡明流產與墮胎的微妙問題。所有這些故事共通的教訓是,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關係因每日的輪迴奇蹟而在死後繼續著。

  現在我跟你們分享這些親人回來的故事,希望它們給你們帶來它們給別人的同樣鼓舞與安慰。我相信你會像我一樣發現它們充滿屬靈功課與溫暖人心的驚奇。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已故親人回來〉

當迪倫的媽媽安妮首次注意到他的奇異行為時,他只有兩歲。某年秋天的一個傍晚、當光線轉暗時,他在走廊地板上快樂地玩玩具。安妮在廚房準備晚餐時,她聽見迪倫清楚地說:「我也抽菸。」這句奇怪的話──並非一般的呀呀學語──令她吃了一驚,並看了迪倫一眼。迪倫正把他的手指合攏、放到唇邊、又拿下來,完全像是吸一口菸的動作。迪倫又說:「我也抽菸。」而在安妮能對他說任何話之前,他看看她,拍拍他褲子前面的口袋,說:「我的菸放這兒。」這令她感到迷惑,因為家裡沒有人抽菸。她想不出迪倫在模仿誰。

  這事發生不久後,發生另一件古怪的事。又是大約晚餐的時刻,當安妮正忙著烹飪而迪倫正在走廊地板上嬉戲的時候。他正在玩「pogs」,那是兒童喜歡蒐集的小紙牌。當他脫口而出:「七!我丟七!」時,引起了她的注意。他跪著,手腕斜向一邊揮動,像擲子那樣丟紙牌,然後勝利地朝空中伸出小手。他又高呼:「七!我丟七!」

  安妮迷惑地搖頭:「他從哪兒學來的?」她很確定在迪倫短短的生命中,他從未看過人賭博或擲骰子。他只有兩歲,而她知道他唯一看過的電視節目是《芝麻街》(Sesame Street)與《邦尼》(Barney)。如同大多數忙碌的父母所做的,連同抽菸的那件事,她把這件事藏在心裡,當作小孩子出乎好奇而傾向於想出的許多驚人的事之一。

  但幾個月後,迪倫發展出一個沒有那麼容易讓她埋在心裡的極端行為。他三歲生日時,有人給他一把玩具槍,而從那時起,他堅持任何時候都隨身帶著那把槍。假如他遺失了它或某人拿走了它,他會情緒異常激動。他帶著槍睡覺,洗澡時帶著,把它繫在褲子腰帶上,甚至於游泳時把它藏在泳褲裡。它不是他特別喜愛的玩具槍──他對任何玩具槍都這樣。當他離家時,他必須確定他隨身帶著他的槍。假如他發現他忘了它,他會大聲哭喊,直到有人給他另一把玩具槍。有一次,當他被帶去參加葬禮時,他發現他忘了帶槍,但已來不及了。他哭得很厲害,哭到氣喘咳嗽。他不停地哭鬧,所以他爸媽把他帶到車子裡面。過了很久,他才平息下來,他們才能開車回來。

在葬禮事件之後,家裡的每一個人存放玩具槍──在他們的手提包裡、在他們的家中、甚至於在他們的汽車貯物箱裡,以避免迪倫哭鬧。當他五歲即將就學時,他的這種癖好引起關切。他媽能說服他不隨身帶槍的唯一方法,是告訴他:「帶槍到學校是違法的。」他只好勉強服從。

波普波普
  我從迪倫的姑姑珍妮那裡第一次聽到他的故事,是我在宴會中第一次遇見她時。珍妮剛看完拙著《我家小孩的前世》(智庫文化出版),她渴望跟我談她當時五歲的侄兒,她那時開始認為迪倫是她祖父的輪迴。她解釋說,她長久以來接受輪迴的可能性,但她不知道小孩是已故親人的輪迴乃是可能的。現在,迪倫的奇持行為對她開始產生意義了。她繼續說這故事:

  我們全家只把迪倫的行為當作是他做的有趣的小事,我們把它當笑話,沒有人停下來思考可能有一個原因,但等到我讀完大作之後,一切都變得清楚了。

  我祖父,被我們稱作「波普波普」(Pop-Pop)。他在美國大蕭條時期,是費城的巡邏警察。後來,他當監獄警衛。他總是隨身帶槍,家裡總是有一把槍,而且睡覺時總是床邊放一把槍。

  祖父在世的最後三年,病得很重。他一輩子是個菸槍,正慢慢死於肺氣腫與心臟病。即使在他患重病幾乎不能呼吸時,他仍繼續抽菸。事實上,當他們用擔架把他抬出去時,我們聽到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他要一根香菸。他死在前往醫院的途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7
    $76
  2. 二手書
    28
    $77
  3. 新書
    88
    $246
  4.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