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的生活很巴黎—13個創造歷史的時尚創意

原來,我們的生活很巴黎—13個創造歷史的時尚創意
定價:380
NT $ 60 ~ 342
  • 作者:瓊恩.德尚
  • 原文作者:Joan DeJean
  • 譯者:顏湘如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6-05-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4176935
  • ISBN13:9789864176939
  • 裝訂:平裝 / 362頁 / 14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瓊恩.德尚(JOAN DeJEAN),
是十七世紀法國文化最重要的專家之一,
她娓娓道來一個俊美又具領袖魅力的年輕國王,
如何憑藉敏銳的時尚感與世界觀,
造就改變全世界生活風貌的不朽傳奇,
而巴黎正是這一切的中心,邀您一同品味時尚歷史!

★榮登亞馬遜排行榜暢銷書,多國版權熱賣中!

  「早晨醒來,雨一直下,心情煩亂的你,忍不住撐起傘,上髮廊。請設計師重新作造型,然後趕赴裝潢精緻的咖啡館和朋友見面,你們點了拿鐵咖啡和焦糖布丁,一起翻翻時尚雜誌,於是打算去逛街。在明亮華麗的百貨公司櫥窗中,一雙雙美麗的高跟鞋、一件件流行的時裝,令你怦然心動。今晚的party,正需要。街上,華燈初亮,落地鏡前,你試穿剛剛買的戰利品,配上小小的鑽石項鍊,嗯,效果不錯。噴了點香水,你去參加好朋友的生日party,在香檳美酒和歡笑交談中,渡過美好的夜晚。」

  對這樣的生活描述,你一定不陌生,但是,如果我告訴你,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形態:折疊傘、美髮設計師、精緻咖啡館、甜點美食、逛街購物、高跟鞋、流行服飾、時尚廣告、落地鏡、鑽石、香水、香檳、夜生活,都是法王路易十四打造出來的,你是不是驚訝得合不攏嘴?
  原來,我們的生活這麼巴黎,而且巴黎了好幾百年。讓本書帶你走一趟時光隧道,回顧那段追求唯美與完美的奢華年代。

作者簡介

瓊恩.德尚(Joan DeJean)

  瓊恩.德尚在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任教於耶魯與普林斯頓大學,目前為賓州大學的法文研究教授,已在此執教15年。她的研究以17、18世紀,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文學、歷史與文化為主,不僅著作等身,更曾獲得古根漢基金會與國家人文基金會的研究補助。她平時在費城與巴黎兩頭跑,在巴黎停留期間,便住在17世紀時最時髦的瑪雷區。

譯者簡介

顏湘如
  南伊利諾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電影台編譯,現為自由譯者,譯有《換個思考,換種人生》、《慢活》、《聖修伯里──永遠的小王子》等書。

 

內容連載

【楔子】 就是要創造時尚!

伏爾泰曾說:「在路易十四時代,每樣事物幾乎不是重新發明,就是從無中生有的創新。」


為什麼只有在香檳塞爆出的那一刻,才讓人覺得特殊場合真的很特殊?為什麼氣泡酒一定要是法國品牌,才能為場面加分?鑽石何以是身分的象徵,一露面便代表財富、權力,甚至感情的承諾?時尚迷為何如此肯定某設計師設計的配件(比方說豪華手提包)將是他們時尚感的最終證明,因此願意四處尋求,甚至為它等上幾個月,花一大筆錢?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覺得:最大的幸福就是指定某設計師為自己梳理髮型?而且為了避免不夠出神入化的剪刀碰觸自己的頭髮,幾乎可以不擇手段。

這一連串的疑問和許多時尚生活的祕密,都在那個可說是充滿優雅、活力與奢侈品的史上最重要時代,首度成為我們所謂的議題。當時,俊美又魅力四射的年輕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憑著卓越的流行感與更卓越的歷史感,決定讓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成為傳奇。

他統治之初,法國絕非時尚領域的佼佼者,但到他統治的末期,他的臣民卻已被西方世界視為流行與品味的最高權威,他的國家也擔負起一項經濟重任──掌管著從此成為商業重心的奢侈品交易。

解開時尚之謎

本書記錄時尚與美食的起源,以及整個西方世界中,奢侈品與奢華經驗進入人民生活的歷程;除了闡述路易十四如何成功為法國文化賦予獨特定義,並敘述他如何成就更大功業──他為食物、時尚與室內裝潢定下的新標準,至今仍左右著流行的定義。

無論是前往時髦地點用餐,或是到精品店選購不可或缺的流行配件、鑽石戒指、香檳之類的豪華商品,甚至是啜飲香檳時總要品嘗一點的美食(如焦糖布丁),這所有的經驗與奢侈品都在同一時間問世。

這波驚人創意引起的風潮,在路易十四治下橫掃法國,解放了眾人的欲望,而這些欲望如今看來卻不足為奇。如果太陽王不曾有計畫的將法國定位為奢華與魅力之鄉,爾後便不會有紐約的史托克俱樂部(Stork Club)、柏朵古德曼精品百貨(Bergdorf Goodman)、加州的高級餐廳榭帕尼斯(Chez Panisse),或是比佛利山的克里斯多夫(Cristophe)美髮沙龍(柯林頓總統也絕不可能讓空軍一號在洛杉磯國際機場等候一小時,只為了讓克里斯多夫在他的髮上施展絕技。)
從1660年到路易十四去世的1715年,這半個世紀是法國歷史定位的關鍵時刻,路易十四與法國在這段時間創造的故事,迫使我們自問:國家和城市如何獲得獨樹一格的特性或定義?

通常,國家形象的塑成不可能歸功於一個人。每個國家的基本特質,如荷蘭人的乾淨、德國人的精確,都是人民共有的社會心理結構下的產物。
但法國的民族特性卻是精心策畫與刻意營造形象而來,用的正是好萊塢與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譯注:美國廣告業中心)引以為豪的手法。

16世紀時,法國人還稱不上是歐洲最優雅、最精緻的民族。
然而到了18世紀初,歐洲人一致認為「法國人很時髦」、「法國人很懂美食」,就像他們說「荷蘭人很愛乾淨」一樣。法國獲得文化、風尚與奢華生活的專利權,而且這樣的地位從此屹立不搖。

同時,巴黎也打敗當時所有旗鼓相當的對手威尼斯、倫敦、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公認尋求優雅、魅力,甚至浪漫的必訪之處。從17世紀末,旅人便開始口耳相傳那小說家與電影製片至今仍傳遞著的訊息:遊訪巴黎必能為人生增添一抹神奇色彩。

最引人注目的是,從這一刻起,那種神祕感開始廣受渴求:優雅、奢華與精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在小小的上流圈子裡,一向追求精緻美食與高雅服飾,比方說,有些趨勢在古羅馬已首開先例。而在不同時代,某些國家對奢華生活的要求比其他國家更多,也是眾所周知的事,例如文藝復興時代,高級飲食與服飾都以義大利為首。

然而,早期這些美好生活,與17世紀法國的情形卻有三大差異。
首先,它的影響總是有限。義大利以外地區,極少人仿效義大利式的穿著與飲食;即使在義大利國內,宮廷外的人也很少有機會接觸新的奢侈品。
其次,儘管我們絕對同意當時的盛宴或盛裝不同凡響,卻沒有任何流行時尚流傳至今。

最後一點,昔日任何都市在精緻風尚帝國中獨占鰲頭的時間總是很短暫,而巴黎從1660年代開始引領奢華生活,至今已經三個半世紀之久。這是因為法國人知道行銷的重要性,因此當法國風吹起,也帶動時尚產業以及諸如時尚季等,持續影響該產業運作的概念。

在路易十四鼓吹下出現的設施、價值觀與產品,為奢侈領域開啟了嶄新的方向。優雅生活的新標準首度超越所有地理與社會障礙,影響力無遠弗屆。

一個法國女店員絕對買不起最新流行的全套服飾,但即使只是一個新配件,她也要求完美無瑕--車工完美、色澤完美、佩帶方式完美--還要它美麗動人。

事實上,17世紀末某評論家便提醒計畫前往巴黎的外國人,要有心理準備迎接新體驗:「那裡每位平凡女性的穿著,都會比他們國內最高貴的女士更傑出。」

歐洲所有城市的人都被法國的食物、時尚與設計所俘虜,也拜服在盡可能模仿巴黎的食物、時尚與設計。誠如德國法學家兼哲學家托瑪西烏斯(Christian Thomasius, 1655-1728)於1687年所說:「如今我們希望每樣東西都是法式──法式衣服、法式餐點、法式家具。」甚至在美國立國之前──當北美新城市的人口足以構成市場之際--我們全美便已成為消費群:在品味與風格方面,許多原來出手闊綽的美國消費者,也開始夢想能隨法國鼓聲起舞。

法國的改造並不是因為他們多多少少具有較優雅的本質,也不是他們突然遺傳了全世界最敏銳的味蕾。至少當今的法國人確實擁有維護國家形象的共同特色:他們喜歡談論食物,尤其在吃下英國人望塵莫及的大餐時;擁有曼妙身材的法國女性比例高得驚人,她們無須上專業課程辛苦學習便能輕鬆展示時尚。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這些現象17世紀時是否已經存在,但這不重要,因為至少有一點很清楚:法國人之所以成為美食家與時尚女王,絕非僅只是全國人民共有的傾向。這的的確確是一件國家大事。

給我風尚,其餘免談

1676年夏天,路易十四想到一個主意,這被某些人認為是他美化巴黎的許多奇想之一。為了增添塞納河的優雅氣息,他用天價進口了好幾百隻白天鵝,命人將其中一群安置在王后大道(Cours-la-Reine)正對面的小島上。

這裡是首都最熱門的散步道,從此巴黎居民與遊客在此漫步時,便能一面展示自己最新的華麗服飾,一面欣賞異國禽鳥。天鵝的安排恰到好處,凡是從巴黎前往凡爾賽的人,一路上風景令人賞心悅目。

評論家指出,當時這條河上的商船熙來攘往,河道汙染擁塞情況嚴重,天鵝卻仍未絕跡。因為國王絕不允許,他想要風尚,就非有風尚不可。雖然立了無數法條保護鳥窩,國王的異國禽鳥仍然折損不少,這點恐怕並不令人驚訝。真正驚人的是,竟有那麼多天鵝存活下來,直到半個多世紀後,仍得勞煩巴黎警察總監親自照護。

打從一開始就是如此。路易十四似乎清清楚楚的知道,他要為法國與巴黎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精緻的優雅風格,有品味的富裕生活。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留意每個細節--從天鵝、首都的街燈,到人民的鞋跟。「路易十四的心思鉅細靡遺,」他最大的仰慕者之一伏爾泰(Voltaire)說:「在他治下不僅有偉大事件發生,而且是因他而發生。」情況幾乎都是如此:他不但成功的達成目標,而且這些目標成為我們今日用來形容法式風格的本質與時尚精髓的同義詞。

他使用的方法也沿用至今。現在這個時代,從超市到藥房到咖啡館,都可能逐漸變成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日夜的界線不斷被侵蝕,因為我們拒絕等待。只要蘆筍美味、花朵美麗,又何必在乎它成長於何處。評論家或許會奚落我們妄想征服自然,但這已經成為事實。

也就是說我們這個需要即刻滿足的社會,完全能夠了解路易十四,他和我們一樣,任何時候想得到什麼,就要立刻得到,比方說迷你豌豆、耀眼的燈光、數量前所未見的鑽石。受到大自然阻礙時,他就下令發明新技術,讓自然屈服於他的意志之下。

路易十四的生活與個人,在在傳達著追求唯美與完美的熱忱。第一批傾心於新潮法式時尚、烹飪與設計的消費者,也都想擁有屬於太陽王自身風格的某樣物事。

1660年,巴黎已經做好揚名西方世界的準備。尤其17世紀最後幾十年間,巴黎的規模不只擴大一倍。到1700年時,巴黎與倫敦已不相上下(約有55萬居民),成為歐洲最大都市,而且幾乎是全世界第四大都市──僅次於君士坦丁堡、江戶(今東京)與北京。

17世紀初,許多僅略小於巴黎的歐洲都市,如威尼斯、布拉格、那不勒斯、羅馬,如今都已遠遠落後。同一時期,阿姆斯特丹也有驚人成長,但始終無法與前兩名並駕齊驅。18世紀,倫敦仍繼續明顯成長,巴黎則呈現停滯。但自從路易十四即位後,法國首都開始動了起來,展開其發展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6
    $60
  2. 二手書
    23
    $89
  3. 二手書
    26
    $100
  4. 二手書
    29
    $110
  5.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