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一畦和平的淨土

耕一畦和平的淨土
定價:250
NT $ 225
  • 作者:一行禪師
  • 原文作者:Thich Nhat Hanh
  • 譯者:陳麗舟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6-10-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47483
  • ISBN13:9789861247489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真正的和平總是可能的。對有些人來說,和平和非暴力,等於是消極和軟弱的同義詞;事實上,修習和平,是為了讓和平在我們身上保持活躍:積極地培養理解、愛和慈悲,即使面對誤解和衝突時仍不改變。

  這是一本深刻的精神指導作品,也是和平地內在改造的實際藍圖。教我們如何去面對轉化內在暴力與恐懼,如何採取正確行動(正行)。禪師在他的祖國越南經歷了兩次戰爭,因此他努力去避免各式各樣的衝突──從個人想法的內在暴力到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相互攻擊。禪師運用了充滿想像力的領悟、激勵人心去解決爭端創造和平的故事,兼具實修和知識的指導,做了精采的融合。這本書是寫給所有不同信仰的人,一個和平修習的概要,可以幫助任何人練習非暴力思考和非暴力行為,甚至處於世界劇變動亂的困境中也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是世界知名的作家、詩人、學者和佛教禪師。禪師住在法國、佛蒙特(Vermont)和加州等地由他所創立的僧院道場,他的傳承可以直溯佛陀本身。一行禪師將傳統的禪修和積極的非暴力反抗加以結合,成為入世佛教的倡導者。他將佛教徒的概念轉譯成日常語言。身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你可以不生氣》和為數眾多的書的作者,禪師的書已銷售了數百萬本。禪師指導的一般大眾禪修營遍及全世界,也指導越戰退伍軍人、巴基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和平禪修營,在世界各地指導正念生活的藝術。

譯者簡介

陳麗舟

台大中文系畢,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劇場藝術研究。

  曾任傳播公司企畫、電視節目編劇、出版社主編等,編輯過多本一行禪師的著作,如《你可以不生氣》、《正念的奇蹟》等。現為自由工作者,從事翻譯、編輯和文字撰稿。

 

和平:來自內心的正念和喜悅
台灣佛教史學者江燦騰博士

  國內著名的商周出版社,預定於今年十月,出版越南和尚一行禪師所著《耕一畦和平的淨土》一書,並希望由我寫一篇推薦文。

  作為專業的佛教史學者,在過去,我是從不輕易答應撰寫類似的推薦文,以便我隨時可以對其進行嚴格的學術批判和檢驗;如果事先已撰寫了推薦文,等於先行確定批評評者的意見,其後續的不同批評意見,自不可能出現。

  也因此,如學界所知,我常拒絕高稿酬的撰文之約,就是要維持本身能擁有自主超然的評論立場所致。

  但,對越南和尚一行禪師的新書《耕一畦和平的淨土》,我的確願意寫這一篇短文。而我首先要指出的是:讀者看到這本書,會覺得作者很謙虛地,邀請你來共《耕一畦和平的淨土》。因此,我對本書內容的精要解讀是--和平:來自內心的正念和喜悅。

  也就是說,本書主要在告訴讀者:沒有發自內心的正念和喜悅,就不會有真正的和平。這就是全書的精華!

  讀者或許會覺得,這是常識,並非特見或新意。其實不然。此書的特長之一,就是一行禪師的越南經驗之大量提供。也就是說,每當要用實例解說時,一行禪師總是回到自身的經驗,並加以解說,因而這是很難得的異文化之經驗提示。

  並且,就我個人閱讀的心得來說,我發現這當中有很多案例,是描寫一行禪師本身,曾遭遇困境和他終於設法解決的過程,換言之,是他能設法排除內心的衝突或恨怒,意即能化怨懟為喜悅和祥和,於是進一步,?此經驗筆之於書,來和讀者分享。所以這是他的經驗之書,也是生命之書。這就是它最可貴的地方。

  當然,從台灣佛教徒來看,一行禪師的越南經驗,相對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感動力或許也相對減弱不少。但,我要提醒本書讀者的是:

  (一)、一行禪師在當代幾個著名的越南僧侶中,是唯一能以理性和深刻的人文思維,來詮釋正統禪佛教內涵,並極力想透過書中的詳細解說,來幫助本書的讀者,能在內心發出正念和喜悅,然後將衝突或怨懟的心靈,轉為真正的和平。

  (二)從禪法來看,一行禪師的教法,接近目前台灣流行的折衷式禪法,並無特殊的流派特徵或思維,所以本書中的內容,台灣讀者完全可以理解,毫無困難。因此,讀者可以分章、分次地,慢慢閱讀。請記住:只有分章、分次地,慢慢閱讀,書中的精華,才會盡粹而出,否則一掃而過,則精采盡失。所以,每當心有感觸時,即可隨意翻閱本書任何章節,便有相應的心境出現,而以發自內心的正念和喜悅,是最明顯的特徵。

  (三)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的禪佛教經驗,一行禪師的教法,應是台灣佛教徒最可師法的。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錯,亦即,以一行禪師為例,他目前正活躍於有殖民地背景的法國,那裡也是越南淪陷後的難民最大流亡之所,所以他是越南難民在異鄉流浪生活的重要宗教精神導師,其中任何的宗教經驗,都往往含有現實生活中辛酸和屈鬱,所以特別深刻感人。可是,這要讀者也能感同身受,才能體會出其中的真正韻味。因此,請讀者分章、分次地,慢慢閱讀吧!

江燦騰於2006-09-17

我內心深處的源頭活水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曾昭旭

  二十世紀以來的所謂「現代」,其實是一個非常荒謬的時代:一方面人發明出各種器物,發展出各種制度,似乎想要增進人生的幸福;但另一方面,人事實上活得更忙更累更煩惱苦痛,不止人心失去了平安,人際也失去了和諧。這問題或疑惑的癥結在哪裡呢?恐怕就在人內在的心靈力量太過軟弱,以致無法承擔外界紛至沓來的物質誘惑,也無法抗拒愈益龐大且高速運轉的體制壓力;遂使得科技的發達,反而成為人生煩惱的來源。

  要對應這種時代病痛,大方向當然是要增強每一個人的心靈內力,包括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如生活之主在己心、生活的意義就在生活等),就在生活際遇中實踐這人生觀(每遇疑惑,就要釐清),並藉著種種困厄危險來鍛鍊心力的強度(如勇氣、決心、毅力、耐力)等等,而不妨總稱為修養或修行。於是我們乃可說:在這科技發達、物欲旺盛的現代,其實人都需要心靈修養,生活修行。

  當然,目前坊間有關心靈或修養的書也很多,但不容諱言,多半都是偏於急功近利的零碎知識、枝節格言,或者是經不起追究的經驗談,甚至還是賣弄機巧的小訣竅,極少從根本處去談修養修行。卻不知修養要直指本心,痛下苦功,是絕無捷徑可言的,徒亂耳目的花巧又有什麼用呢?

  但一行禪師的這本新作卻不然,他雖然沒有講什麼玄奧的哲學理論,方向與大旨卻把握得很真確,而且現身說法,易讀易懂,確是一本方便引人入門的好書。

  大體言之,本書的論題是和平,關鍵在心靈的正念,修鍊途徑則在日常生活。原來世界和平源自心靈和平,而心靈和平在於秉持正念或正確的人生觀,且就在生活中付諸實踐或修行。真的,人若能和平地走路、悠閒地飲食,簡單地生活,人我和諧的桃花源就開始實現了!

  至於本書以和平為論題,我想這和一行禪師的越戰經驗有關,他經歷越南兩次戰爭,身心的鍛鍊恐怕是生活平順的人所無緣企及的,這也是本書可貴的原因所在。換言之,一行禪師的觀念思想雖源於佛學,但領悟鍛鍊則在於他自家的生活經歷。所以才能現身說法,引導讀者由雜反純,由多歸一。我想讀者細讀之餘,也可以藉此反省自己的當前生活,為自己的人生也找到一方和平的淨土!

心淨,則佛土淨
禪者、佛光大學藝術學所所長 林谷芳

  漢傳與藏傳佛教有「一佛一世界」的信仰,意指歷史佛陀釋迦牟尼原是無量諸佛中以其願力度化婆娑國土的一佛,其情形就如藥師佛之於琉璃淨土,阿彌陀之於極樂淨土般。而國土之存在固緣於眾生共業之所感,更因佛陀願力之所化,是願力與業力共同構成了這世間。在此,單提業力,眾生原無救贖的可能,只有以佛陀願力轉眾生業力,解脫才得可期。

  這種國土觀是大乘佛法慈悲心的極致顯現。如此強調慈悲,原不在貶抑智慧,而是認為沒有離開慈悲的智慧,更準確地說,是只有具備了慈悲心,智慧才得以真正地增長,否則所得就只能是乾慧,無益於生命之滋養。

  在佛法而言,眾生的無明顛倒,正緣於我、法二執,其中我執尤為根本。因為執著於我,才會落入二元對立的世界,才會貪愛分別、顛倒夢想,無以識得事物之實相。而慈悲正在於超越小我,契入無別,因無別而得見物自性,乃能觀照甚深之緣起。所以真正慈悲者的身上,我們也許見不到世間的聰明,卻絕對可以感受到全真的智慧。

  然而,慈悲好講,實踐起來卻須直扣生命根柢的無明,這就是為何生活哲理、道德教誨在此往往無力的原因。但修行,正在於化抽象的哲理為具體的證悟,在此,必然要有一套相應的行法,來使得生命的轉換成其可能。

  一行禪師的這本書正是如此,它談的固是抽象的和平,卻從慈悲的原點出發,以生活中具體的行法改造身心,讓和平不只是一種理念,更是實際生命的印記。

  坦白說,書中所述的行法、禪觀,在佛教中並不特殊,但以日常、現代的形貌出現,配上一行禪師處於戰亂的自身體驗,就使得全書帶有親切且濃厚的行儀意味,尋常人乃可以在此得到真正的參照。

  這種由具體、由自身出發的觀照,正是宗教行者在看待事物上最自然、也最本質的一種態度,畢竟,三界唯心造,不從個體出發,其他的努力就必然如浮沙造塔。總之,要改變大地,只能從一畦一畦的田地墾拓起,要談和平,也只能從個人的慈悲這一畦一畦的心田耕耘起。

正如《維摩話經》所云:
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什麼是真正的和平?

真正的和平,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可能的。不過和平需要堅持和練習,尤其在這個充滿阻難的艱困時代。對有些人來說,和平與非暴力,等於是消極與軟弱的同義詞;事實上,修習和平與非暴力,與消極有著天南地北的不同。修習和平,是為了讓和平在我們身上保持活躍:積極地培養理解(智慧)、愛和慈悲,即使面對誤解和衝突時仍不改變。尤其在戰爭的年代,修習和平是需要勇氣的。

人人都可以修習非暴力。我們可以從辨識我們的深層意識開始著手──我們都具有慈悲的種子,同樣也具有暴力的種子。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的心像一座花園,蘊藏著各式各樣的種子:理解的種子、寬恕的種子、覺知的種子,以及無知、恐懼和憎恨的種子。我們明瞭,在任何時刻,我們的言行舉止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慈悲的,端賴這些種子在我們身上的強度。

當我們身上憤怒、暴力和恐懼的種子,一天被澆灑數次水後,這些種子就會成長地更為壯碩。然後,我們就會快樂不起來,也無法再接受我們自己;我們會感到傷痛,也會讓我們身邊的人承受痛苦。不過,當我們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滋養愛、慈悲,和理解的種子時,這些種子也會長得更加茁實;然後,暴力、嗔恨的種子就會愈來愈衰微。假如我們灌溉了我們身上憤怒、暴力和恐懼的種子,我們就無法心平氣和,也無法臨事不亂了。然而,若我們種下理解的種子,以和平滋養我們與周遭一切,有了這層理解,那麼我們已經在修習和平的路上了。

這本書提供的教法,是要獻給任何渴望過著非暴力生活的人們。這些修習方式是佛陀和我的祖師們生生不已的珍貴遺產。這些修習方法,就如同二千六百年前佛陀覺悟的時代一樣,功效至今依舊。除此,在這個充滿衝突的世界裡,這些方法構成一本修習和平的實際操練手冊──為了你、你的家人、你的社群,也為了這個世界。為了要幫助我們瞭解暴力不是不可避免的,我在此獻出本書。和平總是隨時、隨地觸手可及,選擇全在於你自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