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

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
定價:450
NT $ 90 ~ 405
  • 作者:賈各布斯
  • 原文作者:A. J. Jacobs
  • 譯者:黃芳田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06-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59168
  • ISBN13:9789573259169
  • 裝訂:平裝 / 5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三萬三千頁
  四千四百萬字
  一百億年的歷史
  一個沉浸於其中無法自拔的男人

  閱讀,讓人愉悅,讓人提昇競爭力,讓人坐擁知識之城。那麼,如果你想達到「閱讀」的極致之境,選擇把《大英百科全書》從頭到尾讀完,會怎麼樣?

  作者賈各布斯畢業於長春藤名校,從小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經歷了娛樂週刊工作的數年荼毒,他發現自己的知識水準日益低落,慢慢變得只知道哪位明星喜歡什麼品牌、哪些化妝品和服裝最受時尚界歡迎等等。為了不讓自己繼續沉淪,賈各布斯為自已設定了艱鉅的偉大任務,那就是:把目前單一知識體系最受人推崇的《大英百科全書》,總共三十二冊,三萬三千頁,四千四百萬字,從頭到尾讀一遍!

  他太太茱莉跟他說這是浪費時間,朋友也都認為他發神經,但作者還是開始認真執行這看似不可能任務的「百科行動計畫」,早上讀,上廁所讀,坐地鐵也讀,並以自嘲式的幽默風格,將「百科行動計畫」對他各方面生活帶來的影響紀錄成書。

  也許是作者身為娛樂雜誌記者的敏銳度,讓整個閱讀過程一點也不像大英百科所呈現的權威與嚴肅;他一方面擁抱大英百科這個人類文明的結晶,一方面則以現代人的眼光審視人類文明的荒謬與複雜,並讓紐約客的日常生活與這些知識碰撞出荒謬突兀但趣味四射的火花。舉例來說,他一面苦讀大英百科,一面與太太苦於無法懷孕,這時候發現大英百科記載了歷代文化的生育撇步與各種掌管生育的神明,沒想到這套知識經典竟可用來當作生育指南,讓他們好不歡喜。 其實百科計畫剛開始時,作者只是急於向親朋好友炫耀這些知識、努力加入高智商人士協會、設法贏得益智遊戲節目的出賽機會,同時要克服疲累與別人的嘲弄,但隨著閱讀的內容越來越多,他的腦袋不時蹦出各種稀奇古怪的連想與念頭與知識,也發現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大大增加,而最重要的是,在苦苦掙扎之間,他深深愛上看似呆板的閱讀習慣,也深刻體會到終生學習的重要與樂趣。到最後,他闔上大英百科的最後一冊,彷彿獲得重生,同時也要誠惶誠恐地面對他人生的全新重任--迎接即將誕生的第一個孩子。於是,他閱讀的這套《大英百科全書》,將會是送給兒子的家傳寶物。

 

導讀1

閱讀樂趣的第一手資料
何德樂(Dale Hoiberg,《大英百科全書》總編輯)

十八世紀的英國詩人波普(Alexander Pope)有此警語:

膚淺之學乃危殆之事;
窮經深探始能品嚐百靈甘泉。

  在《君子》雜誌擔任編輯的賈各布斯,看待波普的警語顯然比大多數人更認真,於是寫出一本書,談他想要藉由閱讀《大英百科全書》,且是從頭到尾閱讀,以成為「世上最聰明之人」的經過。結果就是這本《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長達三百七十頁的,記載了他閱讀大英百科過程中對於某些特定文章的隨想與觀察。

  賈各布斯先生視大英百科為他個人的「知識第一高峰」,下定決心要讀完三十二冊紙本版,「……學習方面也不會再有任何缺口沒填補」。本書讀者一定很好奇,不知賈各布斯先生是否真的達成目標了?但我確信看完這本書時,讀者對於這部歷史最悠久且持續出版的百科全書,更會產生全新或甚至入迷的感受。

  許多書都曾引用大英百科的內容,那是當然,但《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大概是唯一以閱讀大英百科為主題而寫成的書。而且,此書也為我們講述了一點大英百科的歷史背景,並紀錄了作者參觀大英百科位於芝加哥辦公室的難忘經歷。那天本公司請他客串擔任資料查證和編輯的工作,他也在那天認定,我讓他想起一九八○年代電視情境喜劇《家有阿福》裡的父親角色。初次在本書讀完這段時(在「母音變音」〔umlaut〕條目),我承認自己後來還得去查資料,以便知道那個父親角色是何許人也!雖然賈各布斯道出了他在大英百科編輯部如何出糗,但仍對他在編輯部遇到的人們總結了心中的印象:「他們熱愛資料──閱讀它、消化它,更重要的是組織它。」這點說得非常真確。

  然而,讀者一開始閱讀本書時,應該要了解一點:這本書談賈各布斯的部分多過談大英百科,通篇是作者個人生活頗為詳盡的描述;我們在書中見到他太太茱莉,他拚命設法要和茱莉生個孩子;見到對他人生起了關鍵影響的律師父親(他父親自己也曾嘗試要讀完大英百科,但念到B字首部分就放棄了),還有總是支持他、為他撐腰的母親。我們見到他的大舅子,此君並未從頭到尾把大英百科念一遍,但似乎已經比賈各布斯知道得更多也懂得更多了。這份名單還有很多很多人。

  為人風趣的賈各布斯看來非常樂於紀錄自己的日常生活瑣事,有時還深入描述細節,引人發噱。就像所有優秀的喜劇演員一樣,他的搞笑大多也是以自嘲為主。總的來說,這是本很搞笑的書,雖然用語有點低級,舉例和說明等等又太偏重美國通俗文化,但賈各布斯也證實了,大英百科能夠啟發人的部分確實比引人發噱的部分還要多。

  縱然如此,他的敘述框架始終是以大英百科的文章來構成,全書讓我們透過他的眼光和興趣來體驗大英百科全書。我最喜歡的其中一篇是他列舉大英百科似乎最愛收錄哪些類的人,你若想「有為者亦若是」的話,他建議你該做些什麼事以便登上大英百科:讓自己被砍頭(「這大概是躍上大英百科條目最保險的途徑了」);到北極去探險(「要是你的探險行程多災多難,就更有助於你登上大英百科的條目,不過幾乎所有到北極探險的行程大概都可上大英百科」);寫幾首詩(「超現實主義及俄國形式主義的詩人尤其受歡迎,……」);成為植物學家、贏得諾貝爾獎;被閹割(只限男士);成為君主的情婦(只限女士)。這和我們目前採用的準則實在相差很遠!

  賈各布斯有一處提到「一位力圖禁毒的中國官員」(林則徐),稱讚他沒收鴉片棄入海裡以打擊販毒之後,還為毒品污染海神的家而寫了一篇〈祭海神〉文,向海神致歉。「我認為此舉很好,」賈各布斯說:「寫首詩向大自然懺悔這種污染行為。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應該也開始這樣做。」

  在另外一篇裡,他點出也可以視大英百科為職業導覽,裡面有大量非常特別的就業點子:小冊子作者(「從前這是很盛行的職業」);湖泊學家(「我喜歡這個想法,竟然有這種只研究湖泊的工作」);北太平洋印第安努特卡族獵鯨儀式主持者(「可能不是個成長快速的行業,《財星》雜誌五百大公司大概只有半數需要用到獵鯨儀式主持者。」);覬覦王位者,等等之類。

  縱然讀完了整套大英百科,賈各布斯並未因此自承成了「世上最聰明的人」。不過,他這番漫遊整套大英百科的經歷,倒是與大英百科久已為人所知的一點不謀而合:將世界知識與資料濃縮而成的一套參考工具書,並不等同於學問,然而一套龐大的參考工具書,卻是嘔心瀝血之作,必須有學者、作家、編輯、資料查證者、索引編輯者、圖書館員以及各層面優秀研究者的共同努力,這些人知道學無止境,永遠不可能有最後的總結。大英百科全書就像所有卓越的學術著作一樣,是學海中向前邁進的一步,但也只是一步而已。嗯,或許可說是幾步吧!

  讀者要是對賈各布斯先生閱讀整套大英百科的雄心壯舉有所疑惑的話,不妨想想他在完成這番壯舉時所做的結語:「我也再度了解學習的樂趣,而且這是第一手資料。」如果此書能為其他人也帶來學習的樂趣,那就會是一大成功了。(黃芳田譯)

導讀2

讀完大英百科全書的人
王岫(資深圖書館工作者)

  最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英國愛丁堡為第一個「世界文學之都」(City of Literature),使這個蘇格蘭首府城市文化聲譽大增。

  其實,除了文學之外,愛丁堡也是西洋百科全書中最負盛名且最具權威性和學術性的《大英百科全書》的發源地;西元一七六八年,蘇格蘭雕刻家貝爾和印刷商人麥克法夸爾及自然歷史學家兼骨董商、印刷商人斯梅利三人,共同創編了這套影響後世深遠的百科全書,由愛丁堡大學印行,但全套書只有三卷,二六五九頁,而且到一七七一年才出齊。

  經過兩百多年,隨著知識的發展,大英百科已擴大成全套書三十二大冊,六萬五千條條目,超過四千四百萬字,二萬四千幅插圖,執筆作者四千名學者專家的龐大百科全書,擺在書架上燦然可觀。二○○五年的新印版本除了新資料的更新外,仍然維持著它自一九七四年和一九八五年兩次震驚百科全書界的獨特編輯體例,即全套書分為「百科類目」(Propaedia,或譯為「前知」)、「百科簡編」(Micropaedia,或譯為「小知」)、「百科詳編」(Macropaedia,或譯為「大知」)及貫穿全書的「索引」四大部分。

  大英百科除了二十世紀中葉,版權歸化到美國以及篇幅的擴增和編輯體例的改革外,不變的總是它龐大的內容和濃厚的學術氣氛,也一直維持百科全書界泰斗的地位。也正因為它的厚重篇幅和學術氣息,一般人除了查檢自己所學或所需相關資料外,鮮少有人像普通書一樣讀完它,有沒有時間和是否都看得懂皆是問題。《王雲五傳》(漢美圖書公司)一書裡記載了王雲五先生在二十幾歲時就買了一套大英百科,每天花二至三小時,以近三年的時間讀完全套書;在國外,我們也曾聽說過大文豪蕭伯納、物理學家費曼和小說家佛瑞斯特等讀完整套的大英百科,但他們只是表示讀過而已,似乎從來沒發表過什麼心得。

  最近美國一位記者賈各布斯也以一年多時間讀完三十二大冊的大英百科,在歷經這種長期而艱困的閱讀之旅後,他倒是出了一本書《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作為他讀後心路歷程的呈現。這本書原文的副書名「一個想成為世界上最聰明之人的謙恭探索」很長,似乎也有點自負,但卻也顯示大英百科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否則怎會是能夠知道一切,又能成為世界上最聰慧之人呢?

  賈各布斯是一位娛樂新聞的記者,長期為《君子》雜誌寫稿。最近幾年,他突然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感到厭倦和不滿——他大部分的工作就是訪問那些經常噘著嘴的大牌電視明星,問他們中午吃些什麼,參加什麼活動;回家後,又麻木地寫些腐蝕心靈的報導文稿,然後盯著電視看看又有什麼值得他去採訪的電視明星消息……這些日復一日的工作,簡直和常春藤盟校出身的他以前的理想不太一樣嘛!他總是感到他的知識能量漸漸要消失了,腦中似乎一片空虛,只填入一些流行文化,於是以前心中的希臘詩人的「荷馬」不見了,被電視卡通影片《辛普森家庭》中的「荷馬」取代了……。有一天,他驚覺再這樣下去,遲早他的知性和靈性終究會被掏空,因此他決定去找尋他消失的「腦力」(brain power)。

  他決定去讀完有「人類知識大要」之稱的大英百科,讀完這部圖書館學者認定是參考工具書的一種,只供有需要查檢資料時使用,而非供全部閱讀的巨型學術百科全書。他把決心告訴大家時,自然引起一陣譁然,他太太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因為百科全書充斥著許多個人不需要的知識,讀了又對工作有何幫助?他的同事認為他瘋了,日常工作那麼忙,怎能有時間啃這麼大套又艱深的書?只有擔任律師的父親贊成也鼓勵他,因為他父親也曾發誓要讀完一整套的大英百科,但只讀到Borneo(婆羅洲)這條條目後就「陣亡」了——大英百科畢竟不是平常人能攻克的。

  賈各布斯可是鐵了心的。他有毅力,也相當執著地每天花上六小時以上的時間在讀大英百科,而且隨時隨地的讀,在臥室、在盥洗室、在地下鐵都在找時間讀。經過一年多時間,他終於攻上大英百科的山頂,他讀完這套龐大的書本式百科全書了。只是,不同於其他少數世上曾讀完這套書的人,他又寫出了這本閱讀大英百科心路歷程的書,而且足足有四百頁之厚,你可見他在歷經一次耗大的閱讀旅程後的感觸之多了。

  這本書揭露他對大英百科的好奇和驚異的閱讀過程,也讓他愛上翻閱書頁的聲音和書籍散發的味道,這種感覺是使用電腦網路版所沒有的。在漫長的閱讀過程中,他遇到艱深的抽象知識,無法想像的情境……各類知識都在他腦中浮閃、沉澱;有困難的時刻,但也有收穫的喜悅,例如讀到「head flattening」條目時,他才知道北美有些印第安人有把嬰兒頭顱扁平變形的習俗;讀到 「dragonfly」這條時,他才知道蜻蜓能在三十分鐘內捕食相當於自身體重的食物;讀到「ventriloquism」條目時,他才知道祖魯人、毛利人、愛斯基摩人都擅長口技……。大英百科的閱讀,帶給他處處的驚奇和發現。賈各布斯提到,在閱讀大英百科過程中,他的想像力大增,有時看到面前的按鈕電話,就會想到如何創造出最有人體工效和最快的按鍵方式;看到街上一條狗走路,他就會聯想到狗如果有三個眼瞼多好,除兩個正常的外,另一個可以專門來清除灰塵;這樣的從多面知識引發的聯想,有時連太太都又氣又好笑到說:「每次胡思亂想就要罰一塊美元」。但許多發明或發現,不就是因為胡思亂想而來的嗎?賈各布斯的閱讀,應該帶給我們「豐富閱讀才容易帶來諸多想像力」的啟示。

  在這本書中,賈各布斯也寫出了他為了驗證閱讀的成果,曾參加過不少類似《百萬富翁》和《門薩》智力測驗的活動,都有不錯的成績;連英國《書商》雜誌(The Bookseller)在書完成之後訪問他,隨機問他一個「布朗庫西」的人名,他就能答出是羅馬尼亞的雕刻家,還能舉出他著名的作品之一,可見他閱讀大英百科,並非泛泛翻閱而已。書中也記錄了賈各布斯曾經到芝加哥大英百科總部去拜訪編輯團隊,了解他們運作的過程。作者也以輕鬆的筆調,寫出他在閱讀過程中與親友、同事的互動關係,故也有許多幽默好笑的一面。

  讀完大英百科,賈各布斯現在的心情還在奔躍,正如跑完馬拉松的人,到達終點時候,汗水仍在流著,脈搏仍在跳動。他寫完這本書,轉個身,向他太太重新介紹一個新的「賈各布斯」,同時決定要將這套花他一千多塊美元買的大英百科全書,留下來給六個月大的兒子,當做傳家之寶。

(本文原載於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聯合副刊)

導讀3

四千四百萬字的能量
昆布

  閱讀大英百科全書的確是個壯舉,我的意思不是查閱,而是英文說的from cover to cover,從頭到尾,從A到Z,三十二巨冊,三萬三千頁,四千四百萬字的知識庫藏完全讀完。這位先生叫做賈各布斯,讀完了之後,他寫了一本書記述他的旅程,書名叫《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其英文副標題雖然不免有吹噓之意,但仍是個了不起的壯舉,至少我從來沒有征服這種大書的渴望。

  當然做這種事,必定得具備一點「愚公精神」,而且得預備接受挫折。他老婆勸他別浪費時間,他的朋友認為他瘋了。但他倒是有個知音,就是他老爹,因為他的爸爸也曾發過宏願,企圖征服大英百科。但他走沒多久就倒閉曠野,到了Borneo(婆羅州)就已陣亡,所以他對兒子的雄心鼓勵有加。賈各布斯先生也不負爹地的期望,完成了這個艱鉅的使命。

  別人問他讀的是哪種版本,在網上進行?或是印刷成冊的版本?他使用的版本是二○○二年的版本,他強調閱讀使他從新發現了精裝厚版書的質量,愛上翻閱書頁的聲響,書籍散發的氣味,還有書本座落膝上的感受。

  這位老兄白天在《君子》雜誌擔任編輯,我想他其餘的時間大概都花在閱讀上,因為他說每日他要六小時伏案讀書,如果沒辦到,就會心神不寧,這種現象正是讀書上癮而無法自拔。

  我們也能想像,他在漫長旅途中的發現,各等奇花異草,艱深抽象的知識,古怪的現象(美國的作家霍桑晚年的時候,對64這個數字身陷執迷,無論到了哪裡他都會寫在紙頭上),無法想像的場面(傑佛遜年輕的時代每天花十五小時讀書,三小時練提琴,其餘六小時吃飯睡覺),琳瑯滿目,目不暇給。日光之下各類的學問知識,都從眼下穿梭而過,都在他腦海中浮沉、閃爍、飄盪、沉澱。經過此番壯遊,他也可稱得上是個小「博」士了。

  他自道這趟旅程花費不高,大約是一千五百美元(一套百科全書的價錢),對他健康略有些微影響,讓他近視加深,重配一副眼鏡 。買套大英百科全書今天來說毫不稀奇,花錢事小,但能全程經過,一輩子都值得紀念。作者讀完整套書,距他兒子誕生還有兩個月,所以留給他兒子作為傳家之寶,也算價值連城。

  為了證實他的企圖和功力,閱讀的過程中,他參加過不少智力測驗比賽,顯示他攻讀的能量。其實最寶貴的部分,如作者所言,就是閱讀本身的價值。我們今天擁有的自由與開放,是前所未有的良機。禁書的年代才消逝沒多久,今天我們幾乎什麼書都能讀,只要我們有時間,有閱讀的能量,就能自由的讀,快樂的讀,天馬行空的讀,或者沈重深刻的閱讀。閱讀的快樂遠非金錢能夠衡量。作者提到一個關於閱讀的故事,一件讓他快樂的事:有些讀者在初次讀到蒙田的散文時,竟然覺得暈眩,因著陶醉帶來的昏眩。這證明了蒙田思想的感染力,也證明了閱讀的能量。雖然他讀大英百科並不曾昏眩,但他卻能體會蒙田讀者的感受。

  於此我想起一個基督徒的見證,以往他不怎麼在意聖經,即使讀也是敷衍了事。但有天他作了個夢,夢境中他打開聖經,竟然發現裡頭一片空白。所有聖經的字句全部消失,如同被提一般。他感到無限驚惶,對以往的態度深感懊悔。他驚醒過來,趕快衝到書桌前翻閱聖經,還好所有的文字都還存在。從那次之後,他讀經的態度就有劇烈翻轉。作者提到聖經中吃書卷的事,表明那是個很好的象徵,也許好的讀者都是吃書人。這也難怪愛書人常以蠹魚、書蟲為名號,彼此推崇調侃。

  本書的寫作方式,仿效大英百科的排列方式,從A-AK(一種古代的東方音樂)到Zywiec(一座位於波蘭南方的小城,以釀酒聞名),逐條陳述,當然只是選擇性的陳列。每個項目都記述了他旅程的發現和心得,既是回憶錄,也是他閱讀的紀錄與思索,可說是趣味與知識兼備。作者的幽默感常能溢出字句,跳出書頁。如果真有人立志要征服大英百科,能先參考賈各布斯先生的過程,必能獲取寶貴經驗,減少陣亡機率。即使沒有雄心攻克這座城池,能把這本書通讀一遍,也算掌握了大英百科的輪廓神髓。

(本文原載於作者所著之《移動書房》,遠流出版)

 

內容連載

雅樂(a-ak)
這是大英百科的第一個條目:「雅樂」。接下來的說明是:「古代東亞音樂。參見『雅樂』(gagaku)。」
整篇內容就這麼幾個字,然後是:「參見『雅樂』。」

真會耍人!一開始就這樣,這滑頭的大英百科先讓我來個進退兩難。我是該先翻到第六冊查出這個「雅樂」呢?還是堅守原來計畫,接著看「AA」部分的第二個詞語?我決定還是繼續在「AA」部分奮力前進。幹嘛要破壞懸疑的樂趣呢?萬一有人聊天時扯到「雅樂」,我就來個虛張聲勢,唬他一番說:「喔!我愛雅樂!」要不就說:「你沒聽說瑪丹娜準備要在下一張唱片收錄一首雅樂嗎?」

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
真叫人驚喜。我很清楚這是什麼──以前有個女友就是大學裡的無伴奏合唱團團員。他們唱威豹合唱團(Def Leppard)的歌曲,還稱那種音樂叫做「無伴奏搖滾」(Rockapella)。一詞二義。真不賴。

亞琛(Aachen)
接下來的幾項條目說明,讓我平均得分大大降低。華人將軍的名字或者佛教徒名錄我一個都不認得,也從來沒聽說過亞琛,這個城市也是德國最高溫硫磺溫泉施韋特-奎利溫泉所在地。我拚命背下這些資料,要是目標是要做個萬事通,就不能挑東撿西的,即使是條頓民族這些沒沒無聞的地標也不能例外。

亞倫(Aaron)
我讀到「亞倫」了,摩西的哥哥。看起來他倒像是古代猶太教裡的弗蘭克‧史特龍 ,就是那種差勁的兄弟,媽媽不大講起的那個人。「哦?亞倫啊?他還好啦!還在摸索他自己的路。不過我們回頭講摩西吧。你有沒有聽說過紅海的事?」

這倒是一項很好的教材,因為我是猶太人,可卻從來沒受任何宗教上的訓練,也從沒行過受誡禮 ,所知的猶太相關知識和傳說大部分是從卻爾登‧希斯頓主演的電影得來的 ,也不敢自稱是守誡者,雖然的確有在贖罪日 吃頓清淡的午飯。所以大英百科會成為我的救主,我那姍姍來遲的希伯來功課。

艾博特和科斯蒂洛(Abbott, Bud, and Costello, Lou)
看了一大堆統統叫做「阿巴斯」的波斯統治者資料之後,終於見到這兩張熟悉臉孔,可是等到大概了解他們的過去,原先的輕鬆感就消失了。這對知名搭檔之所以會開始合作,原來是因為有一次科斯蒂洛在紐約帝國劇院演出,但他的固定搭檔因病缺席,而艾博特當時在劇院的票房裡工作,便自告奮勇做替角,結果演出順利,艾博特也就成了科斯蒂洛的長期搭檔。這可不是個讓人感到溫馨的故事;這是個警世故事。我再也不打電話去請病假了,因為可不想感冒二十四小時之後回去上班時,發現收發室的洛比志願擔任起主編來。這是個競爭激烈的冷酷世界。

A、B、O血型(ABO blood group)
A型人比B型或O型的人更常罹患胃癌,機率高出百分之二十。那就是我,血型A的。這資料比起背後捅人一刀的科斯蒂洛故事還要讓人心寒。顯然,我得要有心理準備去知道一些很不喜歡知道的東西。

押沙龍(Absalom)
押沙龍,這位《聖經》裡的人物,是讀大英百科截至目前死得最離奇的。押沙龍在一場森林戰役中,飄揚的頭髮被一棵老橡樹的樹枝纏住,這一來就讓他被敵人約押(Joab)給逮到宰掉了。這一點,我想,也就是軍隊規定要人理平頭的原因。

不眠修士(Acoemeti)
公元五世紀期間,一群僧侶不間斷地合唱。他們是以接力方式做到的,每隔幾小時就有一個神清氣爽的僧侶來替換唱到筋疲力盡的那個。我很喜歡這幕情景,不過也很高興自己不用跟他們做鄰居。我們講的可是MTV還沒有播映之前老早就存在的二十四小時連播娛樂節目喔,很可能還是米克‧傑格 沒出生之前的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
    $90
  2. 二手書
    24
    $110
  3. 二手書
    36
    $160
  4. 二手書
    42
    $190
  5. 二手書
    46
    $208
  6. 二手書
    52
    $235
  7. 二手書
    72
    $325
  8.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