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定價:240
NT $ 60 ~ 216
  • 作者:朱敬一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06-11-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30786
  • ISBN13:9789570830781
  • 裝訂:軟精裝 / 19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朱敬一

  1955年生於台北市,先後就讀於東門國小、仁愛國中、建國中學、台大商學系,1985年獲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旋即返國任職於台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

  現任中研院經濟所特聘研究員暨台大會計系、經濟系合聘教授。

  朱教授於1998年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為近十五年來當選最年輕之院士。

  2003年朱教授獲頒總統科學獎,迄今為國內人文社會領域唯一之獲獎者。

  中文著作:
  《經濟學的視野》,朱敬一、林全合著(聯經)

 

內容連載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一、先廣博而後專精

  在台灣或者中國大陸受教育的華人,可能多多少少都受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對於子女的「教育」極為重視。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父母親往往不顧子女的性向與學業表現,而以「升學」總括對孩子的期望。這裡所謂的升學,不只是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的進階,而是將教育的內涵更加窄化,拼命往「好學校」去擠。一般而言,父母親希望孩子考一般高中而非高職,入一般大學而非技術學院。不只如此,對台灣的家庭而言,子女進一般高中最好是能考上建中、北一女、南一中、雄中;進一般大學最好是能進台、清、交、成等國立大學。對中國大陸的家庭而言,父母當然也希望子女能進省中,大學能考上北大、清大、浙大、南京大學等名校。

  正是在父母親這種窄化的升學導向期望下,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學童在初中與高中階段都面臨著極大的升學壓力與教育扭曲。即使學校與老師明知要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但在學生家長的殷殷期盼下,幾乎所有的教育重心都在「智育」。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等教育理想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不斷強化的填鴨補習、不斷重複的測驗考試。更嚴重的則是將體、群、美等均衡課程,全挪作智育填塞之用。此外,由於大學各科系招生錄取的科目重點不同,這些考試科目更回過頭來影響高中的教學內涵。大學打算要唸理工科系的,從高二起就已經不碰史、地、公民;大學打算要唸文史的,自高二起即放棄理、化。這種在高中階段即行專業分流的教育現實,確實對將來大學生或從事研究者的知識背景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年輕的研究者對於這樣的弱點可能不易察覺,我也沒有辦法向讀者「證明」前述的教育現實與知識背景之間的因果關係,但是許多教育學者的觀察與研究顯示,這樣的因果關聯確實是存在的。

  相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情況,最鮮明的對比也許就是美國的教育。美國大部分的大專院校,其大一與大二是「不分系」的。學生入學之後,通常要修習相當多的通識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學分,接受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三大領域的廣泛薰陶,先讓學生在大一、大二對各個學門有一般性的了解,到了大三再決定要往那個領域發展。這種學門專長延後分流的教育制度,與前述台灣在高中就強制提早分流的作法相當不同。

  前述三大領域大致將人類現在的基礎知識做了相當合理的分割。至於工程、法律、醫學、管理,則為三大基礎領域的應用,可以視為專業的 (professional) 訓練;美國許多大學將法律、醫學、管理等學門放在研究所階段而非大學階段。三大領域中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化學、數學等,生命科學包括細胞、演化、動植物、解剖等,至於人文社會學門,有的學者又將它再細分為人文學 (humanity) 與社會科學 (social science) 兩個部份,文、哲、史屬於人文學,而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是屬於社會科學的一支。美國許多大學的通識教育,都要求每個大學生必須在自然、生命、人文社會領域各修若干最低學分,待學生對各學門有粗略而全面的了解後,在大三再決定其專精領域。在以下幾段,我要花些篇幅解釋社會科學的內涵,並由此連結對人文與科學的認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5
    $60
  2. 二手書
    46
    $110
  3. 新書
    5
    $120
  4. 二手書
    54
    $130
  5. 二手書
    58
    $140
  6. 新書
    85
    $204
  7. 新書
    88
    $211
  8. 新書
    9
    $216
  9. 新書
    9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