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定價:450
NT $ 100 ~ 405
  • 作者:約翰.奈思比
  • 原文作者:John Naisbitt
  • 譯者:潘東傑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6-11-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4178032
  • ISBN13:9789864178032
  • 裝訂:精裝 / 344頁 / 22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定見,主導一切改變!

  趨勢大師奈思比11個洞悉未來的思維定見,讓你化繁為簡,積極跳脫慣性心態,改造人生與事業,迎接全球新趨勢!

  我們每日浮沉於資訊橫溢的洪流中,人人都渴望遇見一個簡單的架構、可以觀察的趨勢,但混亂、急促的世局,讓我們每日渾渾噩噩,無法跳脫過去慣性的思維。

  那麼,未來的趨勢是什麼?我們如何從眾聲喧嘩的龐雜資訊裡,抽絲剝繭預見未來?這就是本書的目的:為渴望「洞燭機先」的讀者,架構清晰的觀念,拋棄不合時宜的心態,掌握全球未來新趨勢。

用創意,觀察大趨勢

  被譽為當代趨勢大師的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曾任白宮特別助理、泰國皇室顧問、IBM與Kodak公司高階主管,目前在南京大學任教。

  奈思比的著作頗豐,而且都極具影響力。

  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大趨勢》於1982年問世,此書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超過兩年,銷售超過900萬冊,其後出版的《2000年大趨勢》、《全球弔詭》、《亞洲大趨勢》(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也同樣引起極大迴響。

  即將出版的新書《Mind Set! Reset Your Thinking and See the Future》,是奈思比整理自己多年的趨勢觀察經驗,告訴讀者如何建立11個定見、如何應用這11個定見運用在資訊收集、分析判斷,與預測未來趨勢。

  奈思比在書中列舉愛因斯坦、中國籃球明星姚明、星巴克咖啡、諾基亞手機、太陽馬戲團、芬蘭、丹麥……等等創意致勝的個人、企業與國家,他們是如何以赤子之心專注在自己的熱情,逐步將11個定見應用在預測未來的經濟世界與個人生活努力方向。

  奈思比認為,我們對事情抱持的觀念或是採取的認知思維,其作用就如同飛機雙翼的切風角度,目的就是要以特定角度獲得最大的飛行速度;所以,如果我們的觀念、思維偏離了世界未來趨勢走向,不論多麼勞心勞力,一切作為都將事倍功半,更不要說預測趨勢了。

本書分為兩篇。第一篇,奈思比提出兩個重要觀念:

  (1) 不是每件事,都要求正確無誤:我們若是心懷這種態度,不論是在商業活動或是個人生活,都可以讓自己如釋重負,勇於接受新挑戰。這是一種支撐創意想像的思維,能讓我們勇於突破現狀,不論當下的情況是如何艱鉅困頓。

  (2) 別走得太快了,別人都不知道你在何處:聽起來很淺顯,但實際的狀況會是知易行難。但是保持了這種心態,不論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事業經營、組織領導或政治運作,等等層面都可以讓眾人了解,你在做什麼與說什麼。

  在第二篇,奈思比展現趨勢大師的視野,為讀者撥雲見日,預測五個全球趨勢的未來圖像:

  *視覺文化趨勢
  *全球經濟趨勢
  *中國經濟趨勢
  *歐洲文化趨勢
  *軟性科技(改造遺傳基因)趨勢

  只要你學習書中循序漸進的11種重要的思維模式、積極跳脫慣性心態,轉個念頭,就能如趨勢大師般洞燭機先看見未來,迎接全球新趨勢。

作者簡介

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 )

  「奈思比的作品能夠指引我們方向,讓我們有勇氣向前邁步。」──《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奈思比的預測從不失誤!即使我們認為難以預料的2025年,他依然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定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被譽為當代趨勢大師的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著作頗豐,而且都極具影響力。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大趨勢》(Megatrends)於1982年問世,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兩年,銷售超過900萬冊;其後出版的《2000年大趨勢》、《全球弔詭》、《亞洲大趨勢》(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也同樣引起極大迴響。

  奈思比生長於美國南猶他州,一個栽種甜菜的摩門教聚落。從海軍陸戰隊退役後,他返回校園繼續求學,獲得哈佛大學與康乃爾大學政治學學位。曾經當任甘迺迪總統時期的教育局副局長、詹森總統任內的白宮特別助理、IBM公司董事長特助。

  奈思比接觸亞洲的時期甚早,1967年離開IBM公司後,旋即被泰國皇室聘為顧問;同年,他抵達台灣觀摩農業經濟,日後又獲吉隆坡「策略與國際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ISIS)聘為首位非亞裔學者。他目前執教於南京大學,周遊各國演講,已榮獲15個名譽博士。

譯者簡介

潘東傑

  輔仁大學會計系畢業,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紐西蘭國立懷卡托大學觀光管理碩士、博士。曾任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國際新聞室編譯、副主任,現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

  譯有《視野:杜拉克談經理人的未來挑戰》、《力挽狂瀾》、《大象與跳蚤》、《引爆變革之心》、《新經濟時代管理大師觀點》、《為什麼升官的不是我?》、《尋找及保存最佳人力》、《年輕創業萬萬歲》、《超級業務員90招》(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序者簡介

蔡詩萍

  台大政治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台大國家發展所博士班肄業、台大EMBA進修。現任《聯合晚報》總主筆、兼任輔仁大學中文系與世新大學新聞系講師。

  創作《不夜城市手記》、《男人三十手記》、《男回歸線》《你給我天堂也給我地獄》、《妳,這樣寂寞》、《Mr. Office歐菲斯先生》、《誰怕政治》、《騷動島嶼的論述反抗》。

 

目錄

越洋專訪約翰.奈思比
序言 奈思比在傳授他的「趨勢絕活」
引言 是帽子,還是蛇吞象?
前言 在迷局中撥雲見日

第一部 11個未來定見

定見1 不是所有事都在改變

  不管你蒐集的是什麼資料,在分辨實際與明顯的變化,基本變動與一時流行時請記住,在世界的歷史中,多數事物是不變的。

定見2 未來就從現在開始

  基本變化是各種力量聯合作用的結果,很少會是單一力量的呈現。做決定前,永遠自問是否有足夠的各方力量,朝同一個方向作用。

定見3 不要輕忽了統計數字

  在商界、政界或私人生活中,一旦扯上個人的榮耀,言談與事實間的差距就會愈來愈大。問題不在於聽到的承諾,而在於所隱藏的問題。

定見4 盡情想像,別怕出錯

  當我寫未來趨勢時,不會擔心我的分析稍後會被證明是錯誤的。只有在我不需要瞻前顧後時,才能盡情想像,提出趨勢的看法。

定見5 未來就像一個拼圖

  事件的片段,無法呈現事實的完整面貌,也不會主動相互連結。我們得找出這些事件的片段,想出來它們會如何連結,會呈現何種圖像。

定見6 不要走太快了

  如果我們帶著自己的願景跑到太前面,把其他人遠遠拋在後面的話,那我們一切努力將白費。

定見7 變革,就要端出牛肉

  向前邁進的人不會因為受不了變化而抗拒變革;相反的,人們擁抱變革往往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好處。

定見8 演變是需要時間的

  所有的變化都是演進的,而非突變的。事情就是需要時間,而且幾乎是比我們預期的時間來得長。

定見9 把握機會,不要急著解決問題

  機會就像流星般稍縱即逝,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許什麼願,也不即時說出來的話,那就沒了。

定見10 要懂得去蕪存菁

  變化,是一個動態世界的投射;對此,我附上老子的話:「?學日益,?道日損」。

定見11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我們的世界正逐漸轉變為一個重視高人性的世界,產品的設計與文字藝術將成為勝出的關鍵。

第二部 看見未來趨勢

第1章 文化:席捲全球的視覺文化

  如果你能把強有力的科技,與六歲小童的幻想結合起來的話,就可以創造出奇蹟。

第2章 經濟:民族國家到經濟領域

  高技術專業人員的工作移轉,是全球貿易競爭條件的一項轉變。企業現在不是從全國各地募集好手來執行計畫,而是向全球好漢廣發武林帖。

第3章 中國:眾聲喧嘩的在地活力

  中國現在已經沒有共產黨了!現代中國的演進,將帶來政治改革。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中國經濟現在最有活力的,就是私人部門,以每年約20%的速度成長。

第4章 歐洲:日薄西山的歷史主題樂園

  除非真正的改革能落實,否則歐洲很可能變成一個讓人緬懷過去的地方,而不是引領全球知識經濟的龍頭老大。

第5章 趨勢:蓄勢待發的創新年代

  我們關心所擁有的物質事物,卻常常忘記灌溉自己的心田。不管未來能帶給我們什麼新希望,沒有歡樂的話,一切都是枉然。

謝辭 邁向新的旅程
索引
英中名詞對照

 

【序言】奈思比在傳授他的「趨勢絕活」
蔡詩萍 (知名作家、資深媒體人)

  細讀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回顧自己生平的文字,才令當年讀他成名作《大趨勢:未來世界的十大新潮流》時,仍年輕懵懂的我嚇了一跳,時光一晃眼,便匆匆二十幾年。

身體力行的趨勢大師

  奈思比自己仍站在「趨勢」的洪流中,連她女兒(Nana Naisbitt)都曾跨一腳走進這領域,我在非凡頻道的「財經有影書」裡,訪問過他們父女倆,情景歷歷在目,彷彿不久之前的事,但算算亦是21世紀開頭公元2001年了。

  對奈思比,1967年,他就訪問過大陸,時間比替美國打開「美中關係正常化」的國務卿季辛吉還早上幾年。對亞洲,他毫不陌生,他寫過《亞洲大趨勢》,風行亞洲國家。甚至,近些年他還常住中國,開課授業。我提這段經歷,主要目的是說,奈思比並不是一個只從資料、數據、分析當中,去掌握世界動態的人,他同時還是身體力行,以親身經驗,去捕捉、去驗證,這世界是如何在運轉,生活其中的人們,是如何在思惟、在生存。

寫了多本暢銷的趨勢書籍後,讀這本新書,我感覺奈思比「有點老了」。

  別誤會,說奈思比老,毫無不敬之意。他的思慮依然敏捷,對當下形勢的判斷,依舊論證犀利。我說奈思比給我「有點老了」的感覺是,他似乎急著想傳授他一身「掌握趨勢」的絕活,給有緣、有心的讀者。

  奈思比這回歸納出11個「定見」,告訴讀者,如何去觀察我們所置身之世界的變化。英文書名,他選用的是mindset這個英文組合字。最簡單的中文翻譯,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心態」,一是指「傾向或習慣」。這兩層意思,又剛好可以相互補充。一個人的心態,是他過去傾向與習慣的累積,反過來看,他要用怎樣的傾向或習慣,亦可以重新鑄造他的心態。

  所以奈思比這回不僅僅告訴他的讀者,這世界怎麼變化,(見本書第二部份「看見未來趨勢」),他還把自己多年來穿梭不同職場,蛻變為趨勢專家後,怎樣精練自己觀察功夫的一身本領,言簡意賅的整理成11項絕招(見本書第一部份「11個未來定見」),供他的讀者去學習、參照。

不易言傳的趨勢祕訣

  奈思比「是老了」,比起昔日縱橫江湖的豪情,他多了幾分協助後輩認識世界的暖意。他傳授的11個定見,很像武學祕笈,招招你看得懂,但如何運用,如何切換,如何不自相矛盾,則完全要看你入門的道行,究竟能深入多少而定。

  依我自己的理解,奈思比歸納出的11個「定見」,預設了方法論上的一個提醒,那就是你總要有一套方法,一套觀念系統,去認識世界。但這套方法,必須與時俱進,不能有朝一日反過來框架、限制了你的思惟進步。我把奈思比的11個定見,整理為三大要點,一是「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二是「以精準數字概念抓住變的趨勢」,三是「以想像力去穿透不變的本質」。

  談趨勢,非常困難。真實世界,變化太快,我們能用的知識系統,總趕不上變化速度。與其拘泥於理論,不如在跳躍、變動的數字當中,去爬梳「未來的可能性」,這是奈思比一再告訴讀者,對統計數字要高度關注的理由。但世界變化,未必那麼合乎理性預期,因此,趨勢專家太理性,太憑靠推論,風險很大,奈思比因而在「準確之餘」,還強調「演進」過程,重視豐富想像力,要我們別怕犯錯。這都是他長期研究趨勢後,深深了解到,那「大勢所趨」的邏輯,固然有必然性,但偶然性的變數何嘗不大!

  趨勢觀察家既要抓大方向,亦不可輕忽小意外扮演的插花效果,說到最後,不就是一種理智訓練與感性直觀的交錯運用嗎?

  我讀這本新書,才恍然大悟,當年奈思比父女寫出《高科技 高思維》(High Tech,High Touch)時,努力在科技與感性之間著力的用心。奈思比能在「趨勢」這無情的洪流中屹立多年,某種不易言傳的祕訣,應該也在這當中吧。

  我試著讀懂約翰.奈思比的心情。在時間不停留,趨勢一波又一波捲來的人生座標上,我們需要一些「定見」,才能泅泳於變與不變的浪頭上。「定見」,可以累積、可以訓練,但「定見」不能變成偏見,變成固執。約翰?奈思比自己的身教,不比他的暢銷書遜色。

 

內容連載

【前言】在迷局中撥雲見日

我生長於南猶他州的一個甜菜農場,一個名為格蘭伍(Glenwood)的摩門聚落;社區內總共不到200人,男女老幼全是我的親戚。我們居住的山谷群山環繞,摩門教規就是我們生活的圭臬。人生早已命定,我的使命就是當一名傳教士;我要奉獻兩年的時間,教會要我去哪就去哪──上帝呼喚你時,你不能回絕。

發現新世界
小小年紀,我就對人生起疑。小時候我的耳朵發炎,最後演變成慢性症狀,整天痛得讓人難受,直到阿諾叔叔打破摩門成規,才讓我的耳痛舒緩些。摩門教規禁菸,但阿諾叔叔不理會,他把煙吹進我的耳朵,持續一年多,每次都讓我的疼痛減緩。這種療法遠勝過其他方法,完全是我意料不到的。那段兒時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段,就是幾個大塊頭的叔叔伯伯,以按手禮來為我祈福、靈療,但就比不上阿諾叔的另類療法。

接著,我開始對周遭事物起疑,渴望探索;這個世界上,還有哪些事是我這個不夠成熟的心智,所未知的呢?我開始於不疑處有疑。

起先是好奇,不久我就篤定要離開猶他。17歲時,我逮到機會加入海軍陸戰隊,希望能「開拓前所未有的視野」。當我開始閱讀時,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又為我而開;我以赤子之心發現了這個新世界,那是一個凡事都有可能的地方。

打從我離開猶他,世界就如我曾翻閱的書一樣,一頁一頁接續展開,每一頁都教我新的事物。

如今回首前塵,我的好奇心引領我度過許多顛簸歷程:服役於海軍陸戰隊的日子;在猶他大學擔任學生會總幹事,爭取言論自由與民權的那段癡狂歲月;就學於哈佛與康乃爾的那段日子;任職經典基金會(Great Books Foundation)為哈欽斯(Robert Hutchins)與艾德勒(Mortimer Adler)效力的期間;以及我在業界的「三年循環」期間,也就是我學不到新事物時,大約每三年我就離職的那段日子。

我在政界的日子,學到了講求協調和創造共識。從25歲競選國會議員,到我任職華府,擔任甘迺迪總統的教育局副局長。1963年11月甘迺迪遇刺後,我仍留在華府,襄助時任健康、教育暨福利部部長賈德納(John Gardner),最後替詹森總統做一些專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2
    $100
  2. 二手書
    24
    $109
  3.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