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正孩子偏差行為的30個方法

導正孩子偏差行為的30個方法
定價:240
NT $ 216
  • 作者:長谷川博一
  • 譯者:高淑珍
  • 出版社:亞洲時文社
  • 出版日期:2008-0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341760
  • ISBN13:9789868341760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每一個可能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從這些問題可以了解,錯誤的家庭教育,會直接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本書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均來自專家們的實際經驗與建議,讓父母了解家庭教育失敗的原因和癥結,積極導正孩子的偏差行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健全的人格發展。

作者簡介 

長谷川博一

  1959年生於日本愛知縣。東海學院大學人類關係學院心理系教授,臨床心理師,名古屋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後博士課程肄業。專攻心理治療法、校園諮商、家族病理學、虐待的世代延續問題、犯罪心理鑑定等。長期關注大學生拒絕上學、中學生窩居家中等問題,推動「心靈之友」輔導活動,關心需要被關愛的孩子。

 

目錄


第1章 幼兒期的孩子與媽媽
過動(靜不下來)
不合群(無法跟朋友一起玩)
鬧脾氣
吸手指和咬指甲
尿床和抽搐
黏著媽媽不放
不願開口說話
生活作息不規律
何謂廣泛性發展障礙?

第2章 兒童期的孩子與媽媽
挑食
不愛唸書又忘東忘西
沉迷於電玩
兄弟姐妹嚴重吵架
孩子有的可能性
對其他孩子暴力相向
對老師暴力相向
孩子過於一板一眼

第3章 青春期的孩子與媽媽
與父母漸行漸遠
拒絕上學
乖巧的孩子突然變的暴戾
家庭暴力行為
與異性偷嚐禁果
反社會行為
危險的嗜好

第4章 青年期的孩子與媽媽
情緒變化多端
沉迷網路世界
加入不良組織
沉迷於「依附關係」
窩居家中
飲食習慣異常
自殘或自殺的傾向

終 章 「教養失敗」的真正涵義
如果,沒有意識到教養失敗的話……
「沒有意識到教養失敗」之媽媽的危機
孩提時代-──值得珍惜的寶貝
不要陷入分數的迷思──論「擔心孩子學習能力降低」一事
結 語

 

前言

  本書的主題蘊含著各種意義。首先從教養方式「失敗」這件事說起。
  一般來說,所謂的教養方式「失敗」應該是父母以不適當的方式教養子女,導致孩子出現脫軌的行為。比方說,幼兒出現「尿床」、「隨便攻擊別人」、「不願開口說話」、青春期的孩子出現「素行不良」、「無心於課業」、「拒絕上學」、「離家出走」、「厭食」等「不恰當」的行為。而「錯誤地教養子女」正是導致這些不良事態的因素。亦即,教養子女一般都是落在父母身上,故人們常說:「很多孩子教養失敗的責任都應該歸咎於父母……」。但因很多國家主要都是媽媽在照顧孩子,所以,也會有媽媽該負全責的想法。

  不過,就算親子教育跟孩子上述的「問題」有莫大的關係,在此就馬上用「失敗」這個字眼做出結論是否妥當?我認為這並不恰當--因為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在孩子還只是個孩子,尚未長大成人時,下任何結論都言之過早。我想最好是等這個孩子長大、走向人生的終點回顧他的一生時,再由他自己下評斷比較好。

  上一段提到的「問題」,之所以特別加注引號,是有它的用意的。因為當孩子出現大家所謂的「問題」時,當父母的應該謹慎評估:「這種現象是否真的是問題?」而非人云亦云不知所措。從前人的例子足以印證,長期賦閒在家,眾人眼裡不成材的人,也可能創造出雋永的藝術作品;而身體原本殘疾的女性,後來也成為歌手,激勵人們重視生命的意義……。
其次是「可能」這個字眼。

  這意味著當媽媽的自己都會質疑,一開始所提到的這些孩子的問題,不正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嗎?媽媽們出現這種疑慮--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棒的自覺。這表示妳們不是只會負面思考,而是希望透過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省視自己或整個家族,試圖化解問題的一種積極態度。

  「可能失敗……」的背後不就是「想改變自己的心態」嗎?!姑且不論「教養失敗與否」,把家裡的一份子--孩子身上所發生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而非別人的事,乘機改變自己的想法,其實真的很棒呢!

  反過來說,很多人還是會有諉過的心態,認為孩子的問題「跟自己無關」、「都是別人的緣故」、「是學校沒教好或整個社會太亂了」……。當然我們不能完全撇除這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力。事實上,有些時候真的是受到外在影響才有這種結果。儘管如此,媽媽抱著與「自己」脫離不了關係的心態面對問題,且想要進一步克服問題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跟改變他人或外在環境比起來,改變自己一直都是現實生活裡不變的選項。
第三點是針對「媽媽」的這個說法。

  雖說爸爸和孩子的關係也很重要,但本書有足夠的理由鎖定媽媽而不針對爸爸。
很多爸爸在面對自己與孩子成長之關聯性的議題時,似乎都會視而不見,不太願意花心思在上面。家裡以外的事還是占據了爸爸大部分的心思,他們會覺得孩子的事情交給媽媽,自己在外努力賺錢養家才是為人父的責任。而能強烈感受到自己的行事態度對孩子有絕對影響力的人,反而是媽媽。一般的爸爸只要看到孩子出現哪些問題,就直覺認定「這都是妳(媽媽)的責任」。
經常柔性思考、自我內省、比較容易釋出情感的人也是媽媽。爸爸對承認「自己是失敗的」這件事有著強烈的抗拒心態,也不會積極透過書本汲取有關親子關係的知識。而能經由閱讀這本書得到某些「啟發」,期待隨著思緒的「調整」逐步「改變自己」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媽媽呢!
這本書就是我想送給這些媽媽們的一份美好的禮物。
為避免讀者誤會,我在此還要進一步說明。雖然我提到媽媽們能感受到「教養方式可能失敗了……」這一點是很棒的自覺,但我並不鼓勵媽媽老是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用它來檢視自己或孩子的作為。如果孩子經常都聽到媽媽講這句話,這跟對孩子心理虐待有何區別?我想媽媽們只要在心裡偷偷地「反省」就夠了……。
第四點是有關「教養手冊」。
在這之前,我很少書寫手冊類教導「know-how」的書,反倒對這類書籍心存批判的心態;因為我很清楚腦袋裡知道的知識,不見得能在現實的教養中發揮作用。即使「知道」怎麼做比較好,一旦面對真正的親子衝突,還是經常陷入「無能為力」的狀態……。

  「難道沒有對親子教養非常有幫助的手冊?」這應該是很多媽媽的疑問。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在這本書裡使用媽媽們可以感受到的題材或語彙,讓大家從頭了解教養的重要性,有效運用書裡的智慧。完成一本能讓大家在心底產生迴響的教養手冊,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

  既然是教養手冊,就應該具體寫出「碰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而且這些方法不會只停滯在讀者的腦海中,而是想盡辦法,讓所有跟養兒育女有關的人,都獲得極大的啟示。

  當媽媽本身調整心態後,就不會感到「勉強」「教孩子教得很痛苦」,而能靜下心來慢慢期待自然地轉變。行動上的改變,須以心態上的改變為前提。媽媽若能以新的態度重新面對孩子,那「失敗」就不會看起來只是「失敗」;也能看見「失敗」下所賦予的新意義。

本書的鋪排架構大致依循下列兩個方向:

  從低年齡層往高年齡層依序探討孩子的問題。
  根據?的條件,從輕微往嚴重的依序探討孩子的問題。
  這兩個方向都有一定的關連性。亦即,年紀越長的孩子之問題,越需要時間才能改變。而這裡所說的「孩子」是指媽媽眼裡的孩子,包括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在內。比方說,在一個年過60歲的媽媽眼裡,年約30歲且已結婚生子的女兒依然是個孩子……。不過本書基於篇幅的限制,討論範圍僅止於青年期之前的孩子與媽媽之間的關係。

  本書針對各自不同的標題,以「為何……?(=了解)」和「怎麼辦……?(=應對)」這兩大部分深入探討每一個可能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從這些問題大致可以了解,「拙劣的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問題」這兩者之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亦即,父母不當的教養衍生出孩子的問題,而試圖改善問題的方式不妥當,又會延伸出更多的問題……。

  現在看到這本書的讀者,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失敗」而感到惶惶不安,非常希望能夠釐清一些教養的觀念。若沒有心生「懷疑」就不會想要改變。如果一看到本書的標題就有「我就是這樣……」之直覺的話,那我打從心底覺得這真是太好了。

  我一再強調,「失敗」是不能用一般常識的標準來做結論。在今日的社會裡,讀者應該了解每個人可以揮灑的幅度與範疇相當廣泛,或許唯有經歷過數次的「失敗」,才能在嶄新的價值意識下找到自己的位置與空間。

  即便是在教養環節被認為相當成功的孩子,還是有可能在失敗中結束他的人生。所以,「資優生兇殺事件」或「高材生不幸事件」等相關報導在未來依然會出現,這就是現實對?成的「價值」或「理想」所提出的無言抗議吧?!

  對我來說,自己絕對無法認同的事情有兩個,一個是死亡,另一個就是殺人。除了這兩個事情外,其他部分我不會輕率地和「失敗」兩個字掛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從現在開始慢慢尋找,屬於自我的「未來幸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16
  2. 新書
    9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