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印度
- 作者:Michi Kaihata
 - 出版社:世潮
 - 出版日期:2008-01-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7768962
 - ISBN13:9789577768964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特色
        強大崛起的重要國家,旅遊投資的火熱焦點,超越想像的真實魅力!
        多宗教、多民族、多語言、多人口、地形複雜、歷史悠久、文化豐富……
        世上極少有如印度這般舉足輕重又充滿神祕未知的國家,
        如今隨著旅遊與投資熱潮推波助瀾,印度已是現代人不可不認識的國家。
        .種姓制度、摩訶婆羅達、泰姬瑪哈陵、泰戈爾、甘地是印度的昨日
        .亞洲矽谷、金磚四國、世界首富、寶來塢、核武是印度的今日
        .恆河、喜馬拉雅山、釋迦牟尼、阿輸吠陀、瑜伽、咖哩、紅茶是印度的永恆
          本書是對印度的全景瞭望,從其博大中導覽你最想知道的種種,切入印度的經濟、政治、宗教、社會、歷史、飲食、文化、藝術、觀光、生活多重面向,擷英採華,文字、圖表、照片完美結合,兼顧知識深度與生活趣味,古老文明與現代發展並陳,給你有血有肉的印度,一次揭開印度萬種異國風情的神祕面紗!
      
作者簡介
Michi Kaihata
日本倉敷市出生。曾撰寫關於紐西蘭、印度、土耳其、法國及摩洛哥等國的遊記,並擔任旅遊文案撰寫人及雜誌總編輯等職務,目前為自由作家。著作包括橫越美洲大陸遊記的《在喬治亞的樹下》(觀覽社)等書。以大自然與民族學為主題環遊世界,至今持續進行文字與攝影的記錄。
譯者簡介
王俞惠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喜愛閱讀與電影,曾任叢書及雜誌編輯,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知性之旅──越南》(協和國際)、《任性的孩子怎麼教?》、《媽媽的鑰匙》、《玻璃眼睛》(以上為新苗出版)等書。
前言
第一章 印度的地形與觀光
        1-1 印度基本資訊
        1-2 豐富多變的地形與氣候
        1-3 印度擁有二十七處世界遺產
        1-4 印度主要都市
        1-5 印度首屈一指的觀光勝地與黃金街道
        1-6 聖地恆河與喜馬拉雅山──東印度的奧祕
        1-7 亞洲的矽谷、德干高原與西印度
        1-8 不可不知的樂園──果亞與南印度
        專欄 印度其他觀光景點
      
第二章 飛躍的印度經濟
        2-1 舉世矚目的印度經濟
        2-2 脫離危機?印度經濟發展的理由
        2-3 IT產業與委外服務
        2-4 擁有世界性影響力的印度財團
        2-5 農村嚴苛的現狀1
        2-6 農村嚴苛的現狀2
        2-7 果阿大學西奎埃拉教授談今日的印度(現場採訪)
        2-8 印度經濟狀況與風險(特稿)
        專欄 印度的雜誌
      
第三章 印度的政治與社會問題
        3-1 印度的憲法與政治體制
        3-2 立場動搖的印度外交
        3-3 喀什米爾周邊的糾紛與核武問題
        3-4 國境相接的六個國家
        3-5 活躍的龐大NGO組織(現場採訪)
        專欄 閒談印度香菸
      
第四章 眾神的國度──印度
        4-1 深入日常生活的印度宗教
        4-2 印度教的教義
        4-3 印度教眾神
        4-4 為數可觀的印度宗教
        4-5 印度的節日與慶典
        4-6 現居印度的日本人主神官談印度(現場採訪)
        4-7 宗教是什麼?(特稿)
        4-8 在德蕾莎修女之家遇見的少年(特稿)
        專欄 在印度與笑臉相遇
      
第五章 種姓制度與印度女性
        5-1 印度特有的種姓制度
        5-2 近代化使種姓制度崩潰?
        5-3 新嫁娘的悲劇──陪嫁金制度
        5-4 喜愛紗麗的女性們
        5-5 印度時尚的美麗祕密
        5-6 印度的結婚儀式(特稿)
        專欄 印度女性
      
第六章 印度的歷史與偉人
        6-1 印度三千年的歷史
        6-2 印度獨立之父──聖雄甘地
        6-3 貧民窟的聖女──德蕾莎修女的一生
        6-4 活躍的印度女律師(現場採訪)
        專欄 甘地嘉言錄
      
第七章 美味的印度料理
        7-1 「香料王國」印度
        7-2 不吃牛肉的印度教教徒與不吃豬肉的伊斯蘭教教徒
        7-3 靈活運用指尖的印度料理
        7-4 路邊就能享用的小吃與甜點
        7-5 啜飲一杯幸福吧!印度的茶
        7-6 在印度奮鬥的日本廚師(現場採訪)
        專欄 印度的孩子們
      
第八章 美妙至極的印度文化
        8-1 印度的好萊塢──「寶來塢」
        8-2 披頭四的導師、西塔琴名家──拉維.香卡
        8-3 印度文學與詩聖泰戈爾
        8-4 宗教與性愛的世界──《性愛聖典》
        8-5 印度民族畫的世界──米提拉畫與瓦里畫
        專欄 印度的藝術家們
      
第九章 從印度傳至日本的風潮
        9-1 印度傳統醫療──阿輸吠陀
        9-2 新興文化的風潮──公平交易
        9-3 在瑜伽聖地修行瑜伽!(特稿)
        9-4 德蕾莎修女之家的義工體驗(特稿)
        9-5 淨化所有的罪惡?恆河的沐浴體驗(現場採訪)
        專欄 印度的理髮廳
      
第十章 旅遊印度的樂趣
        10-1 從火車到人力車,搭乘交通工具遊印度!
        10-2 藉投宿各式旅館來了解印度
        10-3 探索釋迦摩尼足跡之旅
        10-4 到印度變漂亮吧!──印度的美容之旅
        10-5 接觸印度大自然之旅
        10-6 喜馬拉雅山健行
        10-7 旅行計畫與注意事項
        專欄 印度的體驗
      
        後記
        參考資料
        索引
      
前言
對我來說,撰寫自己最喜愛的「印度」,是比什麼都開心與值得深思的時刻。然而,在進行這項工作的同時,我也經常感到苦不堪言。
因為我對這個國家一無所知。要如何表現「印度」這個廣大、充滿多樣性而且超越想像的國家?這個國家至少有四、五十種多樣化的語言與民族,而「宗教」更是與每個人的生活甚至人生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一種絕對性的存在。無論我寫什麼,都只是印度這座大冰山中的一小角,愈寫就愈覺得自己不了解印度;愈看就愈覺得自己會迷失在這座迷宮之中。然而有時候,我也會忽然覺得也許這樣才是好現象,因為這個所謂的「未知」也許正是「印度」。換句話說,告訴我自己這種無力感與世界如何遼闊的,就是印度本身。
本書從經濟到政治、文化等各層面來介紹印度。除此之外,還刊載了我多次前往印度進行取材時的報導,並且儘可能地努力向讀者們傳達印度現今的樣貌及人們的心聲。
攀登喜馬拉雅山、在恆河凝望著火葬場、於德蕾莎修女之家擔任義工等,已經是我二十二歲時的事了。若要我舉出世界上讓自己從此改變價值觀的國家,我一定會優先回答:「印度!」我想,在印度相遇的許多朋友們,也會異口同聲地如此回答;就連我自己的人生,也因為在與印度相遇後而有了明顯的轉變。我相信當人們看見某處風景時,明瞭其深蘊的文化和意涵與否,所形容出的風景一定會有所不同。
因此,擁有本書的各位讀者,在透過印度感受人生時,也希望本書可以提供些許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