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

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
定價:320
NT $ 230 ~ 288
  • 作者:李長聲
  •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 出版日期:2008-0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841219
  • ISBN13:9789866841217
  • 裝訂:平裝 / 296頁 / 14.5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李長聲有「文化知日者」之譽。

  讀他的散文,就好像跟一位老朋友在居酒屋把酒言歡,聽他把日本文壇和書業一則則的故事娓娓道來,把酒喝完了,盡慶而歸滿肚子都是文壇軼事趣聞。

  李長聲在本書中梳理了日本書業見學八記:作家、出版人、書籍、出版工作者、文學獎與書評、流行、現象與漫畫,一一在他筆下生龍活現:

  《三國志》到了日本後是怎麼被改頭換面?

  大作家的稿酬到底有多高?

  小出版社的薪資有多低?

  「文庫」是指什麼書?是在什麼時候問世?

  患上「編輯病」的人心理狀態是怎麼樣的?……

  正如傅月庵在序言所說:「讓『摸象半世紀』、『哈日哈得要死』的台灣出版人與讀者在輕鬆閱讀中,獲得某種觀看的參考座標,解渴的活水。」本書是觀看日本書業的一面鏡子,除提供了出版業界人士取經之道外,也勾勒出一般讀者較少機會可碰觸到的日本文壇面貌。

  這些隨筆讀來溫潤風趣,但見解卻又如此精闢深入。「既是文人胸懷,更見學者功底,想像二十年東渡,寒窗沽酒文章,寫盡出版興廢事,一山更比一山青。」陳浩先生如此評價李長聲。談及日本書業的歷史與發展,爬梳剔抉;閒話作家們的風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結語處

  述說其個人觀點,每每讓人讀畢玩味再三。

  這是一本介於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的書,

  也是一本兼顧愛書人興趣與出版人專業的書。

作者簡介

李長聲

  隨筆家、翻譯家。1949年9月出生於長春,曾任吉林人民出版社日本文學雜誌編輯、副主編。1988年移居日本,任職出版教育研究所,專攻日本出版文化史。為北京《讀書》雜誌及上海、廣州、台北等地的報刊撰寫專欄,是東京華文媒體的主要作家。作品以散文、隨筆為主,內容側重於日本的風土文化。著譯有《居酒屋閒話》(遠流),《隱劍孤影抄》(木馬文化)等。

 

目錄


前言

一記 作家
吉川英治與《三國志》3
出久根達郎之路
斬書斬人佐高信
筒井康隆擲筆
村上春樹的體驗5
日本稿酬古今談
版稅之外的救濟法6
對談.鼎談.座談

二記 出版人
一代雜誌王:野間清治
角川春樹的商法 7
家族的天下
小林一博:書的三大罪
見城徹的朋友們 11
四十位老闆作家

三記 書
《文藝春秋》一千號
三買《廣辭苑》
櫻花樹下讀岩波
全集故事多
起死回生文庫本
「新書」的兩種意思
日本的「孔乙己」
小小藏書票
橫排與直排及日本人的二重性
人頭照

四記 工作者
黑衣-編輯
並非出編輯的洋相
編輯的薪水
編輯之癢
自家立傳的編輯
裝幀設計家與他們的抱怨
翻譯是女性的天職
校對的終結
發行部門出社長?
為出版社作嫁的外包工作室
舊書交易會風景

五記 獎與書評
菊池寬與文學獎
電影與電視帶來的影響
書評與書評家
書評三千
可讀的書評
蒙面殺手寫書評
編輯也要寫書評的時候

六記 流行
暢銷書是怎麼回事
飽食時代思健康
殺人百科,叫你周周不得安生
下個世紀書「迷你」?
旅遊及其文學與出版
一億日本盡白癡
柳下泥鰍有幾條

七記 現象
有業無學是出版
小社三千
神奇的報紙頭版廣告
一本不賣也賺錢的雜誌
出版是東京的地方產業
企業與贊助出版
書不二價
高不成低不就的書價
圖書與咖啡之間
教科書出版
條碼與圖書的商品感覺
封底的斑馬線

八記 漫畫
漫畫王國
五百萬有什麼了不得!
漫畫出版三大社
別把漫畫當漫畫
漫畫的編劇
漫畫,出版的巨人與批評的矮子
別了,我青春的《少年騰躍》
日本的「漫動」

附記 日本出版社與書店的交易模式 郝明義

 

推薦序

台灣出版的哈日情懷
傅月庵

  台灣出版「以日為師」,所從來久焉。二次戰後,初期因有大量日文閱讀人口,各種日文書刊當道,自不待言。六○年代,日本翻譯書漸成氣候,多少出版商以翻譯《婦人之友》類家庭生活雜誌所出的編織、洋裁書籍而成家立業;七○年代,當時被稱為「日本武俠小說」的「時代小說+歷史小說熱」掀起另一波翻譯高潮,德川家康、眠狂四郎、柳生宗矩、猿飛佐助、宮本武藏、甚至國定忠治,成了「四、五年級同學」的集體閱讀記憶。不旋踵,日本漫畫大舉入侵,《好小子》、《千面女郎》打得本土創作七零八落,至今尚未張眼甦醒。待到九○年代,村上春樹登「台」,宣告「哈日風」全面吹起。從影視到出版,尤其各種日本雜誌中文版,大到汽車,小至時尚,幾乎無形掌控、鑄造了台灣人1/3強的生活風格與品味——另外1/3來自美國,1/3弱才由本土承擔。

  上個世紀90年代之後,智慧財產權觀念日益生根,台灣出版既然「非日不可」,出版社赴東京取經洽商者更加絡繹不絕於途,且歸來泰半都說「風景這邊獨好」,無論閱讀風氣、出版盛況,乃至經營策略,日本都是「泱泱讀書大國」,說了算!孰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待到「平成不景氣」至極,日本出版社一家家倒,書店你關我也關,二○○一年「目前持續蔓延中,將來也難以避免」的小林一博《出版大崩壞!?》中文版問世,一下子成了台灣「出版大震驚!?」——原來巨人也會倒地不起——台灣出版人乃至台灣讀者,也才總算對日本出版有了比較務實的認知,儘管日本翻譯書還是台灣出版界的最愛之一。

  台灣對於日本出版不切實際的想像,其來有自。原因是出版產業乃是作家→編輯∕出版社→書店→讀者的有機構成,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台灣人典型性格卻向來「實事求是」,各取所需,各急其所用,因此,關於日本出版,報章雜誌關心的是作家∕文壇動向,出版社要的是搶下暢銷書版權,書店觀摩的是經營商法坪效擺設……。人人各擁一管,各是其所見,自然窺不出一隻完整的豹來。日本有專門的出版學校、多所大學設有出版課程、大小出版社林立,但戰後五十年,長期觀察或赴日短期進修的台灣出版人,可說絕無僅有。要說「哈」所代表的是一種「表面的、有限的、葉公好龍式的喜歡」,那麼,台灣出版人同樣不能倖免於「哈日」之譏。

  李長聲先生出身編輯,以出版為入世之媒,上個世紀八○年代東渡扶桑,掛單出版學校,勤工儉學,二十年壯志不減,寫讀不輟。從北京《讀書》雜誌專欄起,便吸引讀者目光,逐漸形成一群「長粉」(李長聲粉絲),愛其文筆瀟灑、幽默風趣而不失豪情者有之;愛其胸容丘壑,博學多識而莊諧並出者有之,但更多的是愛書人、出版人從其「知日」文章中汲取養分,而逐漸拼湊描摩出一副日本出版的真實面目。一個包括〈筒井康隆擲筆〉、〈吉川英治與《三國志》〉、〈角川春樹的商法〉、〈櫻花樹下讀岩波〉、〈編輯的薪水〉、〈為出版社作嫁的外包工作室〉、〈暢銷書是怎麼回事〉、〈條碼與圖書的商品感覺〉、〈漫畫,出版的巨人與批評的矮子〉、〈一億日本盡白癡〉,從上游到下游完整具足的產業面貌。

  二○○八年,由郝明義先生親自選編的《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日本書業見學八記》出版,讓「摸象半世紀」、「哈日哈得要死」的台灣出版人與讀者在輕鬆閱讀中,獲得某種觀看的參考座標,解渴的活水。儘管時間來得遲了些、文章選得少了些,但我們還是必須說:遲到總比不到的好!這書的誕生,讓台灣從「哈日」到「知日」的旅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這,竟是由一位父親曾被滿州國統治,相當程度上,更能瞭解台灣的日本情懷的大陸人所寫成,實不能不說是一件因緣殊勝的奇妙之事啊。

相見恨晚李長聲
陳浩

  初識李長聲,是在南方都市報的讀書網頁上,一個名為「日下散記」的專欄,讀他寫日本文人作家昔日在狹小只有四疊半(四個半榻榻米)的房間內,生活與寫作的情態。讀完那一篇以後,每周一訪此網頁找李長聲的文章讀,就像上了癮一樣,直到某月某日,網頁上竟不再有新稿,悵然若失,又沒處尋,不知此君從何處來,文章又往何處去了。

  念念李君文字,好有一比,習看小橋流水,南方風情,忽見白山黑水,北地衣冠。這說的是中文書寫的文人筆下的日本,數十年來的台灣自有一熟悉的筆路,溫婉綿延,這李長聲的思路另有傳承,描摹筆法,猶有古風,說事語氣,引人入勝,講日本文壇風流舊事,彷彿三十年代周作人那一輩民國文人出土,但對書市今貌新人流風,又如數家珍,這樣一位功底深厚的北派高手,究竟哪兒冒出來的?

  我的悶葫蘆畢竟沒悶得太久,口袋裡的錐子畢竟能冒尖,台灣出版界的能人也就在東京近郊找著了他,李長聲為郭重興策畫的時代小說系列跨刀寫了幾篇膾炙人口的導讀,更親自下海翻譯了藤澤周平的隱劍孤影抄,「讀山本(周五郎)小說要準備落淚。度世維艱,正好用淚水來滋潤我們乾枯的心田。」李長聲的好句子是值得背誦的。

  我當然更愛讀李長聲的隨筆,通古博今,真性情織出的好見識,他微醺時寫就的最好,你更該微醺時讀。二○○七年的出版盛事,便是兩岸三城知名出版人競編李長聲的隨筆三書:台北傅月庵編的《居酒屋閒話》,北京秦嵐編《日邊瞻日本》和上海陸灝編的《浮世物語》。你若問我,哪一本勝出,真不好說,合該讀者是贏家,李長聲坐北聽東南西風,自然更是贏家。

  人紅擋不住,二○○八好年冬。網路與書郝明義走訪東京,挖出了李長聲旅日二十年壓箱底的活兒,話說一九八八年李君從中國東北自費負笈東瀛,專攻日本出版文化,這《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日本書業見學八記》,寫日本作家與書、出版人與事,寫流行現象,文學獎書評漫畫,筆下無虛字,俱是硬裡子。先睹為快,竟讀書稿,比對《四帖半閒話》以來所讀李長聲隨筆結集諸冊佳文,情致都一一尋得出處,既是文人胸懷,更見學者功底,想像二十年東渡,寒窗沽酒文章,寫盡出版興廢事,一山更比一山青。此書當得愛書人一句:相見恨晚李長聲。

 

內容連載

暢銷書是怎麼回事

日本出版界有這麼一句話「出本大暢銷書,蓋幢樓」。這並非神話。一九八一年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荳荳》風靡社會,成為日本出版史上空前、迄今仍絕後的超級暢銷書,各種版本合計約七百萬冊,摞起來比富士山高出二十多倍,銷售總額達幾十億日元,蓋一幢大樓不成問題。暢銷,是整個出版界的夢,使本來是知的產業,愈來愈癡,呈現著病態。

不過,還有另一句話:誰也摸不準下一回是什麼書暢銷。這也是事實。一九八七年俵萬智的歌集《沙拉紀念日》暢銷,一年多售出二百萬冊。暢銷是一種讀者現象,成因複雜,暢銷的程度更是出版人難以把握的。此書出版之際,河出書房新社《文藝》雜誌副主編長田洋一認為會受到歡迎,把印數一再追加,初版印了八千冊,但後來的勢頭連他也莫名其妙了,因為歌集的銷路一般不過是一兩千冊而已。

文藝評論家中島梓說:「暢銷書的構造也是各時代狀況的構造,同時還是各時代讀者的知識狀況的反映。」用社會學的眼光來看,暢銷書是從社會的底流浮上來的,其背後是讀者的欲求與關注。《窗邊的小荳荳》之前,日本出版史上最大的暢銷書是《日美會話手冊》,今天看來,這個「手冊」恐怕連小冊子也算不上,但一九四五年九月出版,僅三個半月就賣掉三百六十萬冊,東京為之紙貴(印刷用紙價格上漲近百倍)。剛剛被美軍占領,整個日本便爭先恐後地學起了昨天還是「鬼畜」的英美的語言,充分顯示日本人的應變力與受容力。一九六一年《加強英語的書》(岩田一男著)又掀起一場英語熱,這一回是為了迎接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心情與上回大不相同。一九八九年《日本可以說不》(石原慎太郎、盛田昭夫著)投石激浪,在日美經濟摩擦中引起巨大反響。這本書不是英語學習書,但可以說至此便完整地畫出了日本民族戰後四十五年來的心態軌跡。

暢銷總要有一個「場」,日本的暢銷場往往在女讀者,尤其是女學生,這也許是她們的天性使然。一九六四年出生的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寫的書,本本暢銷,印數達五百六十萬冊,被呼為「芭娜娜現象」。吉本小說描寫的是年輕人的孤獨,感性豐富,主題淡薄,是「語言明瞭,意思不明」的文學,讀者幾乎都是與她同代的女性們。

村上春樹有「十萬冊作家」之稱,他的小說一定能賣掉十萬冊,而一九八七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上下兩卷各十萬冊,兩年之間一版再版,印數達五百萬冊。為什麼發生了「森林現象」呢?秘密在作品當中。村上小說多是處理非現實世界的空想的、超現實的作品,而《挪威的森林》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展開戀愛這一現實的世界,就是說,容易明白。最大的特色,誠如文藝評論家藤田昌司所言,還在於這部作品是塗滿純文學色彩的色情小說。讀者是十四、五歲到二十六、七歲的年輕人,其中女性遠遠多於男性。不過,因其色情,她們不好意思在電車上公然捧讀,雖然日本人很喜歡坐車讀書。

渡邊淳一的暢銷場是中年男女。「那些人憧憬』不倫『,很想一度置身於那種關係中,但顧及收入、地位、名譽,大都止於想想罷了。渡邊的小說則具有讓中年層精神發洩的效用。」(出版評論家鹽澤實信語)他的《化身》(一九八六年獨占暢銷書鰲頭)在《日本經濟新聞》上連載時,編輯部不斷接到指責電話:「一大早就登載那樣下流的小說,是什麼居心!我家有讀高中的兒子啊!」讀者是上帝,接電話的編輯唯唯諾諾,但最後卻不忘說一句:「不過,謝謝您愛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72
    $230
  2. 新書
    79
    $253
  3. 新書
    79
    $253
  4. 新書
    85
    $272
  5. 新書
    88
    $282
  6. 新書
    9
    $288
  7.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