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病,都是你想出來的

上班族!病,都是你想出來的
定價:280
NT $ 45 ~ 252
 

內容簡介

  發掘身心之間的秘密,締造奇蹟式的治療

  不同於其他探討壓力和疾病的書籍,書中會詳述潛意識在製造疾病和受傷扮演的重要角色,並教導各位讀者因應之道。這本劃時代的著作探討疾病的癥結和痊癒的關鍵,以身心之間的關聯為你開啟永久的健康之路。

  人生路途中發生的事情——你的工作、家庭生活、愛情生活等各種私生活的層面——都可能會讓你生病。

  身體會因為人生當中的情緒體驗而受到影響。當你了解身心之間的關係時,才能邁入真正痊癒的道路。

作者簡介

瑞德佛醫生

  畢業於舊金山加州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dical School at San Francisco)以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療針灸課程(Medical Acupuncture Course for Physicians)。瑞德佛醫師積極倡導以運動以及健康飲食預防心臟病和其他退化性疾病,並為這個領域的先驅之一。他於各地發表演講,探討這個領域、其他預防醫學、以及身心之間的關聯。瑞德佛醫生相信,許多人受傷和生病的問題癥結其實源自於潛意識——當你能夠指出問題癥結所在時,痊癒的機率通常也跟著倍增。他目前住在加州索羅納(Sonora),主持「身心治療中心」(Center for Mind-Body Healing)。

譯者簡介

胡菁芬

  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專事翻譯與英語教學節目編劇,作品包括《經典英詩賞析》、《知識時代變革管理》、《3天速成!時間管理》、《心靈力量》等書。連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目錄

簡介
致謝
第一篇  會讓我們生病的事情
1 情緒怎樣在身上發出警訊
2 潛意識的就贖
3 情緒對身體造成的其他影響
4 身體要跟我說些什麼?
5 信念的力量
6 身心失衡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困擾
7 嘿,我才不會因此煩惱
第二篇 會讓人生病的常見狀況
8 不平待遇、星期五狂熱及上學焦慮症
9 故意發生的意外
10 你得把我醫好,醫生,因為……
11截止期限與職業婦女症
12 相對而言
13 我們怎樣把自己操到生病
14 拜託你閉嘴
15 藝展症候群
16 你可能不想知道的性事
17 從哪裡開始?
18 獵尋:了解深埋心中的問題
19 透過催眠探詢心中不為人知的問題
20 中醫及身心上的關聯
21 愛的魔力
後記
 

推薦序 心理影響生理,心情改善病情 --加特福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  程伶輝

  看到「生技阿媽」這個稱號,聰明的讀者一定可以猜到,伶輝是個祖母級的生技人,但是諸君可能不知道的是:在53歲才開始創業,一頭鑽進生物科技業,還選擇了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這個只能控制、無法治癒的難解題材,曾讓台大醫院新陳代謝科的權威也不禁讚嘆伶輝這個生技門外漢的大膽以及全心投入,在看到伶輝的研究成果連續獲得國家肯定並且開始外銷之後,天下文化的專書—生技阿媽,讓這個稱號正式跟上了伶輝這個今年64歲仍在繼續奮鬥的阿媽。

  在生物科技界奮鬥了10年,加上和身邊的教授、博士和專家群不斷學習的經驗,伶輝想跟讀者分享的心得是:「即使是最新的藥物或醫療技術,也不見得是最適合你的治病方法」,而這本書《上班族!病,都是你想出來的》就是一本符合我的體認也讓我受益良多的好書。

  本書的作者雖然是美國的專業心理醫師,他所蒐集的案例,卻是我們地球村內的眾多工業社會?,忙碌上班族所普遍發生的病例,所以非常適合台灣的讀者。在輕鬆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伶輝心?不斷產生:「對!我就是這樣!」或者「是啊!我的同事、職員不就是這個問題」的強烈共鳴。接著伶輝會發現,這些普遍發生在我們周遭令人苦惱的問題,都不是用「吃藥」就能夠簡單解決的。然而我們周遭的朋友,仍然是用止痛藥、抗生素、甚至安眠藥,來面對這些從心理因素所導致的心病。

  除了深入淺出的生活化案例,本書最後還有系統化的整理和解析那些深埋在我們心中的問題。這些簡單實用的工具,伶輝覺得很適合在讀者自己、夫妻或同事間,用共同分享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或身邊的親友。在讀完這本書後,除了諸多章節引發的強烈共鳴之外,伶輝也願意誠心的推薦給所有的朋友:

  「心理影響生理,心情改善病情。」-- 這是一本生技阿媽推薦的居家必備書。
 
  程伶輝簡歷:
  2002年 中興大學全球傑出校友
  2004年 台北大學傑出校友
  著作  《生技阿媽闖天下》、《生技阿媽程伶輝》(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序 人和車子不能相提並論——瑞德佛醫生

  「…他接著說,另外一座城堡裡的少女生病了,沒有人知道怎樣讓她痊癒。」

  「喔,這群傻子!」葛瑞芬說道。「地窖的階梯下方,有隻蟾蜍用她的髮絲做巢。只要取回她的頭髮,她自然便會痊癒。」——格林童話《少女與獅子》(The Griffin)

  1970年的夏天,我自舊金山加州大學醫學院畢業,結束了正式的醫學教育。這4年當中,我對人體運作的醫學原理得到最高明的指導。我做過大體解剖、透過顯微鏡觀察細菌,唸過核心課程:解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病理學、神經解剖學、寄生生物學、以及寄生生物學、另外還有許多連我自己也忘記的科學。這樣的醫學訓練讓我成為高科技的修理技師,可以合格診斷病人身體出了什麼毛病。我成了「什麼都修」的全科醫生,符合大家對於醫生的期望。我們都希望醫生能夠看穿身體,感受一下(應該是不存在的)腫大的扁桃腺或淋巴腺,做些測試或是掃描,然後再回報結果給我們。我們希望醫生能夠開些藥,讓我們覺得好過一些,甚至藥到病除。畢竟,我們實在沒有這個美國時間生病。

  這樣的思考模式,就好像開車去修車廠一樣。你跟技師描述車子發出的噪音或震動的情形之後,他會以診斷設備找出車子的問題癥結,並予以修復。就這麼簡單。

  當然,你也可以對自己的身體這樣做。畢竟,這不過是一台讓你可以處理日常事務的精密生物「機器」。不是嗎?

  可是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事實——人和車子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可是我在醫學院的教授卻從來不曾討論過箇中的差異。汽車跟人不同,不會有感受;這只是一種機械性的設備,無須加以說服,便可更換不適合的機油。發生車禍之後,它們也不會因為懼怕回到高速公路上奔馳而停工。如果你借了朋友的保時捷來開,它也不會心生忌妒。如果你忘了採用頂級汽油,它也不會覺得遭到不平等的對待。就算你在交通堵塞中連續兩個小時動彈不得,它也不會得胃潰瘍。如果有個蠢蛋在防護板踢了個凹洞,它們也不會因此發怒。

  一般人以為身體不過是一種機械設備,可以像車子一樣地修理;但這種想法卻造成了許多問題。為什麼?這是因為,身體根本就不是機械設備。這個道理是我在行醫生涯的第二階段(自學階段)才領悟到的。大多數經驗豐富的醫師都認同,病人身體上的問題大多跟情緒有關。這表示說,人生路途中發生事情——你的工作、家庭生活、愛情生活等各種私生活的層面——都可能會讓你生病。

  這有什麼好說的?大家都知道壓力會讓人生病,可是當我們真的生病時,卻無法聯想壓力和疾病之間的關係。這是為什麼?答案在於我們的防衛心態,往往令自己不願面對事實。

  我們一旦生病,幾乎都不會把問題聯想到壓力上頭,不願認為「問題出在腦袋裡頭,原來這一切都是自己的責任」,而總是想要找出病理上的原因。

  我們通常會以發炎或扭到之類的因素來解釋自己身體上的病痛。常見的說法是,「喔,我終於逮到這個亂竄的病毒。」「我知道頭髮沒有吹乾不應該出門」,或是「我就知道不應該抬那個沉重的箱子。」

  有時候確實沒錯,我們的疾病的確是因為身體上的原因造成的,譬如受傷、遺傳性疾病、缺乏運動、食物中毒、營養過剩、維他命或礦物質失衡、感染、或是暴露於有毒的物質之中。可是,因為壓力引起的健康問題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多數人都以為,只要放鬆、放慢腳步、建立比較正面的態度,一切和壓力相關的疾病都會無疾而終。這種想法過度簡化我們身心互動的方式,因為大多數壓力引起的疾病都是因為潛意識裡積壓的壓力對我們的防衛機制反撲而起。我們其實並不知道真正讓自己困擾的問題——而這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當我們生病時,這些症狀往往是生活遭遇困難的首要跡象。可是我們不會面對事實,反而把這些情緒壓抑在心中,進而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後果。若要順利痊癒,我們得學習怎樣拒絕別人的要求,或坦承自己的不愉快或憤怒,以及學著化解心中的感受。從這個角度來看,疾病反而是學習和成長的契機。如果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自然也無從脫離這樣的固定模式。

  西方醫療模式會從身體尋找答案,可是許多疾病發生的原因依然不明,即使治療成果也很有限。我們希望平衡西方醫療的模式,因此從情緒層面來尋找身體的問題,並發現到當今許多常見的問題其實都根源於身心之間的互動。

  這要怎麼克服呢?你們可以先從了解身心之間的關係著手。身體回應內心深處需求、感受和信念的方式極為單純,箇中關聯即使是中學生也可以輕易理解。

  各位在展開本書的旅程之前務必要了解,每個人都會因為身體回應生活上的問題而出現擾人的病徵,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情形——好比說,上台演講之前,你可能覺得口乾舌燥,或是出門約會之前,完全不會想要吃飯一樣。

  每個人因為壓力引起身體病徵的傾向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比較容易出現這種情形,但沒有人可以免疫。當你真的出現這類症狀時,務必要謹記在心——這不是你的錯。你無法控制潛意識、不是故意產生這些症狀,更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這些問題的產生,純粹是因為內心深處強大力量的爆發。

  如果你常為身體的小毛病所苦,厭倦了看了一家又一家診所的日子;那麼不妨看看本書,從中尋找重拾對健康的掌控。當你們一旦了解這些症狀和本身生活當中的關聯,自我探索和痊癒的道路也於焉展開。當局者迷,我建議各位最好配合了解身心關係的醫療專業人員,對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行評估。

  本書和其他探討壓力與疾病的書籍並不一樣,書中會詳述潛意識在製造疾病和受傷扮演的重要角色,並教導各位讀者如何因應之道。

後記 健康人生的關鍵是什麼?

  不論是什麼醫療體系,都不能將人視為一副軀體而已。在這些軀殼裡頭,我們還有心靈的(如果你要的話,也可將精神能量稱之為所謂的「靈魂」)。我們活在世上,會體驗到各式各樣強烈的情緒與美好。我們會體驗到愛、恨、絕望、悲痛、痛苦、挫折、喜悅、焦慮、哀傷、以及所有各位可以想的到的感受。如果說這些強烈的感受不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實在有違常理。這是第一個關鍵所在:人生的心靈體驗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我談過潛意識,而潛意識能不能接受事實,則是攸關健康的第二大關鍵。大家都有潛意識,你不知道裡頭裝了些什麼,這也是為什麼會叫潛意識的原因。當你了解潛意識可能是造成生病的癥結時,便可開始朝著這個方向探索,得以建立所需的技巧、化解強大的(往往是不愉快的)情緒。每個人多少都曾體驗過淹沒於強烈情緒之中的經歷。而我們天生的生存機制會將這些情緒積壓在潛意識之中——眼不見為淨。我在本書之中介紹過許多案例,希望藉此協助各位讀者面對過去這些經歷。

  除非置身於安全、關懷的環境之中,面對信任的人,否則潛意識不會釋放積壓已久的心事。這是急不得的。看著別人開放心胸,分享心中最深層的感受時,我們也會想要探索自己心中的問題。健康人生的第三大關鍵就是︰我們彼此需要。你得和自己信得過的人或團體建立關係,和他們分享心中最深層、最寶貴的感受。

  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關鍵是——潛意識可以讓你透過各式各樣的症狀因禍得福,滿足心中最深層的需求;但同樣地,潛意識也能讓你邁向痊癒之路。潛意識深知你的內心世界,知道你需要什麼,也知道這些症狀到底有何意義,能為你帶來什麼好處,只要你問,潛意識就會告訴你。禱告也有這樣的效果,當人們向心中最高的神祇、精神依靠、或天使求助時,就是打開了這樣的智慧之泉和指引。請以第三部分的問題作為指引,並配合熟悉這方面的治療師,以這些是非題來探詢心中的世界。請記住,當你順利克服身體上的症狀之後,得隨之建立新的行為模式,以免不知不覺中陷入舊習。這也是為什麼你一定要跟治療師配合的原因,這樣才能練習怎樣以新的方式面臨和處理挑戰。這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

  我誠心祝福各位再邁向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但請與朋友攜手,不要一人踽踽獨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6
    $45
  2. 新書
    79
    $221
  3. 新書
    88
    $246
  4. 新書
    9
    $252
  5.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