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922,普魯斯特

巴黎1922,普魯斯特
定價:350
NT $ 175 ~ 315
  • 作者:Richard Davenport-Hines
  • 譯者:呂玉嬋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08-11-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33351
  • ISBN13:9789570833355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小說之外的現實人生,往往比小說更精采;
《巴黎1922,普魯斯特》追憶普魯斯特一生似水年華、最終也最燦爛的時光。

  1922年的巴黎,「普魯斯特存在的年代」與「普魯斯特消逝的年代」成為當代藝術文化的重要分野,當時的巴黎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拔尖的創作人才,其背後一群愛好藝術、大力襄助文化活動的名流貴族為一重大支柱,富麗酒店正是這段歷史的重要場景。普魯斯特生前一次重大公開露面,5位20世紀初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小說家喬伊斯、畫家畢卡索、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和舞蹈家狄亞格列夫以及普魯斯特,在1922年5月的某個晚上於富麗酒店聚首。當時這幾位藝術家的成就都已站上高峰,執藝術界之牛耳,其中又以寫就《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聲勢更是如日中天,無奈他的健康狀況也到了無法樂觀看待的地步,在病榻上卻仍持續創作。同年11月18日、富麗酒店的晚宴6個月後,普魯斯特在家中辭世;失去城市最佳書寫者的巴黎,也因時代的挪移,漸漸失去其世界文化最重要基地的地位。

  本書詳實描繪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法國巴黎的華貴、知識文化的高成就和流言、上流人士的醜聞陰謀,作者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精闢點寫普魯斯特對《追憶似水年華》這部文學史上突破性鉅作所投入的勇氣,其所代表的除了是一個時代的藝術高度,普魯斯特所呈顯的寫作者特質,大師如他也逃不過每位創作者必經的打磨過程。1903、1905年,普魯斯特的父親、母親相繼辭世,對普魯斯特來說,猶然一股生出必須獨立的心情,而無所依恃更可視為一種個人心智的解放。原本未被認真看成是嚴肅作家的普魯斯特,後續專心動筆建構破格長篇《追憶似水年華》,出版後造成廣泛討論。普魯斯特因《追憶似水年華》獲得爆炸性的成功,包括掄下一座龔固爾文學獎,名氣卻也替他帶來巨大的甜美與負擔。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透過大量資料採集,生動再現時代氛圍,除此之外對普魯斯特寫作的心理狀態亦有極為細膩的捕捉。小說之外的現實人生,往往比小說更精采;透過普魯斯特生命時光的重現,一窺孕育20世紀文化、巴黎的時代風華。

本書特色

  ※這本書是一部普魯斯特個人傳記及寫作歷史,也是描寫巴黎在1920年代,一次世界大戰與之前的上流社會。

  ※社會階級的交錯及分野,上流社會對於文化的景仰與附庸風雅,書中歷歷在目。

  ※我們想看到的巴黎,藝術的不堪與創意,不想知道的作家內幕,皆在本書有詳細描述。

  ※如果看《追憶似水年華》太累,看《巴黎1922,普魯斯特》也大約可以把《追憶似水年華》的內容及寫作方式有相當精闢的認識。

作者簡介

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Richard Davenport-Hines)

  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員,曾任倫敦經濟學院歷史系教授。沃夫森歷史傳記獎(Wolfson Prize for History and Biography)得主。1986年離開教職後即專事寫作,作品包括《歌德:四百年來的無度、恐怖、罪惡與墮落》(Gothic: Four Hundred Years of Excess, Horror, Evil and Ruin)、《毒品》(The pursuit of oblivion : a global history of narcotics, 1500-2000)及受好評的英國文豪奧登(W. H. Auden)傳記。
  文章散見於《周日泰晤士報》、《獨立》、《自然》等報刊。

譯者簡介

呂玉嬋。生於台北,藝術碩士。喜愛戲劇、文學及旅行。

 

目錄

第一章 1922年5月18日
第二章 小普魯斯特
第三章 我的諾亞方舟
第四章 男僕的教養更勝男爵
第五章 把屍首藏在我的臥室
第六章 揮之不去的危險可能
第七章 我駭人的窺探力
第八章 上流社會的玩票作家
第九章 1922年11月18日

 

內容連載

第五章
把屍首藏在我的臥室

  猶太裔紈褲子弟與藝術贊助人席夫於1916年開始閱讀《在斯萬家那邊》,主人翁斯萬特別吸引他。席夫認為:「斯萬的性格不容易理解,雖然他本質上是普魯斯特,他並不完全是普魯斯特。假使要瞭解普魯斯特,我們一定要瞭解斯萬;然而我們瞭解了斯萬,不表示我們便瞭解了普魯斯特。」斯萬一角的原型來自普魯斯特年輕時對猶太收藏家與賽馬總會會員哈斯(Charles Haas)的模糊印象;哈斯活力充沛,說話簡潔,遵守紀律。斯萬在強烈排外的公爵家中受到歡迎,擁有堅忍不拔的勇氣,能承受痛苦、甚至面對死亡。相比之下,席夫只會游移富人之間,多嘴饒舌,縱容自己厚顏無恥,容易大發牢騷。然則曼斯菲爾德(Katherine Mansfield)卻發現,斯萬與門戶不相當的交際花奧黛特之間婚姻,與席夫在1889年與肯塔基州牙醫女兒私奔成婚有相似之處。席夫以史帝芬‧哈德森(Stephen Hudson)為筆名,出版兩本自傳小說獻給普魯斯特:《理查‧柯爾特》(Richard Kurt)與《伊莉諾‧科豪斯》(Elinor Colhouse),其中敘述了長達21年的第一樁婚姻的悲慘故事。不過,如普魯斯特在1919年警告薇歐拉,他想阻止席夫將情感投入《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斯萬身上,儘管開宗第一冊以他為名,斯萬「非主要角色」。更明確說,在1918年出版的《在少女們身旁》中,他已經暗地介紹主人翁出場;從1921年後出版的續冊中,答案變得清楚,夏呂斯男爵——獨創一絕的虛構人物——是這系列小說環繞的主角。每天目睹普魯斯特工作的塞列絲特表示:「夏呂斯男爵當然是他最依戀的角色,讓他興味濃厚,花上最多工夫分析推敲的角色。」

在《在少女們身旁》中,敘事者、祖母與年輕上流人士聖盧侯爵待在海邊。一天,聖盧追憶起舅舅夏呂斯,說了個普魯斯特根據1824年古斯丁侯爵(Marquis de Custine)涉入醜聞所改編的故事。這位舅舅年輕時與兩位俊俏友人同住單身公寓,常常帶女人返家。一日,有名時髦的男子——「正當不走運的時期,露出特殊的癖好」——安排到公寓拜訪夏呂斯。到了那兒,他開始求歡,目標是主人,而不是養在那裏的女人。夏呂斯因此喚來了兩位友人:「他們一回來,三人逮住那個惡棍,扒了他的衣服,打得他血跡斑斑。在零下10度的大冷天,把他踢到門外。被人發現時,他已經半死不活。」聽到這個故事的翌日上午,敘事者出門散步,感覺有人注視他:「我扭過頭去,看見一個男子,四十歲左右,高頭大馬,體格粗壯,唇髭黝黑。他拿根小手杖,神經兮兮拍打褲管,同時眼睛動也不動觀察我。」那位陌生人熱烈堅定的注目讓敘事者以為他是瘋子或密探。最後的那一瞥「既大膽,又謹慎;既快速,又深沉。」那人突然身體一轉,露出高傲的神情,假意專心研究牆上海報。敘事者最後認定:「我想他跟旅館夥同要設騙局,可能已經觀察祖母和我幾天了,準備要欺騙我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
    $175
  2. 新書
    5
    $175
  3. 新書
    79
    $277
  4. 新書
    85
    $298
  5.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