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胃戰:胃癌完全防治圖解小百科

健康保胃戰:胃癌完全防治圖解小百科
定價:200
NT $ 176 ~ 180
  • 作者:笹子三津留
  • 譯者:林雅慧
  •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 出版日期:2009-02-2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6966515
  • ISBN13:9789576966514
  • 裝訂:平裝 / 120頁 / 12k / 25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胃癌的發生和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攝取高鹽分、過多的食品添加物; 蔬菜、水果攝取得太少,都可能導致胃癌。在台灣,胃癌的發生率一直高居癌症的前五名,原本好發於老年男性的胃癌,近年來也常發生在40歲以下的女性身上。加上它的自覺症狀並不明顯,像是:食慾不振、噁心、腹脹等等,患者很容易輕忽,或者誤以為是一般的胃炎。等到狀況惡化,檢查發現是胃癌時,可能已經是末期了。

  值得慶幸的是,胃癌是「治癒率極高的癌症之一」,早期胃癌治癒的機會高達95%以上!

  《健康保胃戰》一書介紹胃癌的早期篩檢方式(上消化道X光攝影、血液、內視鏡檢查等,能有效發現早期胃癌)、種類(「早期性胃癌」、「進行性胃癌」、「硬性胃癌」的特性各不相同)、特徵(容易轉移到淋巴結、腹膜和肝臟)、以及治療的最新情報,包括:不需全身麻醉、術後幾乎沒有後遺症的內視鏡手術;切除範圍不同的胃癌手術等等。書中還介紹了治療過程、術後追蹤以及避免復發的注意事項,尤其是胃部切除後的飲食,書中特別貼心提供了既能享受美味、又兼顧營養的建議,可說是防治胃癌的最佳指南。

  (一)誰是胃癌的高危險群?不良的飲食習慣是胃癌的主要成因,如果你經常攝取過多的鹽分和食品添加物;喜歡吃烤焦的魚和肉類;或是很少吃蔬菜、水果,你可能是罹患胃癌的高危險群。

  (二)如何早期發現?食慾不振、噁心、腹脹、胃痛等等,都是胃癌可能出現的早期症狀,但一般患者很容易忽略這些症狀,或是誤以為是胃部、食道或十二指腸的問題,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若要早期發現,最好定期接受上消化道X光攝影、內視鏡、血液等檢查。

  (三)如何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治療胃癌,手術是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法,若是早期胃癌,還可以選擇術後幾乎沒有後遺症、也不需要全身麻醉的內視鏡手術。根據病期的不同,手術方式和切除範圍就會不同。書中詳細的介紹最新的切除手術和重建手術以及其他療法,讓患者、家屬與醫師做更全面、更良好的溝通,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本書特色

  (一)完全圖解、一看就懂:本書是日本講談社「健康圖書館」系列叢書之一,透過完全圖解的編輯手法和寫法,使原本艱澀的醫學知識,也能讓大眾輕鬆理解。

  (二)提供最先進、最完整的胃癌預防和治療資訊:日本是全世界胃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因此非常注重胃癌的預防,並且透過全國性的胃癌篩檢,成功的讓高達60%的胃癌患者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較之下,台灣大部分的人由於缺乏早期篩檢的觀念,早期胃癌患者才占20%,剩下80%的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末期了。透過這本胃癌 防治指南,不但能呼籲大眾重視胃癌篩檢的重要性,也能讓一般人迅速掌握胃癌防治最新、最正確的資訊,完全戰勝胃癌!

  (三)中文版特別邀請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廖朝聖擔任導讀和審訂,撰寫台灣胃癌的發展現況,以及治療的最新技術和藥物。

 

作者介紹

日文版監修者簡介

笹子三津留

  現任:兵庫醫科大學教授(2007年至今)

  學經歷:1950年出生於兵庫縣西宮市。1976年東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於東大第二外科擔任醫療及研究工作。1984年取得博士學位,同年獲得法國政府獎學金,於巴黎大學醫學院進修一年。自1987年起於國立癌症中心附設醫院外科任職,並曾擔任中央醫院副院長。

  在日本,□子三津留是以治療胃癌、賁門癌為主的消化道腫瘤外科名醫,長年為日本胃癌學會發行的《胃癌治療指引》、《胃癌處置規章》貢獻心力。針對一般讀者撰寫的著作有:《家人罹癌時》、《胃癌治療面面觀——胃癌治療指引對應版》(以上皆為築地書館出版)等等。

中文版審訂者簡介

廖朝聖

  現任: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台灣篩檢學會副祕書長、輔仁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推薦序一

充分了解胃癌,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揭開胃癌的名人史,包括名聞遐邇的拿破崙、威震日本的德川家康以及台灣首富王永慶長媳陳靜文,皆是死於胃癌。當然,胃癌不只會發生於名人身上,一般的販夫走卒也是可能的受害者。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近年來胃癌的發生率有下降的趨勢,但胃癌仍高居全世界常見癌症死因的第二位,也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五位。因此,讓一般大眾認識胃癌發生的危險因子,具備診斷及治療的基本常識,可說是推展胃癌防治上刻不容緩的要務,而這本《健康保胃戰──胃癌完全防治圖解小百科》正可以做為最佳的媒介。

  胃的惡性腫瘤包括腺癌、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等等。由於九十%以上的胃惡性腫瘤屬於腺癌,因此若未特別說明,俗稱的胃癌指的就是胃腺癌。胃癌的進展是先由慢性胃炎,發展成萎縮性胃炎,再使胃黏膜產生細胞變性形成胃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飲食被認為是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煙燻、醃製等高鹽分食物,是很容易致癌的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的硝酸鹽,會轉變成為亞硝酸鹽,在胃內與胺作用產生化合物,而導致胃癌。另外,太鹹的食物也可能增加胃癌產生的機會,這也是日本胃癌發生率如此之高的原因,因為日本人食用醃製食物的比率相當高。除此之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抽菸等等也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從一九八三年發現幽門螺旋桿菌之後,一九九一年證實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癌明顯相關,一九九四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此細菌為明確的致癌因子。上述飲食因子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主要後天環境因子,除此之外,有少數的人則是先天的遺傳體質。上述拿破崙和德川家康兩位歷史名人,正是胃癌兩大危險因子的典型患者,拿破崙代表的是遺傳因子的影響,而德川家康則代表飲食等環境因子所造成的胃癌。

  胃癌本身並沒有特別的專屬症狀,依照胃癌的分期、程度、位置以及型態上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一般常見的包括:疼痛、潰瘍般的症狀、出血、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打嗝、體重減輕、倦怠等等。若胃癌繼續生長到某個程度,甚至會塞住管腔造成阻塞,或轉移到全身各處而表現該處的症狀。由於沒有特定的症狀,只能由常見的表現來懷疑是否為胃癌,然後以各種客觀的診斷工具,如胃鏡、上消化道X光攝影及最後階段的病理切片檢查,才能做正確的診斷。另外,癌細胞只局限於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早期胃癌有時並沒有症狀,為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只能靠定期檢查得知。

  手術切除腫瘤是目前胃癌治療的主流,方式有次全胃切除或全胃切除,須看胃癌的位置及侵犯範圍而定。同時因為胃癌容易有淋巴結轉移,因此手術中常加上淋巴結的廓清術。另外,有些早期胃癌患者可以用內視鏡或腹腔鏡切除。其他的治療方式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等等,目前只居輔助地位,適用無法動手術或手術無法切除乾淨的患者。至於胃癌術後的存活率,則要視腫瘤期別與是否施行治癒性切除而定,越早發現,腫瘤預後越好,特別是所謂的早期胃癌,五年存活率超過九十%,是屬於可治癒的癌症之一。

  儘管胃癌不論在病因學、診斷學及治療學皆有重大的進展,但是在臨床實務上仍不時可見民眾一知半解,甚至是諱疾忌醫,而錯失治療的大好機會。這一本《健康保胃戰》,由日本知名的上消化道外科教授?子三津留監修,除了有豐富的學理外,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從病患及民眾的角度出發,言簡意賅且圖文並茂,對於一般民眾及病友、家屬而言,是了解胃癌的最佳入門書。而對於醫護人員而言,也是極適合用來輔助衛教的工具書,深入淺出的說明術後照顧,以及患者、家屬最擔心的問題。甚至是對於一些對胃癌已有相當了解的專家而言,這本教育一般民眾的醫學書籍在編輯上的用心,也很值得我們借鏡。

台大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吳明賢

推薦序二

一看就懂,迅速掌握胃癌防治實況

  胃癌在台灣雖然不是罹患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但仍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第五位,其影響國人健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長久以來大家談癌色變,而胃癌雖不是百分之百可治癒,但也不是無法可醫的絕症。所以一般民眾,尤其是病人及家屬,應該對它有正確的認識與了解,才能弄清楚所面對的問題,以便做適當的因應。

  一般民眾常從網路及一般的保健叢書中獲得胃癌的知識,不過這些資訊常流於太過艱深或過於簡略,很難從中獲得胃癌診斷與治療方法的全貌,因此常會造成誤解而影響治療成效。所以一本既專業又易懂的胃癌防治保健書,對病人及家屬是非常重要的。這本《健康保胃戰──胃癌完全防治圖解小百科》,由日本兵庫醫科大學上消化道外科教授?子三津留監修,內容深入淺出,並透過完全圖解的編輯方法,呈現目前胃癌診斷、治療和術後照顧的實況。本書兼具實證醫學的深度與科普的簡易閱讀性,讓一般大眾一看就懂,若要了解胃癌防治,這是一本你絕不能錯過的好書。

  對胃癌了解得越多,胃癌就越不可怕。當患者和家屬有了正確的認識,更能與醫師做適當的互動與充分的配合,使胃癌治療的效果達到最大,又能保有最好的生活品質。期待《健康保胃戰》的出版,能讓胃癌防治的知識普及到一般民眾,並且對胃癌病人及家屬有所幫助。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外科副教授
陳炯年

推薦序三

讀好書防胃癌,為你的健康投資

  很難想像全世界的胃癌死亡率曾經數倍於肺癌、大腸癌和肝癌,幾乎占了所有癌症的一半,可是這個數字卻又在三、四十年間奇蹟式的下降了。目前胃癌雖然還是台灣癌症死因的第五名,但胃癌創下的防治典範,絕對是腫瘤科醫師努力的標竿。因此,深入了解胃癌防治上創下的三個典範(如下所述),應該能幫助我們更了解癌症這個人類的大敵。

  一、雖然所有癌症都不是由單一因子所造成,但是因為一種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在一個器官(胃)寄生,造成那麼多種相關的疾病(胃炎、胃潰瘍、胃癌)(參照《健康保胃戰》第17頁),卻是一個了解癌症成因的好典範,難怪二○○五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發現此菌的科學家。一般也認為,這半個世紀以來抗生素及抗酸劑的廣泛使用,或許可以解釋胃癌病例在世界各地神秘的大量減少的原因。

  二、透過內視鏡不僅能診斷胃癌,內視鏡黏膜下層剝離術(參照書中第33頁),也創下了只要能早期診斷胃癌,即使是保守的手術,也能有效控制癌症的典範。

  三、手術後長期服用低劑量的抗癌劑,可能因為有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生長的作用,效果似乎反而更好。日本人建立了這種用藥法的典範(參照書中第83頁),也可能影響深遠。

  閱讀《健康保胃戰──胃癌完全防治圖解小百科》一書,除了溫故知新外,筆者也再度深入思考多年來體認的胃癌「典範」,的確對我治療病人的拿捏上,有了許多啟發。日本人在胃癌防治的貢獻很大,由本書簡單明瞭的編排和文字敘述、生動精緻的插圖,就能了解他們的用心與功力。對於病友、家屬和一般人而言,想了解胃癌的基本知識、防治方法、手術後復健和心理調適等不同角度的問題,這是一本簡易又實用的胃癌小百科。在不景氣的年代,閱讀這樣一本好的保健書,就等於是為你的健康投資!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
季匡華

 

內容連載

導讀
胃癌病友和醫護人員的必備良書

「什麼是胃癌?」
「怎樣的人容易得胃癌?」
「怎樣才知道自己是否罹患胃癌?」
「胃癌除了動手術切除胃以外,還有哪些治療方法?」
「手術後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要怎樣調整之後的生活?」

這些問題不但困擾著胃癌患者,也同樣令患者周遭的家人、朋友感到困惑,很想知道要如何幫助與照顧他們的至親、好友。可惜的是,接受一般醫學院訓練的專業醫護人員,習於使用英文醫學用語和艱澀的專有名詞,使他們很難使用一般的口語跟病人及親友溝通病情和療程的細節。

這本由笹子三津留教授監修的日文翻譯書《健康保胃戰──胃癌完全防治圖解小百科》,正好跳脫了許多專業醫護人員的窠臼,以圖解方式和容易理解的敘述方式,告訴我們對抗胃癌的最新情報。從胃癌的診斷與病情分期、手術治療與化學治療的組合,一直到各種治療對身體的影響,面面俱到的提供病患和家屬最想了解的資訊,即使是專業醫護人員,也可以從中獲得為病人、家屬解說病情的參考示範。

定期健康檢查,是早期發現胃癌的不二法門
依照二○○四年衛生署的癌症統計資料指出,台灣一年約有三千七百位胃癌新增病例,同年因胃癌死亡者,則大約有兩千五百人。由此可以約略推估,台灣胃癌個案的致死率是六十八%,也就是說,在台灣,有將近七成的胃癌病患在診斷之後,無法有效治療。以目前台灣缺乏大規模胃癌篩檢整體規劃的情況來說,這樣的數據相當合乎實際狀況。

由於日本的胃癌發生率高居世界之冠,男性每十萬人口中有七十四.八人,女性則有三十五.二人;中國大陸則是男性每十萬人口中有四十三.一人,女性有十九.四人。反觀台灣,發生率較低,男性每十萬人口有十四.五人,女性有七.八人,因此,日本是世界最早、幾乎也是唯一針對胃癌進行大規模篩檢的國家。一九六○年代日本發現的胃癌個案中,只有約一成的人沒有任何症狀,是經由篩檢診斷而來;可是到了一九八○年代,已經有高達六成的人都是透過篩檢診斷出胃癌。《健康保胃戰》一書中也提到,日本胃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達六成;而局限在胃部的早期胃癌,則有九成以上的存活率。以台灣的情況而言,新光醫院治療胃癌的統計資料顯示,早期胃癌個案治療的五年存活率也接近百分之百,所以只要早期發現,以目前台灣的醫療水準,胃癌絕對不是「不治的絕症」!

但是,為什麼台灣不能像日本一樣進行大規模胃癌篩檢呢?這牽涉到成本效益的考量。目前台灣各縣市已進行的癌症篩檢計畫,包括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肝癌和口腔癌等癌症。若以日本每年投入約六億美元進行大規模胃癌篩檢,每發現一個胃癌病例約需一萬五千美元的比例來計算;在台灣,同樣發現一個胃癌病例,卻需要高達四萬美元的花費,這是因為台灣胃癌發生率遠低於日本,必須篩檢很多個案才能找到一個胃癌病例的緣故。由於胃癌沒有可靠的早期徵兆,所以,目前台灣與世界許多先進國家一樣,要早期發現胃癌,都要仰賴個人接受定期健康檢查,最佳的診斷工具則是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導致胃癌的危險因子不只一種
雖然隨著經濟與環境的現代化,胃癌的發生率已經節節下降,可是仍占了全世界癌症病患中的一成。過去已有相當多的研究試圖探討胃癌的成因。若以器官的功能來看,當然會直接聯想到飲食的因素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像吸菸者容易得肺癌一樣。然而,從飲食型態雖然可觀察出固定模式,如米食、麵食,葷食、素食,或是所謂西式飲食、東方飲食等等,但細究其化合物的組成,卻是包羅萬象,很難歸納出到底是哪些特定的化合物,導致了胃癌的發生。加上癌症可能是多重因子共同影響,又有宿主的基因特性等等錯綜複雜的因素牽涉其中,不像B肝、C肝病毒跟肝癌有直接的關係,因此目前對於胃癌危險因子的研究,仍未提出令人信服的特定致癌物質。但在過去的研究中,高鹽分的飲食,像是醃漬食物,已被認為是胃癌的危險因子。另外,中國大陸曾進行一個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每天吸二十根菸(一包)的人,過了十七年後,產生胃組織細胞變性 (Dysplasia,尚未達到癌病變的程度) 的危險性,大約是不吸菸者的兩倍。只不過,認為吸菸及飲酒會導致胃癌的論點,目前還是眾說紛紜。

至於幽門螺旋桿菌,自從一九八三年被澳洲馬歇爾醫師在胃黏膜切片中發現後,不但為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帶來革命性的進展,使得近年來根治消化性潰瘍成為常態,在胃癌的致病機轉上,幽門桿菌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二○○六年以芬蘭癌症登記資料為對象的研究發現,幽門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相對危險性高達八倍之多;二○○七年中國大陸的流行病學研究也支持幽門桿菌為胃癌的顯著危險因子(相對危險性為一.六倍)。台灣的資料則和許多亞洲國家一樣,呈現較低或不確定的危險性,可見不同的地區或族群,可能會有不同的危險因子組成,而呈現不一致的關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176
  2. 新書
    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