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完全寶典:力博宏教你預防和治療聽力受損,從幼兒到長輩,提升人際力學習力,遠離憂鬱失智

聽力完全寶典:力博宏教你預防和治療聽力受損,從幼兒到長輩,提升人際力學習力,遠離憂鬱失智
定價:380
NT $ 266 ~ 342
  • 作者:力博宏楊心怡
  • 繪者: 走路花工作室
  • 出版社:天下生活
  • 出版日期:2018-06-2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599370
  • ISBN13:9789869599375
  • 裝訂:平裝 / 17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台灣超過12萬人有聽力問題
  幼兒先天聽損,影響學習
  青少年耳機音量大,造成聽損比例上升20%
  年紀大重聽,與人互動困難,佔比高達75%
  不敢出門,愈來愈憂鬱,失智退化
  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解除困擾?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
  彌補全球華人聽力受損的遺憾,深入全方位解析


  ◆科技化×都市化×高齡化,讓聽損人口迅速攀升◆

  老人家重聽,和中年子女雞同鴨講,導致雙方誤解;長輩因無法反應而暴怒、寡言,或乾脆減少社交,子女則因溝通不良受挫。根據美國研究,聽損未戴助聽器者得到憂鬱症或容易悲傷的比例,比配戴者多出50%。而且與聽力正常的年長者相比,不管何種程度的聽力損失,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最高達5倍!

  若聽損問題換作幼童,不但產生人際交友的困擾,還可能因為「不懂同學在說什麼」,而被貼上「笨」標籤遭受霸凌,影響學習力!
  自隨身聽問世後,青少年聽力損傷的狀況愈來愈嚴重,跟上個世紀相比,足足上升了20%。聽力受損,會蠶食掉你原本的生活品質!

  國內第1本全方位深入探討聽力損傷的寶典,由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分享親身臨床經驗,以及如何挑選聽力輔助器。

  【健康檢查室】
  聽損的過程緩慢,容易輕忽;力博宏教你用下列10點判斷,若有3項符合就要當心有聽損的疑慮!

  ☑講電話變得吃力
  ☑與一群人同時聊天時,你聽得很吃力
  ☑你的家人抱怨你電視開太大聲
  ☑在吵雜的環境下聽得很辛苦
  ☑跟人對話顯得有些吃力,對較大的聲音感到頭痛、身心俱疲
  ☑說「蛤?你說什麼?」的頻率增加
  ☑覺得別人說話太小聲或講話不清楚
  ☑常常誤解別人的意思
  ☑小孩、女人的聲音對你而言尤其吃力
  ☑你常因聽不懂別人的話而感到挫折

本書特色

  ◆清楚易懂的圖文說明,讓你秒懂耳朵構造,認識相關耳疾。
  ◆活潑生動的個案,囊括幼兒、青少年、老年人的聽損治療方法。
  ◆助聽器怎麼選?如何找到適合款式大解析。
  ◆和聽損者相處零障礙的重點技巧大彙整。

  ●別輕忽耳痛、耳悶、耳鳴,別讓小問題變成大毛病!
  「57健康同學會」製作人兼主持人隋安德,因聽小骨硬化症,20多歲便逐漸喪失聽力,幸好積極治療,才讓工作和生活慢慢上軌道;無論是急性外耳道發炎、中耳炎、膽脂瘤、感音性聽損,專家一次講清楚,別因可治療的耳疾延誤就醫,導致聽力受損。

  ●面對重聽的父母或聽力受損者,互動時要注意哪些事?
  在家面對面說話、減少電視、收音機等吵雜背景音;吵架最好一個人吼就好,因為兩人都大吼大叫,並不能幫助彼此理解說話內容;講電話放慢速度、勿使用擴音,若聽不清楚就換個說法再說一次。給予聽損者多一些輔助訊息和支持,即便是多人聚會都非難事!

  ●正確使用助聽器,它絕對是你的好幫手!
  許多聽損者不喜歡配戴助聽器,原因不外:覺得不需要、怕被笑、操作複雜、戴了也沒用等等,但其實「愈早配戴,效果愈好」,力博宏整理8大溝通祕訣,讓家人願意敞開心房接受助聽器。

  ●聽力輔助器百百種,到底要怎麼幫家人選?
  現今助聽器愈做愈小、外形時尚,揮別大家過去對助聽器笨重的印象。另外,由電子耳執刀技術獨步全球的力博宏醫師,為你清楚解說電子耳的功效,幫助你和家人釐清需求、找尋合適輔具。

專業推薦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董事長/辜嚴倬雲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院長/李壽東
  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部主任/蕭安穗
  台灣聽語學會理事長/葉文英
  東森財經新聞台財經節目處總監/隋安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力博宏


  「雙耳聆聽,乃天賦人權」這是我率先提出,且倡導多年的信念:從事聽損臨床工作,無論面對的是嬰幼兒或銀髮族朋友,本地或國際醫療個案,單側或雙側聽損,無論使用的是助聽器或電子耳,振興電子耳團隊無不全力以赴,協助他們實踐這個上帝賦予的恩賜。期待有一天,大家都能認同這個「天賦人權」的理念,讓所有聽損朋友們得到充分的診治,生活不再有障礙,「聽損」一詞終能絕跡。

  現任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部定副教授
  台灣耳鳴學會理事
  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監事暨聽語委員會委員
  台灣耳科醫學會監事
  國際學術期刊編輯
  振興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
  台北榮總教研部腦功能研究小組共同研究人員

  醫療專長
  人工電子耳、助聽器、聽力損失、耳鳴及眩暈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獲獎
  2012年起連續6年人工電子耳手術獲頒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SNQ國家品質標章(部門獎項)
  2013年起連續4年獲頒衛福部新生兒聽力篩檢確診績優獎(部門獎項)
  國立陽明大學學術卓越獎
  國立陽明大學優良教師

楊心怡/採訪撰文

  政大英語系、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前《康健雜誌》召集人,目前旅居海外。可以很宅,有電視、小說就能度日,也愛旅行、愛新鮮,標準雙子女。譯有《醫生為什麼會犯錯?找對醫生,問對問題,救自己一命》,也著有《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輕甜食—零罪惡感的手作點心》、《頭好壯壯食育系列繪本6:我不要吃青菜!》等書。

 
 

目錄

推薦序 造福聽損者,帶來「新聲、新生」的喜樂/辜嚴倬雲
推薦序 翻轉聲命/李壽東
推薦序 聽「力」談聽力/蕭安穗
推薦序 愈來愈多「有聽沒懂」,怎麼回事?/葉文英
自 序 搶救聽力,不只是年長者的專利/力博宏

Part 1 認識你的耳朵
第一章  聽力的奧祕

第二章  10個徵兆,你的耳朵功能已開始退化

聽損,到底損失什麼?
聽損的類型

第三章 你的EQ、IQ都跟「聽不見」大有關係!
幼年沒有矯正聽力,恐影響學習
青少年聽力損傷的比率快速上升
好好保養耳朵,你也在保養你的腦
放任不管,非常不好
提早解決,讓一切都來得及
    
Part 2 聽力受損怎麼辦?
第四章 面對聽損第一步,先治療耳疾

初級班:藥物可治療
中級班:需手術治療
高級班:手術植入聽覺輔具
耳鳴是聽損的徵兆嗎?
如何應付耳鳴?

第五章 是時候該戴助聽器了!
為什麼不想戴助聽器
請告訴爸媽,助聽器是來幫助他們的好物
選擇助聽器的小叮嚀

第六章 助聽器的祕密
愈來愈小的助聽器
愈來愈舒適的助聽器
愈來愈多功能的助聽器
善用輔具,繼續聽見這世界

第七章 聽覺輔具不限於助聽器
助聽器外的聽覺輔助科技
聽不到也能知道 

第八章 關於人工電子耳雙側植入的5W

Part 3 請你跟我這樣做,聽損溝通無障礙
第九章 用對方法,跟聽損親友溝通零距離

在家裡,可以這樣做
吵架時,避免這些動作
把握訣竅減少講電話的誤會
讓聽損者融入家族聚會
做對這些事,到餐廳聚會更愉快

第十章 聽覺輔具FAQ

後記
 
 

推薦序1    

造福聽損者,帶來「新聲、新生」的喜樂

辜嚴倬雲


  1991年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開國內風氣之先,推動「聽損早期療育」的工作,其後更成立婦聯聽損文教基金會,成為第一個服務聽損幼兒的基金會,至今聽損服務已超過17 萬人次,接受療育的孩子95%都能從正常教育系統畢業,成為貢獻社會的一份子。

  2004年有感於國內聽覺醫療環境欠缺資源整合,同時聽覺損傷的相關研究也嫌不足,因此基金會決定捐助振興醫院成立一個以社會服務為宗旨,並具學術發展的「聽覺醫學中心」,以完整的專業團隊提供嶄新的聽覺醫療服務模式。

  12年來在聽覺醫學中心全體醫療同仁的努力下,我們創立了全球獨步的人工電子耳最小傷口和術後24小時開機技術,因而也帶動了國際聽損醫療的蓬勃發展,人工電子耳植入術更連續6年獲得國家品質標章的殊榮。

  除了醫療技術外,學術研究也獲得國際的肯定,使得我們醫療的品質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這些努力,改變了人們對聽覺損傷的誤解和恐懼,是我們推動早療和醫療的最大成果,令人欣慰,我衷心感謝所有為此付出的夥伴們。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博士,學有專精,素養深厚,為使一般大眾了解聽損問題,在公務繁忙之餘,書寫《聽力完全寶典》一書為大眾解惑,期許在面臨問題時知道該如何因應和包容,造福社群,深著意義,特為之序。

推薦序2    

翻轉聲命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院長/李壽東


  聽覺輔具,例如人工電子耳的發明,是病患的福音。無論是先天或後天,嬰幼兒或長者,這項發明都可以大大減少聽損者的遺憾。

  本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博士,醫術高明,執行人工電子耳的手術有多年的經驗,以傷口小、恢復快著稱。傷口小,對容貌外觀的影響小;恢復快,則能減少住院天數。這對患者和照顧者都可帶來莫大的方便。聽覺腦部研究,本就是力主任的專長。自力主任上任以來,更積極推動聽損基因篩檢及研究,電子耳個案管理,以及嬰幼兒聽損個案管理等項目,實踐「從基因到大腦,從手術到復健」全人聽損照護的理念。

  力主任的病人來自海內外,受他培訓的醫師也可說是來自海內外皆有。振興醫院在人工電子耳的部分耕耘多年,所舉辦的顳骨(電子耳植入處)手術研習營至今已有16屆,學員來自台灣及亞洲各國,對於力主任的教導也都稱謝有加。

  「生命難免有陷落的時候,但困境可以因貴人的幫忙而變得柳暗花明。」這是許多感謝力主任的病人,感謝信當中的一段話。力主任仁心仁術,期許他憑藉此書,能為更多病患翻轉聲命。

推薦序3    

聽「力」談聽力

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部主任/蕭安穗


  力博宏醫師是陽明大學的高材生,在台北榮總接受住院醫師訓練並獲得博士學位,専長於聽力學的研究,並投身於耳科學,臨床工作着重於聽力障礙的評估診斷治療與復健,現在是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

  本書是力主任以其臨床上經歷過的病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各式聽力障礙的問題以及處理方式。

  人一出生就已發展出良好的聽覺能力,然而約有千分之三的新生兒罹患先天性聼力障礙。當經過一系列的聽覺評估,證實幼兒有聽損,由我們醫師口中告知家長時,家長悲慟逾恆的場景歷歷在目。所幸醫學日新月異,輕中度的聽損可藉由助聽器來改善聽力。雙側極重度的聽損,也可透過人工電子耳植入術來增加聽能,不必再倚賴手語溝通,讓聽損的小朋友能進入主流教育體系。健保署自2017年7月也將此一高科技納入健保給付,造福先天聽損患者。

  隨着醫療水準的提㫒,國人健康壽命也相對延長,門診8、90歲的健康銀髪族比比皆是,然而老年性聽力退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但衍生出來的溝通障礙,常常引發許多無奈及有趣的社會問題。

  力主任將聽力障礙的問題依年齡、輕重的程度分門別類為讀者分析解說,並藉聽損名人的經驗分享,來鼓勵家屬與聽損者。

  力主任與我一起做研究多年,他専長於腦中樞在聽覺系統扮演的角色,以腦磁圖及腦電波來評估突發性耳聾以及耳鳴患者腦部中樞訊號的變化,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外知名神經科學《Neuroscience》期刊上,是國內少數鑽研此領域的學者,一般耳科醫師與聽力學專家多著重於周邊聽覺系統的變化,力主任對聽覺神經周邊及中樞系統的關聯性具有深入的見解,能由「力」主任來談聽「力」自然是更鏗鏘有「力」!力主任出新書,邀我寫序,是我的榮幸,也樂於為之!

自序    

搶救聽力,不只是年長者的專利


  曾有位醫界的前輩告訴我:「永遠要為下個階段做好準備」。多年奉行,我覺得這真是個不錯的準則:實習醫師學著如何成為好的住院醫師,住院醫師學著如何成為優秀的主治醫師,主治醫師學著如何成為帶人帶心的部門主管。前年參加畢業二十週年的大學同學會,發現大家都已成為上有高堂,下有妻兒的三明治一族。本族特徵,就是恰巧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想著該如何起承轉合,才能讓這輩子真正圓滿。看到長者們開始有一些病痛,除了想方設法,為他們尋求名醫良藥,難免也要思考一番,是否能夠防範一切苦難於未然,包括自己,也包括兒女。

  常說人生苦,從某些角度切入,確實如此。就像電子產業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所描述的一樣,人類一旦呱呱落地,馬上成為「上一代產品」,身體機能不停歇地往老化的方向走。能夠像電影《綠色奇蹟》(Green Miles)裡湯姆漢克斯(Tom Hanks)所飾演的角色一樣,延年益壽且耳聰目明,實在是年長者不可多得的深厚福澤。以醫學的眼光來看,男性從45歲,女性從55歲開始,聽覺就可能開始退化。這其中有基因、荷爾蒙、藥物與噪音等體內及體外因素的影響。基因及荷爾蒙算是命中註定,但藥物及噪音,尤其是近年來造成聽覺損失年輕化的娛樂型噪音(例如夜店、演唱會、音響,及經耳機的個人聆聽設備等),絕對是可避免,且需預防的。難怪每年3月的世界愛耳日,世界各國專家,都要藉機呼籲噪音防治的重要性。

  科技發展迄今,對於輕中度聽損,傳統助聽器大抵可發揮一定的功效。但對於不可逆的重度聽損而言,植入型輔具(例如人工電子耳,Cochlear Implant)可能就是必要的措施了。許多人在探討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時,往往把關鍵字侷限在「助聽」及「耳」上面,忽略了耳朵的終極器官(end organ)其實是在大腦。上個世紀末與本世紀初,美國進行了兩次國家級的大腦研究計劃,所揭櫫的腦科學兩大議題,大腦刺激(brain stimulation)與大腦連結(brain connectivity),其重要性藉由助聽器與人工電子耳的功效,可說是展露無遺。曾有一位植入電子耳聽損兒的媽媽告訴我,學校老師問她:「人工電子耳是開腦嗎?否則,為什麼您的小孩在手術之後,學業突飛猛進,好像突然間開竅了一樣!」

  人工電子耳植入於周邊聽覺系統的耳蝸,自然不是開腦。但實證研究顯示,聲音訊號經由助聽器與人工電子耳傳達到大腦後,神經可塑性(Neural Plasticity)的作用,會引發聽損者聽覺皮質層內的功能重組(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使聽覺功能組成(Functional Organization)趨向於正常,直接的效益

  就是音高頻率辨識力的提升。藉由如同大眾捷運系統一般往返於腦部各區域之間的自發性反應(Spontaneous Responses)腦波,上述這種聽覺輔具所帶來大腦刺激的效應,會進一步與語言區甚或是情緒區產生初級(Primary)與次級(Secondary)連結,使得聽損朋友的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音樂欣賞能力、數理邏輯空間概念、認知溝通與日常生活自理、智商與學業成績,乃至於職場適應力與競爭力等,都有顯著改善的可能性。「啟聰方能啟智,助聽亦是助人」,善哉斯言。

  常聽到銀髮族的聽損朋友們說:「年紀大,聽不到就算了,耳根清靜些」。然而研究指出,相較於聽力正常的受試者,聽損者的聽覺腦部刺激大量減少,耳根或許是清腦,淨了,但聽覺區與包括情緒區在內的其他腦部區域,其連結也因此衰退許多,很可能就是老年失智症甚或憂鬱症的重要成因之一。

  還記得廣告裡面阿伯因為沒有吃血液循環藥而腳軟逃不出火場的Kuso 畫面嗎?即使不考量大腦的因素,現實生活中更可能發生的,恐怕是警鈴大作或拚命按喇叭,老人家卻因聽損而不動如山的人身安全問題。

  病患中就曾有阿嬤因為聽不見乖孫仔放學回家的敲門聲,失望的孫子只得跑到超商打電話請阿嬤開門的案例。阿嬤勤儉成性,聽損多年諸事不便,即使知道有老年失智症的可能性卻仍杵著不願花錢,幸好終究因為心疼乖孫仔而下定決心前來要求配戴助聽器。

  聽覺輔具之功用大矣,三明治一族這些同時為人父母與子女的朋友們,豈能不慎乎?

  診治聽損多年,最讓我動容的,莫過於聽損小孩初次聽見媽媽的聲音時,臉上所綻放的光芒。「小孩哭了,媽媽笑了」的場景,也令我印象深刻:聽損小孩在配戴聽覺輔具之後,被前所未有的聲音刺激嚇得嚎啕大哭,媽媽卻因為知道小寶貝已經聽得到了而含淚微笑。我曾目睹聽損兒童在植入人工電子耳並且開機之後,一遍又一遍地開著水龍頭,只為了那聽過去未曾聽過的流水聲,其欣喜溢於言表,彷彿這個再平常不過的聆聽經驗,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聽覺享受。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聲聲入耳,是上帝給人類的珍貴恩賜,也是我們臨床工作者,夙夜匪懈,無所不用其極地,希望能夠幫助聽損朋友達到的最高境界。

  關於聽損,還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可以訴說,例如樂聖貝多芬的奮鬥。但我永遠忘不了這樣的場景:四位銀髮族朋友,圍著方桌,在麥當勞用餐。看似平常,仔細一瞧,每個人左右耳後都各戴了一個電子耳。這是某年,我應邀到澳洲參加國際性人工電子耳大會並發表演說時,親眼所見的實境。澳洲是世界三大電子耳製造商中,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聽損者電子耳手術所需的醫材及醫療費用,政府一力承擔。

  奧地利為扶植自己的電子耳工業,也將其納入健保給付;同是德語系的隔壁鄰居德國,也比照辦理。最近我又應邀到北京參加國際性人工電子耳大會,看到他們開始將自有品牌的電子耳,納入醫保。這是國力的象徵,背後更有一國政府對於聽損者無限關懷的人文脈絡。「安得電子耳/助聽器千萬顆,大庇天下聽損朋友俱歡顏」。

  2017年7月起,台灣的健保也開始給付18歲以下的電子耳耗材費用了。我們的實力未必要反映在是否擁有自己的電子耳品牌,但政府何時能有這樣的氣魄,從基因到大腦,從預防到治療,從兒童到長者,使聽損的朋友們得到全方位的照護?我們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 力博宏主任
 

內容連載

*為什麼不想戴助聽器?*
 
告訴大家一個數字:調查研究顯示,每5位需要配戴助聽器的人當中,大概只有一人會戴;即使在助聽器有全額補助的英國,也只有1/3需要配戴的人願意使用。
 
我想,大家一定很少在聚會的場合,聽到有人聊起他們戴助聽器的經驗吧?當你出現聽力問題時,你可能也很少找人商量,一方面不想承認自己耳朵開始退化,一方面也是不知道有誰可以商量。聽力問題對許多人來說,尤其是對上了年紀的人,那不只是一個疾病需要被矯正、治療,也是一種無形的標籤說著「我老了」。
 
但很奇怪的是,同樣是因老化而造成的毛病像老花眼,大家好像就比較能一笑置之,戴上老花眼鏡也沒什麼了不起;但一提到「老年性聽損」,大家就急於跟它撇清關係,戴個助聽器也想躲躲藏藏,儘量不讓人發現自己是聽損一族。
 
這個現象很有趣。許多人覺得戴了助聽器就表示自己老了,但反過來想想,如果跟別人對話時不斷地說「啥?你說什麼?」,或是不斷要求對方再重講一次,這樣的行為難道就不顯老嗎?而且更弔詭的是,大多數人反而覺得,這些行為在這個年紀上是正常的,這樣的聽力狀況在這個年紀是正常的。
 
為此,我必須在這大聲疾呼:「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身為聽覺醫學中心的主任,我每天接觸到很多病人,每個人都有千奇百怪的理由拒絕接受助聽器的輔助來改善聽力。但說老實話,很多聽力問題都是可以藉由助聽器獲得改善,甚至有所助益。重點是,聽覺輔具不只是幫助長者「聽得見」、「聽得較清楚」,它其實也在協助他們改善「生活品質」。因為當他們聽得到、聽得清楚之後,便不再害怕出門,甚至可以自在旅遊;他們可以參加孫子的小提琴演奏會,親耳聽到他拉的美妙弦樂;也可以再次拿起電話,跟好幾年沒見的老友暢談心事,生活將因為「聽覺」而變得更加豐富。
 
通常病人不想戴助聽器的主要原因:
 
1. 不認為自己需要
 
許多人的聽損是逐漸形成的,因此自身,甚至包括家人們都已逐漸習慣聽損所造成的影響或狀態,而沒有意識自己需要尋求輔具幫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7
    $266
  2. 新書
    79
    $300
  3. 新書
    79
    $300
  4. 新書
    79
    $300
  5. 新書
    79
    $300
  6. 新書
    79
    $300
  7. 新書
    79
    $301
  8. 新書
    83
    $316
  9.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