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圖利了誰(模糊的數學改版)

減稅圖利了誰(模糊的數學改版)
定價:250
NT $ 206 ~ 225
  • 作者:保羅.克魯曼
  • 原文作者:Paul Krugman
  • 譯者:周翠如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09-04-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50125
  • ISBN13:9789571350127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採行減稅政策,猶如注射嗎啡,只能短暫解決景氣問題。
更糟的是,減稅計畫往往破壞租稅公平,讓窮人和中產階級雪上加霜。

  減稅是一項弔詭的政策,看似雨露均沾,卻暗藏數字的玄機,透過數字的模糊地帶,為選民與政治人物,都預留許多想像與操作的空間。

  為解決景氣問題,政府通常會透過三種途徑,刺激民間消費:降低稅率、增加公共支出,以及減稅。其中,減稅是最富爭議的政策,但減稅狂熱支持者卻認為,高稅率是所有經濟罪惡的根源,所以減稅便是萬靈丹了。

  一心想望減稅的保守派抱持的目的,便是追求小政府的模式,不希望國家著向福利國家發展。如此一來,最後便能夠將社會安全和醫療保健私有化,此舉等於是政府出了一塊肥美的肥肉。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表示:「減稅像注射嗎啡」,因為減稅必須通過層層的審核、立法,其實很難立即解決短期內景氣的問題。就長遠來看,透過市場機制的運作,衰退其實是可以自行修正的。若是能夠排除萬難,在短時間內通過立法,施行減稅,一旦經濟情勢逆轉,減稅更可能對社會安全制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克魯曼舉小布希的減稅政策痛下針砭,直指小布希的減稅計畫試圖降低所得稅,但綜合稅卻不變,結果是,不論從占所得稅的比率,或占總稅款的比率來看,這樣的政策,都等同於是自動將減稅的最大利益,交給所得(稅)遠高於薪資(稅)的那一群人。因此,說穿了,減稅案是對富人有利,而非造福政府所標榜的中產階級。

作者簡介

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

  1982 ~ 83年曾任職於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現任職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經濟學與國際事務。克魯曼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獲得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的第五人,這是只頒給美國四十歲以下優秀經濟學者最崇高的獎項。二○○四年獲頒有歐洲普立茲獎之稱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社會科學獎(the 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for Social Sciences),二○○八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曼為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成員之一,同時擔任過紐約聯邦準備銀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聯合國,甚至是單一國家如葡萄牙、菲律賓等的經濟顧問。

  一九九四年克魯曼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時,正確預言亞洲經濟繁榮僅是假象,隨後因亞洲金融危機發生而聲名大噪。一九九八年獲德國柏林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倫敦政經學院百年教授(Centenary Professor)。他率先將不完全競爭與規模經濟等概念,引進國際貿易理論,周全地解釋了產業內貿易現象(Intra-Industry Trade)。在國際貨幣經濟學方面,二十四歲時他就構築出匯率危機的初步模型,成為該領域的開宗祖師。

譯者簡介

周翠如

  英國伯明翰大學國際政治經濟所碩士,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系學士。曾任職自立晚報,新新聞週刊及圓神出版集團,譯著有《全球經濟預言:克魯曼觀點》、《葛林斯潘的非理性繁榮》等書。

 

目錄

推薦序 利富不濟貧 王作榮
推薦序 寶貴的經濟學課 吳榮義

序 言 攤在陽光下的減稅主張

第一篇 變得更少了?

第一章 減稅政治學:數字背後的意義
.冷漠的大眾
.父執輩的錯
.追求小政府模式
.社會安全私有化

第二章 減稅經濟學:需求面與供給面繁榮
.我們都是凱因斯學派了
.減稅的供給面效果

第二篇 跟著錢走

第三章 歲入與歲出:聯邦預算的都市傳說
.聯邦的稅收來源
.稅收用到哪裡去?
.仁慈的退休國度

第四章 青蛙變王子:剩餘怎麼來
.社會安全制度的剩餘不是剩餘
.這真的是你的錢嗎?
.府會共治比較不花錢?
.王子變回青蛙?

第五章 林中飛鳥:剩餘怎麼算
.現行政策定義惹是非
.模糊不清的數字遊戲
.強制最低稅是頭號問題
.越低越合理的推估

第六章 政府拿太多錢?訂定剩餘目標
.戰爭與和平的預算表現
.躲不過的人口老化壓力
.投資天秤的兩端

第三篇 採取減稅措施

第七章 小布希的減稅大夢:成敗的基本關鍵
.減稅三招
.未來大不同
.丟掉三千億美元的保證
.布希差距
.教派、醫藥和飛彈

第八章 圖利富人或窮人:誰從減稅中獲利?
.所有家庭都受益?
.殊途同歸
.統計騙子

第九章 兩者擇一
.零選擇權
.更小、更便宜、更快、更好?
.消費模式與稅負
.曾有更大規模的減稅案嗎?
.不能屈服的理由

 

推薦序

利富不濟貧
王作榮

  這本書的主旨在分析與評論小布希總統所提出的減稅政策,指出無論是從該政策的內涵、目標、稅綱、理論根據與實際資料來衡量算計,都是愈算愈模糊,算不出什麼道理來,並且揭穿模糊背後的意思,故原文書名為《模糊的數學》(Fuzzy Math)。

  我們知道減稅政策不僅是一個財政或預算平衡的問題,而且牽涉廣泛而深遠。在政治方面,很少有人願意納稅,所以減稅政策多半受到人民歡迎,因而常成為爭取人民政治支持與選舉最廉價、方便的工具。在經濟上,一般都認為減稅可以促進經濟成長。從財政的角度出發,減稅初看起來,特別是在短期,會引起財政赤字,但長期則不一定。至於社會的觀點,則認為減稅顯然有財富重分配的效果。

  以上這些影響彼此之間還有某種程度的交互作用,十分錯綜複雜。影響究竟有多大、多久、什麼時候發生,以及是否會照預定的政策目標發生,則要看減稅的性質、內容、範圍、程度等而定。由於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因此財政學上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舊稅就是良稅。」換句話說,少變動為好。而政治領袖或擁有權力的人,為了達到政治目的,卻又最喜歡在這一些議題上動手腳,這就是問題所在。

  本書作者克魯曼教授即是根據上述各方面的考慮,在理論與實務上提出了嚴厲的評論,有些地方還頗有義憤填膺的學人氣慨。他認為,「這項政策規模太大,而且對未來盈餘有太樂觀的預期,」所以不是一個好主意。他更進一步認為,這是小布希「選舉期間的不誠實主張」、「從未聽聞現代的選舉活動有如此諷刺的錯誤主張……處心積慮地說錯話和掩蓋事實。」小布希在德州所提出的稅制主張,「只圖利富人,但對於窮人和中產階級簡直是雪上加霜。」

  克魯曼教授承認減稅在某種情況下可以刺激消費,有助於經濟復甦,但也認為還有其他途徑可達到同樣目的,尤其在短期,利率政策更為有效。

  克魯曼教授也一如其他經濟學家,認為減少租稅在經濟上能提供生產力的誘困,但過去二十年美國的「紀錄幾乎從不支持,減稅對經濟供給面有效的強力主張。」

  以上對作者的幾段引述,幾乎可以一字不易地移用到台灣現狀。過去幾年來,在經濟衰退、財政狀況不斷惡化之下,尤其是在選舉及政治需要之下,減稅政策便成為主要財經政策及主要選舉訴求之一,而且也是「只圖利富人,但對於窮人和中產階級簡直是雪上加霜。」可見天下政治人物處在同一政治環境之下,都會做出同一的政治反應。現在,我們也是小布希主義者。

  這本書此刻在台灣出版,正好適時為台灣在理論與實務上提供了一個最強有力的參照,值得所有關心此一問題的人士一談,更值得政府決策官員,及支持此一決策的學者專家深切反思。譯筆亦流暢忠實,是一本好書,特予推薦。

(本文作者為知名經濟學教授、前監察院長)

書評

一堂寶貴的經濟學課 吳榮義

  百姓到底要繳納多少稅給國庫,在任何國家都是十分爭議的問題,特別是在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常常成為不同黨派攻防的重要課題。

  稅率的高低,決定納稅人口袋裡有多少錢必須繳納給國庫,因此納稅人都十分關心。加以政治演變為民主化之後,為贏得選舉,低稅政策常常被用來作為贏取選票的手段,然而一旦取得政權,政務的推動又不能沒有足夠的稅收來源做為支應,畢竟沒有錢就不能辦事,因此許多國家的政府在不願意加稅的情況下,只好以舉債的方式籌款因應政府支出,這說明為什麼許多民主國家債台高築的道理。

  此外,稅收來源也涉及到向誰來徵收,也就是租稅公平的問題。例如一般所得稅率係採累進稅方式,也就是高所得者需付較高的稅率;至於消費稅,則不管購買者的家庭所得多少,都付同一稅率,因此有累退稅率的效果。可見,租稅是一個十分複雜,而且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特別是在美國更是如此。本書的目的即在討論,美國小布希總統所提出的減稅政策是否合理。作者克魯曼教授認為,小布希總統所提出的減稅並不是一個好的主意,他以深入淺出的方法分析不贊成的理由,並特別強調,本書只是提出一個觀點,「但絕不是一種謾罵:這本書只是扮演『民眾須知』的角色。」他說這本書的目的,「是告訴大家這項訊息,至於要怎樣處裡這些訊息,則留待讀者來決定。」實際上,相信讀者看了這本書,也不得不被他豐富的資料及條理分明的分析所說服。

  克魯曼教授在第一章減稅經濟學中指出,美國保守派所主張的減稅政策,背後有其政治考量,特別是他們確信,雷根總統由於設法縮小政府經濟規模的成長,而獲得一九八○年、一九八四年及一九八八年三次壓倒性選舉勝利;然而,老布希總統雖曾許諾不增稅,但後來由於違背諾言以致失去選票,無法連任。因此,保守派渴望追求小政府,而不希望變成像瑞典或加拿大一樣,朝向社會福利國家發展。所以,保守派主張除了減稅,最後還會對中產階級的社會計畫──社會安全及醫療保健,採取削減或將他們轉為私人體系的作法。

  可是,就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卻有此法不可的考量。為刺激景氣可以採取的經濟政策,包括利用減稅使更多的錢保留在消費者手中,消費者至少會多花點錢;或者是政府支出的增加,來創造就業機會;以上兩項都是屬於財政政策,但政府也可以利用利率下降來刺激民間消費,到底哪一項政策較有效,是經濟學家熱烈辯論的問題。但克魯曼教授認為,主流經濟學者的看法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好比阿斯匹靈和嗎啡,這原本是保守派的看法。兩者都是止痛劑,但是當你感覺到頭痛來襲時,通常都會先想到阿斯匹靈,畢竟它的效果快又容易服用,適於大部分的用途,而且不會上癮。很特殊的情況下,你才會想到使用嗎啡,例如不需醫師處方的頭痛藥失效時,或是你有一個需要冒險使用危險藥物的好理由。」

  另外,利率政策通常由具有獨立性的「中央銀行」來決定,政治意味較少,而且可以立即反映市場的需要而快速執行。但任何財稅措施都需經過國會通過,立法程序冗長,爭議很多,特別是減稅政策,涉及很多政治問題。至於有人主張減稅對經濟供給面能發生有力的效果,幾乎沒有紀錄可以支持這項觀點。克魯曼認為,雷根在一九八一年減稅後,經濟繁榮跟著出現;美國經濟從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二年的衰退中快速復甦,原因是聯準會在一九八二年夏季,突然從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改為寬鬆;而柯林頓在一九九三年推出反供給面的政策,大幅提高所得稅率,但經濟成長反而加速。表示利率政策之效果較財政政策為優。

  接著,克魯曼教授探討,美國財政預算在一九七○年至一九八二年始終入不敷出,而且赤字呈現爆炸性成長,但到二○○一年九月的會計年度,卻有兩千八百億美元剩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支付下降,同時收入卻大增。支出縮小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冷戰結束,國防支出因而大幅縮減,美國國防預算占GDP比例從一九八六年的六.二%,大幅降為二○○一年的二.九%;其次是國防以外權宜性支出成長速度,從三.三%降為三.一%;至於社會安全及醫療保險,由於是屬於法定支出,法律規定退休人員可以領到多少錢,哪些醫療可以獲得政府給付等,所以這部分幾乎沒有政府敢要求降低。至於稅收增加,則是拜經濟快速成長之賜,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九五年,美國平均成長不到三%,但一九九五至二○○○年,可能是新科技所帶來的生產力快速成長,美國經濟成長提高到四%以上,課稅收入因而大為增加。

  小布希政府減稅政策的主要依據,是國會預算局預測,未來十年預算剩餘可達五點六兆美元,但該項預測是依據「政策維持不變」的假設。克魯曼認為,這項預測不切實際,而且過份高估預算剩餘,將使減稅計畫過於冒險。最後,克魯曼批評,小布希政府聲稱可以輕易負擔起減稅的說法,「不但是愚蠢,甚至還不誠實。」

  本書顯示政府一項重要的租稅政策,需要深入分析討論,才能了解其內容及對社會經濟的衝擊,並做出正確的決策,而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清楚。因此,克魯曼教授特別指出,要藉本書討論減稅的機會,讓社會大眾上寶貴的一課,因為「顯然記者和電視台的評論家,都不太了解聯邦政府的基本運作;錢從哪裡來?錢花到哪裡去?社會安全體系如何運作?恐怕連投票的選民也不清楚狀況。」

  閱讀本書不但可以了解,美國當前財政問題的現況,而且可以認識到在一個自由民主社會,一位學有專精的著名經濟學家如克魯曼教授,為了向社會大眾說明清楚一項重要經濟政策的內容及他的看法,出版一本專書加以詳細論述。相對於我國而言,許多政府所提出的重大財經政策,輿論不但缺乏深入討論,甚至常常只是淪為口水戰,對於政策的了解不但沒有幫助,而且過份政治化,導致重大財經決策的品質十分低落,這是本書可以提供國內讀者思考的地方。

(本文作者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前行政院副院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82
    $206
  2.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