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當代藝術發展的脈絡上看來,作為融合地景( Land Art )與行為藝術( Performance Art )的<晴耕雨讀>,不是首創也不是唯一,例如 1982 年在美國紐約的曼哈頓和 2007 年的德國文件大展上都有藝衛家以小麥或稻米做為地景的藝術創作,儘管在使用的媒材與形式上有所巧合,但就整體概念來看, <晴耕雨讀>作為一個蘊含古代中國文人的生活型態、關懷地球與自然環境、企圖召喚人類與土地緊密關係的集體經驗、以及融合藝術家個人家族故事、記憶與歷史的大型藝術計畫,映襯著這個正經歷氣候暖化、石油與糧食短缺、物價上揚、國際衝突不斷,以及對於慢活渴望的全球環境來說,在 2007 年結束前的時間點上被執行完成,是分外具有感染力與時代意義的,當然也就與上述的兩個計劃之間產生了時空與社會意義上的差距,我們相信它在這個時間點上被實踐出來有其必要性,而整值的社會氛圍也正期待著這樣的事件發生。

明日博物館( Museum of Tomorrow )計畫

  「永遠都有更美好的明天 A better tomorrow」是我們所堅持的信念, 2007 年,基金會重整市民大道上之廢棄工廠作為起始點,發展「明日博物館 Museum ofTomorrow 」系列活動,以城市為理念實踐的舞台,將對社會、人類與環境的關懷,以非定向、自由、有機、游移的「 museum 」概念,實踐於城市空間之中,全方位連結創意、文化、美學,創造美好明日的無限可能。

作者簡介

林銓居

  1963 年生於台北縣萬里鄉。1990 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 1991 年取得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藝術史碩士結業文憑。 92 至 95 年間任職 《 典藏雜誌 》 , 2003 年取得美國Goddard州 College 跨領域藝術碩士學位。出版畫冊三種、評論與傳記書四種、散文集一冊。

個展:
1996年 山川誌.淡水藝文中心
1998年 山川誌之二:山路.台北敦煌藝術中心
1999年 清音與新韻.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2000年 城南對.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2003年 穀.新竹師院藝術空間
2004年 穀.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 INOVA 藝術中心
颱風.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藝術中心
2005年 閱讀/家族故事.智邦藝術館
2006年 我的父親母親.北京紅門畫廊
閱讀 / 家族故事(二).台新金控藝術中心
2007年 母土.關渡美術館
農家本事.上海多倫美術館
晴耕雨讀.台北明日博物館

近年重要聯展:
2002年 第三屆書與紙上作品雙年展.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
水墨動畫片「穀」參加美國紅河影展、台灣前衛文件大展
2003年 時間的刻度:台灣美術戰後五十年作品展.長流美術館
2004年 台北美術獎聯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Wassani 國際創作營聯展.拉姆古堡美術館.肯亞
種稻計劃:苗床.第六屆台北藝術節
2005年 關渡英雄誌:台灣現代美術大展.關渡美術館
第四屆台北國際表演藝術節.台北國際藝術村
2006年 水墨再生:上海新水星藝術大展.上海朱屺瞻美術館
軌跡大化:解碼筆墨新次元.關渡美術館
台北水墨雙年展.國父紀念館
2007年 愛的展示.美國華盛頓大學
兩岸觀點:澳洲與台灣當代藝術展.澳洲布里斯班 Charcoal nteriors
動漫美學.法國 MAC 藝術中心
邊界線 錄像藝術節.北京站台中國
動漫美學雙年展:從現代性到永恆.上海 MOCA 當代藝術館
2008年 泡沫紅茶:台灣藝術當代演繹.捷克摩拉維亞美術館
快城快客: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

 

目錄

008 序
010策展專文
022評論
031作品
059附錄─田間記事
062藝術家創作自述
064藝術家簡歷
066感謝誌

 

藝術家創作自序 

林銓居

  我的作品強調個人的、內心的、真情實感的東西,我嚮往恆久的、普世的價值。它們的基礎是我對生活的感受、對自然的體驗,與對複雜生命狀態的認識與內心投射。我的作品就是我癡想與回憶錄的總和。

  我成長於七 ○ 年代的台灣的鄉村。相對於中國政府摧毀傳統的「文化大革命」,那時候我們的政府透過教育系統推廣「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我的少年時期的真實生活,就是在學校閱讀最古典最正統的中國文學,假日的時候則滿身泥巴在水稻田裡耕田、種稻、收割,於是我的血液裡同時流淌著古老文明煉金術的水銀和稻穗的汁液,它們有時為我帶來莫名的矛盾,有時為我帶來無比珍貴的和諧。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真實命運。

  從二 ○ ○ 一年以來,我以繪畫、寫作、動畫片、錄像與表演攝影等跨領域的形式,完成了「家族故事」的系列作品。如果說它們是我的一串珍珠,那麼<晴耕雨讀>就是這一串珍珠中最大的一顆。在作品的外圍,現代域市用超級市場、價值數千萬的豪宅、汽車旅館和大型工地的腳手架把我圍繞;在作品裡面,我用一千坪的稻田、一千兩百本畫冊和文學書,以及不時飄盪著亞麻仁油和墨汁香味的城堡把我自己圍繞。我喜歡這個小小的城堡。它是我作為一個喜愛文人美學的藝術家、一個台灣的農民後代的自傳式作品,是我把家族記憶傳承給我的孩子的族譜式作品,也是我重新呼喚台灣人與稻米文化和土地的集體記憶的社會性作品;最後,它是一種理想生活願望的提出:從第四世紀陶淵明的年代開始,我們的文化人就嚮往著「晴耕雨讀」的生活,我們的農民就嚮往著「詩禮傳家」的社會風氣,我的作品就是這兩種人、這兩種願望的組合,我的作品就是建築在這六百代人共同願望的遺塚上的一株帶著晨露的綠竹。

 

內容連載

這原本只是一個夢想,想要讓台北這個城市可以多一點美好。

有人說:『 台北是一個沒有逗點的城市。」當面對一個平淡無奇的句子時,我們總是不知道該在哪裡作停留,而台北,好像就是這樣的地方。但是正因如此,所以改變就有了發生的機會。「明日博物館」的概念像是移動式、非定向的馬戲團,游牧到各地散佈快樂,也散佈一種對美好明天 《 A Better Tomorrow》的懂憬,以更上位、更深廣的方式實踐對於環境與人的關懷。

藝術家對於<晴耕雨讀>的構思,正好是一個難得的契合。過去明日博物館挖掘這個時代潮流中所受關注的議題,引發人們思考什麼是所謂的「重要價值」與「理想生活」,既有的概念因為撞擊而解構後,正在等待著形成新定義的素材,而<晴耕雨讀>將不只是藝術家的歸鄉計畫,也會是環境與人、生活與人之間,關係重新結構的機會。

這是基金會推動的第三場展演活動,也是台灣艱得一見的大型行為、地景藝術創作,在原本堆滿廢料的基地上,人與土地及自我對話的靜謐空間被創造出來,藝術家在此為您鋪就一道田埂,讓您信步移動的時候重新去思考生活的藍圖。感謝藝術家林銓居先生、策展人胡朝聖先生,以及所有對於這場活動曾付諸關注的人員與訪客。這一畝田的形象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由記憶中消逝,但種子在許多心中播下了,灌溉以藝術的真、土地的香、文化的美,而持續耕紜是我們的責任。

再次感謝,並願未來處處清風稻浪。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李彥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51
  2. 新書
    9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