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寺廟寶藏-彌靡之音

中國佛教寺廟寶藏-彌靡之音
定價:3500
NT $ 3,150 ~ 3,325
  • 作者:許志平
  • 出版社:藏新藝術
  • 出版日期:2009-08-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437962
  • ISBN13:9789868437968
  • 裝訂:精裝 / 212頁 / 35 x 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是應真藏第五本佛教文物書籍,書中包含典藏佛畫展品36件,有南宋至明的紀年款識,如洪武、永樂、隆慶、嘉靖等;以及具形立體雕塑之佛教文物28件,為應真藏集藏十年之精品。除了藏品圖片外,另有五百張世界各地之重要參照附圖。全彩精裝本,共212頁,中文內文近三萬字,並有完整的英譯全文,可中英對照閱讀,是一本專業佛教美術的重要參考書籍。

 

信仰-佛教美術與藝術的絕對境界

  天無限大而後於地,天地混沌初開後的萬萬年後,始予萬物生長。人畏懼於天地萬象,而在自然界中遷變,心理始之為有信仰,產生膜拜行為。蠻荒時代,部落氏族成群集散而群居生活,生活習慣漸進文明,開始演進。始初期,對自然界崇敬後,開始產生圖象,為之敬仰、膜拜,再接而成原始之信仰,日復一日,思想產生更高文明的信,仰望天際,拜向日昇的東方,並在人類始於物質、經濟、族與族的關係,因人爭食、爭地域,開始大侵小、強壓弱,讓人類開始恐懼,進而需要心靈依靠,所以信仰更進一層,開始讓人類嚮往精神面的寄託,和心靈沉靜的歸屬,於是宗教成為信的開端,仰為敬之,所以人類各族各自創立各樣的宗教,為宣傳宗教教義,採用各種形象來傳播,它們依循時代、地域的審美概念,配合社會各層思想、民間風俗,以不同的材質和造型,超乎自然與現實,深入民心,讓觀者仰之,信之,膜拜之,於是宗教功能是亙古不滅,且日新又新。

佛教藝術起源

  佛教仍是世界宗教中神祇最多的宗教。佛有五佛、七佛、千佛、萬佛之名,佛經中記有《千佛名經》佛教建築中也常見千佛洞、壁、柱,如敦煌石窟亦有千佛、萬佛洞,當論起佛教藝術,它所涵蓋的範圍廣過,其中包括寺院、佛塔、經文、造像、佛曲等等。

  造型上有佛,尚有菩薩、明王、天王、力士、護法、羅漢;如十大菩薩眾、四大天王、十大羅漢眾、四大護法、十六羅漢眾或五百羅漢等。而在密宗金剛界曼荼羅中,則有一千四百眾神祇。

佛教東傳入中原

  至於佛教是何時、何人傳入中國的,準確時日不肯定,但筆者整理出前學者的幾個時期的學說後,應是在東漢末年後,其中一件有紀年的釋迦牟尼銅造像(西元338年)為中國東晉時代後趙四年,此件作品目前收藏於舊金山亞洲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中。

  那麼佛的造像中在何時?據佛典載釋迦牟尼在舍衛城祇園精舍說法時,會應帝釋天之邀,至仞利天為自己已故的母親摩耶夫人證法,當時憍賞彌國的優填王非常想念釋尊說法的樣子,命人用牛頭梅檀木雕製了釋尊。同時另一位舍衛國的波斯匿王,也和優填王有同樣的宿願,命人用磨金(可能紫銅)造了另一件釋尊。

  但在當時,釋尊在世時,及去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真正的釋尊佛像,這階段為「無像期」,發展到了中期,則出現了如佛腳印,以法輪、菩提樹、蓮花、雨傘等來代表佛的存在。

  公元前三世紀的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雕刻藝術十分輝煌,但在當時亦沒有釋尊造像,但在波羅奈斯的鹿野苑的柱子上有雄獅、大象、奔馬、老虎、法輪等,下層是倒垂的蓮花,這些內容即表示了當時佛的存在。

  公元前二世紀時,有石塔開始繪有佛傳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但都沒有具象的佛的形象,而這些早期佛教藝術品中則有蓮花(代表佛的誕生)、菩提樹(代表佛的成道)、法輪(代表說法)及塔(代表佛的涅槃)。

  時間到了西元一世紀至二世紀中的佛教已經非常成熟了,這時所謂的大乘佛教已在印度的北部十分興盛,而那時統治印度北部的是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是大月氏人建立的。

  當時貴霜帝國領土西至伊朗邊境,東至恆河中游,北起錫爾河、蔥嶺、南至納巴達河,國都建立在富樓沙(北印度今白沙瓦)同時還召開了佛教四次集結,為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佛教中的犍陀羅與笈多藝術

  1.貴霜時期(1~2世紀)的犍陀羅地區(今北印度與阿富汗東部)為佛教藝術之先驅,帶有希臘風格與羅馬人外型的鼻直唇薄、眼窩略凹、眉細而長、髮髻呈波浪式,略似阿波羅神,看上去有希臘哲學家的風采。

  2.笈多王國於四~七世紀時,印度佛教造像藝術達到了鼎盛期,馬吐臘的造像風格,承襲了印度本土的風格,體態豐滿健美,雙唇均厚,表情開朗,衣著輕薄紗衣,肉感十足。

中國高峰期(5~6世紀)造型顛峰

  五胡十六國、北魏、隋等,在當時的帝王統治體制下,大興佛法佛寺、佛窟、佛塔等,因統治者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更將佛教立為國教,在這三百年裡,中國佛教藝術大放異彩,且工藝水平高、造型繁多,又具各時期地域風格,令人嘆服。

揭開的千年中國佛教藝術寶藏

  禮書云:敦,大也,煌,盛也。這個位於中國西北地區,曾經是絲路的起點,也是歷代佛教名窟的所在;在當時的中國(清末)已是幾乎快要被世人遺忘的佛教寶地,但我想,對世界的考古學家而言,則是最好的時機。在1900年左右,一個看管石窟的道士王圓籙無知地把藏經洞告訴英國探險考古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揭開了新一頁的敦煌學。

  在敦煌石窟中藏了數萬卷的繪畫(佛畫)、經書,這在當時為世上最大的文化發現,從1900後的幾年中,幾乎被掏空,首批由英國的斯坦因取走了大部分(約七千餘卷古文書),法國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則在1908年聞風而來,其中更因為伯希和本身為漢學家,他選了更具考古、歷史價值的,如紀年的佛畫與經書,約兩千餘卷。

又一次的佛教藝術大發現-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1038 ~ 1227)曾經在190年中圖存於中國西北部(今寧夏首都銀川),也是當時絲路必經的所在,而當時的蒙古軍,已經是中亞第一強國時,默許西夏的存在,卻好景不常,在多次的背信下,蒙古軍向南一揮,滅遼金後,且一併將曾是盟友的夏給殲滅了。西夏王朝在13世紀後,消失於中國的土地上。但卻在1908被蘇俄旅行家兼探險家科茲洛夫發現了,有近12000的手稿、經書、手抄經、佛畫及各項佛教文物,分別給冬宮博物館及蘇俄科學院東方研究所。

  這個被稱為黑水城的佛教美術有別於其他地區的佛教藝術,這個展覽1996年在台灣歷史博物館展出過,共有86件作品,筆者當時也參觀過,但當時對我並沒有太大的回應,是因為筆者才剛踏入藝術圈,但在仔細的研究後(已經翻壞了兩本展覽目錄),我覺得它是個大融合,有漢地、藏傳、新疆風格,更甚至中亞地域風格都有,具有多重地域與風格的可探討性。進一步了解,當時黑水城,仍是可納百川匯入的集散地,經濟、人文、宗教在這大河裡,各自成為另一條小河系,所以黑水城的佛教藝術在今日看來它可能僅次於敦煌藝術之後,但因我們只能從這展覽中僅有的圖片中,一一細觀,就已令人感到新奇及震撼。筆者也有幾件西夏的出土品,也將收入此書中,供眾人探討研究。

南宋宮廷與民間之抗禮

  南宋時期,人文鼎盛,皇帝不擅武功,卻沉浸於文學、美術。宋徽宗時,在當時首府杭州宮廷中,亦專職養護了許多宮廷畫師,如梁楷(生卒年不詳,1201-1204任畫院待詔)、馬遠(1190-1279)、劉松年(約1155-1218)等,這幾位都是人物或神佛造型大師,筆意仔細;山石寫意,人物神仙寫實、寫真,工法佈局傳神,至今傳世作品中不乏精品。

  江浙一帶,離杭州首府不遠處,有一港口寧波,宋代時為最大的出口港之一,在寧波亦有一派佛畫民間大師或工作坊。趙璚、陸仲淵、張恩訓、周四部、陸信忠、金大受、金處士等工筆能匠,還有不具名的工作坊。

  南宋時期生產了不少佛畫,於是有五百羅漢分為一百軸,現藏於日本京都大德寺與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註:五百羅漢軸,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明州(今寧波)由惠安寺僧人義紹勸募,寄進於惠安寺中,五百羅漢共計有一百軸,由當時明州聖手林庭珪、周季常等繪。但無考據何時流入日本,在日本收藏於鐮倉壽福寺,後為北條氏、豐臣秀吉所得,最後藏於大德寺中,但又在明治時(1866年)以當時大德寺急需修繕寺院為由,售出十二張給美國的藏家,所以現有兩張藏於弗利爾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十張藏於波士頓美術館(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像這樣在南宋時代有創作年代、地點、作者、勸募者、供養地的佛畫,在當今繪畫史上實是遺珍),當然還有在日本各大寺院中都藏有以上的神匠遺珍,雖然民間匠人都屬於委託製造,但造型神真、設色艷麗、筆法工整、佈局合宜,當時日本人不遠千里遠渡大洋至中國訂製大批佛畫回日本,至今每件作品都被妥善保存並登錄於世,讓世人看完後,筆者覺得南宋宮廷畫師與寧波匠人各有千秋,不分上下。

元時代與高麗時代相接相處

  蒙古軍武功強盛,善於攻城掠地,竹草而生,馬匹能行處就能攻下城池、無一倖免。第三個皇帝忽必烈乃元帝明君,有一左右手為漢師,聽從漢師教誨,能攻易,守成難,要融當下民族、風情、人文、宗教文字等才能統治大漢九十餘年,大統中原地域遠至中亞,國土遼闊呀!當然,高麗與漢土緊有一江之隔,也是被收服為王,向元稱帝,所以元代佛教工藝與當時高麗佛教一脈相傳、互相影響,且高麗時期產出一些高水準的佛教文物,其中以佛畫工藝水平甚高,亦有一些出自皇家出資造,由一批高水準工藝匠人繪製,設色華麗、線條靈動、佛像造形承襲了敦煌時代與南宋風格,融匯出元時代大度大氣之風範,男相帶鬚的自在水月觀音則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另有用金泥畫線的衣飾,衣紋更顯華麗樣。筆者這幾年中,早已沉醉於其中,韓國時空社出版一本大型精裝本《高麗時代的佛畫》(2002),收錄了近兩百張,遍佈世紀,日本佔近80%,韓國本府不到10%,歐美則零星佔10%,在日、韓的廟寺或私人藏,只有誰能擁有一件高麗時期的佛畫,即可傳家、傳世之寶呀!

  筆者觀賞完後最愛一幅,阿彌陀如來像(紀年1286年,島津家舊藏)雍容大度形態,雙足下有兩白蓮花,披紅袍,佛陀似在行走狀,接引式的前行著。紅袍中有金泥線畫出細緻的團花,帶鬚的佛陀臉部表情嚴肅中顯出大氣。

還看明清-集數前朝之精義

  在前面我提到,佛教是所有宗教裡神祇造型最多的,尤其傳入中國漢土後,融入了北印度,中亞,西藏等地區後,漢地因人口廣瀚,文化繁眾,在這樣情形下,繁衍出更多式樣的佛教造型於各種材質上。又因為紙或絹是由筆來創作,不拘泥於材質的難度,反看從唐晚期、宋至元,多麼精彩呀!由民間到皇家無不燦爛蓬勃。於是在1994年,學者李雪曼(Sherman E. Lee)帶領了幾個研究生,對於中國佛教儀式畫跨出了一大步,並出版了《Latter Days of the Law(晚期的佛法)》,主要從唐晚期後(西元850年) ~ 至清道光年間(西元1850年)的儀軌進行探索,但最重要的則是在明代(西元1368~1644年)也就是14世紀晚期至17世紀中期前,並在當時1994年史賓賽博物館(Spencer Museum of Art)展覽,然後接著往舊金山亞洲博物館巡迴。

  這裡主要展品有六件是明朝景泰五年(西元1454年)十二月初三,兩張是克里夫蘭美術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四張來自居美美術館(Musee Guimet),並將這六張一併的掛起展示,讓人觀看讚嘆。這裡談到的明朝景泰帝(1450~1456),他是正統(1436-1449)的弟弟,正統在一場戰役中被擄走,事隔六年後又回到京城,名為天順(1457-1464)。這在三朝中其實是兩個帝王,且在當時宣德盛世之後,十五世紀中葉就開始衰落、太監當政,三朝帝在當時受宦官左右,國勢大敗,後人稱之為「空白期」。當時國庫是嚴謹的,因此也沒有官廠落款之瓷器等等。

  這在六張畫中,左下角題記銘「御用監太監尚義王勤等奉命提督監造」這證明了當時掌管財與政的太監,握有很大的實權。

  這裡提示一張清代康熙年間,十七世紀,有銘記為「和碩莊親王發心誠造」。有了兩者對比,一為太監,二為皇室,用途相同,但出資者有異呀!

  李雪曼這本書中,提到一部分為水陸儀式畫,也有少部分的佛畫可能為寺廟或貴族私用,如圖三,是克里夫蘭收藏的西方三聖。共有兩張,筆者偏愛圖二(但書有小錯,圖片反放了)。

  另外還有一張明代的白衣觀音與童子,在蓮花池上,觀音倚靠白欄杆,有小石、竹林,既端莊,又雅緻。這件為萬歷年製,現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當然還有許多佛畫是非水陸系統的,就像前三張的舉例,似乎為寺廟或貴族私用的。

中國佛教寺廟寶藏-彌靡之音

  這次應真藏的佛畫展品中,大部分也屬於廟方或貴族用較多(非水陸畫系列),如佛部展品1- 阿彌陀佛三尊像(西方三聖)、展品3- 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接引圖、展品4- 彌勒佛與二(月劦)侍菩薩 護法眾像、展品5-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尤其展品尺幅巨大,應是寺廟藏品。菩薩部的明顯例子如展品8- 水月觀音與童子、展品11-自在式水月觀音坐於石製蓮花台上與韋馱、龍王和善財童子、展品12- 水月觀音座像,都應是僅有單幅創作,為貴族私用,觀仰之。但展品- 17、18雙盤姿之八大菩薩座像為左右共兩幅十二大菩薩,且在畫幅上方下方有一紅框,筆者判斷可能有數幅或百幅,可能為水陸畫系統,展品19- 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雙併立像成化十五年(1479)應為法慧禪寺用,它跟展品20- 地藏王菩薩、道明、閔公眾相為同一出處,但紀年不同。

  類似展品19- 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雙併立像的觀音與地藏雙併也是不常見的,在元代、高麗、敦煌畫中有相似組合,在地藏中,展品2- 地藏王菩薩與道明和尚立軸裱工藝線條,開臉莊嚴肅目,年代可能老至明早期或更早,是筆者最愛之一,收藏有近十年了。

  展品24- 雙羅漢坐像之像軸,上方角落有一藏印為明代京城「憫忠寺常住記」明代晚期更名,今為法源寺,在京城宣武區,筆者就曾拜訪過兩次,寺廟保持良好,藏品甚豐,據說文革時期是少數京城中未被紅衛兵破壞的寺廟之一。

  最後展品的四大張四大天王像,有款記「大明洪武十七年裴氏荃族捐畫四大天王神像永保平安」。明代早期(1384)山西裴氏(貴族)全族捐出四大張天王像組畫,給予當時聞喜縣的某寺廟,來永保全族平安。這代表當時貴族與寺廟的相對合作關係緊密,貴族是寺廟的最大贊助方,由古至今,依舊不變。

  應真藏此次展品,跟上次2006年6月展,相隔整三年,小主人竭盡能力收集展品,集多方研究中國佛教文物之資訊來準備,三年後與大家見面。這是第五本應真藏出版品,我要感謝韋陀教授(Professor Roderick Whitfield)在07年冬,促成美國耶魯大學展覽,是韋陀教授與朴英淑教授(Professor Youngsook Pak)專程赴台,選定展品至耶魯(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且引起了很大的迴響,耶魯東方部因此而收藏了其中一件展品,在此也感謝東方部的主管江文葦博士(Dr. David Sensabaugh)。

  我相信這次展品要比前幾次展品更多元、更精彩,也蒐集了更多資料來檢視這次展覽,但中國佛畫在世的參考資料與我所知的難免有誤,刊出後若有疏漏,望十方大德賢士不吝指正,讓佛教藝術在世上有更多正題正法,希望出版順利,展覽平安、成功。

                   小主人 許志平2009.03.18深夜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150
  2. 新書
    95
    $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