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武者德川家康(共六冊,不分售)

影武者德川家康(共六冊,不分售)
定價:1800
NT $ 1,620
  • 作者:隆慶一郎
  • 譯者:李美惠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09-09-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65273
  • ISBN13:9789573265276
  • 裝訂:平裝 / 146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日本單行本(單行本分為上下兩冊)累積印量:(上)11萬部(下)10.5萬部

  ●日本文庫版(文庫版分為上中下三冊)累積印量:(上)55萬部(中)50萬部(下)50萬部

  ●原哲夫改編為漫畫《影武者德川家康》、《Sakon(左近)——影武者德川家康外傳》

  ●朝日電視台改編為連續劇:播出時間1998年4月6月

  慶長五年(一六○○)日本關原之戰,五十九歲的德川家康在清晨風雨中觀看陣勢,因一切都在掌握中而心情大好。眼見豐臣秀吉餘部即將落敗,等待多年的天下於日落之前理應歸至手中......

  然而──老天爺果真會讓家康心想事成嗎?

  就在家康聽聞開戰槍響、躍身上馬之際,敵方派出的武田忍者趁著混亂,近身將之刺殺!主將斃命一旦洩露,士氣必定大受影響,家康的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只得立刻挺身瓜代,指揮戰況。

  該名影武者並非泛泛之輩。跟在家康身邊將近十年,讓世良田二郎三郎不只身形、語氣、癖好盡皆酷似,戰略思考、氣質決斷也與主公不分軒輊,因此得以度過眼下難關。但是,扮演主公的任務並未隨著關原之戰結束;騎虎難下的二郎三郎,接著必須拉攏近臣、寵姬,欺瞞敵方,讓德川家在與豐臣家、各大名的競爭中拔得頭籌,以大阪冬之陣、夏之陣確定天下去向。

  二郎三郎英明善領,足可與家康並駕齊驅,甚至更有超越。他期許自己能帶來和平,因而與亟欲接掌政權的家康嫡子--秀忠展開爾虞我詐的權力爭鬥,並藉由忍者集團襄助,終於成功壓制秀忠的勃勃野心,為人民帶來十餘年休養生息,也奠立德川幕府之後二百八十年的基業。

  這部曾由原哲夫改編漫畫的六十五萬字磅礡鉅著,書名七字,即點出關鍵之所在。主人公「德川家康」在卷首二十餘頁即斃命,後續篇幅皆由另外三字「影武者」擔綱,可見全書構想之大膽,卻又鋪陳得合情入理。

  隆慶一郎的寫作媲美司馬遼太郎與松本清張,不時穿插史料文獻,補充背景知識兼顧閱讀快感,手法高妙。極具速度感的寫作節奏打破戰國小說窠臼,文字流暢明快、影像感十足;情節高潮迭起,與正史虛實交涉。主配角性格鮮明,魅力四射,書中描述的男性情誼、雄性魅力,皆令人傾倒。讀過的人都能贊同:全心追求自由和平、以家康身份瀟灑奮鬥十五年的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乃真男兒、真英雄!

出場人物介紹

  ◎德川家康:三河國(今愛知縣東部一帶)大名之子,從小即為政治人質。成長後與織田信長組成清洲同盟,開始征戰生涯。豐臣秀吉死前將政務委託家康管理,自此展開德川家康時代。大阪之陣後設立江戶幕府,統治日本2百餘年

  ◎德川秀忠:家康的三子,後繼任將軍。

  ◎本多忠勝:德川家四大天王之一。

  ◎本多正信:家康的智囊。

  ◎豐臣秀賴:豐臣秀吉之子,母親為淀夫人。

  ◎石田三成:出身近江,是豐臣政權極優秀的行政官僚,曾拿出自己的一半俸祿雇用島左近。關原戰後被俘,在京都六條河原遭斬首。
島左近:出身大和,驍勇善戰的猛將。善於判斷情勢,被人稱為「三成的過人之物」。

  ◎影武者:戰國時代大名的替身,利用其相似的面貌身形,穿著相同的服裝,以混亂敵人視聽為最大目的,藉以掩飾本尊行蹤。

作者簡介

隆慶一郎

  隆慶一郎,一九二三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在學中即師事法國文學家東京帝大教授辰野隆、文藝評論巨匠小林秀雄等人,後成為編輯,並在大學擔任法語教師。

  辭掉教職後,一九五七年開始以本名「池田一朗」投身影視界,曾獲劇本作家協會賞,可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之一,《水戶黃門》《鬼平犯科帳》《遠山金先生》《大忠臣藏》等作品威名如雷貫耳,至今仍不斷重播,台灣觀眾想必也不陌生。

  隆慶一郎六十歲後才寫小說,可說起步相當晚。他曾自述畏懼小林秀雄評論的如椽大筆,待老師過世乃敢步入文壇。結果一九八四年的出道之作《吉原御免狀》即入圍直木賞;八九年獲得柴田鍊三郎賞,為時代小說開創新紀元。孰料短短五年隨即辭世,留下數量不多但盡皆精彩的小說,以及許多尚未完成、從構想即讓人翹首期盼的遺作。「天妒英才」四字,正是這位如彗星般崛起消逝的作家之生命最佳註腳。

  直到現在,隆慶一郎的作品在日本依舊人氣不墜,文學評價亦高。首先,他對人物的描寫,無論是樣貌或人情,盡皆秀逸且栩栩如生;內容取向雖針對一般大眾讀者,但文字質地出眾,絕非粗製濫造的媚俗之作。此外,大膽採用歷史學者的假說,紮實的考究加上脫韁的想像力,從庶民的角度描寫,造就出前所未有的時代小說類型。

  劇本寫作實力讓他的小說帶有強烈的影像感,分外容易改編為漫畫和影視作品,也因此他的讀者群分布廣泛。一九九六年新潮社為其彙編全集,二○○九年又將重新出版,可見其魅力持久不墜。如此富有強烈娛樂性的經典作品,實屬少見。

  華文世界的中日文化橋樑——茂呂美耶曾評論幾部以德川家康為主角的歷史小說:

   「……日本作家隆慶一郎著作的《影武者德川家康》(上、中、下三卷)於一九八九年上市後,立即在日本造成一股旋風,暢銷得不得了。現在也是長銷書之一。……這部歷史虛構小說比一般大部頭的懸疑、鬥智小說更好看,害我當時不惜熬夜讀得眼圈幾乎變成熊貓。

  「說起來,隆慶一郎並非『狸爺家康是影武者』說法的首創者,之前便有學者或作家提出同樣見解,只是隆慶一郎把整個歷史虛虛實實連串起來,掰得讀者昏頭轉向,連熟悉日本戰國史的內行人也讀得頻頻點頭,隨著小說內容為主角暗捏一把汗,甚至在讀完後還直呼『痛快!痛快!』

  「就我個人來說,司馬遼太郎的《霸王之家》攙合太多作者的個人感情(司馬遼太郎很討厭德川家康),而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二十六卷)則又過於抬高家康。前者於一九七○年至翌年在月刊《小說新潮》連載,後者是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七年分別在《北海道新聞》、《東京新聞》、《中日新聞》、《西日本新聞》連載。按年代看來,似乎是司馬遼太郎故意向山岡莊八挑戰而寫,兩位大作家寫的家康形象都很極端,因此我比較喜歡隆慶一郎寫的《影武者德川家康》。」

 

前言
為什麼要讀影武者德川家康(主編答客問)

  歷史小說揉合了虛構與真實,作家如何去編織史料,並在其縫隙中融入自己對該段歷史與人物,乃至人生、生命的見解,正是閱讀歷史小說之醍醐味所在。也因為有此發揮空間,各大名家皆能有其詮釋,同時作品會反映了寫作年代的氛圍與特色。

Q1:描繪過德川家康的有山岡莊八、司馬遼太郎等知名作家。為什麼以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為第二棒呢?

  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在台灣奠定了戰國小說的閱讀基礎,所發揮的影響力不只限於書市,甚至在政治、社會層面也引起了許多討論。一方面當然是作者功力,此外還加上主人公之魅力,以及台灣當下時空與之的呼應;但承前段所述,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不會、也不該是這位精采歷史人物面貌的唯一解答。

  推出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的首要原因,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它的寫作手法:情節鋪陳峰迴路轉、節奏快速畫面強烈,人物刻劃鮮明極具魅力,非常具有閱讀的快感──既然是小說,精采的故事與角色缺一不可!

  隆慶一郎是台灣讀者非常陌生的名字,卻有此等功力?沒錯,因為他累積數十年劇本寫作經驗,《水戶黃門》《遠山金太郎》等連續劇,相信大家都有印象。這樣的磨練加上畢業於東京大學法文系、後從事教育的學術根柢,讓他揉製出寓教於樂的寫作手法。比方說,書中沒有冗長的說明解釋,輕巧點綴,便將閱讀遠方人物典章制度易有的困難與障礙消融於無形,功力不可謂不深厚。

  再者,全書的構想與鋪陳極為大膽,書名《影武者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在第三十餘頁即斃命,後續全由影武者擔綱──他要怎麼「掰」出這麼一大段故事,卻又不悖離目前已出土的史料?這正是看頭之所在!往往情節發展至勢無挽回之境地,卻又腰一挺鷂子翻身柳暗花明,讓人大嘆過癮、過癮!

  而這不正是閱讀小說、歷史小說樂趣之所在嗎?

  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在隆慶一郎的筆下,是一個嚮往自由,運用智慧以及手邊能獲得的各種資源,為生民百姓爭取安穩生活空間的人物。扮演德川家康的十五年間,他面對敵人的暗殺、各大名的競爭、家康嫡子的奪權威脅,最終成功,看起來完完全全標準的智勇雙全,但隆慶一郎並未這麼便宜行事地給我們一個單純的偶像崇拜。

  世良田二郎三郎其實是騎虎難下。原本以為在德川家康取得天下後,他就可以回歸鄉野,如風來去。誰曉得主公竟然意外斃命,他只好咬牙頂替。他有猶豫,有灰心,有害怕。但終究選擇站在他能有所發揮的高度上,為他相信的價值奮鬥,爭取。

  平面的英雄容易描寫,偉大的凡人才難刻劃。

  此外,隆慶一郎對男性情誼的描述,也讓人動容。亂世之中,相濡以沫,理念相投,即便性命相許,亦談笑風生,毫無眷惜。相信男性讀者讀了熱血沸騰,女性則傾導於各角色的雄性魅力。

Q:對於不熟悉日本戰國歷史、或是不曾接觸過相關作品(如書籍、影劇等等)的讀者,也能很快進入《影武者德川家康》的閱讀樂趣嗎?

  當然!我個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將背景知識巧妙織入文本的手法,讓人毫不費力就能進入故事本身,而且緊湊的發展鋪陳,只讓人想一行行跟隨下去,深恐遺漏了一字一句,讓人喘不過氣;一方面想看到底會怎麼演,同時又擔心太快看完......

  《影武者德川家康》不只為了戰國迷而寫,它是隆慶一郎寫作生涯的高峰代表作,濃縮了他對人生的態度,一大段期間的閱讀興趣追索。對於「何謂理想」看法的高度,與對「生民福祉」思考之廣度,在在讓《影武者德川家康》不只是一部歷史背景的娛樂小說,而有了經典的地位,至今仍廣為日本讀者佩服。若非如此,今年十月開始,新潮社何以會睽違十年,再度盛大推出【隆慶一郎全集】呢?

  在此要講一段小故事。2008年台北國際書展,與新潮社版權室代表宮部先生會談時,聊起選書方向,當他得知遠流再度啟動日本歷史小說系列,略略遲疑後開口說道:「有一部作品,非常棒,就是篇幅長了些,不知道該不該推薦給妳......」

  聽到《影武者德川家康》,我笑了。不就是Miya口口聲聲推薦的那部麼。「正在讀呢。真是厲害!實在太會寫了,隆慶一郎!」宮部先生掩不住臉上的驚訝與笑意:「怎麼這麼巧!」誰想到,接下來的話換我輕呼一聲了:「想當年,我可是隆先生的責任編輯呢!」

  一方面驚訝於世界如此之小,宛如因陀羅網般彼此因緣牽動,也羨慕這位出版前輩有此福分,曾與這麼精采的作者共事過。尤其隆慶一郎本人豪放自由,不受拘束,渾身滿溢現代社會已少有的逸聞傳說,當年的宮部先生,想必也有其辛苦之處吧 (笑)

戰國武將不是莽夫可以勝任的
by coolchet〈大自在軒藏書誌主人〉

  《影武者德川家康》這本小說建立在一個歷史疑點及大膽假設上: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就陣亡了?小說安排東西軍十幾萬兵馬於關原對峙,大戰一觸即發那個瞬間,西軍猛將島左近的手下,忍者「甲斐的六郎」變裝為德川旗本近衛軍,潛入敵陣核心,在本尊與影武者之間成功辨別出真的家康,將之刺殺。

  既然「家康死於關原」這麼大膽的劇情都想出來了,接下來故事怎麼發展?本格歷史小說之難,就難在全篇主要情節仍須符合正史,部份情節可以採用野史記載,除此之外的歷史空白處全賴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予以補完、發揮。而這部《影武者德川家康》的表現比一般歷史小說更難,它的大前提仍是世人熟知的歷史,但是歷史的內裡已被偷梁換柱。在驚世駭俗的「家康已死,影武者代之」這個假設下,作者一方面恣意放膽讓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為之進行明與暗的鬥爭,一方面推動情節控制在已知的歷史範圍內,不讓它變成「反三國演義」那種架空翻案小說,且適時引用各家野史、筆記甚至可信度很高的文書、當代人回憶錄等資料,甚至正史某個片段來支持「家康已死」這個疑點。一番闡述之下,好似合情合理。情節在真真假假之間遊走,起伏不斷,這部小說好看的地方就在這裡。

◎家康2人說?
  影武者之名「世良田二郎三郎元信」就是雜揉真假的產物。「世良田」這個姓氏並非憑空想像,本來就是德川氏祖先用過的。依據江戶時代史學者賴山陽《日本外史》卷之十八,德川氏出自天皇後裔、源氏一族的新田義重(許多戰國武將發跡後,不管自身有無來歷,為了面子好看,都自稱祖先來自源氏一族)。義重曾助源賴朝討滅平家。義重的孫子賴氏,任三河守,食世良田邑,又號世良田氏。家康就是這位世良田賴氏的後代子孫。

  而家康在行成人禮時(弘治二年,1556)即由今川義元命名為「元信」,稱「二郎三郎」,全名即為「松平二郎三郎元信」(隨著他的政治歷程,幾度改名改姓,最後才名為「德川家康」)。其名「二郎三郎元信」與影武者世良田之名相同。明明是虛構角色,但名字根本就是指涉德川家康。

  小說人物有真有假,但即使是真的歷史人物,也在作者妙筆下突破生死關卡。明明活的,說他死了,例如家康;明明死了,卻說他還活著,例如島左近勝猛。

  「家康二人說」早已有之。1902年,由明治時代名學者德富蘇峰創立的「民友社」即出版了一本《史疑德川家康事蹟》,作者是一位地方官吏村岡素一郎,他依據個人調查研究,基於歷史上的家康性格與行事風格前後大不同,懷疑松平元康時代的家康已死,有人頂替他,還和信長締結了「清洲同盟」。隆慶一郎這本小說的發想可能依據此說而來,只不過小說裡將正牌家康之死延後到關原之戰。

  此外,據史書記載,石田三成最得力的家臣島左近勝猛係陣亡於關原之戰。但也有民間傳說他當時重傷逃脫戰場,又活了32年。隆慶一郎可能又依據這個傳說而寫出關原之後的島左近吧?讓死去的人物在往後歷史裡重生活躍,這是歷史小說作者的特權,也是他的能耐。

◎戰國武將的謀略
  除了劇情發展之外,還有一個看頭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戰國武將的描寫。對武將來說,強大的武功戰技與領導統馭當然必備,但是想在亂世生存,周密的謀略與伶俐的機警更為重要。我最喜歡看這部小說中每個人物的謀略與機警。例如世良田目睹家康被殺後所採取的行動,小自該怎麼戴頭盔而不讓人起疑、大到如何「指揮」已知他是假貨的旗本大將本多忠勝協助他打仗、甚至揣摩家康的個性去逼壓猶豫不定的小早川秀秋向西軍攻擊以及與家康愛妾?之方於戰後第一次臨幸時如何在瞬間降伏她等等,都讓我看得拍案叫絕。

  書中幾位德川大臣、大將及姬妾,乃至石田三成、島左近等人,知道家康已死之後,各有各的政治盤算,而事主世良田也有符合自己利益及性格的盤算,在極短暫的時間內,人人都須機關算盡,以因應接下來的天下大局!關鍵時刻中,對方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必須立刻判讀成功,否則可能會造成大難!甚至惹來殺身之禍!這些細節的描寫是這部小說令人歎服的地方。

◎如彗星般的傳奇作家隆慶一郎
  最後提一下作者。隆慶一郎是筆名,與另一位也寫時代小說的作家峰隆一郎因為名字相似,常被人誤認。

  他本名池田一朗,出生於1923年(大正12年)9月30日東京赤阪。二戰期間服役曾到過滿州。終戰後復學,從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畢業。待過創元社,在立教大學、中央大學任教。1953年開始寫電影劇本,1959年開始寫電視劇本,1961年起辭去教職專心寫電視電影劇本。1984年9月小說處女作《吉原御免狀》於《週刊新潮》連載,1986年1月《影武者?川家康》於《?岡新聞》連載。其後還寫了幾部歷史小說、武俠小說,於1989年11月4日病逝。享年66歲。

  究其一生,其小說寫作生涯不過5年而已。但短短5年就寫出《影武者德川家康》、《一夢庵風流記》(花之慶次)、《柳生非情劍》等歷史及武俠小說十幾部,獲得第2屆柴田鍊三郎賞及兩次直木賞候補,叫好又叫座,成績不俗。他的時代小說寫作如同流星般絢爛而短暫地劃過日本文壇,令讀者惋惜不已。

 

內容連載

【關原】
下著冷冽的雨。
才入夜便傾盆而下的豪雨曾一時暫緩,如今卻時停時下,宛如初秋時節特有的陣雨。
夜色昏暗。
隊伍中四處穿插著高舉火炬的兵士。然而卻只見黑煙直冒,完全起不了照明作用,反而更讓人感到暗夜深沉。

慶長五年(一六○○)陰曆九月十五日,當今洋曆十月二十五日,凌晨四時左右。由岐阜的赤坂穿過垂井、直抵關原之中山道(當時的東山道)的行進途中。
石田三成、島津惟新、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所率之三萬六千兵一直閉門固守大垣城,但昨日九月十四日晚間七時,卻突然殺出城外並朝關原進攻。
德川家康人在大垣城西北約四公里的岡山營帳內,接獲消息已是十五日凌晨二時許。

倉促的急行軍於焉展開。
(這簡直就是雪雨嘛!)

野野村四郎右衛門心想,牙齒不住喀喀打顫。真夠冷的。風雨毫不留情地奪去體溫。而此路況又如何不堪呢?就像橫渡泥沼般,必須嚴加防範坐騎打滑。頭盔和護頰也被前方馬匹濺得滿是泥巴。四郎右衛門忍不住想哭。

(難得當上使番,如此哪還有什麼派頭呀!)

所謂使番乃負責傳令的將官。交戰時跟在總指揮官身邊,負責隨時向各隊傳達指令。個個年輕而精於騎術。德川家使番身上的令旗為長九十公分、寬六十公分的長方旗幟,黑底,上書金色「五」字。任背上旗幟隨風飄揚、在戰場中疾馳的使番宛如全軍之花,此職位因而成為德川家年輕譜代武士(譯註:代代世襲服膺同一主家的武士)的憧憬。四郎右衛門剛接任此一輝煌任務。

就在這時……坐騎的行進方向突然改變。不但脫離隊伍,甚至逐步走向一旁暗處。他試著拉拉韁繩,不料卻紋風不動。這才發現有名步兵緊緊扯住馬銜,正使勁往旁邊拉去。

「什麼人!還不放開!」

他的叫聲似乎全被風雨蓋過,無法傳到對方耳中。眼見自己離隊伍愈來愈遠,四郎右衛門心急不已,便以槍柄戳向該步兵。那人輕易閃過並抓住槍柄,同時轉向四郎右衛門。四郎右衛門似乎看見白牙似的白光一閃。說時遲那時快,人已落馬,咽喉也遭銳器刺中。

(是槍卻有點短。)

這就是這位短命年輕武士臨終時的最終念頭。

那人接著採取匪夷所思的行動。分明身處寒雨中,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脫下全身衣物, 只留一條兜襠布。

他個子不大,卻練就一身銅牆鐵壁般的肌肉。

他接著扒下野野村四郎右衛門身上的衣服並迅速穿上。套上筒狀鎧甲,戴上頭盔,並配上護頰。掄起槍,同時俐落地跨上自己一直握住韁繩以防移動的坐騎。寫著「五」字的令旗也早已插在背上,毫不馬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