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夜園丁

黯夜園丁
定價:340
NT $ 45 ~ 306
  • 作者:喬治.佩勒卡諾斯
  • 譯者:傅玉安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09-09-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65354
  • ISBN13:9789573265351
  • 裝訂: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一個涼爽潮濕的傍晚,華盛頓特區的一座社區菜園發現一具黑人少女的屍體。少女頭部中彈,名字正拼反拼都一樣,是「迴文謀殺案」第三名被害人。重案組警探T.C.庫克、制服警察古斯.雷蒙與丹.哈立德都在犯罪現場。綽號「黯夜園丁」的兇手逍遙法外。
 
  二十年的光陰逝去,退休的庫克始終深受懸而未決的「迴文謀殺案」糾纏與折磨;丹.哈立德在一團違紀疑雲中離開警界,擔任司機兼保鏢;古斯.雷蒙升遷為重案組警探,是忠實的丈夫與父親。三人的命運本來已是平行線,直到華盛頓特區的一座菜園再度出現一具黑人少年的屍體......

  少年頭部中彈,名字正拼反拼都一樣。是沉寂了二十年後「黯夜園丁」再度出擊嗎?或只是懸案遺留的夢饜在作祟?

  二十年後重聚的庫克、哈立德與雷蒙急欲破解二十年前的懸案,一具失去生命的青春軀體,讓三人燃起熱情又活過了一次......

  本書榮獲《出版者周刊》年度最佳讀物(Best Books of the Year),《時代雜誌》(Time)譽本書為「 2006年度五大推理小說大師之作」,不僅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泰晤士報》、《波士頓環球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媒體更是佳評如潮,讚其為橫跨推理及文學小說之作。

  作者喬治.佩勒卡諾斯 與羅勃.派克、邁可.康納利等人同列美國當代推理小說大師,其作品向為美國推理小評價重要指標「愛倫坡獎」決選書目,亦是義大利「雷蒙.錢德勒獎」、 日本「法肯獎」和法國「黑色警察小說獎」得主。其寫作才華深受賞識,受邀為 HBO影集「火線重案組」製作、編劇,並獲艾美獎提名。

作者簡介

喬治.佩勒卡諾斯(George Pelecanos,1957 ~ )

  HBO影集《火線重案組》編劇兼製作人。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一九九二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具犯罪小說家、獨立影片、電視劇製作人與評論家等多重身分。

  曾獲多項國際寫作大獎,作家史蒂芬.金讚之為「或許是美國現存最偉大的犯罪小說家」,《君子》雜誌(Esquire)評之為「哥倫比亞特區犯罪世界的桂冠詩人」。至今已出版十六部小說。

譯者簡介

傅玉安

  台灣台東人,政大新聞系畢業。
  曾任自由時報編譯、電視節目企劃撰稿、旅行社領隊等。
  喜愛旅行、烹飪、電影、音樂及閱讀。
  譯有《聰明的瑞普利先生》、《迷途羔羊》、《九九神咒》、《地之煉》等書。

 

【譯序】

 黑色華盛頓的詠嘆調傅玉安

  《黯夜園丁》,一條二十年的時光隧道,曲曲折折穿梭在黑色華盛頓的大街小巷,泰半陰暗,偶露曙光;出了隧道,溫暖的陽光照著懸在眼角的淚珠,回首,幕落,思念襲上心頭。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一個涼爽的雨夜,「迴文謀殺案」的第三名受害者夏娃.杜雷克陳屍在華盛頓東南區一座社區菜園邊,在犯罪現場辦案的資深黑人刑警庫克與警界新兵哈立德和雷蒙,三人的命運悄悄交織。場景一轉,二十年光陰流逝,「迴文謀殺案」懸而未決,庫克、哈立德與雷蒙三人成了平行線,直到另一座社區菜園又出現一具疑似「迴文殺手」被害者的屍體……

  被史蒂芬.金譽為「或許是現存最偉大的美國犯罪小說家」的喬治.佩勒卡諾斯,於二○○六年發表個人第十四部長篇小說《黯夜園丁》。看似故事主軸的「迴文謀殺案」,是作者為了織出黑色華盛頓這張大網而吐下的第一條詭絲。雷蒙等三位異質而優秀的警探在二十年間歷經的人事滄桑、華盛頓市警局警員、毒販與徘徊在黑道邊緣的人物,以及孕育他們的家庭與社會等種種議題,是作者關心的焦點。大大小小看似獨立發展卻彼此相扣的故事,佩勒卡諾斯娓娓道來,寫實自然,讓人身歷其境卻渾然不覺,待故事結束的那一剎那,才驚覺自己彷彿在華盛頓生活過。

  喬治.佩勒卡諾斯一九五七年出生於華盛頓市界附近的馬里蘭州銀春鎮,為希臘裔美人,小時候便在屬於希臘移民第二代的父親經營的小餐館幫忙,餐館員工清一色是黑人。在一九九二年出版第一本小說《A Firing Offense》之前,做過洗碗工、廚師、酒保女鞋銷售員等等。青少年時期至進入馬里蘭大學主修電影之前的十年間,他完全沒讀過一本書,成天飆車,把妹,飲啤酒,抽大麻。

  上了大學,修了「冷硬派犯罪小說」課程受到啟發,開始拼命看書,尤其是犯罪小說。大學畢業後完全沒想過自己會以寫作為職志,只想過要寫一本書向自己與親友證明他是個有用的人。三十一歲那年,他一邊在華盛頓西北區一家酒吧的廚房工作,一邊在筆記本上完成第一部小說,主角是個熱愛龐克搖滾樂的希臘移民私家偵探,極富個人自傳色彩。書出版後獲得不錯的評價,但並不暢銷,只讓他賺了兩千五百美元。不過他並不氣餒,自一九九二年起開始每年出版一部小說,截至二○○九年已出版十六本小說,所有小說故事皆以華盛頓為背景。但他的作品一開始都只受文壇人士欣賞,不受讀者歡迎,一直到他出版第五本小說《Right as Rain》,才開始有起色。二○○二年,他受邀擔任HBO著名電視影集「火線重案組」(The Wire)的編劇兼製作人,此劇後來被譽為「美國史上最棒的電視影集」,佩勒卡諾斯從此聲名大噪。

  加入「火線重案組」製作小組,可說是佩勒卡諾斯寫作生涯的轉捩點。

  「我從來沒上過寫作學校,所以「火線重案組」就是我的寫作學校。和那些人(指「火線重案組」製作人兼編劇大衛.賽蒙,《神秘河流》作者丹尼斯.勒翰,及電影「金錢本色」編劇、「黑街追緝令」原著小說作者兼編劇理查.普萊斯)一起上寫作學校很有益處。和他們坐在一個房間裡討論不要做我們以前看過的東西,要做一些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東西……『火線重案組』啟發我成為更好的作家。」佩勒卡諾斯表示。

  「戴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和埃莫.里歐(Elmore Leonard)竟統統結合在銀春鎮的一個男孩身上了!」華盛頓特區市立博物館曾如此宣傳這位當地的傑出人物;《Esquire》雜誌則稱他為「華盛頓犯罪世界的桂冠詩人」。

  出生工人階級家庭,十分同情中下階層的佩勒卡諾斯對讀者有個期許:「如果你看見一個走在街上的小孩子,卻因為他的膚色或者穿著而對他持有成見,請記住,那也是人家的兒子。」佩勒卡諾斯身體力行,與妻子育有兩男一女,三個子女分別從巴西與瓜地馬拉領養而來。而在《黯夜園丁》中也可處處嗅見他的人道精神。

  《黯夜園丁》故事靈感來自於一九七○年代發生在華盛頓特區和馬里蘭州的數起恐佈連續殺人案,兇手號稱「高速公路幽靈」,迄今仍逍遙法外。整部小說就像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影集,喬治.佩勒卡諾斯一手感性抒情,一手理性正義,自編自導自演,攝影、剪輯、配樂、服裝、佈景一手包,滿足讀者視覺、聽覺與想像,也牽動我們的嗅覺與觸覺。出場人物眾多,每一個都個性鮮明,連路人甲之流也讓人印象深刻。全書充斥大量的對話與獨白,他像個聲音魔術師,成功地替不同種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物發聲,也讓其中一些角色替他代言。與其站在肥皂箱上發表社會議題,佩勒卡諾斯巧妙地以娛樂的方式,將議題透過書中人物的對話與獨白呈現而出。作者曾說,「家庭」是這本書裡他最喜歡的主題。

  除了豐富生動的語言,角色內心的糾葛、恐懼,角色之間的互動,佩勒卡諾斯都有相當細膩的描繪。例如雷蒙與哈立德結下心結之後首度重逢,佩勒卡諾斯刻意交代兩人並未握手,最後兩人在偶然的情況下解開心結,作者用了淡淡的短短幾句便讓人明瞭他們彼此已解開心結:

  雷蒙伸出手,哈立德握了他的手。
  「你是好警察,醫生。我不騙你。」
  「我知道,朱哲培,比你好多了。」
  雷蒙看著哈立德打開他的林肯車門,上車拿了他的司機帽戴上。
  「混蛋,」雷蒙低聲說道。
  但是他在微笑。

  佩勒卡諾斯也擅長利用服裝與周遭環境細節,來凸顯人物的性格與境況。庫克一開始出場時,人稱「正義使者」,破案率九成,戴著嶄新的斯特森寬邊帽;二十年後再度出場,庫克已退休,中風,眼睛看不清楚數字,斯特森寬邊帽褪色,家中牆上的掛鐘時間靜止。

  褪色的寬邊帽象徵歲月消逝,飽受迴文謀殺案糾纏折磨的庫克的生命也褪色;靜止的時鐘象徵庫克的精神停留在一九八五年迴文謀殺案犯罪現場。哈立德那頂司機帽,象徵他迷失在過去,不願面對與接受現實;而雷蒙的鬍子,則象徵他的黑白混血婚姻與家庭和諧。華盛頓市警局犯罪暴力科辦公桌上方的軟木公告板,雷蒙十四歲的兒子狄耶戈的房間……佩勒卡諾斯書寫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其意義。細節讓他的書充滿視覺元素,展現戲劇性,也時而顯露文學意象。

  另外,音樂一直是佩勒卡諾斯小說的一大特色。他選擇的音樂皆根據人物的個性背景而定。單純就聽音樂而言,已是一大享受。佩勒卡諾斯寫作時,習慣聽一大堆電影原聲帶,也聽邁爾士.戴維斯等人的電子爵士樂,但主要是聽電影原聲帶。

  「……電影原聲帶讓我調整我的場景步調,而且激發我的想像力。這些原聲帶讓我想寫書。因為我在聽這種音樂的時候,我的腦中出現許多影像,故事就展開了。」佩勒卡諾斯於一次受訪時如此表示。

  夜深人靜,聽著《黯夜園丁》中出現的音樂,想起黑色華盛頓那條曲折隧道裡的朋友,不禁令人很想到「里歐的店」喝一杯,看著哈立德、芬克、尉斯特和彭南諾四個中年男子排遣寂寞時光……

 

內容連載

1985
1
犯罪現場是E街附近的三十幾街,杜邦堡壘公園邊,華盛頓特區東南區六區一個叫葛林威的小地方。一名十四歲的少女躺在社區菜園邊的草地上。附近住戶的後院都與鄰近的森林相連,所以難以察覺這個陳屍地點。少女的辮子上串了彩珠,顯然是頭部中彈一槍斃命。一名重案組中年刑警單腳跪在她身旁凝視著她,彷彿等待她甦醒。刑警名喚T‧C‧庫克,在警界服務了二十四年,位居小隊長。
  
他沉吟著,他的想法不樂觀。此刻除了子彈穿入的傷口可以看見血已凝固的痕跡之外,少女的身上、周圍都沒有血跡。她的襯衫、牛仔褲和球鞋上了無一絲血漬,看起來像是全新。庫克推測,她在遇害之後遭人褪下衣物並換上新衣,而且屍體是從外地搬來丟棄於此。他腸內浮上一陣噁心的感覺,懷著些許罪惡感,他察覺自己脈搏加快——這感覺若非興奮,便是蓄勢待發。查出死者身分後便可證實他的推測,但是庫克懷疑這名死者和其他人一樣。她是他們其中一人。
  
行動犯罪實驗室抵達現場。鑑識人員裝模作樣地忙和起來,但動作看來無精打采,臉上也一副挫敗像。屍體被搬離行凶現場,這表示鑑識線索很少;而且,又下過雨。碰上這種情況,有些鑑識科人員會這樣說:兇手正笑得樂不可支。
  
犯罪現場旁邊停了一輛救護車和幾輛警用巡邏車,還有幾名受召前來的警察。另外還有二、三十名圍觀的民眾。現場拉起了黃色封條,警察開始阻止圍觀群眾和媒體前進妨礙了刑警和鑑識人員辦事。督察麥可‧梅辛納和重案組組長阿諾‧貝洛斯,低頭穿過黃色封條到場外談話,留下庫克小隊長一人。公關室警官──一名臉上長了很多痣、經常在電視上露面的義大利裔美國人,正對著一位第四台記者打官腔。髮型怪異的第四台記者向以發音清楚的咬字與句子間的戲劇性停頓吸引觀眾。
  
兩名警察站在他們的巡邏車旁。他們是古斯‧雷蒙和丹‧哈立德。雷蒙中等身材;哈立德比較高,瘦得薄薄一片。兩人都是大學中輟生,單身,二十出頭,白種人;兩人都是進入警界第二年,過了菜鳥階級,但還不算老練。他們對小隊長以上的階級都不信任,可是對警察這份工作還不至於憤世嫉俗。
  
「你看他們,」哈立德說,尖下巴指著梅辛納督察和貝洛斯組長。「他們連一句話也不和TC說。」
  
「他們只是想讓他專心做事,」雷蒙說道。 
「白襯衫(The white shirts,指高階警官)都怕他,就是這樣。」
  
T‧C‧庫克是個體型中等的黑人,他罩了一件有活襯裡的棕褐色雨衣,裡面是一件千鳥格獵裝;淺棕色斯特森寬邊帽整齊地戴在頭上,巧克力色帽帶上插著一小戳彩色羽毛,蓋著他頭周黑白髮夾雜的小丑式禿頭。他有一個蒜頭鼻和兩撇濃濃的棕色鬍子。他的嘴角很少泛起微笑,但眼睛偶爾會帶著笑意閃閃發亮。
  
「正義使者嘛,」哈立德說:「上級不喜歡他,不過也不會對他亂來。這傢伙有九成的破案率,他可以隨心所欲。」
  
雷蒙思忖:真是十足的哈式作風。取得成果,一切就免責;不擇手段做出績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3
    $45
  2. 二手書
    47
    $160
  3. 新書
    69
    $234
  4. 新書
    9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