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記憶革命:未來生活趨勢與10大商機

數位記憶革命:未來生活趨勢與10大商機
定價:280
NT $ 50 ~ 252
 

內容簡介

阿凡達即將成真!

  完全記憶革命必然發生,而且已經開始,人類的定義將因此改變

  數位雲端上的生命經歷,隨時隨地收藏取用

  如果我們可以方便快速地存取一生中經歷過的所有資訊,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

─比爾蓋茲

 不遠的將來,你所見、所聽、所說、所做的一切,甚至身體機能的即時感測數據,都可輕易化為數位紀錄儲存下來,透過軟體自動整理,隨時可以搜尋並提取有用的資訊。想知道自己的運動量變化跟身體狀況之間的關係如何?利用電子記憶庫的資料繪成圖表,毫不費力。無論是健康、教育、工作或私人生活,都將因此產生劇烈改變,個人隱私的界線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年輕世代利用社交網站(如Facebook)、微網誌(如Plurk與Twitter)、網路相簿隨手記錄生活點滴的行為,只是革命前端的浪花;隨著科技的飛快進展,電子記憶的版圖將更加擴張與深入,人類社會必然得發展出新的規則、新的法律、新的習性與新的道德。

作者簡介

高登.貝爾(Gordon Bell)

  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曾任迪吉多電腦(DEC)研發副總裁,也是卡內基美隆大學資科與電機工程的教授。他是美國國家研究教育網路(NREN)創建網際網路的計畫主持人,也是加州山景城電腦歷史博物館的發起人,至少擔任超過百家高科技創業公司的顧問與投資者。為ACM、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研究院、IEEE、NAE與NAS會士,得過美國國家科技獎獎章,目前居於舊金山、澳洲雪梨兩地。

吉姆.金默(Jim Gemmell)

  微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研究主題包含個人媒介管理∕強化、網真(telepresence)、可靠性群播(reliable multicast),其研究也應用在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8與Bing.com。目前居於舊金山。

譯者簡介

顏誠廷

  1976年生,臺大化工博士,譯有《圖解物理學》《99%都是假設》等書。

 

目錄

推薦序:正在發生的未來趨勢   史欽泰 / 資策會董事長

比爾蓋茲序

第一篇
第一章 願景
第二章 我的生命位元
第三章 當電子記憶碰上生物記憶

第二篇
第四章 工作
第五章 健康
第六章 學習
第七章 日常生活與死後的生命

第三篇
第八章 經歷革命
第九章 起步
第十章 未來

出處與參考資料說明

 

推薦序

正在發生的未來趨勢

  未來,我們目前身處的時代,會被稱為是「完全記憶的史前時代」嗎?當生命變成位元,會不會以後的人考古,面對的是一顆顆等待解讀的硬碟?完全記憶所觸及的,除了有生命、倫理與社會層次的轉變,也必然與資訊產業的未來商機之所繫有關。

  對於書中的內容,我沒有特別贊成或反對的立場,因為這並非支不支持某種走向的問題;作者所描述的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且已經一步步發生。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無論自己喜歡與否,都需要認識本書所揭櫫的未來景象,雖然細節的部分未必會跟將來的發展相同。

  完全記憶的好處與限制

  首先要提出一點商榷的是,我認為「記憶」這個字眼可能不是很精確,因為能夠以數位方式「記錄」下來的東西,依然有許多限制,也就是說,只能記錄物理上的事實,但人類的記憶還與情感有關,這是數位記錄無法捕捉的。

  那麼,當數位記錄的工具越來越方便、微小、自動,儲存資料的硬體越來越便宜,幫忙分析整理大量雜亂資料的軟體也越加聰明,再結合雲端服務所造就的無處不在的便利性,使個人生活與數位記錄進入一種水乳交融的狀態,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什麼樣的好處?又會面臨什麼樣的課題呢?

  好處當然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在醫療方面,由於擁有非常精確的資訊(包括你的各項生理紀錄、飲食習慣、運動量多少等),醫師的診斷就更不容易出錯;而個人也可以透過這些紀錄,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即時地改善自己的健康管理。又例如在教育方面,學生擁有能快速查找的授課全紀錄,也可以跟其他教師的學生一起分享比對。當然,擁有更多內容並不等於閱讀與理解,但是對於較主動的學生來說,這確實是幫助學習的利器。

  完全記憶的變革與挑戰

  對人類生活的助益很明顯,但我們因此面臨的課題也十分棘手。最主要的當然便是隱私問題,光是目前世界的數位化程度,就已經引發了相當多的隱私權爭議與焦慮,何況將來更全面的數位記錄時代?尤其當紀錄的儲存與處理都是在網路雲端上進行,更是會讓許多人感到不安。

  或許我們可以保有個人最起碼的自主性,例如每個人身上配備的微小電子裝置雖然會自動拍照、錄音、錄影,但我們仍可以主動喊停。然而話說回來,儘管你停止了自己身上的電子記錄裝置,但充斥各個角落的監視攝影機,卻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無論是要從這樣的科技進展中得到助益,還是要避免其帶來的弊端,一切還是得回歸到人本身。例如前面提到的個人健康管理系統,就是一般人切身需要的,政府、企業、研究機構都積極在研擬各種雲端運算方法,就是在找哪些服務未來臺灣可以做。臺灣在個別組件上的硬體發展有非常強的競爭力,但缺乏的是整合解決方案的能力,而這個能力的關鍵在於回歸到人,去問,人需要什麼?換言之,在這個完全記憶的史前時代,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變問問題的方式。而這本書正是最好的題庫,幫助我們理解原來有這麼多層面都會面臨變革與挑戰。

史欽泰 / 資策會董事長

  即時便捷地存取資訊,已經是數位時代最重要也最令人興奮的成就之一。1990年的一個演講中,我首先提出「指尖上的資訊」的概念。當時我是這樣描述的:

  某人可以坐在自己的電腦前,看到對他們而言重要的資訊。如果他們需要更多細節,只要再點一點滑鼠,螢幕上就會出現那些細節……所有這個人感興趣的資訊,包括一些我們在今天還無法取得的資訊。

  這段期間我們有讓人驚訝的進展。與1990年的電腦及裝置相比,我們的運算與儲存能力增加了數百倍,再加上網際網路,以及用來尋找和處理資料與內容的搜尋引擎和各種軟體,已經讓我們擁有非凡的存取資訊能力。現在我們幾乎把打開網頁、針對任何主題連結到無窮無盡的資訊來源視為理所當然─我也是用這種方式,在幾秒鐘內找到我在二十年前某次演講的一段話。

  多數人都把「指尖上的資訊」這個概念,當成是走一趟圖書館的進化版本。當然,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全球網路,其中連結了許多包括書籍、期刊、報告、報紙、雜誌的資料庫,還有和公司、組織、產品以及服務有關的資訊,甚至任何你能想像的主題,都有專家與非專家透過部落格和其他社交網路在發表看法。

  和這個清單一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些重要的資訊很少被納入---個人資訊和個人體驗。

  每一天,不管我們去到哪裡---工作、學校、家庭、商店、瀏覽網頁或是觀看電視,我們都接觸到數量驚人的字彙、資料和媒體。我們和許多人互動─有些很熟悉,有些可能很少或再也不會見上一面。我們的體驗從不中斷。還有金融交易、醫療資料、學校文件、家庭照片等等,這清單可以一直列下去。

  這些東西都跑到哪裡去了?我們把其中的一小部分存放在腦袋裡,有些則存在紙張或電子檔案裡。但事實上,許多事都被我們遺忘,更多的被丟到一旁。

  我們拋下了許多東西。

  如果我們可以方便快速地存取我們一生中經歷過的任何資訊的話,那是什麼樣的情景呢?如果有方法可以讓你回想起已經兩年沒見過面的某個朋友的所有事情?如果你可以告訴醫生,自己在起疹子之前一整個星期吃過的每樣食物,不管是昨天還是六個月前?

  我想不出有誰比高登.貝爾更適合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過去十年來他和吉姆.金默一直都在執行一個觸及所有這些問題的專案:MyLifeBits(我的生命位元)。

  現在這些對我們來說不再僅僅是一些抽象的問題。現在我們可以用負擔得起的價格,把數百小時的影像、幾萬張照片、幾萬份文件儲存成數位形式。十年內,我們就能夠以比現在更為低廉的成本儲存百倍於此的資訊。

  更重要的是,我們很快就可擁有能讓你整理和挑選這些資訊的軟體,讓你很快找出需要的資訊,即使你不太確定自己要找的是什麼。

  MyLifeBits專案開始的時候,只是要將高登寫過的書數位化,後來變成一個把他所看到、聽到、知道和體驗過的一切化成數位形式的先導計畫。

  這項計畫的意義深遠而且非常令人興奮。正如高登和吉姆在這本重要的書中所解釋的,這些成果將會改變我們對記憶的看法、管理健康的方法和其他人分享體驗的方式,甚至改變往後的世代。

  對我來說,高登開創了這樣一個新領域一點都不讓人驚訝。他是電腦科學真正的先驅者之一,他的貢獻對這個產業的重要性無庸置疑:1960和1970年代他在迪吉多電腦公司(DEC)發展出全世最早的微電腦;他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資訊超級高速公路計畫的主持人;1995年以後,他在微軟的遠距會議與遠距運算上也貢獻良多。

  他也是這個產業最重要的原創思想家之一,他不只思考該如何促進數位科技的進展,也反省科技在社會和人類生活上所扮演的角色。我對高登的思考深度和工作品質充滿了崇敬。

  我認為自己認識高登大概有二十五年了,但我不是很確定。開始著手寫這篇序言的時候,我問高登記不記得我們第一次碰面是什麼時候。

  我印象中第一次碰到他是在1983年9月高登辦的一場龍蝦晚餐上,地點在麻州的萬寶路,當時我正開始參與他所創辦的電腦歷史博物館事務。但是他認為我們應該在幾個月前就碰過面,當時他飛到西雅圖商討在迪吉多的Rainbow電腦產品使用DOS的授權事宜。高登也詢問了一個當時在迪吉多的同事,他說那應該是1982年的事,那時正在進行Rainbow與DOS的交易。

  我希望可以更準確知道我們第一次會面到底是什麼時候。隨著「完全記憶」(Total Recall)的進展,這類資訊對我們來說將會變成理所當然。我知道我們將會歡迎這樣的改變。

比爾蓋茲

 

內容連載

CHAPTER 1 願景
我的心智正在喪失。
不是「高登需要昂貴的心理醫生」那種失去心智(雖然我十幾歲的孫女可能不同意)。而是每過了一天,我就忘得更多,記得的更少。我沒有阿茲海默症或是腦部損傷。我只是越來越老。

是的,每天我都失去了一點記憶。而且,你也是。
如果你可以克服這種命運呢?如果你再也不會忘掉任何事,而且可以完全掌握你所記得的(以及何時發生的)事情呢?

很快你就可以辦得到。你將會擁有「完全記憶」的能力。你可以把所有你看過、聽過、做過的事召喚出來。而且你會擁有完全的控制權,任何時刻只要你想要,多一點或少一點都不是問題。

如果現在有個人,在她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留下了一張照片,我們可能會覺得很驚訝。但是很快地,你就可以把你的一生以數位的形式記錄下來。那是可行的、負擔得起的,而且有好處。

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持續把你的生命歷程建立成數位日記或是電子記憶(e-memory)。這並不困難,你會用到許多微小而不起眼的攝影機、麥克風、位置追蹤器和其他感測元件,這些裝置可以配戴在襯衫鈕扣、墜子、領帶夾、袖扣、胸針、錶帶、手鐲、帽緣、眼鏡框和耳環上。更先進的感測器甚至可以植入你的身體,測量你的健康狀況。再加上你使用的和散布在自己身邊的各種小玩意和工具裡的各種感測器,你的個人感測網路可以讓你隨心所欲記錄下你身上和身旁所發生的各種事物。

只要你願意,你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會被自動拍攝下來,迅速放進電子記憶裡的影像資料庫。你聽到的任何事都會被錄成數位的音訊檔案。軟體可以把你寫下的任何東西掃描成圖片,把你說過的任何話轉成音訊檔,標上可資搜尋的文字紀錄。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存下自己寄出和收下的每封電子郵件,存下每個造訪過的網頁。你可以記錄自己的位置和移動。你可以記錄心臟的每次脈動、體溫、血糖、焦慮、激動和警覺,然後把它們放進你的個人健康檔案裡。

即將到來的「完全記憶」為下個世代帶來的改變,將如同數位時代為這個世代所帶來的改變一樣巨大。它會改變我們工作和學習的方式。它會解放我們的創造力,改進我們的健康。它會改變我們和在世或已逝的摯愛之間的親密關係。我相信,它會改變「人到底是什麼」。

有三項科技的潮流讓「完全記憶」得以實現。第一個,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越來越來習慣於把我們的生活記錄成數位的形式。數位相機、電子郵件、行動電話和PDA是科技的先鋒,引爆了將我們的日常生活數位化的潮流。數位感測和記錄將會變得無所不在。第二,現在我們可以把這些大量的個人數位紀錄以難以想像的低廉成本儲存下來─只要兩百美元,你就能擁有足以存放你一生中讀到、聽到的每件事以及每天十張照片所需的儲存裝置。第三,現在的科技已經足以讓你從這些驚人的資料中進行搜尋、分析,並呈現成各式各樣的報告。Google不會是最後一家因為新的搜尋科技而成功的公司。所以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擁有更多數位記憶、更多儲存空間和越來越好的回想技術的世界裡。基於這三個理由,「完全記憶」的出現是必然的。

從自己的電子記憶裡搜尋任何你曾擁有過的知識、任何你曾進行過的對話片斷、任何你曾瞄過一眼的文件、任何你曾造訪過的地方、任何你曾遇過的人,將會像你現在從網路上搜尋任何主題一樣容易。你成為自己生命的圖書館員、檔案保管員、製圖員和管理者。

能夠找回特定的事件、名字、長相和談話只是「完全記憶」最明顯的好處。軟體可以讓你整理篩選自己的數位記憶,找出你的大腦從來不曾發現過的生活模式。你的工作習慣、休閒嗜好、消費習慣、你在不同情境和面對某些特定人物時的情緒反應模式、各種影響你精神平靜和身體健康的微妙因素,以及其他任何你想瞭解自己的面向,都可以被記述、濃縮、關聯、繪製成有用而具有啟發性的資訊。你在時間管理、編列預算,以及保持生活、工作、健康等各個面向的平衡時所設定的目標和成果,都可以製成表格來追蹤其進展。取得這種詳細且與個人相關的回饋,是提高動機和生產力最有效的刺激之一。

想像一下有一份你生命的完整數位紀錄,一份你有生之年的完整電子記憶。亞里斯多德、亞歷山大、莎士比亞、莫札特、愛迪生和愛因斯坦都已經不在世上,但是他們的想法、作為和特質成就了某種不朽。不是所有人都想跟歷史上的大人物一樣,被永遠記得,但是藉由數位方式記錄下你的人生,你將有機會以過去不可能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作為和特質留傳給後代。藉由這些資訊,你可以在死後仍留下一個虛擬的「你」。你的數位記憶,以及埋藏其中的特質及模式,將能夠具現化(成為一個合成出來的「人」),讓未來的世代能與之交談與瞭解。想像一下自己詢問曾祖父最愛曾祖母的哪一點。你的數位自我將能夠接觸到未來的生命,讓你對往後的世代產生影響力。

無論你決定如何使用這項科技,「完全記憶」的時代已經揭開了序幕。你可以擁抱完整版的「生命紀錄」(lifelogging),盡可能擴充你的電子記憶;或者你只想選擇性地記錄下一部分的活動,甚至是抗拒這個想法,盡可能避免留下任何的數位足跡。人們盡可以繼續鄙視網路甚至個人電腦,有些人連行動電話都不想要。那都無所謂。無論你想要早點接受、晚點接受或是打死不接受,這個社會已經位於前往「完全記憶」的路途上,而且無法回頭。它將改變你周遭的世界,以極為驚人的力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8
    $50
  2. 二手書
    32
    $90
  3. 二手書
    35
    $99
  4. 二手書
    38
    $105
  5. 二手書
    39
    $110
  6. 新書
    79
    $221
  7. 新書
    79
    $221
  8. 新書
    85
    $238
  9. 新書
    88
    $246
  10.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