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的張力:醫學自帶的安慰劑效應、療效不確定和群我衝突

醫學的張力:醫學自帶的安慰劑效應、療效不確定和群我衝突
定價:450
NT $ 405
 

內容簡介

◉疫苗為什麼不完美?
◉「科學問題就用科學方法解決」這句話沒問題嗎?
◉應該說服別人選擇特定廠牌的疫苗嗎?
◉醫學不確定,在一個民主社會,我們如何一起面對?
 
  我們常把「科學的問題就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掛嘴邊,但是,醫學這門特別的知識,它的「科學面」,因為身心互動的隱晦難解,有時候很難釐清因果關係,不僅古代如此,就連醫學發達的當代也依舊被深深困擾著,這就是作者所指的「醫學的破洞」。
 
  這個破洞讓疫苗不完美,讓療效不確定,讓許多爭議發生。面對這樣難以脫身的困境,我們個人該如何面對?一個民主的社會又該如何一同思考對話呢?
 
  當疫苗的不良反應持續發生,科學檢視無法證明有因果關聯,群體大尺度的人口流行統計學又無法排除可能的因果關聯,我們該如何拿捏個人的利益和群體的福祉之間的權重?
 
  就算遵從醫學的黃金定律「隨機雙盲臨床試驗」也無法保證這就是好科學,因為有實驗組,就有安慰劑組,誰會願意被分到安慰劑組呢?過去曾有病患權益運動挑戰了這樣的金科玉律,結果產生了更好的醫學、更好的醫生和更有力量的病人。
 
  本書從八個案例討論醫學的複雜性,層層剝除我們的迷障,釐清不同層次的知識特性,幫助我們理性思考利弊得失,長遠來說,群體的利益最終很可能反過來也保護了個體健康。討論健康議題等於在討論政治,裡面充斥著各式價值觀,無論如何,科學不完美,但很可能還是我們的最佳選項。
 
  *本書初版為《科倫醫生吐真言: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
  *新版內容經過重新編修、收錄新譯序,並增加各界推薦理由
 
名人推薦
 
  吳易叡(History of Social Medicine國際期刊共同主編)
  吳嘉苓(《照護的邏輯》譯者)
  郭文華(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國際期刊主編)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劉紹華(《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作者)
 
推薦書評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本書討論了不尋常的醫學案例,乍看之下或許會讓人覺得作者是要找醫界的麻煩;若知道兩位作者是沒有醫學背景的社會學者,可能還會懷疑這是人文社會學科的「仇醫」論述;或覺得這是懷疑科學、攻擊醫學的「後現代」著作。然而,作者提出的主張卻是:在這個醫學資訊取得便利的時代,常民不要以為讀過一些醫學文獻或網路文章就能以專家自居,因為醫療技能需要長久的訓練和實作才能取得;公共資源不應用於沒有科學基礎、未經臨床試驗檢證過的另類療法……這種對比似乎令人出乎意料。要如何解釋與理解這樣的違和感?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閱讀下去。
 
  吳易叡,History of Social Medicine國際期刊共同主編——
  從七○年代以降,研究知識的社會學者開始對自命不凡的「科學」展開解析和批判,本書的兩位作者便是其中兩位先鋒。他們藉著親身的田野經驗、詳讀同行作品,深度剖析了人與「醫學」複雜而撲朔的關係。醫學不像其他「硬科學」那麼艱澀,但正因生死攸關,每天都沉浸在骨肉難題的我們,對於眼前依舊充滿不確定的知識能投注多少信任?誰才配擁有或詮釋這些知識?面對不斷變化的新知,我們要如何自處?這些問題讓我們與醫學的關係,不論在理智或情感上都更加矛盾。
  《醫學的張力》從成書到現在已經超過十六年,科學知識的生產方式、醫學的公共性、全球和地方的健康體系都已經過劇烈演變,但兩位知識的分析師所提出的核心問題,依然是讓我們面對眼前迷霧時實用的提燈。在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的同時,閱讀此書更有益我們培養清晰的思辨,看清自己的位置,洞悉議題背後的各種政治和商業動機,以利社會上面對爭議時更能開展理性而積極的辯論。
 
  郭文華,《東亞科技與社會國際期刊》EASTS主編、家醫科專科醫師  ——
  無庸置疑,《醫學的張力》(原書書名 Dr. Golem)是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 研究)的經典。它是 Golem 系列在新千囍年的精采壓軸,以紮實案例點出打開科技黑箱後醫療徘徊在專家與常民,技術與知識之間,作為救助與科學的挑戰。
  時隔十年,在東亞 STS 研究方興未艾之際,打出反思爭議旗號的 Dr. Golem 現身中文世界。台灣不乏醫療糾紛,坊間也有以揭發醫界黑幕為重點的報導。與一味地批判專業不同,Dr. Golem 秉持開放精神,一方面指出臨床實作與理念的落差,一方面鼓勵使用者加入討論,爭取相互理解,協作共創的空間。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球醫療與社會的考驗,也是檢證 Dr. Golem,測試 STS 研究實戰力的試金石。在病毒遭遇戰中台灣以口罩漂亮展示 STS 研究並非紙上談兵,但隨著疫情膠著,各界對疫苗研發、把關與分配的眾說紛紜,顯示 STS 研究如果僅糾結在爭議,似乎未及關照醫療兼顧即時救助與實證累積的張力。
  這是 Dr. Golem 中文版的再版原因。不僅書中的案例適時提供疫情亂世的安住之道;面對一手執著真理,一手炒作民粹的台灣,Dr. Golem 對差異的肯認與對稱論述,帶領讀者回歸科學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體會它執兩用中,歷久彌新的魅力。
  隨順疫情,全新進化,讓我們從重裝上陣的Dr. Golem《醫學的張力》開始!
 
  劉紹華,《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作者  ——
  後疫情時代,這本科普好書重新出版,新瓶舊酒卻予人全新風味之感。現實如此貼近,更為彰顯醫學的不確定性,及其與決策倫理和社會認知的關係。在COVID-19之前,對多數人而言,疫病與醫學僅在某些生命時刻才體現意義。而今關於此意義的恐懼、謠言、困惑、猶豫、政策、抉擇突然成為眾人的日常,這是大疫帶給世人的警惕、也是禮物,讓我們再度關注常受忽略的生命知識。
  疫苗是當前最引人關注的議題,也是本書的重要討論。身陷混雜的傳媒資訊中,閱讀本書,你將會有撥雲見日之感,明白為何參與疫苗實驗者會打破雙盲設計去驗抗體?為何這會成為新聞?為何不願接種或挑選疫苗是爭議行為?為何疫苗政策應公開透明且不宜受到傳媒或民眾認知的過度影響?
  醫學充滿不確定性,人亦有利己傾向,面臨重大傳染病,該如何保護自己、也期待被社會保護?本書處處攸關這些本質性問題。其中,三合一疫苗的著名爭議,堪為認識當前疫苗政策的借鏡。該爭議的產生是因「並沒有真正的專家間爭議;整個辯論是醫學專業和大眾之間的辯論,而大眾是被新聞記者和網民所鼓動。……讓科學知識不良的公眾意見扮演正當角色是很危險的。」
  只是,公眾不可能沒有意見,那該怎麼辦?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始提升我們的知識與思考。閱讀本書是個起點,讓我們成為具備良好科學知識的公民,以適當地監督和參與疫苗等重要政策論辯。
 
  Christopher Lawrence,Medicine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Britain, 1700-1920作者  ——
  「對現代醫學的辯護者和批評者而言,《醫學的張力》是一劑絕妙的解藥。一如他們之前對科學與科技所做那般,兩位作者以博學的幽默直搗醫學的核心,揭露其最技術性的思考在本質上是一種人的活動。安慰劑效應、冒牌醫師、扁桃腺切除、另類醫療等等,都在社會學手術刀的剖析下,顯露出醫學的科倫式『笨拙』。他們主張醫學中的科學是我們治療疾病的最強大工具之一,但只有完全了解我們是如何製造出這個工具後,才能用它為人類帶來最大的福祉。」 
 
  Noah Raizman, 《刺胳針》 ——
  「作者透過理解醫學知識如何被建構與使用,仔細地梳理出其中關鍵的衝突;他們同時致力於闡明醫學決策必然是件複雜的事情…作者既不趕搭批評的潮流,也不為醫學的失敗辯護;而是指出醫學發現的步調和即時救助需求間的必然落差,是醫師和病人必須攜手因應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哈利・柯林斯Harry Collins
 
  任教於英國卡地夫大學,科學社會學家。研究主題主要是對「重力波」物理學的科學社會學研究,著有《重力的幽靈》,與崔佛・平區合著「The Golem系列」:《The Golem:人人對科學都該有的認識》(The Golem: What Everyone Should Know about Science)、《The Golem at Large:你對科技該有的認識》(The Golem at Large: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Technology)《醫學的張力》
 
崔佛・平區Trevor Pinch
 
  任教於康乃爾大學科學與技術研究學系,研究主題有「太陽微中子問題」的物理學爭論、技術社會學、聲音研究等,著有Confronting Nature: The Sociology of Solar-Neutrino Detection、Analog Days: The Invention and Impact of the Moog Synthesizer,與哈利・柯林斯合著「The Golem系列」:《The Golem:人人對科學都該有的認識》、《The Golem at Large:你對科技該有的認識》《醫學的張力》
 
譯者簡介
 
李尚仁 
 
  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科學史科技史與醫學史中心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曾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著有《帝國的醫師》(第二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譯有《老科技的全球史》《歐洲醫療五百年》《醫療與帝國》。
 

目錄

導論:醫學既是科學,也是救助
第一章  醫學的核心破洞:安慰劑效應
第二章 以假亂真:冒牌醫師
第三章、扁桃腺:診斷與處理不確定性
第四章  另類醫療:維他命C與癌症的例子
第五章 雅痞感冒、纖維肌痛以及其他受到爭議的疾病
第六章  拒絕死亡:CPR
第七章  愛滋病患運動
第八章  疫苗注射與父母的權利:MMR(麻疹、腮腺炎與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以及百日咳

譯後記
新譯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