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中繼站

人生的中繼站
定價:250
NT $ 198 ~ 225
  • 作者:大川隆法
  • 出版社:華滋出版
  • 出版日期:2010-05-1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271129
  • ISBN13:9789866271120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6.5 x 2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人生的中繼站即是「世間」。

  作者在本書中提到了一個概念:肉體是「乘物」,在這「乘物」當中住著靈魂,靈魂從靈界轉生到世間時,需要有「乘物」。

  靈魂永遠不滅,即便肉體的這個乘物衰老毀壞、不堪使用了,靈魂還是會回到靈界。

  經過一段時間(長短因人而定,通常三、五百年)後, 靈魂本身為了提升、修練自身靈性, 又會再一次轉生於世間,屆時又會有新的「乘物」。

  之所以會想用「中繼站」來形容「世間」, 其因在於「世間」僅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並非終點。

  (人生在大川隆法先生的眾多著作當中,有兩個涵義: 一是狹義的人生,指的是「七八十歲的世間肉體人生」; 一是廣義的人生,指的是「不斷輪迴於靈界與世間的人生」。 而本書標題的「人生」,指的是廣義的人生)

  肉體毀壞了,但「人」依舊存在, 只不過存在的型態和空間, 不再是「肉體」亦非是「世間」, 而是「靈魂」回到了「靈界」。

  既然人的靈魂會經過這中繼站,再度回到靈界, 那麼在這「中繼站」靠站的過程中, 何不對於靈界(家鄉)的知識,做進一步的學習呢?

  因為 世間是個虛幻的世界, 人生就像四季輪轉, 終將走向嚴寒、走向冷冽, 彷彿一片樹葉, 必然走向凋零、走向死亡。

  然而,死亡是通往靈界的旅程, 當靈魂離開肉體,進入靈界之後,將何去何從? 就讓我們隨著大川隆法先生,一起去探求靈性的真相, 開啟永恆的生命世界之門!

  人為何必須經歷生、老、病、死之苦?

  這是難解的生命之謎。

  在肉眼看不見的世界裡,隱藏著神祕、奧妙的力量,孕育著世間萬物。

  世間萬物,透過生死循環而綿延不斷, 但在死亡之下,萬物平等。

  死後的世界,是人人必須面對的世界。

  然而, 生與死的界線究竟何在? 生前該怎麼準備? 死後又該如何面對? 不妨從《人生的中繼站》尋找解答。

作者簡介

大川隆法

  「幸福科學」國際集團組織創始人,現任總裁。1956年7月7日出生於日本四國德島,東京大學畢。日本著名思想家、心靈導師,心靈勵志類暢銷書作家,已出版超過500本書籍,曾創造連續八年、每年榮登日本單本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紀錄,至今無人能破。除此之外,其著作亦被翻拍為電影,《永遠之法》(2006年)、《佛陀再誕》(2009年)等六部作品,均創下了票房紀錄。

 

目錄

第一章 死亡之下,人人平等
一、為什麼會有「宗教」出現
二、肉眼看不到的世界所隱藏的神秘力量
三、人終究走向死亡的覺悟
四、在靈界中的新體驗
五、死亡之後,到找到靈界歸宿之前

第二章 人死之後,靈魂將何去何從?
一、瀕臨往生者的靈魂樣貌
二、往生之後,靈魂將往哪裡去?
三、進入靈界之後,年齡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四、自殺者的靈魂將何去何從
五、慘遭天災人禍而無法升天的靈魂之供養
六、不相信有死後世界的人傳達真理的意義
七、如何看待腦死的問題

第三章 關於腦死與器官移植
一、身為詳知靈性真相的宗教家,應該說出實際的真相
二、何謂真正的死亡
三、現代醫學尚處於未開化的狀態

第四章 供養祖先的靈性真相
一、供養祖先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二、死亡是通往靈界的旅程
三、晚年生活需要具備的心態

第五章 永恆的生命世界
一、世間是虛幻的
二、鍛鍊你的靈魂,使它發光
三、以真如(對真理)價值觀為基礎的佛國淨土

第六章 踏上靈界的旅程
一、死後的世界確實存在
二、死後不久肉體的影響,尚暫留於靈體記憶中
三、如何供養祖先的靈魂
四、含笑而死的生活態度

第七章 死後的世界
一、現代人對死後世界的觀念,已變得模糊
二、睡眠中靈魂遊靈界
三、不信靈界事真實存在的人,死後心靈會怎樣?
四、在天上界及地獄界皆有進行靈界教育的學校
五、在地獄界的強烈體驗
六、世間與靈界緊密連動
七、依據念力可創造與變形
八、附身地上界人類得地獄靈
九、決定前往靈界去向的「偏差值」
十、培養成為天使的心

第八章 不可思議的靈界
一、靈與魂的不同
二、輪迴轉生的系統構成與人生計畫
三、肉體器官捐贈者的魂的狀態
四、判斷是己身個性亦或是被附身的方法
五、詩人的魂的靈格
六、科學的進步與靈魂修行的方法
七、轉生輪迴與魂的進化

第九章 最新靈界情況
一、在靈界也開始建造「幸福科學」精舍
二、決定地上界流行趨勢的「美的女神」
三、我被奉為太陽神
四、給予靈界影響的世界傳道

 

前言

  約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印度釋迦族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釋尊)曾自問,人為何會有「生」、「老」、「病」、「死」之四苦。於是他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出家尋求答案。他希望藉由探究何謂「真理」、何謂「善」,進而能夠「悟道」。

  本書內容即是對釋尊當時的疑問,所提出的解答。本書除了能成為陷入迷惘中的宗教家的指引,亦是向仍在無明當中摸索的醫生以及科學家們,敲響了一記嚴厲的警鐘。

  對我而言,靈界的體驗就如同走出庭園散步的感覺。就讀者而言,本書將成為前往絢麗閃耀新世界的導覽書。我在此書當中,不假思索地敘述了我所體驗的事物,以及真實的教義。想必此書的內容,將在三十世紀之時成為科學的常識。

  任何時代,首先發現了真理並堅信不疑的,唯有一人。此人以其傳播真理的熱情,透過人心,穿越時代,最終必能喚醒無數沉睡中的世人。

  我身為一個知曉實相世界奧秘的宗教家,在使命感的驅使下寫下此書,其內容亦是值得世代相傳的永恆真理。

後語

  本書曾提及「靈子線」(Silver Cord),早在舊約聖經《傳道書》第十二章中就曾有「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的描述。這條「銀鍊」就是指靈子線,許久以前就為人所知了,但現代的基督教會,似乎對人的死亡沒有正確的認識。

  對於腦死狀態下進行內臟器官移植,我明確指出了兩個問題。第一,捐贈者的靈魂尚未認識到自己已死,因此會產生恐懼感;第二,腦死者的靈魂會隨著器官移植而依附到受贈者的身上,這不但會造成捐贈者的靈魂前往死後世界時,造成負面影響,更會使受贈者的人格產生變化,甚至會影響到其他家人。

  在佛教當中,正確的佈施,需要佈施的主體(施者),佈施的對象(受者),以及佈施的物品(施者,在此為內臟器官)都沒有汙濁,沒有執著之心附著(此稱三輪清淨)。亦即,內臟器官移植的前提:一是捐贈器官者必須學習過佛法真理,持有真正的愛心;二是受贈者也須深入理解佛法真理,並且懷著真誠的感謝之心;三是取得內臟器官時,不可有違法的金錢交易。符合這三個前提,真正的佈施方才成立。對於不相信死後世界的唯物論者來說,器官移植只是一種買賣,這不但會造成靈界的混亂,也讓死者難以回到天國。

  此外,縱觀當今宗教諸相,不明靈性真相的祖先供養儀式氾濫,導致那些將不幸之因全都歸咎於祖先的子孫,以及將所有地獄的痛苦全都怪罪於子孫的不成佛的祖先,合演了一場悲喜劇。切不可忘記,「悟道」在於個人。不少的家庭自認為在供養祖先,殊不知已被其他惡靈所糾纏。期盼人們能夠學到供養祖先的正確觀念。

  本書的內容,想必讓許多人感到吃驚,也有許多人是難以相信吧。然而,書中內容絕非虛構。事實就是事實,真相就是真相。你在死前,應該要閱讀此書。不,你應該要在人生當中盡早閱讀此書。為了能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亦有必要知道本書的內容。

  我做為人類的導師,再次於世間遂行天命。我堅信能將這真實的教義傳遞給你。

 

內容連載

宗教家必須是解答死亡問題的專家
死亡,是宗教裡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在深思熟慮之後,我認為宗教家或者是肩負宗教使命的人,必須是解答死亡問題的專家。

現在有許多人是在醫院死去的,處理死的問題彷彿漸漸成為醫生的工作,然而,從根本上來說,很明顯地醫學有其極限。醫學的極限即在於「醫學只能處理身體上的問題」,醫生既無法解釋人類死亡的真正意義,也解答不了死後世界的相關問題。

「人終究會死去,但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呢?」對於死亡的判定標準,目前醫學多半以「心臟停止跳動」或「腦波停止活動」等狀況,視為認定死亡與否的基本指標,然而,尚且存在其他分歧的看法。不過,當瞭解靈界真實狀況之後,就會發現醫生們斤斤計較的死亡標準,以及爭執不下的死亡議題,顯得既瑣碎又微不足道,不僅從未討論到重點,甚至根本不瞭解何謂「死亡」。

因此,在科學日新月異的今日,宗教仍舊肩負重要的使命與任務。

「生老病死」是宗教的根本問題
生、老、病、死,同屬於哲學與宗教的重要課題,既是哲學的根本問題,也是宗教的基本問題。然而,如果將死後的世界納入思考,毫無疑問地成了宗教問題。

「人,為什麼出生?又為什麼出生在這個世界呢?」這個疑團,以現代知識的範疇,是無法囊括、難以釋疑的。
關於生命開始的瞬間,醫學界仍舊議論紛紛,對於「生命誕生的瞬間,究竟是何時?」等問題,莫衷一是。
例如: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生命誕生的瞬間,到底是精子碰上卵子時開始?還是胚胎發育成人形時才開始呢?究竟該從何時開始算起,生物學上定義生命的起源,依舊模糊不清。

在「生」的問題之外,尚有「老」的問題。雖然,人們深知老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人,為何一定非衰老不可呢?」
從古至今,許多人懷抱不老不死、永生長壽的願望,渴望與老化徹底絕緣,希冀無須衰老而亡;遺憾的是,終究沒有任何一個人美夢成真。畢竟,誰都無法防止「衰老」,也無法躲過「死亡」。……

了解宗教的首要使命
供養祖先的行為並沒有錯,只是人活於世間時,就應該接觸宗教教義、學習正確的人生觀,抱著信仰之心、過著端正己心的人生,並非等到死後接受子孫供養。

拯救世間活著的人,是一般宗教團體的主要原則。所謂「拯救」,是「拯救靈魂」,而非「拯救肉體」;因此,拯救活著的人類之靈魂,才是宗教的第一使命。

供養祖先,是對於生前未能獲得拯救的人,進行一種事後補救。
當然,在世時可以得到拯救,是最好不過的事了,可是許多情況是尚未得到拯救就死亡,才衍生「有辦法拯救這些人嗎?」之類的問題。
在基督教中,如何拯救這些人,是個無解的大問題。

基督教徒常說:「不信基督教,無法進入天國」一些較為極端的基督教徒則說:「不成為基督教徒,將會墮入地獄」假如真是如此,那代表耶穌基督誕生前的歷史,屬於無明的歷史,早於耶穌基督誕生的所有人類,他們是不可能得到救贖的。

另一方面,佛教有所謂「供養祖先」,讓在世無緣接觸佛教的人,死後仍然可以得到拯救,這代表「對於過去人類,佛教存在著救濟理論」。佛教所謂供養祖先的主要對象,應該是最近數十年過世的人,畢竟一、兩千年前死亡的人,靈魂至今仍四處飄蕩可能性的微乎其微。

「為拯救過去的靈魂而伸出援手」這特有的論點(天主教則有「勸解的祈禱」之類似思想),正是佛教與基督教的差異所在。
供養祖先,是靈魂得到拯救的契機,卻不代表可以輕而易舉得到拯救。例如:在地獄待了一、兩千年的惡魔,如果真心悔改,就可以減少黑暗、增加光明;然而他們如不知悔改,繼續為非作歹,無論如何也無法消除黑暗,因此難以獲得拯救。

通常,在這個世界上無惡不作的人,死後若能痛改前非,減少壞的想法與行動,接著只要慢慢累積陰德,減少一點黑暗、增加一些光明,當光明超過黑暗之後,自然可以離開地獄、回到天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98
  2. 新書
    85
    $213
  3. 新書
    88
    $220
  4.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