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千騙局

老千騙局
定價:350
NT $ 150 ~ 315
  • 作者:麥克.路易士
  • 原文作者:Michael Lewis
  • 譯者:洪慧芳
  • 出版社:財信出版
  • 出版日期:2011-04-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165191
  • ISBN13:9789866165191
  • 裝訂:平裝 / 35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揭露華爾街秘辛,傳頌不墜的經典長銷之作

  美國國家暢銷書(National Bestseller)第1名
  《商業周刊》( BusinessWeek ) 年度10大商業好書

  時間在1980年代
  地點是華爾街
  歡迎加入老千騙局————
  這個遊戲,沒有必勝法
  誰都得為這集體的瘋狂、盲目、貪婪,付出代價

  債券交易員之間流行著這樣的遊戲——2至10人圍成一圈,每人各持1美元紙鈔。玩法就像「吹牛」,你得設法欺騙別人相信你手上紙鈔的序號是什麼組合,例如3個6、4個5,諸如此類。他們叫這遊戲「老千騙局」,認為這遊戲蘊含債券交易的精髓,可測試交易員的個性,磨練交易員的直覺。「老千騙局」玩得好,你一定是優秀的債券交易員。

  1980年代初期,華爾街興起一股淘金熱。債市猛然崛起,精通「老千騙局」的優秀債券交易員們創造出一個物欲、人欲橫流的黃金年代。所有名校學生畢業後的第一選擇就是到華爾街上班,領取其他行業給不起的優渥薪水。

  麥克.路易士,那時剛從普林斯頓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畢業。他同樣懷著淘金夢,但面試幾次都被刷下。最後終於靠關係進入人人稱羨的所羅門兄弟投資公司——當時的所羅門,是全世界獲利最好的公司,也是華爾街上最精通債券的公司。接下來的三年,他由菜鳥實習生變成紐約和倫敦的債券業務員,為公司日進斗金,乘著當代的淘金潮扶搖直上。但交易室裡的人性扭曲逐漸讓他開始思索人生的其他選擇……。

  《老千騙局》是麥克.路易士的出道作品,他由局內人觀點,以犀利又幽默的口吻記錄了華爾街瘋狂年代的高潮,更揭露美國金融史上難得一見的動盪實況。本書自1989年出版至今仍長銷不墜,除了讓路易士躋身國際暢銷作家之列,更是當代美國商學院學生必讀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麥克.路易士Michael Lewis

  曾任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員,出道作《老千騙局》(Liar’s Poker)便讓他躋身國際暢銷作家之列。另有已改編為電影的《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及《魔球》(Money Ball)等多本暢銷著作,為《紐約時報》及AMAZON暢銷書榜常勝軍。2010年路易士推出最新作品《大賣空》(The Big Short),再次聚焦華爾街,揭露2008年金融風暴始末,堪稱《老千騙局》續集;該書榮獲2010年 AMAZON百大編輯選書、《經濟學人》編輯推薦年度好書及《出版人周刊》年度10大好書等肯定(中文版於2011年4月由財信出版)。現與妻小定居加州柏克萊。

譯者簡介

洪慧芳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於西門子公司、花旗銀行,目前從事書籍及電腦軟體翻譯工作。譯有《社群新經濟時代》《約翰.墨菲教你看線圖找趨勢》《共同基金的騙局》《尋找投資護城河》《石油的政治經濟學》等書(以上均由財信出版)。

 

目錄

前言
01老千騙局
02絕對別談錢
03學著喜歡公司的企業文化
04震撼教育
05物以類聚
06胖子和神奇印鈔機
07所羅門失勢
08脫胎換骨
09爾虞我詐
10怎樣才能讓你更開心?
11富人倒楣時
尾聲
 

前言

  我是債券業務員,在華爾街和倫敦銷售債券,每天和所羅門兄弟投資公司(Salomon Brothers)的交易員共事。我想,這個工作環境也算是那年代的典型核心,足以代表那個世代。交易員都是炒短線獲利的高手,過去十年有很多暴利都是靠短線炒出來的,所羅門兄弟可說是交易圈的霸主。我這裡想做的,就是描述我在所羅門工作時的所見所聞,談談那個年代特有的事件和心態。我偶爾會忘了一些故事的細節,不過這從頭到尾都是我親身的經歷。那些暴利雖然不是我賺的,謊言也不是我虛構的,但因職務之便,我親眼目睹了實況。

  那有點像是現代的淘金潮,以前從來沒有那麼多24歲的毛頭小子,像我們在紐約和倫敦那十年一樣,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賺進那麼多錢。以前市場的鐵律是投資多少就有多少的報酬,現在一切都打破了,我不再討厭金錢,現在覺得鈔票當然是愈多愈好。不過,我也不再屏息期待下一波的橫財。在普遍可預知的金融史上,這段經歷只是罕見的意外。

  以我們自我評估的標準來看,我應該算是功成名就。不僅賺了大把鈔票,公司的高層也常對我說,我晉升管理階層的日子指日可待。我還是不要太早自吹自擂比較好。不過,讀者必須了解,我和以前的老闆並沒有任何過節或交惡。我之所以寫這本書,只是因為我覺得說出這個故事比繼續過那樣的日子好。

推薦序
老千打敗野蠻人
悠遊卡公司董事長 劉奕成

  一向起得很早,尤其是夏天。慣常在一大清早穿越巷陌,此時的台北還沒有全醒,前夜遺棄在路上的垃圾,在陽光蒸融下散逸出古怪惱人的氣味,四方埋伏著的咖啡香漸次襲來。在我的記憶中,這是台北跟我工作三年的紐約最相像之處。而對紐約的記憶,始於我第一天到華爾街投資銀行報到的日子。

  十餘年前的仲夏清晨六時許,我在往公司的路上,自在瀏覽著四周新鮮的風景、嗅賞著路途中的氣味,深怕錯過了什麼。那時候還不知道,未來三年每天都要大清早趕赴公司,然後制約終於成了習慣。而工作的時日,尤其是在交易室的日子,的確就像《老千騙局》所描述的,時時讓人不知所措。雖然《老千騙局》說的是1980年代的故事,但是進入新世紀還是栩栩如生,畢竟人性沒有太大的改變,我們都有理由相信到現在還是相去不遠。

  就說起落浮沉吧。時勢造英雄是投資銀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教訓。我在投資銀行第一個工作是商品交易員,販賣貴金屬還有各種名號的原油,那是當時最不受重視的交易部門,因為油價金屬價格如自由落體直線下滑,商品交易員在公司裡安靜走路,不敢把頭抬起來。十年後風水輪流轉,金屬能源類商品大行其道,我的老同事現在可是投資銀行的董事會成員,走路時下巴的高度,應該就是他當年走路時額頭的高度。我輪調到的第二個工作,是信用衍生性商品(Credit Derivatives)部門,部門五個人,光靠設計商品,每年獲利一億美元,比現在的許多台灣銀行幾千員工一年賺得還多。如今閉上雙眼,這些傢伙的粗鄙言語,還有囂張不可一世的模樣,彷彿歷歷在耳畔在眼前,這個部門的老闆,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鋃鐺入獄,跟龐式騙局的嫡傳弟子馬多夫(Bernie Madoff),一樣待在南卡羅萊納州的巴特納(Butner)聯邦監獄。

  還記得,到投資銀行上班的第一天,在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新生訓練之前。投資銀行先安排我們參觀企業金融部跟交易部,這不但是華爾街所有投資銀行的兩大主力業務,也正是每個新生訓練的菜鳥未來在華爾街生涯的兩大選擇:選擇企業金融部,扮好「投資銀行家」的貴族角色,或是在交易室工作,擔任交易員或營業員,通往暴發戶的坦途。

  這兩個部門有著天壤之別:窗明几淨,桌上纖塵不染,東西擺得整整齊齊的,就是企業金融部,主管年紀比較大,位子也比較大,通常在大樓的角落(Corner Office),新招募的畢業生看來彬彬有禮,每天工作的時間「從九到五」(from 9 to 5),但是不是朝九晚五,是朝九朝五(to 5 next morning)。

  到了交易室,放眼望去,整排螢幕綿延不絕,還往上架到天花板;位子窄得可憐,人緊挨著彼此坐下。交易員跟銷售員年紀看起來很輕,主管也沒有多大歲數,通常也坐不住自己的辦公室。桌上除了凌亂的資料、享用到一半的垃圾食物,還可以看到蟑螂跑來跑去。我不是在說交易員是蟑螂,雖然的確有人這麼說。

  穿著也大異其趣。投資銀行家穿著高雅大方,西裝夾克沒脫掉,領帶一定要配上,襯衫的對稱領跟袖扣是他們服裝創意的極限。交易員通常只穿襯衫,袖子挽到上臂,一副就要幹架的模樣。娛樂也不同,大部分投資銀行家打高爾夫,到洋基球場坐在Baby Ruth Box貴賓席看棒球。交易員比較常打獵、玩生存遊戲,看星期一晚上美式足球,或在麥迪遜花園廣場(Madison Square Garden)為遊騎兵(New York Rangers)冰上曲棍球隊加油,在雙方幹拐子時大聲叫好。

  投資銀行的企業金融部門(有時也稱為投資銀行部門)跟交易部門常常打仗,為的是搶奪公司的主導權,爭誰是獲利比較高的部門。這些戰爭在投資銀行中,常被形容為老千對野蠻人的戰爭。因為描述投資銀行家購併活動最有名的書叫《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 at Gate),而描述交易員出格行為的就是這本《老千騙局》(Liar's Poker)。

  誰贏了?這像是洋基跟紅襪的對決。在歷史上大部分的時光,企業金融部門比較佔上風,而且如果沒有企業金融部門為企業在初級市場發行股票債券,也不會出現交易室進行次級市場的交易。此所以投資銀行叫做「投資」銀行,而非「交易」銀行。同時所謂的「投資銀行家」,往往並不包括交易員及營業員,而是指企業金融部門的銀行家。投資銀行的「大腕」(bulge bracket),向來以高盛、摩根史坦利為首,其實主要是以企業金融的業務多寡來判斷的

  然而本書的作者出身有名的債券商所羅門兄弟,又身處交易熱絡、債券為王的1980年代,因此處處以交易部門的眼光出發,也是理所當然。不過在債券最招搖的時代,最招搖的人物,還不是所羅門兄弟的這些交易員;在1989年橫跨債券初級市場及次級市場,終於以內線交易罪名被起訴的米爾肯(Michael Milken),才是真正不世出的奇才。

  但進入21世紀之後,狀況已有所改變。投資銀行界首屈一指的高盛,在過去幾年中靠交易賺的錢,已經比輔導上市及購併服務還多,也開始被戲稱不過是個「大交易室」(trading house)。這不但令人跌破眼鏡,對於在高盛內部氣勢一直高於交易員的投資銀行家,尤其是藍血投資銀行家,也是不小的打擊。

  於是開始有人悄悄傳誦:「老千打敗野蠻人」。這幾年交易員的聲勢扶搖直上,年輕的英雄不斷出現,比起要投擲漫長光陰醞釀關係的投資銀行家,交易員賺得多,也享有更大的美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早退休買座小島度過人生下半場的,多半是交易員。

  這隱然的趨勢,跟華爾街金融創新、商品日趨複雜,並且複雜到沒有正常人可以理解有絕大關係。一樁初級市場的交易可以枝葉繁衍,生出無數次級市場的「新」產品,雖然只有天曉得那是什麼東西。交易部門聲勢浩浩蕩蕩,比1980年代債券交易狂潮更令人隨之起舞。有趣也令人傷感的是,產品雖然越來越複雜,但其中的詐騙技法,絕大多數都已經在這本《老千騙局》中提到。如果不是貪婪使人記憶漫漶,就是年輕讓人愚勇魯莽。2008年的金融海嘯,果然是似曾相識。

  《老千騙局》早在1989年出版,那時作者麥克.路易士還是個三十歲不到的小夥子。本書讓他從耀眼的債券業務員,搖身一變為作家。然而他所有作品,還是以這本《老千騙局》最為出色。如今已年過半百的路易士,因為2008年金融海嘯餵養許多值得寫作的素材,最近又出了一本值得一看的作品《大賣空》(The Big Short)。

  其實《老千騙局》這本被許多人奉為經典的交易室自傳體小說,有太多值得台灣這樣一個小市場學習的。長期以來,投資銀行家多半是上流社會白人,後來猶太人主宰了華爾街,到處都可以看到姓氏是Cohen或Cohan,或姓氏以man或berg結尾的猶太裔投資銀行家。交易員則有各色人種,但清一色是男性。

  猶太人是少數民族,也是最有勢力的少數民族,這是猶太人重視教育,長久奮鬥才贏得的碩果。無論是Salomon或Goldman,都是猶太人創辦的投資銀行,一步一步往盟主寶座邁進。台灣人口有限,又不可能自外於亞洲的經濟體,如果能學習猶太人在美國金融市場的定位,也可以茁壯為亞洲經濟的猶太人,影響深遠,喊水會見凍。

  台灣已經不乏享有盛名的投資銀行教父,卻還出不了一個有名的交易員。可見台灣的投資銀行業務離核心有一段距離。於是台灣的大企業老闆,跟代表企業金融部的投資銀行家往來密切,為了顧問費用還得錙銖必較;然而大企業投資部門的小投資專員,卻跟投資銀行交易部門的銷售人員比較熟悉,買了不少組合得面目全非的新金融商品,每當國際金融市場風吹草動,台灣的企業尤其是金融機構,往往無法置身事外。

  這些投資銀行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以往台灣不斷有人才在投資銀行總部歷練。時序進入新的世紀,由於中國崛起,因此華爾街的工作機會即使只是類似暑期工讀看一看而已,都落到了對岸金融人才的手上,這對台灣的資本市場,將會是一大斲傷,因為越來越少人知道,華爾街不乏比政治更高明的騙術。

  或許更重要的是,台灣一直建構不起健全的債券市場。到現在為止,連最基本的殖利率曲線都很難畫出來。但如果沒有債券,其實資本市場就少了拼圖一角。過去幾年,自稱的、號稱的債券天王天后,不論是在主管機關或是業界,經過投信反浮動債事件、結構債、連動債以至於CDO風波,都鞠躬謝幕,現在是解構後,重新建立健全債券市場的最好時機。

  這本書所教我們的,其實是資本市場最核心的精髓——「人性」。因此到現在展卷閱讀,依然生動。如果您是交易員,可以直接了解投資銀行老千騙局的奧妙。騙局不是不會拆穿,只是時機未到;如果您是老闆,終於可以發現您旗下的投資專員,了解的不見得比您多,他們所說的,多半不過是他們的勇氣;如果您是主管機關,可以了解國際知名的投資銀行如何以鄰為壑,如何把新金融商品巧妙的賣給台灣的企業及金融機構。若您以上皆非,只是看熱鬧的——您選對了,這本書,熱鬧得很。

 

內容連載

這是1986年初,我任職的所羅門兄弟公司開始走下坡的第一年。我們的董事長約翰‧古弗蘭(John Gutfreund)離開他在交易室的大座,四處走動。交易室時時刻刻都有債券交易員經手數十億美元的交易,古弗蘭只要四處走動,問交易員問題,就能掌握這裡的脈動。他有精準的第六感,可以察覺出哪裡出了狀況,他似乎連哪裡賠錢了都嗅得出來。

交易員整天神經緊繃,他們最不想見到的人就是古弗蘭,古弗蘭(Gutfreund,音似good friend〔好友〕)喜歡偷偷摸摸地站到你後面,嚇你一跳,他自己樂在其中,你卻被嚇得半死。你同時講著兩支電話,忙得焦頭爛額,已經沒空回頭看是怎麼一回事,其實你也不需要回頭,就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因為你周遭會出現一陣騷動,彷彿是癲癇症的病房,大家連忙裝出一副忙得不可開交的模樣,同時緊盯著你的腦袋正上方,你感到背脊發涼,那感覺和小動物看到大灰熊接近時的驚恐狀況差不多,你的腦中警鈴大作:古弗蘭來了!古弗蘭來了!古弗蘭來了!

董事長多半只是不動聲色地站一會兒,然後就走了,你可能根本沒看到他的身影。我兩次經驗都只看到身後的地板上留了煙灰,我想,那是他留下的「名片」。古弗蘭留下的雪茄煙灰,比公司裡其他老闆的煙灰還長,形狀也比較完整。我一直覺得那是因為他抽的雪茄比較貴,畢竟他1981年1出售所羅門兄弟的股權時,賺了4,000萬美元,1986年他的年薪高達310萬元(比華爾街的其他執行長還高),雪茄都是用那些錢買的。

不過,1986年的這天,古弗蘭的舉動有點不太尋常。他沒有故意嚇我們,而是直接走到約翰‧梅利韋勒(John Meriwether)的交易桌旁邊。梅利韋勒是所羅門兄弟的董事,也是公司裡最厲害的債券交易員。古弗蘭對梅利韋勒悄悄說了幾句話,附近的交易員都豎起了耳朵偷聽。古弗蘭當時說的話不僅成了所羅門的傳奇,更突顯出公司的企業文化,他說:「只賭一把,100萬美元,願賭服輸。」

「只賭一把,100萬美元,願賭服輸。」梅利韋勒一聽,馬上心領神會。《商業週刊》曾封古弗蘭為「華爾街之王」,這位大王想和梅利韋勒賭一把老千騙局,賭金是100萬美元。他幾乎每天下午都和梅利韋勒及六個年輕的債券交易員玩老千騙局,通常都是輸得精光。有些交易員說,古弗蘭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有些交易員把古弗蘭當成神,覺得他是刻意放水,至於真相究竟如何,始終是個謎。

古弗蘭這次下的戰帖之所以出名,在於他的賭注龐大,他平常下注頂多是幾百美元,100萬美元簡直是天方夜譚。更何況戰帖的最後一句話是「願賭服輸」,意思是說,輸家鐵定輸得心痛,但不能哀嚎、發牢騷或怨天尤人,只能忍痛吞下去。但是為什麼要這樣賭?如果你不是「華爾街之王」,可能會這麼問。為什麼要玩那麼大?為什麼單挑梅利韋勒,而不是公司其他比較資淺的管理者?這不是在班門前弄斧嗎?梅利韋勒可說是老千騙局之王,打遍所羅門交易部無敵手。

另一方面,交易員在交易室裡會學到一點,像古弗蘭這種贏家,他們的一舉一動肯定都是有道理的,也許理由不夠完美,但至少他心中一定有個底。我雖然不是古弗蘭肚子裡的蛔蟲,不知道他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藥,不過,我知道交易室裡每個人都玩老千騙局,古弗蘭千方百計想擠身其中。我想,古弗蘭這次是想讓大家見識他的膽量,彷彿敢從高台跳水的男孩一樣。除了梅利韋勒以外,還有誰更適合他單挑?此外,梅利韋勒可能也是唯一有財力和膽量和他放手一搏的人。

在談這個荒謬的情景以前,需要先來一段背景說明。梅利韋勒在職期間,為所羅門賺了數億美元。他有喜怒不形於色的罕見功力,這本領對交易員來說非常難能可貴。多數交易員從言行舉止就可以看出他是賺是賠,他們要不是滿面春風,就是過度緊繃,但是梅利韋勒完全看不出來,無論輸贏,他永遠都是面無表情。他能夠完全掌控摧毀交易員的兩種情緒:恐懼和貪婪,這本事讓他在積極追求自身的利益時,看起來是如此的坦然。所羅門裡很多人都認定梅利韋勒是華爾街最優秀的債券交易員。公司裡一提起他的大名,每個人都是語帶敬畏,大家會說:「他是業界最強的高手」、「我見過最善於承擔風險的人」、或是「老千騙局的可怕玩家」。

梅利韋勒旗下的年輕交易員更是把他當神一樣地看待,那些交易員的年紀介於25到32歲之間(梅利韋勒本人約40歲),大多有數學、經濟學或物理學的博士學位。不過,他們一進梅利韋勒的部門,就忘了他們其實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知識份子,全都成了梅利韋勒的信徒,也迷上了老千騙局的遊戲,他們覺得那是他們圈內人的賭法,以一種非常認真的態度看待這個遊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3
    $150
  2. 二手書
    46
    $160
  3. 二手書
    49
    $170
  4. 新書
    85
    $298
  5.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