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無物

收藏無物
定價:320
NT $ 60 ~ 288
 

內容簡介

我收藏,所以我被愛
我們生來就希望被擁有、被緊抱,
生來就是可收藏之物,運氣好的話,永遠都被當成無價珍寶。

  半生的追尋、失落與自我質疑的結晶
  一位無用之物收藏家  赤裸坦誠而又機智迷人的告白

  身為大學教授、戲劇學者與藝術家,威廉.戴維斯.金恩有一項難以啟齒的狂熱:收藏無物。無物,無用、無價值、無意義之物。別的收藏者在專賣店、拍賣會或網路上搜索目標,他則在路邊和廢棄物堆中翻找。他著迷於日常生活的碎片與被人遺棄的零雜,酷愛早餐麥片包裝盒、食品標籤、瓶蓋、信封內裡、廢金屬零件、壞掉的椅子、辭典的頁邊插圖,以及連環信。他不只收集,還花費時間精力去整理、擦拭、剪貼、分類、保存這些無物。他是孤獨的收藏家,他的收藏幾乎毫無世俗價值可言,甚至沒有同好可分享。要是有人專門收藏「收藏家」,還不知該怎麼將他歸類。

  收藏過程的驚喜、坐擁龐大收藏的愉悅,並無法紓解內在某處的陰影。他走上文學、戲劇、前衛藝術,甚至也沒忘記心理分析這條路。但他始終與他的無物緊緊相依。過了半生的摸索、追尋、自我質疑與自貶、再追尋,伴隨他生命中數個重大變化與轉捩,書寫他的無物成為另一道可能的出口。

  這是一段由瑣碎、卑微、渺小、空無所組成的重量級人生;一個從「擁有」與「匱乏」之間的矛盾對立找到包容完滿的故事;更是一篇長期觀察物質主義與消費文化荒謬現象的精采論述。金恩的敘事風格充滿幽默與理解,句句珠璣,不僅給了他自己重生的力量,也給了同在擁有之海浮沉的我們一個溫暖的療癒擁抱。

本書特色

  「我收藏並呵護所有沒有人要的東西,因為如果它們值得被愛,那麼,或許我也值得。」──整本書想說的是一件事:「渴望被愛」,這個看似簡單卻又龐大沈重的人生議題。

  全書以作者的回憶錄和人物內心為核心,也因而最為感人;但不僅從表裡各個層面談「收藏」這回事,也嘲諷及見證了整個美國的消費文化,以小喻大,個人與時代交互對話,亦十分精采。

作者簡介

威廉.戴維斯.金恩(William Davies King)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戲劇教授,有多部著作與文章探索了劇場史上許多奇特角落,如亨利.歐文的《滑鐵盧》,並以此獲得卡洛威獎。

譯者簡介

穆卓芸

  文字手工藝者。

 

目錄

第一章  無物失去
第二章  無物得到
第三章  無物復得
第四章  無物可留
第五章  無物特別
第六章  根本無物
第七章  其他
致謝
 

內容連載

第二章 無物得到
十三歲時,我不得不收藏。是收藏收藏了我。那年是一九六八年,越戰動盪,反對的聲浪又大又久,到處都有人留長髮和鬍子,合法與非法、道德與背德,空氣中似乎繚繞輕煙。我的純真已經盯上了加拿大 。

那些毛茸茸的榜樣,我父母親的朋友的兒子,他們都在聽巴布.狄倫和唐納文.雷奇,閱讀花花公子、布勞提根 、赫塞,培養那種厭倦的眼神。世界如此混亂,我每天都覺得成為青少年很難,但我總算有所進展,得到了第一個滑溜的吻、夜裡穿著深色高領毛衣和膝蓋破洞的牛仔褲溜出家門、用電視觀看月球表面、發出第一聲成人的嘆息。然而,我父母親聽了那些在葛倫伍德高中的荒唐事後,兩人的共和黨雷達起了警覺,因此我們便去了新英格蘭一趟,四處參觀寄宿學校:達莫、塔波、哈奇克斯、迪厄菲爾德。我的申請論文顯然不合父親的意,因為裡面提到了姊姊,他不但否決了我的文章,還幫我擬了一份。他顯然比我清楚我為什麼值得受重視,特別是關於「我的」創傷,辛蒂。我有學校成績,他們有錢,因此我就進了麻州安多佛的菲力普斯學院。

我記得當時很驕傲。我喜歡知道自己能滿足父母親期望的感覺。我記得自己很不想離家,尤其家裡已經清靜多了,我又是老大,加上我那皮膚光滑的女朋友叫我狗鼻鼻,又肯張開嘴巴讓我用舌頭感受她的牙套。出發前不久,同學為我辦了一個派對,送了一堆挖苦的幽默禮物給我,讓我覺得他們很喜歡我,或許是同情,又或許他們希望自己也能申請得上。有個同學真的送了一盒無物給我。那是一個很新奇的禮物,一個雪茄盒,標籤公然標示了裡面的無物——「百分之百無添加」。它說得百分之百正確。不過,歡送派對很快就毀了。甲同學跟我們說有人打架,乙同學沒來由打斷了丙同學的手臂。全部的人氣鼓鼓地在附近走動,互相追擊。我記得自己最後是一個人恍惚中跌跌撞撞走回家的,想到要開十三小時的車到一間我只見過一次的「名校」,就覺得想吐。

不曉得為什麼,我被安排住進小屋型宿舍的「瘋子單人房」,裡頭空空蕩蕩,只有一張窄床、一套桌椅、一個電熱器、一扇窗。我後來總算明白擁有私人空間和安靜宿舍的好處,不過一開始只覺得被孤立。宿舍其他男孩都很友善,但全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從小遊歷世界各地。我遇到的第一個男孩外表和舉止都很老成,簡直像我爸,雖然和我同年,我卻蠢到喊他「先生」。他們都懂帆船、滑雪、星級餐廳、高傳真音響,擁有阿拉伯水煙、紫金框眼鏡、報導說約翰.藍儂喜歡的樂團的簽名專輯。這些我都沒概念,也沒想法。我沒有瑞士、貝里斯、格林威治村的遊記可講,對體育、政治、科學涉獵不深,對毒品和性沒什麼本事,對於自己根本無話好說。我連能霸凌的弟弟都沒有。

為了寄宿生活,我隨身帶了幾件最愛的金屬物品,好繼續擦亮它們。但除此之外,我手提箱裡只有學校清單列的應帶物品:十件襯衫、三件運動外套、五條卡其褲、三條毛巾、一只鬧鐘等等。我的世界空空如也,因此非得收藏不可。

大部分小孩都會收藏東西。理論指出,收藏的物品是「過渡客體」的延伸,以取代離開母親體內所失去的連結。我不記得小時候有毛毯或特別的玩偶,但肯定從物體中得到童稚的安慰。人在擁有記憶之前,需要這種東西來輔助記憶,提醒自己就算父母親不在身邊,他們的愛也是持續的。小孩進入青春期時,收藏的物品就會被社交關係取代,尤其是愛情。這些關係遠比物品更不穩定,有時無法察覺。我們很早就學會緬懷過去,感受到舊日物品的牽引。當我來到安多佛,就失去了過去在坎頓建立的連結。想在這裡建立社交關係似乎更難、更不可能,而在男校發展愛情關係也不是我的興趣。因此,我對物品的珍惜比大多數人更久。

收藏者可以克制,只專注於極小範圍的收藏,很少觸及別的品類;收藏者也可以駁雜,總是積極拓展收藏領域。收藏者可以始於微毫,憑著專注累積而建起一個帝國,也可以始於大量,從中覓得珍寶。收藏者想做什麼幾乎沒有限制,只要能成就英雄故事。我必須成為收藏者/英雄,才有人會訴說我的故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9
    $60
  2.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