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較完整的闡述了通風與空氣調節的理論基礎和國內外相關的先進技術,分為工業通風、民用建築通風和空氣調節三部分,包括工業通風系統設計及設備選型、工業有害物的淨化、通風空調管道的設計計算、民用建築通風及防火排煙系統的搆成及設計計算、濕空氣的物理性質、熱濕負荷計算、熱濕處理設備的選型設計、空調系統、淨化空調的設計和通風空調係統的消聲減振、測定調節與運行維護等內容。
本書也可作為函授學生或專業培訓人員使用,亦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全書較完整的闡述了通風與空氣調節的理論基礎和國內外相關的先進技術,分為工業通風、民用建築通風和空氣調節三部分,包括工業通風系統設計及設備選型、工業有害物的淨化、通風空調管道的設計計算、民用建築通風及防火排煙系統的搆成及設計計算、濕空氣的物理性質、熱濕負荷計算、熱濕處理設備的選型設計、空調系統、淨化空調的設計和通風空調係統的消聲減振、測定調節與運行維護等內容。
本書也可作為函授學生或專業培訓人員使用,亦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緒論∕1
        第一章 通風方式∕3
第一節 通風的分類∕3
        第二節 局部通風∕4
        第三節 全面通風∕5
        第四節 事故通風∕6
      
        第二章 工業有害物的來源及危害∕7
第一節 工業有害物的來源∕7
        第二節 工業有害物的危害∕8
        第三節 衛生標準和排放標準∕10
      
        第三章 全面通風∕12
第一節 全面通風量的確定∕12
        第二節 全面通風的氣流組織∕14
        第三節 全面通風的熱平衡與空氣平衡∕15
      
        第四章 局部排風∕18
第一節 局部排風系統的組成∕18
        第二節 外部吸氣罩∕20
        第三節 密閉罩與櫃式排風罩∕24
        第四節 槽邊排風罩∕29
        第五節 接受罩∕31
        第六節 吹吸式排風罩∕33
      
        第五章 工業有害物的淨化∕36
第一節 有害氣體及蒸氣的淨化∕36
        第二節 粉塵的特性∕39
        第三節 除塵效率∕41
        第四節 重力沉降室與慣性除塵器∕43
        第五節 旋風除塵器∕46
        第六節 電除塵器∕51
        第七節 袋式除塵器∕58
        第八節 濕式除塵器∕64
      
        第六章 通風管道的設計計算∕69
第一節 風道中的阻力∕69
        第二節 風道的水力計算∕74
        第三節 均勻送風∕80
        第四節 風道內的空氣壓力分佈∕84
        第五節 風道設計中的若干注意問題∕85
      
        第七章 自然通風與局部送風∕87
第一節 自然通風的作用原理∕87
        第二節 自然通風的設計計算∕89
        第三節 避風天窗、屋頂通風器及風帽∕92
        第四節 局部送風∕94
      
        第八章 民用建築通風∕97
第一節 空氣品質與室內空氣污染物∕97
        第二節 通風方式與通風效率∕100
        第三節 機械通風與自然通風∕102
        第四節 置換通風∕104
        第五節 空氣平衡與熱平衡∕107
        第六節 空氣幕∕108
      
        第九章 建築防火排煙∕111
第一節 火災煙氣的成分和危害∕112
        第二節 煙氣的流動與控制原則∕113
        第三節 自然排煙∕116
        第四節 機械排煙∕117
        第五節 加壓送風防煙∕120
      
        第十章 濕空氣的物理性質和焓濕圖∕123
第一節 濕空氣的物理性質和狀態參數∕123
        第二節 濕空氣的焓濕圖∕128
        第三節 空氣的處理過程∕133
      
        第十一章 空調房間的負荷計算及送風量確定∕137
第一節 室內外空氣的計算參數的選擇∕137
        第二節 太陽輻射熱∕145
        第三節 空調房間冷(熱)、濕負荷的計算∕148
        第四節 空調房間送風狀態及送風量的確定∕158
      
        第十二章 空氣調節系統∕163
第一節 空氣調節系統的分類∕163
        第二節 普通集中式空調系統∕165
        第三節 變風量空調系統∕174
        第四節 風機盤管系統∕176
        第五節 局部空調機組∕181
        第六節 單元式空調系統∕184
      
        第十三章 空氣熱濕處理∕188
第一節 空氣熱濕處理設備的類型∕188
        第二節 用噴水室處理空氣∕189
        第三節 用表面式換熱器處理空氣∕201
        第四節 空氣的其他熱濕處理設備∕213
      
        第十四章 空氣的淨化處理∕218
第一節 室內空氣的淨化標準和濾塵機理∕218
        第二節 空氣過濾器∕219
        第三節 淨化空調系統∕225
        第四節 空氣品質的若干控制∕230
      
        第十五章 空調房間的氣流組織∕232
第一節 概述∕232
        第二節 送、□風口的型式∕238
        第三節 氣流組織的計算與評價指標∕245
      
        第十六章 空調冷源設備與水系統∕253
第一節 冷水機組∕253
        第二節 蓄冷設備∕255
        第三節 空調冷凍水系統∕256
        第四節 冷卻水系統∕260
        第五節 空調水系統的水力計算∕264
      
        第十七章 空調系統的消聲與防振∕267
第一節 噪聲與噪聲源∕267
        第二節 空調系統中噪聲的自然衰減∕270
        第三節 消聲器消聲量的確定∕274
        第四節 消聲器∕275
        第五節 通風空調裝置的減振∕278
      
        第十八章 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和節能∕283
第一節 定風量空調系統的運行調節∕283
        第二節 變風量系統的運行調節∕287
        第三節 集中式空調系統的自動控制∕289
        第四節 風機盤管系統的進行調節∕293
      
        第十九章 通風空調系統的測定和調整∕297
第一節 通風空調系統風量的測定與調整∕297
        第二節 局部排風罩性能的測定∕302
        第三節 車間工作區含塵濃度的測定∕303
        第四節 空調設備容量和空調效果的測定∕304
        第五節 系統調試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分析及其排除∕307
      
        附錄∕309
        附錄1.1 單位名稱、符號、工程單位和國際單位的換算∕309
        附錄1.2 國際單位與英制計算單位換算∕310
        附錄2.1 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311
        附錄2.2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311
        附錄2.3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313
        附錄3 鍍槽邊緣控制點的吸入速度∕323
        附錄4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324
        附錄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325
        附錄6.1 通風管道單位長度摩擦阻力線算□∕326
        附錄6.2 鋼板圓形風管計算表∕327
        附錄6.3 鋼板矩形風管計算表∕333
        附錄6.4 局部阻力係數∕345
        附錄6.5 通風管道統一規格∕355
        附錄7 民用及公共建築通風換氣量表∕357
        附錄10.1 濕空氣的密度、水蒸汽壓力、含濕量和焓∕358
        附錄10.2 濕空氣焓濕□∕360
        附錄11.1 部分城市室外氣象參數∕361
        附錄11.2 夏季空氣調節大氣透明度分佈□∕362
        附錄11.3 大氣透明度等級∕362
        附錄11.4 北緯40°太陽總輻射強度∕363
        附錄11.5 外牆、屋頂、內牆、樓板夏季熱工指標及結構類型∕364
        附錄11.6 外牆冷負荷計算溫度∕369
        附錄11.7 Ⅰ-Ⅳ型結構地點修正值∕373
        附錄11.8 單層玻璃窗的K值∕374
        附錄11.9 雙層玻璃窗的K值∕375
        附錄11.10 玻璃窗的地點修正值∕375
        附錄11.11 窗玻璃冷負荷係數∕376
        附錄11.12 照明散熱冷負荷係數∕377
        附錄11.13 成年男子散熱散濕量∕378
        附錄11.14 人體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378
        附錄11.15 有罩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379
        附錄11.16 無罩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係數∕379
        附錄13.1 噴水室熱交換效率實驗公式的係數和指數∕380
        附錄13.2 部分水冷式表面冷卻器的傳熱係數和阻力試驗公式∕381
        附錄13.3 部分空氣加熱器的傳熱係數和阻力計算公式∕382
        附錄13.4 水冷式表面冷卻器的□2值∕383
        附錄13.5 JW型表面冷卻器技術數據∕383
        附錄13.6 SRZ型空氣加熱器技術數據∕384
        附錄15.1 盤式散流器性能表∕385
        附錄15.2 圓形直片散流器性能表∕386
        參考文獻∕387
      
前言
近十餘年來HVAC&R技術發展很快,如變風量空調、置換通風、蒸發冷卻及水源、地源熱泵等技術在國內已得到較多應用。相應的設計與施工規範、質量驗收標準、定額、技術規程等都已經過一次甚至數次更新修訂。《通風與空氣調節》自2002年4月出版以來,收到很多用書院校師生的反饋信息,編者深感急需修編,但因種種原因,遲遲未能實現。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李艷文副社長的推動下,本書由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蘇德權主持,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王全福、呂君老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曹慧哲博士結合HVAC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進行了全面的修編和更正。本書的編寫力求簡潔、易懂,注重示例及附錄內容的實用性和先進性,以及對工程的指導作用。適於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使用,適當調整也可作為中職學校、函授院校教材和專業培訓教材,同時可供有關設計、施工、運行維護管理等專業技術人員參考。本書由蘇德權主編,王全福、呂君、曹慧哲為副主編,因編者水平有限、時間緊迫,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下。
        編者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