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概說

宋詩概說
定價:280
NT $ 221 ~ 274
  • 作者:吉川幸次郎
  • 譯者:鄭清茂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2-11-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40927
  • ISBN13:9789570840926
  • 裝訂:平裝 / 26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和唐詩相比,
宋詩具有明顯的敘述性、
對於日常生活的關注、
富於社會意識與哲學思考、
揚棄悲哀的人生觀等傾向或特色。
基於這些特色,
國際知名漢學家、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從歷史發展的觀點,
分別考察了兩宋主要的詩人與流派。

  本書原著出版於昭和三十七年(1962),恰好過了半個世紀。其漢譯本則初刊於民國六十六年(1977),也已在三十五年前。是第一本有宋一代詩史的專題研究,也是中國詩斷代史的開山之作(姊妹篇為《元明詩概說》)。作者吉川幸次郎認為宋詩雖然基本上繼承了唐詩的主要形式(古體、律詩、絕句),但在吟詠的題材、技巧或內容等多方面,具有明顯的敘述性、對於日常生活的關注、富於社會意識與哲學思考、揚棄悲哀的人生觀等傾向或特色。基於這些特色,著者從歷史發展的觀點,分別考察了兩宋主要詩人與流派。尤於歐陽修在過渡時期的角色、蘇軾的達觀哲學、陸游的實踐精神與反抗意識,著墨較多。本書論述,始於北宋初期的西崑體,止於南宋末期的民間詩人與抵抗詩人。

作者簡介

吉川幸次郎

  字善之,明治三十七年(1904)生於神戶市。京都帝國大學文學博士。歷任東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京都大學中國文學教授、京都大學文學部長、日本學術會議會員、藝術院會員、國語審議會委員。昭和四十二年(1967)退休,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同五十五年(1980)去世,享年七十有七。先生為國際知名漢學家。其研究範圍極為廣泛,舉凡經史子集,以至於詞曲戲劇小說之類,莫不涉足其間,偶亦旁及日本漢學與國學。著作不啻等身,已彙為《吉川幸次郎全集》二十七卷。另有翻譯數種及《杜甫詩注》數冊。其中,《宋詩概說》與《元明詩概說》二書,為中國斷代詩史研究之先驅,先生自許為年近六十時用力最勤之作。

譯者簡介

鄭清茂

  嘉義縣人。193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博士。先後任教於台灣大學、美國加州大學、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校。2003年退休。現為東華大學榮譽教授。在教學研究之餘,偶亦譯介日本漢學著作。已漢譯出版者,包括吉川幸次郎著《元雜劇研究》、《宋詩概說》、《元明詩概說》等。

 

目錄

著者序
著者詩四首

序章 宋詩的性質
第一節 宋的時代
第二節 詩在宋文學的地位
第三節 宋詩的敘述性
第四節 宋詩與日常生活
第五節 宋詩的社會意識
第六節 宋詩的哲學性論理性
第七節 宋詩的人生觀──悲哀的揚棄
第八節 唐詩與宋詩
第九節 寧靜的追求
第十節 宋詩的表現法
第十一節 宋詩在詩史上的意義
第十二節 宋詩中的自然

第一章 十世紀後半 北宋初過渡期
第一節 西崑體:晚唐詩的模仿
第二節 林逋、寇準
笫三節 王禹偁

第二章 十一世紀前半 北宋中期
第一節 歐陽修
第二節 梅堯臣
第三節 蘇舜欽
第四節 范仲淹、韓琦、邵雍

第三章 十一世紀後半 北宋後期
第一節 王安石
第二節 蘇軾
第三節 黃庭堅
第四節 陳師道

第四章 十二世紀前半 北宋南宋過渡期
第一節 江西詩派
第二節 陳與義

第五章 十二世紀後半 南宋中期
第一節 陸游
第二節 范成大
第三節 楊萬里、朱熹及其他

第六章 十三世紀 南宋末期
第一節 民間詩人
第二節 永嘉四靈
笫三節 江湖派
第四節 戴復古
第五節 劉克莊
第六節 《三體詩》、《詩人玉屑》、《滄浪詩話》
第七節 宋末的抵抗詩人

宋詩年表
宋代詩人生日忌日表
宋疆域圖

 

著者序

  清季巨公,宗尚西江,遣詞太僻,聽者或藐。至於近賢,取長短句,而忽其詩,乃近偏頗。禹域詩史,蓋三千祀。僕異邦人,察厥脈理,唐宋之間,實為鴻溝。唐詩如酒,容易醉人;宋詩似茶,久乃怡人。竊考其故,似有心得。醉翁荊公,出自寒素。眉山鑑湖,亦由里巷。著衣喫飯,非復三代。密勿世態,不屑風月。取材之宏,儘其細微。蝨蟲之賤,或形吟詠。以文以理,議者紛紜。豈知諸公,意主人耦,凡厥橫目,願共飢渴。此性識之又新,非江河之日下也。六朝至唐,哀苦之詞,由此告退,漸趨樂生。徵諸後代,明雖專唐,不工哀苦,亦在宋藩。不有廢者,安有所興。以此論世,似皆迎刃。乃成小冊,以告國人。

  鄭君清茂,辱交廿載。忝迻漢文,用廣讀者。雅馴通暢,嚼飯增味。平生知己,感何窮已。其英文本,B. Watson譯,刊由哈佛,今此鼎足。海外諸君,庶有教言。知我罪我,願安承焉。

 

內容連載

序章 宋詩的性質
第一節 宋的時代

中國史過了一半之後,連續地出現了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宋朝居第二。天子姓趙。

宋史分為北宋與南宋兩個時期。

北宋以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為首都,從十世紀中葉起,大致上統一了中國全土,歷一百六十年,直到十二世紀初葉為止;約略相當於日本平安朝中期至末期的院政時代。當時以滿洲為根據地的契丹族,早已建立了一個國家,國號曰遼,始終與北宋為敵;而更使北宋感到屈辱的是,遼的領土竟然囊括了所謂「燕雲十六州」,即今包含北京在內的河北省北部,以及山西省北部。到了北宋中葉,唐古特族的國家西夏,崛起西方,也構成了很大的威脅。然而,儘管如此,由於鞏固的中央集權制度,國內卻大體上平安無事,保持了一片昇平景象。根據《宋史‧地理志》,在最後一代皇帝徽宗的崇寧年間,即一一○○年前後,全國戶數達二千八十八萬二千二百五十八戶;人口四千六百七十三萬四千七百八十四人。首都開封一地的人口,就有四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人。而且這些人口數目,按照宮崎市定氏的說法,只算男人,女人並不包括在內。至於首都開封的繁榮情形,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裡有詳細的描寫。

蘇軾在下面的一首七言絕句裡,也反映了當時首都及其近郊農村富裕的情形。在一九○三年的上元節,即倒數第二代皇帝哲宗的元祐八年,舊曆正月十五夜,年輕的皇帝陪著祖母太后,從宮門上觀賞著首都熱鬧的夜景。自號東坡居士的詩人蘇軾,官拜禮部尚書(約等於現在的教育部長),也是陪宴的大臣之一。上元節就是元宵,街頭巷尾,張燈結綵,又有遊行花車穿梭其間,是一年一度最熱鬧的晚上。這首題為〈上元樓上侍飲呈同列〉的詩,寫的就是詩人當時的觀感。

薄雪初消野未耕,賣薪買酒看升平。
吾君勤儉倡優拙,自是豐年有笑聲。

第一句「薄雪」云云,點出這時正是農閑季節。近郊的農民用賣薪所得的錢買了酒,成群結隊,絡繹不絕地進城來趕今夜的熱鬧,看太平的景象。「倡優」指在花車或戲棚上獻藝的演員。也許是我們的君主崇尚勤儉,務去浮華的關係,上以風化下,那些倡優所表演的雜技曲藝都實在不敢令人恭維。倒是一般人民為豐收而高興的笑聲,卻到處可聞,顯得繁華熱鬧之至。

蘇軾另外一首有名的七言絕句,題為〈春夜〉,大概也是作於那時的汴京。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月有陰」,月色朦朧之意。不知從那一家高樓上,伴著輕細的管笛,傳來了曼靡的歌聲。外面是無風的月夜。深深的院子裡空空的,白天在那裡盪鞦韆的少女們,她們的驚叫,她們的芳蹤,如今安在?在沉沉的春夜裡,在朦朦的月光下,只見鞦韆靜靜地垂著彩色的繩子。

由於天下太平,人民豐衣足食,教育自然就普遍起來。甚至農村也不例外。蘇軾弟子輩的晁沖之,有一首絕句〈夜行〉說:

老去功名意轉疎,獨騎瘦馬適長途。
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

這時代的人不必轉戰疆場,只要參加科舉,如能及第,也一樣可獲得「功名」。詩人自己屢次應考而名落孫山,懷著不遇的牢騷,騎著瘦馬趕著夜路。忽然看到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裡,快到天亮了,居然還有些人家點著燈光。對了,這裡一定有些年輕人,跟我以前一樣,正在為了準備科舉開著夜車吧。

當時教育的普及並不限於中原。蘇軾晚年被流放到海南島所作的詩裡,就曾經提到在那遙遠的海島上,竟然也有教育農家子弟的村塾。

不過,從滿洲背後崛起的女真族,先建立了金朝,滅了北宋宿敵遼國之後,就把侵略的箭頭轉向北宋。一一二六年,首都汴京陷落,徽宗與欽宗父子當了俘虜,被押到滿洲去。北宋一百六十年的和平就被破壞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21
  2. 新書
    79
    $221
  3. 新書
    79
    $221
  4. 新書
    85
    $238
  5. 新書
    88
    $246
  6. 新書
    9
    $252
  7. 新書
    9
    $252
  8. 新書
    98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