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與謀殺犯:當記者成為作者(2版)

新聞記者與謀殺犯:當記者成為作者(2版)
定價:250
NT $ 198
  • 作者:珍妮.瑪康姆
  • 原文作者:Janet Malcolm
  • 譯者:林宗憲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4-06-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76494
  • ISBN13:9789571176499
  • 裝訂:平裝 / 23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內容簡介

The Modern Library's評為20世紀百大圖書之一

  ◆    這是一個信任被出賣的故事,也是一位作者與他曾遇到並撰寫過的對象之間的模糊關係。我自己身為新聞記者,讀了這篇作品,心情感受並不好……但是對於此故事中被描寫的人物來說,這個故事確有其啟示性,並且提出一項警告。--Ian Jack,《週日獨立報》(Independent on Sunday)

  ◆這是一本精彩但又令人有挫折感的書--David Rieff,《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如果珍妮‧瑪康姆炸掉了墨水工廠,並迫使印刷業關門一個星期,她恐怕就無法在媒體王國引發更大的怒火。--Philip Weiss,《新聞日報》(Newsday)

  ◆這本書既是新聞學院的教科書,又是新聞從業人員的必讀書。……瑪康姆的指責揭穿了整個新聞行業的黑幕,因為她觸及了新聞工作者所缺乏的品質:良心。──Samuel G. Freedman,《給年輕記者的信》

  「小說家」和「新聞工作者」的分際何在?
  一位寫作暢銷書的記者與謀殺案嫌犯合作出書,必然陷入倫理的兩難困境。
  本書揭露新聞業的黑幕,它觸及新聞工作者的核心問題:「良心」。

  本書不僅是新聞業的產品,也是對新聞業的評論;它同時是例證,也是解剖報導。由於本書的經典性,在Amazon榜上一直都是暢銷和長銷書。

  新聞記者是有自信的人,窺探著別人的虛榮、無知與孤獨。
  在獲得信任後,卻又不帶悔意的背叛他們。

  本書作者珍妮.瑪康姆採用此法律訴訟實例,檢視記者對於當事人的危險關係。記者往往利用當事者的孤獨、信任或自我崇拜以獲取故事題材,然而,最後的報導卻背離當事者所陳述的事實。瑪康姆不但剖析新聞記者的道德問題,也讓大眾開始思考新聞故事取得的方式及報導內容的真實性。本書於一九九○年出版以來,一直被視為新聞倫理的經典之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Janet Malcolm(珍妮‧瑪康姆)


  生於布拉格,現居紐約。著有《心理分析:不可能的職業》、《沉默的女人:女詩人普拉絲與他的丈夫泰德‧休斯》、《佛洛伊德檔案》、《偷竊講習所》、《閱讀契可夫》。

譯者簡介

林宗憲


  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博士,譯有《中國因素:大中華圈的機會與挑戰》、《不一樣的戰爭》。
 

目錄

胡幼偉教授:《新聞記者與謀殺犯》導讀

一、新聞記者慣性的背叛與反背叛
二、消息靈通的內情者
三、來自麥金尼斯的信
四、謊言與非事實
五、非「天生角色」的當事者
六、作者的道義責任
七、陪審團的感受
八、當事者的期望與作者的需求
九、永不匱乏的自願當事者

*原書未分章節,但為方便讀者瀏覽查詢,本目次為中文版編輯所下。
 

內容連載

背叛與反背叛

只要不是太愚蠢或者太過自我,以致於無法察覺事態發展的新聞記者,就能瞭解到,記者所做的一切,在道德面上都是站不住腳的。新聞記者屬於有自信的人,窺探著別人的虛榮、無知與孤獨。在獲得別人的信任後,卻又不帶悔意地背叛他們。新聞記者又好像容易輕信別人的寡婦,在某天醒來時,發現身旁魅力十足的年輕人已捲走她的積蓄,逃逸得無影無蹤。所以,新聞記者報導中的當事者,看到這些文章或書籍出版時,都能切身感受到這樣的慘痛教訓。(就如同輕信別人的寡婦某天醒來發現身旁魅力十足的年輕人已捲走她的積蓄,逃逸得無影無蹤。報導中的當事者在看到文章或書籍出版時,才發現得到慘痛的教訓)新聞記者依照自己的情緒起伏,以各種不同方式,來為他們背叛別人或遭別人背叛找尋合理化的藉口。當新聞記者冠冕堂皇地談論言論自由,或高談闊論「公眾知的權利」時,他們最不願談論寫作的藝術,最低調地談論如何養家餬口。

這些文章中的當事者所遭遇到的痛苦,並不只是文章赤裸裸地呈現他們的故事,或是他們的觀點被曲解,真正讓當事者痛苦不悅、甚至有時候迫使他們走極端去報復的事情是,他們被欺騙了。在閱讀這些有爭議的文章或書籍時,當事者必須面對的事實就是,新聞記者雖然看起來親切且富有同情心,一心一意的想徹底瞭解當事者,並且高度認同當事者對事情的看法。但是,事實上,這些新聞記者並不想在這個事件上與當事者立場一致,他們只想撰寫自己想要寫的故事。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專訪想要達到的目的,與專訪實際能幫助的事情,其中間的落差,通常讓當事者震驚不已。當事者面對的情況就類似(一九六○年代初在耶魯大學)由史丹利.米爾格蘭所做的著名心理實驗的受試者所面對的情況。受試者在被誘騙之下,認為自己正參與一項有關懲罰對學習與記憶所造成的影響的研究。而實際上,這項實驗卻是為了測試他自己在權威的壓力下所表現出來的殘酷能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