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孔子人生智慧

圖解孔子人生智慧
定價:490
NT $ 387 ~ 441
  • 作者:王春永
  • 出版社:中華
  • 出版日期:2015-06-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310682
  • ISBN13:9789888310685
  • 裝訂:平裝 / 31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結合當下人生問題,配以風趣情景解圖,
在捧腹大笑中理解《論語》中的生活哲學!

  世人尊孔子為至聖先師,並宣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孔子的思想、言行,主要通過《論語》保存。本書從當今讀者需要出發,以「德性」和「士行」為綱,精選《論語》二百則,歸結為仁、義、禮、智、信、忠、勇、孝、恕、和、中,以及志、節、學、樂、交、言、恥諸章。通過簡練精確的譯文,結合當下工作、生活情境,深入淺出地解讀孔子的智慧。配合大量幽默風趣的情境圖解,淺白、直觀呈現《論語》精義,讀者在捧腹大笑之際對於如何安頓心靈,如何更好地生活,當有新的認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春永


  男,70年代出生,文學學士、法學碩士,曾在洛陽、蘭州和內蒙古等地讀書和工作,現居深圳。在海外和大陸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圖解周易》(香港中華書局)、《超譯王陽明》(香港中華書局)、《圖說莊子100名言》(廣西人民出版社)、《博弈論的詭計》(中國發展出版社)、《活得輕鬆的生活法則》(香港三聯書店)、《贏得輕鬆的博弈法則》(香港三聯書店)等。
 

目錄

上篇
德性

一、仁:無憂無懼的精神家園
二、義:指引前行的人生路標
三、禮:和諧關係的調整法則
四、智:知事知人的心內之鏡
五、信:成功之車的離合器
六、忠:發自本心的誠實
七、勇:一把以仁義為柄的劍
八、孝:社會責任的情感種子
九、恕:處世成熟的內在基因
十、和:和而不同的包容
十一、中:治癒偏執的人性良方

下篇
士行

一、志:我們的心要去的地方
二、節: 不可侵奪的行為統帥
三、學: 輕鬆愉快的行仁致用之道
四、樂: 在仁道中的和悅情懷
五、交: 中恕圓融的交往分寸
六、言: 施行仁智的媒介
七、恥:對不良習氣的自我免疫

參考文獻
 



紙上之法,心行之理


  在中國歷史上,從沒有一本書受到如此廣泛的尊崇和批評。

  它一忽兒被抬到九重天上,從漢代到民國的一千多年中,它作為文化人的必讀書目之一,深深影響着中國人的生活,決定了千年的價值觀。特別是宋代,它被整理和發揮成教條性的宗教。但是近代以來,在「打倒孔家店」的呼嘯聲中,被當作是中國積貧積弱的罪惡淵藪,不僅拉下神壇,還要打入十八層地獄。

  這本書就是《論語》。有過分地推崇和拔高,就必然有過分的反感和批判。但無論是哪一種態度,都無法使我們真實地認識它,從中汲取營養。

  儒字為「人」加「需」,說明它是人所需要的一門學問。有人把儒家比喻成糧店,道家則比喻為藥店,也是說明了儒家思想是一種精神補給品,主旨是生命:「它是以生命為它的對象,主要的用心在於如何來調節我們的生命,來運轉我們的生命、安頓我們的生命。」(牟宗三語)

  所以,無論讀論語還是其他經典,最終目標都是與古人心心相印,從而吸收精神營養。不過對現代人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先要克服兩個障礙。

  第一個障礙,是時光在我們和作者之間造成的隔膜。

  從論語的文字來說,言簡意賅的同時,也略掉了相當多的背景信息,甚至引發孔子議論的問題也有很多是語焉不詳的。這對於史籍都已爛熟於心的古人來說,不是大的問題,因為他們的知識儲備足以讓他們了解文字後面的背景出處。而對缺乏這種素養的現代人來說,有時就難免如讀天書。

  不過幸運的是,我們一方面可以在《尚書》、《左傳》、《史記》等史著中找到相對完整的故事背景,另一方面,從先秦時期流傳下來的《禮記》、《莊子》、《荀子》、《呂氏春秋》、《晏子春秋》、《孝經》、《孟子》等典籍裏,及後世的《孔子家語》、《孔叢子》等書裏,我們可以讀到相對完整的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記錄。引用這些資料,對簡潔文字背後的思想和邏輯進行解讀,顯然比簡單的字詞注譯更有意義。

  第二個障礙,是我們對經典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明代學者李贄說:「經可解,不可解。……夫經,言教也。聖人不得已而有言,故隨言隨掃,亦恐人執之耳。」而事實上,他所說的對經籍和解讀的執着,特別是對「孔聖人」的執着,直到今天也大有市場。然而,把典籍上的話當教條,其實就是古人早已批評過的「以死語活人」,最終只能是徒勞無功。大詩人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卻能夠樂在其中欣然忘食,所抱持的正是這種不執着的態度。

  王陽明畢生勤於講學,但一直反對弟子把教導當成教條。他打了個比方說:「聖賢教導別人,就像是醫生診病開藥一樣,都是針對病人的症狀來開藥方,根據他身體的虛實、溫涼等情況變化,而不斷地調整用藥,目的就是治好病,並沒有固定的方子。如果抱着一個藥方不變,病人是很容易被治死的。」

  只有理解了這段話,把讀《論語》還原為與一群智者的對話,才能真正讓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活過來,在字詞語句的天地間如對故人、如晤新雨,會心處相視一笑,感奮時血脈賁張,那才是真正的受益無窮。

  《論語》在編排上並沒有一定的脈絡和中心,乍讀起來似乎全本都是一堆零散的建築材料,沒有架構和規劃。但細讀下來,整體上不但有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是十分系統科學的,它涵蓋了德性和士行兩個大的領域,在每個領域又有不同的方面分別作為中心、方向、載體、憑藉、支撐和紐帶、目標。德性是內在的修養,士行則是外在行為的追求和操守,它們所包含的內容都是彼此交接貫通的。

  經為紙上之法,無非人心之理。筆者從《論語》中挑選出200則,並重新進行了架構,雖然是冒着“竄亂聖典篇第”之大不韙,卻也可以為大家與前賢進行心靈交流提供一個方便法門。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真正的關鍵在於,把魚化為我們身體的營養,把意化為我們行走世間的精神力量。
 

內容連載

一、仁:無憂無懼的精神家園

所謂「孔門之學,求仁之學也」,「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講學,往往隨機而發,所以他也沒有給仁下一個普遍固定的界說。人的精神活動在西方被區分為知、情、意三個方面,理智與情感處於一種對立的關係,而儒家不崇尚客觀邏輯分析,而推重主觀生命踐履,是一種「生命的學問」。情與理融為一體,才產生了仁這一極富中國特色的概念。

在《論語》中,「仁」並不僅是形而上的理論,而是人的成長實踐中的情與理,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徵。小到個人理想人格的培養,大到治理國家的理想社會行為,是一個包括個體及群體生活在內的全面實踐體系。

《論語》關於「仁」的論述,以修心的實踐為主,對於我們無憂無懼地生活,很有教益。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超越血緣關係而普遍性地關愛他人。這是「仁」的精神的最重要特徵。「樊遲問仁」、「顏淵問仁」和「仲弓問仁」三節,都反映了這個內容。

二、一種無憂無懼的生命境界。從「仁者不憂」到「仁者樂山」,都反映這種境界。它是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超越個人得失的大樂。

三、人的修養提升和人格完成。孔子以個體道德實現為終極價值,「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苟志於仁矣,無惡也」,都是以人格的完成為「仁」。

四、禮樂制度的統攝中心。孔子的仁,既是道德的,也是倫理的,是統攝禮樂制度和人我關係的中心。

1. 仁是心靈的安樂窩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論語》4.2〕

【釋讀】 夫子說:「不仁的人不能長久處於困窘,不能長久處於安樂。只有仁人安於實行仁德,智者知道仁對他有益而想要擁有。」

人生活是否安樂舒泰,主要在於內心而不在環境。因為外面的環境有約束有寬鬆,假如自己的心不能擇仁而處,那麼無論是在約束還是寬鬆中,都不能安心,這樣受到約束久了,就會有非分之想;而在寬鬆中生活久了又會驕傲自滿。無論環境是約束還是寬鬆,如果人心不仁,最終都不能安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87
  2. 新書
    79
    $388
  3. 新書
    85
    $417
  4. 新書
    9
    $441
  5. 新書
    9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