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山水之間

在乎山水之間
定價:440
NT $ 348 ~ 396
  • 作者:鄭培凱
  • 出版社:中華
  • 出版日期:2015-11-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340530
  • ISBN13:9789888340538
  • 裝訂:平裝 / 23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筆者行跡所到,但見山川明麗,文化絪藴。一石一木,一峰一樹,故自動人;古城芳馨,域外風情,流瀉筆端;更有茶趣,食味,濃濃的人間情誼,縈繞不去。……

  京都靜謐的秋色,莫斯科肅穆的冬景,摩洛哥熱烈的燒烤大餐……作者自然清淺的筆墨,令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不過,作為一位知名的中國文化研究者,更打動讀者的,無疑是作者筆下那些飽含着歷史與文化哲思的鄉邦散記——他的蘇州,他的西安,他的香港,他的台灣,眼中山水,心底情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培凱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副修歷史。1970年負笈美國,主修中國與歐洲思想史,及後獲耶魯大學歷史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衞斯理大學、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及紐約佩斯大學,1998年赴港創辦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現任香港特區非物質文化諮詢委員會主席。著作包括《湯顯祖與晚明文化》、《吹笛到天明》、《游於藝:跨文化美食》、《樹倒猢猻散之後》、《茶道的開始——茶經》,另著《高尚的快樂》、《出土的愉悅》、《真理愈辯愈昏》、《在紐約看電影:電影與中國文化變遷》等。並以筆名程步奎著有詩集《程步奎詩抄》、《也許要落雨》、《從何說起》,及譯詩集三種、翻譯小說兩種。
 

目錄

總序
自序

訪古幽懷
  三蘇祠
  再訪退思園
  荷風四面亭
  參拜王羲之
  參拜米癲
  撿了一個荷蘭人
  括蒼古驛道
  先都鼎湖
  蘇州行腳五題
  夏日煙雲在蘇州
  西安訪古隨想

山水之樂
  白沙澳
  香港行腳四題
  香港行腳續二題
  上合歡山
  平潭之行

域外風情
  關西行腳
  俄羅斯行腳
  土耳其亂彈五章
  哈佛書店

茶趣‧食味
  蒙頂山的雲霧
  吾家雅舍
  東山枇杷
  大閘蟹有約
  慈聖宮早市小吃
  跳舞的螃蟹
  魚生酢
  摩洛哥美食
 

「我的旅遊文學精品庫」叢書總序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文/潘耀明(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長)

  早年,我一直在努力推廣華文文學,往往事倍功半。後來我發現隨着經濟起飛,旅遊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現代人開始對深度旅遊表現出極大興趣,旅遊文學應運而生。
以遊記為例,古時如中國的《大唐西域記》、西方的《馬可孛羅遊記》,以及後來的唐詩、宋詞、筆記文學等,包括中國北魏時代酈道元的《水經注》、哥倫布上書西班牙公教國國王王后的《航海日記》(Diario de Navegación)與《發現書簡》(Cartas Anunciando el Descubrimiento),兼具了文學性,「開闢了人類對世界對空間的認知」(余秋雨)。
    
  旅遊文學是廣義的,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甚至日記,凡以旅遊入題材的,均可泛稱旅遊文學。
    
  在商品社會,文學以商品價值來衡量,是微不足道的。文學與經濟是否也有共通之處?
    
  一九九七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倫.斯科爾(Myron S. Scholes)教授認為,二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文學的起始,面對着的是渾沌和無秩序的人類社會,以及各種不確定性。文學通過文字對這種無秩序進行梳理和描述,這其實正是一種構建,在構建的過程中,渾沌消失、無序變為有序。經濟學的起始,面臨的也是大量的無秩序信息,經濟學通過建模,對這些信息進行描述和理解、提供解釋、為現實開下處方。從這一點上說,二者很相似。」
    
  目前,在西方,旅遊文學已很發達。二○○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V. S. Naipaul)代表作品「印度三部曲」,更是箇中的佼佼者。
    
  一九八八年,奈波爾以逆時鐘方向遊歷印度各大城市,他從孟買經由邦加羅爾、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德里、阿姆利則,前往斯利那加。他的主題是他從千里達(亦稱特立尼達)的童年家中器物和各類儀式習俗所感知的印度,驗證對照已是單一、統一實體的印度。近距離觀察之後,他所看見的是它如何分解成宗教、種姓和階級的拼圖。對奈波爾而言,與之前的直覺迥然不同,眼底下他深入實地踏勘印度,才知如許多樣性面貌才是印度的力量所在。
    
  這一結論是奈波爾遊歷後思考所得。所以劉再復認為,「遊思」比起「遊記」更有深廣的意義,蘊含着「旅遊文學的新的前景」。
    
  獲二○○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足迹遍佈各大洲,這些旅行的經歷也成了他筆下的文學世界中的一部分。這位被前法國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ozy)譽為「世界公民」的作家表示,他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飛往世界各地,去觀察世界各地的人、事物和風景,否則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將變得太過疏離,最終導致失敗」。
    
  他寫了一部《蒙古的故事》,因為他發現傲慢的法國人總是過於關注自己的文化,而這類書則可以把他們的視野引領向另一個文化,並發現文化間的相似性。
    
  這也是「遊思」下的產品。
    
  在華文的中國,在華文的華人世界,旅遊已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但在當代的中國,甚至廣大的華文世界,追求玩、追求玩得快樂,卻忽視了怎樣玩得文明、玩得有文化,且能在華文旅遊文化中,將我們自己的精神文明與天地宇宙融會起來。
    
  這也是多年來,我推廣旅遊文學的緣由。
    
  旅遊促進民族之間、人民之間的了解,我們推廣旅遊文學,既與現代社會生活接軌,也符合綠色環保的旨趣。我們提倡文化之旅,就是懷着敬天惜物的心理去召喚自然、感受自然,用文學的情懷去傾聽自然,消解現代化帶來的噪音和各種污染,感受大自然之美態禽音,又能以寧謐的心態與大自然取得和諧融和,用心靈去感悟人與天的契合。
    
  「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自二○○六年成立以來,一直開展與世界各地文學團體、傳媒的互動,在香港等地舉行旅遊文化講座等重要活動。其中,以舉辦世界性的「全球華文旅遊文學大賽徵文獎」及「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為核心項目─前者已舉辦過一屆,後者已舉辦了四屆,並藉以帶動和推廣華人旅遊文化和提升華文文化。
    
  隨着「聯會」轄下的「字遊」網的上線,旅遊文學的傳播和覆蓋面將更廣泛。
    
  大自然的景物,並不只是灰冷的岩石,或者一泓死的水,相反,是鮮活淋漓、繽紛七彩的,所以人們的一雙眼睛宛如一面三稜鏡,可以析出各種光譜,這與細緻的觀察有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透視大自然最本質、最引人入勝的東西。
    
  《文心雕龍》曾提到,「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說明情與景交融的重要。
    
  謝靈運也說:「情用賞為美。」如果作者對一地的山水沒有深濃的感情,決計寫不出好的文字。大自然的山水吸引人,是因為寄以欣賞的情致,所以才顯得美。
    
  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就是西方所稱的「移情作用」,即無情事物的有情化。
    
  袁枚說得好:「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所以旅遊文學是要用真感情,把旅遊之中印記最深邃、最鮮明的感受寫出來,而這種感受不是地圖式的,既可以藉物言志,也可以藉物寄情,如李白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浮雲和落日這無情之物,在有情人眼中,都成了活生生的有機體了。
    
  我一直想策劃一套旅遊文學叢書,把海內外名家有關旅遊文學的作品匯集起來,以為旅遊文學的範本。這個念頭,在腦海盤旋了多年,直到年前遇到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東曉先生,他主動邀我主編一套旅遊文學叢書,我們一拍即合。旋後我向海內外名家邀稿,結果佳作紛至沓來,令人感到振奮。
    
  「我的旅遊文學精品庫」,是各位作家精選文章的彙編,故名。這套書的成功出版,與各位作家的大力支持,中華書局趙東曉先生、熊玉霜小姐、于克凌先生等以及旅居美國的設計師若華女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自序

在乎山水之間 鄭培凱
    

  歐陽修擔任滁州太守的時候,寫過一篇《醉翁亭記》,其中有兩句膾炙人口的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千載以下,一般人都會延伸使用「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是口氣不以為然,語帶反諷,評說一件事表裏不一,掛羊頭賣狗肉。為什麼有人自稱提倡音樂舞蹈藝術,天天到歌廳舞廳報到;為什麼有人熱衷教育,像武訓興學那樣,摩頂放踵,不屈不撓,向政府申請劃撥教育用地;為什麼有人高調弘揚中國文化,要政府撥款,在全國各地城市興建連鎖經營的孔子廣場?一句話,醉翁之意不在酒。然而,歐陽修的原意是「在乎山水之間」,卻很少有人提及。
    
  歐陽修發現滁州多山,西南的林壑尤其秀美,山行六七里就有水聲潺潺,自兩峰之間瀉出,峰迴路轉,有林泉之勝,得享山水之樂。他樂在其中,細緻觀察了山水美景的自然變化:「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山水之間的朝暉夕陰,四時變化的春花秋月,都帶來無限的歡愉,才是歐陽修的「醉翁之意」。
    
  或許是因為從小生長在偏安一隅的台北,一直嚮往山野自然的開闊與敻遼,對世界各地山川勝景及其四時變化,有着朝聖者的虔誠興趣。離開台灣之後,在美國生活了三十年,遍歷美洲大地的廣袤鄉野,後來又踏遍祖國的山河大地,攀山涉水,親近林巒清流,想像自己是現代徐霞客,遨遊在山水之間,觀察峰巒林壑的風水脈絡。旅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配合我講學與學術考察的安排,春秋代謝,鑲嵌成生命年輪的美好記憶。身在他鄉為異客,有時就在尋覓異國情調之中,安撫寂寥的心境。坐在古希臘劇場的石階上聆聽松濤合唱,在西西里遠眺埃特納火山爆發,到南加州看大王蝴蝶遷徙,在普魯旺斯的田野陶醉於一望無際的罌粟花海,開車奔馳過西班牙卡斯蒂里皮革似的瘠原,光顧薩特與西蒙德波娃平素在聖日耳曼坐鎮的咖啡館,就想到,人生的路途不一定艱苦,卻絕對是自己的選擇。
    
  觀察山水大地之外,也觀察萬丈紅塵的人文景觀,在貌似平常的都市生活中,看歷史滄桑所遺留的千奇百怪。從現代都市規劃到古建築遺存,從名人故居到拆遷的斷壁殘垣,種種市井百態,五花八門,三教九流,都有表相背後的故事。我的眼睛成了穿梭於都市的獵人,以諦觀蜻蜓如何棲止在含苞荷花的縝密與精審,觀察都市男女的衣着與鞋履,看他們如何排除萬難,穿越馬路,與奔馳前來的汽車跳一曲驚心動魄的探戈。我相信每一個城市都有獨特的風貌,有獨特的方音,獨特的口味,有歷史傳承塑造的風俗習慣。一旦探究下去,就會發現盤根錯節的歷史經歷,摻雜着說不清道不明的悲歡離合,滲入本地人未曾措意的集體記憶,編織着革命與兵燹也剷除不掉的文化血脈。
    
  每到一個地方,我總會探求當地的名勝古跡,觀山看水尋古寺,算是向文化傳統致敬,憑弔散入歷史風雲的昔日光輝。探幽尋勝之外,我還要尋覓兩處觀光客絕對不去的地方,一是傳統菜市場,二是舊書店。在傳統街市,你會發現許多新奇的食材與不可思議的烹飪調料,了解當地人味蕾與肚皮的追求,是如此充滿了創意,遠遠超乎你想像的極限。我去過印度及摩洛哥的街市,眼前堆積滿坑滿谷的香料,像走進了花卉博覽會,芬芳馥郁,七彩繽紛,有如天女散花,色香味紛呈,令人眼花繚亂,也讓人嗅覺混亂。在舊書店,你會有淘寶的衝動與隨時撿漏的驚喜,不經意就發現了遍覓三十年而不得的古籍。這種奇跡式的經歷,當然是可遇不可求,我卻有幸邂逅過兩次,一次是在東京的神田,一次是在布魯塞爾,至今回憶起來,仍然感到欣喜無限,好像口裏含了一塊不會融化的糖果,永遠津津生甜。
    
  我深信,生命的許多樂趣,在於遊歷觀賞,在乎山水之間。
二○一五年五月
 

內容連載

再訪退思園

在江南名園中,退思園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青睞,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可算是個異數,因為它興建的很晚,是清光緒十一到十三年間,也就是一八八五年到一八八七年,在蘇州吳江地方的同里鎮上建造的。比起蘇州同登「世界文化遺產」名榜的古典園林,如滄浪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等,退思園的歷史文化背景就顯得蒼白孱弱多了。不要說滄浪亭可以上溯到北宋,歐陽修還寫詩打趣園主蘇舜欽,「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值四萬錢」;獅子林是元明兩代的禪寺,倪雲林曾流連於此,手繪《獅子林圖》,乾隆六次南巡,六訪獅子林;拙政園裏有文徵明手植的紫藤,傳世還有他所畫的《拙政園三十一景圖》,清初大學士陳之遴買下園子,讓妻子女詩人徐燦住在園內,嫁給錢謙益的柳如是便來園中小住;網師園始建於南宋,乾隆年間修復之後,沈德潛、錢大昕都寫過圖記,民國期間又有張善孖、張大千兄弟借寓,還養了頭小老虎;即使是較晚的留園,也經歷過四百年朝暉夕陰的薰陶,浸潤了濃郁的文化氣息,明末有文人雅士如袁中郎、江盈科徜徉的足跡,清末則成了洋務大臣盛宣懷的產業。

退思園的歷史不過一個多世紀,建造之時已是清朝大廈將傾,國勢衰微,民生凋敝,文化傳統受到西方強勢文化震撼侵蝕之際。假如我們相信歷史教科書所說,文化藝術反映經濟基礎與時代精神,那麼,退思園就是中國傳統審美精神頹圮時代的產物,應該是雕琢堆砌,粉飾太平,毫無足觀的。然而,這個園子雖然小巧玲瓏,只有九點八畝,倒也落落大方,風華雅致,讓人想到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毫無俗艷浮華之氣,在收斂含蓄之中,展現了溫文爾雅之美。說它是異數,或許有點誇張了,反倒讓人深思,江南審美傳統承襲有序,不絕如縷,反映了蘇州地區的文化底蘊深厚,鍾靈毓秀,就算全國政治經濟窳敗,也還有塊福地,孕育出賞心悅目的奇花瑤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48
  2. 新書
    79
    $348
  3. 新書
    85
    $374
  4. 新書
    9
    $396
  5. 新書
    9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