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台灣外記

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台灣外記
定價:360
NT $ 285 ~ 342
  • 作者:德約翰
  • 原文作者:John Dodd
  • 譯者:陳政三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5-11-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81838
  • ISBN13:9789571181837
  • 裝訂:平裝 / 27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二版
 

內容簡介

  昔日臺灣人稱法國為法蘭西,法國人為「西仔」,法軍攻台為「西仔反」,「走西仔反」則是為了躲避戰亂;法國艦隊封鎖北臺期間,使得臺灣茶葉無法輸出,茶商因此只能「泡茶」乾著急,回應了等待法軍封鎖解除的無奈。

  來自英國的在臺茶商德約翰以日記記錄1884年的秋天到1885年春季,法艦圍堵臺灣6個月的時間中,身處北臺灣的經歷與感受。它提供了一百多年前臺灣在清法戰爭的種種情況,而作者兼譯註者陳政三,以詳實的考據和所補充的大事記、小故事,讓我們對清法戰爭中法軍侵台事件、當時臺灣的經貿狀況和社會環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西仔反」是臺人對1884年法軍侵台的記憶,要「走」是為了躲避戰事的災害,而「泡茶」正回應了等待法軍封鎖解除的無奈。這是一段回憶的古今對話。

  德約翰以日記手札的方式描述1884年的秋天,法國圍堵臺灣的這6個月的時間中,作者與身處北臺灣的外國人在此次戰爭中的經歷與感受,以及和當地中國人的互動情形,對當時外商在臺的貿易和臺灣主要外銷商品的狀況都有所記述。並且對孫開華在治軍和待民的處事上,與劉銘傳在戰事的貢獻給予不同的評價。它提供了一個百多年前臺灣在地外商、本地居民對中法戰爭的臺灣戰事的視野,也可就此了解當時臺灣經濟作物對外貿易的情況。而譯述者陳政三先生,以詳實的考據和所補充的小欄、大事記和更讓我們對中法戰爭中法軍侵臺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對當時臺灣的經貿狀況和社會環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德約翰 John Dodd


  英國蘇格蘭人,1859年即至香港發展,1860年首度訪台,後返英;1864年再度至港,身兼德記洋行(Tait & Co.)香港負責人及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代理人,同年來台調查樟腦、茶葉市場,創「寶順洋行」(Dodd & Co.),兼任顛地洋行(Dent & Co.),1867年顛地行倒閉,該年5月起任怡和行駐淡水代理人。1866年(同治五年),由福建安溪引進烏龍茶苗;1867年試銷台茶(老茶)到澳門,受到市場歡迎。同年在艋舺設茶工廠,為臺灣精製茶之濫觴。1866年聘李春生為買辦,1867年透過李春生在艋舺租得一屋準備作為洋行行館,但一直遭官方、角頭刁難,1868年發生該行2位洋員被暴民攻擊、受重傷事件而作罷;同年將台茶直接運到美國檢驗並試銷。1869年乃設寶順於大稻埕,仍保留淡水、基隆行館,另在廈門、上海也設有分行;同年用兩艘可能租自怡和洋行的大型帆船,運載20萬3千磅(合2131擔)的精製茶(安溪茶種)試銷紐約,品質極佳,備受歡迎,遂引起其他洋行、臺人競相投入,開啟大稻埕的茶香歲月,造就李春生之類買辦與媽振館(Merchant)的興起,也使大稻埕成了洋行集中地。台茶成了外銷大宗。

  德約翰在台前後27年(1864~1890),綽號「三腳仔」,曾因故受傷、而拄拐杖―林佑藻(連環頭)之子林凌霜於1953年9月一項座談會透露,德約翰因受傷、跛腳;英駐淡水領事費理德亦有同樣的記載。據《馬偕博士日記》記載,德約翰於1890年3月3日離台返英,無資料顯示之後是否曾再來台。根據日治初期資料,寶順洋行於1895年初仍存在,1896年德約翰已不在洋商名單中。

譯者簡介

陳政三


  彰化人,台灣研究者。

  著作:
  《英國廣播電視》、《北台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征臺紀事―武士刀下的牡丹花》、《出磺坑鑽油日記》、《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台灣外記》、《征臺紀事―牡丹社事件始末》、《翱翔福爾摩沙─英國外交官郇和晚清臺灣紀行》、《美國油匠在台灣》、《紅毛探親記:1870年代福爾摩沙縱走探險行》、《紅毛探親再記》、《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等,其他作品散見國內外報刊、網路。
 

目錄

原書序
譯著者序
作者群像

第一章 基隆砲戰
第二章 淡水砲戰
第三章 淡水攻防戰
第四章 封鎖台灣
第五章 解除封鎖──重見天日
大事記
  1884年(光緒十年)
  1885年(光緒十一年)
  1886年(光緒十二年)
  1887年(光緒十三年)
  1891年(光緒十七年)
小欄
  【開放通商與海關】
  【李福簡約】
  【鹽梟•剿捻•劉六麻子•首任福建台灣巡撫】
  【基隆與台灣煤礦】
  【大稻埕•洋行•茶商】
  【湖南騾子孫開華──被遺忘的抗法英雄】
  【基隆砲台】
  【班兵、檳榔、大陸妹】
  【淡水洋人觀戰名單】
  【番勢──李仔春】
  【東鄉平八郎觀戰記】
  【陶德涉嫌法諜案】
  【黃玉階•漢醫•治小腳】
  【抗法期的賣官鬻爵】
  【台灣三林與捐款】
  【何恩•大南澳•生與死】
  【戎克船──中國帆船】
  【第一次月眉山區攻防戰】
  【第二次月眉山區攻防戰】
  【南北大對抗•劉璈冤死黑龍江】
  【戈登與常勝軍】
  【赫德的海關帝國】
  【陶德與鴉片】
  【清法越南條約】
  【安徽「老母雞」,合肥「府大架子」】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台獨鼻祖唐景崧、劉永福、丘逢甲】
  【1885年澎湖之戰】
  【澎湖砲台】
  【法國民族英雄孤拔魂斷澎湖】
附錄
  附錄一:基隆港灣
  附錄二:漫遊基隆
  附錄三:北台樟腦產地印
文獻資料
  劉銘傳〈敵攻滬尾血戰獲勝摺〉
  孫開華密報朱道參案及輕棄基隆情罪
  總稅務司赫德面遞節略淡水關稅務司法來格縷述滬尾清法戰況
  基隆廳梁純夫上台灣道有關基隆棄守稟稿
  法國大文豪皮耶•羅逖〈孤拔提督輓詞〉
後記
賽馬•威士忌•聖誕大餐
參考書目
索 引


就是要幸福:台灣的吉祥文化
走著橋-古橋閱讀與散步
美國油匠在台灣-1877-78年苗栗出磺坑採油紀行
牌牌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
三四五年級的台灣
 

原書序

  由於不斷有讀者要求出版德約翰(John Dodd)於清法戰爭期間,在本報撰寫的專欄,經徵得作者同意,終於印成此書─Journal of a Bl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 During the Franco-Chinese War, 1884~5.

  專欄登載期間,德約翰以生花妙筆,間或幽默筆調,描述法國遠東艦隊攻打台灣北部及封鎖全台時,居住北台的外商、僑民之困境,贏得了不少外界的關心與同情。相信重讀此書者,也會有相同的情懷。

  德約翰寫的〈基隆港灣〉、〈漫遊基隆〉及〈北台樟腦產地印象〉3文,依我的建議,附錄於書末。相信不久的將來,長居北台的他,會以冒險的熱忱、細微的觀察,為我們寫出更多有關民族學、地質學、動物學等方面的好文章。這些領域,很少有人如他具備這麼多的知識,尤其他在北台20多年的生活體驗,更讓我們期待好文章的面世。

香港《孖剌西報》(Hongkong Daily Press) 主編   魏寇詩(R.C. Wilcox)
1888年9月於香港
 

內容連載

120多年前,基隆人口不到一萬人,港內滿佈污泥、垃圾、壓艙石,使得港深越來越淺,中大型的船舶無法航入,只能容納小型戎克船,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

「取得煤炭」是法國攻打基隆的最主要原因。孤拔冀望基隆的煤,能讓他的艦隊有充足的動力,攻向北方的煙台、威海衛等戰略要地;清國似乎看出這點,派劉銘傳來台,希能以大軍絆住可能北攻的法軍主力;法國國內掌權者,則希望拿下北部台灣,作為談判桌上的籌碼,大家各懷鬼胎,可憐的是洋商、本地商人、茶農,以及無辜的百姓,他們不但要面臨戰爭的威脅、飛漲的物價,還得想辦法避開可怕的風土病的侵襲。

1884年8月,孤拔率遠東艦隊摧毀了清國南洋艦隊及福州造船廠;副司令李士卑斯的分遣船隊直撲基隆。德約翰的寶順洋行在大稻埕、淡水、基隆三地,都有館舍、倉庫,他忙著四處打聽消息,也在香港孖剌西報為我們留下當時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有趣的是台灣的富商早就包船,攜家帶眷的離台內渡;但洋商和普通老百姓卻都留下來,見證這場保台攻防戰。

※1884年8月11日淡水

基隆之前給外界的印象,大概是屬於1864年設海關征稅、1867年大地震引起的大海嘯、1874年日本侵台的牡丹社事件、以及類似煤礦廠引進西洋技術的發展…等刊登於報屁股之類的事情。但這些事都比不上1884年(清光緒十年)8月5日法國艦隊攻打基隆港,更引起各界的矚目,以及對台灣人與洋商所造成的影響。

近幾天新聞報導暗示法國攻打基隆後,法國有用佔領基隆港及攻佔台灣其他港口,來要挾清廷,索求戰費補償金的企圖。而整個事件可以追溯到一個多月前,法國巡洋艦樓打號(Volta,或譯成哇爾大號)抵基隆,艦長福祿諾中校(F. Fournier)藉口巡視通商口岸,強迫地方官員提供煤炭、補給品,否則即行開炮懲戒。樓打號獲得所需補給,開往天津;福祿諾船長後來成了外交官,與清廷大官簽訂了一項條約。這個小插曲提醒了清廷─在不久的未來,基隆有可能成為戰場,法國有可能與他們宣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85
  2. 新書
    9
    $324
  3. 新書
    9
    $324
  4. 新書
    93
    $335
  5. 新書
    93
    $335
  6. 新書
    95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