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雨飄風:富裕社會裏的綜援故事

驟雨飄風:富裕社會裏的綜援故事
定價:310
NT $ 216 ~ 279
  • 作者:明愛社區發展服務
  • 出版社:中華
  • 出版日期:2016-05-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394398
  • ISBN13:9789888394395
  • 裝訂:平裝 / 16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香港這個富裕的社會裏,貧窮問題一直如影隨形,在舊社區、屋邨、街角、天橋底都能發現它的印痕。本書是由明愛社區發展服務策劃,對香港綜援制度作深入調查研究。

  第一部分探析了申領綜援的貧窮人士處境,包括了解貧窮與綜援的關係,重新檢討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等。

  第二部分記載了九個綜援戶的真實故事。他們當中,有要照顧一對兒女的單親父親;有自製畫冊教育兒子的母親;有曾經風光的廠商;有為了照顧家人而放棄成為遊戲競技手的「宅男」。每一個故事都如一段紀錄片,並非一面倒地訴說貧苦,他們反而想讓社會大眾知道困境令他們不得不申領綜援,別人的眼光,他們很介意,在捉襟見肘的處境下,他們珍重快樂,也抱有願景:但願能付出努力,重投社會工作,脫離困境,從「生存」走向「生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


  自六十年代起,致力幫助社會基層解決生活上的共同問題。在香港各區設立中心,服務遍及寮屋區、漁村、鄉郊、中轉屋、市區舊樓等基層人士聚居的區域。服務對象主要為低收入及失業勞工、長者、新來港家庭、少數族裔、外籍家庭傭工、領取綜援人士及精神病患者等,幫助上述人士建立互助網絡,鼓勵其積極承擔責任及行使公民權利,從而提升個人技能與自信心,以改善生活處境並解決問題。明愛社區發展服務亦關注社會的特殊需要,如失業及精神困擾。通過推動社區教育及共融參與的活動,努力維繫社會上的公平、公義與互助和諧。
 

目錄


 
第一部分  香港綜援人士處境研究
  如何了解貧窮及綜援
  香港綜援人士身處的境況
  重新檢討綜援人士基本生活需要
  關注綜援政策聯會回顧
 
第二部分  富裕社會裏的綜援故事
  娥姐──一呎土地一寸金/「十蚊一份」的快樂
  水叔──最怕有意料之外/東奔西跑也要慳錢/一生虧欠兒女
  阿珍──單親撐下去/飯桌上的舞蹈夢
  光叔──腰椎間的災難/忍痛「蹺埋手」/自己苦,自己扛
  榮叔──患病仍要笑
  阿琼──自力未能更生/社會罅隙生存/屋漏兼逢連夜雨
  阿玲──故事畫冊上的母愛/十個煲八個蓋/手作仔圓家居夢
  阿銘──一張紙劃下分水嶺/夢想與家庭之間/誓不簽「衰仔紙」
  卿姐──從少奶到打兩份工/拾蔬菜的家庭「營養師」/完成母親使命,擔起社會責任
 
後語
 


  
  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簡稱綜援)的貧困人士或家庭的背後,都隱藏着不同的遭遇,若非迫不得已,他們都期望能靠着個人及家人的能力自力更生,並能逐步改善生活。然而,人生並非永遠順境,當人面對困難,卻缺乏家庭或社區的支援,隨時陷入生活困境,實在需要得到政府的協助,才能渡過難關。透過本書輯錄的故事,讀者可以認識到領取綜援的人,正面對長期病患、精神困擾、年老無依、照顧子女、適應家庭或社會變遷等問題而未能就業。有些人甚至因從事低技術的工作,工資根本未能應付全家的開支,而需要倚靠綜援過活。
  
  香港設立綜援制度,就是要協助在經濟上遭逢困難的人或家庭,提供基本生活及特別需要的保障金。然而物價高漲,資助金額遠遠追不上生活水平,為了要應付生活,綜援受助人往往要緊縮生活一切開銷,避免入不敷支。其中有領取綜援的人表示:「這份錢,餓不死,也吃不飽。」另一位則無奈地說:「只能生存,不能生活。」從受助人的分享,明白到領取綜援的人,正過着無尊嚴和無選擇的日子。
  
  綜援受助人為了節省開支,會減少與朋友聚會,亦擔心被別人標籤,甚至疏遠親友、自我隱藏起來。同時社會人士對領取綜援的人存有歧視,促使他們與人的關係逐漸疏離。對領取綜援的人來說,貧窮本來就是生活壓力,接受綜援後,莫說改善貧窮的處境和生活的質素,反而令受助人陷入自我孤立和被社會排斥的境況中。
  
  出版《驟雨飄風——富裕社會裏的綜援故事》一書,是要讓社會大眾了解領取綜援人士的經歷和家庭困境,並能反思設立社會保障制度的目的、資助水平和相關的配套服務。制定社會保障制度,到底是要貧窮家庭得到生活保障,過有尊嚴的生活,以重建信心積極面對生活困難,還是要讓他們繼續生活在貧窮線下,面對被排斥和被邊緣化的生活?
  
  香港明愛社會工作部部長 陳美潔
  
  
 

內容連載

阿珍/單親撐下去

同樣面對婚姻離異,要獨力養家,個案換上一位母親。阿珍,四十多歲,家庭主婦,五年前離婚,育有一名十九歲女兒。

阿珍結婚多年,一直是全職家庭主婦,女兒出生以來,未有假手於人,不用別人來照顧。可惜經不起考驗,丈夫離家而去,阿珍措手不及。離婚初期,阿珍自知工作經驗不足,履歷欠奉,就立刻報讀再培訓課程補底,順利加入勞動市場,成為生力大軍。她常強調:「我有手有腳,智商正常,不應該去依靠人。為仍在讀書的女兒樹立一個正面榜樣,期望女兒為有個『努力撐起頭家』的母親感到驕傲。」

離婚初期,阿珍一直工作,以維持家庭經濟開銷,曾做過珠寶公司生產線、工廠女工、校工、茶餐廳樓面等,月薪由七千元至萬元不等。因為工時長,加上工作極需要高強度勞動和體力,經常引致手腕痛、腳痛及膊頭痛,但她對疼痛未有加以理會,認為工作有痛症是正常反應,覺得為女兒要撐下去,而她更抱持「有手有腳當然要靠自己」的信念,從沒有想過要申領綜援。

然而,凡事要求自己做到最好,阿珍很快出現勞損痛楚,但她繼續麻木地拼搏,忽略身體小毛病,害怕成為別人負累的心態,就如催命符一樣:「離婚後,我的情緒難以平伏過來,不忿、擔心、焦慮、不安及無助等等,但生活始終是要過的,唯有忘記一切,積極工作。縱使有朋友勸我去領取綜援,我卻以不間斷工作來證明自己。」

飯桌上的舞蹈夢

身體勞損受傷並不會掩飾,幾年時間,阿珍便腰骨疼痛、頸椎退化、手筋腳筋硬化、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骨膜炎,四十多歲便已極速衰退,身體警號不斷催促阿珍放棄工作。她氣餒:「還記得當時全副身家,只剩一千多元,在別無選擇下已撐了五年,為了女兒還是跪低要去申請綜援。」慶幸阿珍和女兒居住在祖屋,地方雖細小,可免去捱貴租的朝不保夕生活。尤其當就讀大學的女兒成功申請學生資助,加上二千多元的綜援金,生活總算回復平常,阿珍形容「慳住用好過無得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7
    $216
  2. 新書
    79
    $245
  3. 新書
    79
    $245
  4. 新書
    85
    $264
  5. 新書
    88
    $273
  6. 新書
    9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