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知津(第3版)

學佛知津(第3版)
定價:240
NT $ 99 ~ 298
  • 作者:聖嚴法師
  • 出版社:法鼓
  • 出版日期:2017-0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5987411
  • ISBN13:9789575987411
  • 裝訂:線裝 / 24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3版
 

內容簡介

  在家應該如何修持?
  神通果真偉大?
  佛陀生滅年為何?
  藉由歷史源流的探究,
  帶領你深入了解佛法的根本面貌。
  
  本書提供最基本的佛教常識,幫助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一窺佛教究竟。
  
  聖嚴法師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化解一般人對佛教名相典故的疑團。收錄的十六篇專文,篇篇都是學佛者不可不知的常識,例如:原始佛教、怎樣做一個居士?怎麼修持解脫道?為什麼要做佛事?……,並為好奇的讀者解惑:神通的境界與功用、神鬼的種類、佛陀的生滅年月、僧人的姓名源流、舍利考原……。
  
  透過本書,可以清楚原始佛教的成立過程與思想,具體掌握修持的要領,並且了解許多佛教典故由來,豐富你的學佛人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目錄

自序
原始佛教
佛教的倫理觀
怎樣做一個居士?
怎樣修持解脫道?
為什麼要做佛事?
神通的境界與功用
神鬼的種類
佛陀的生滅年月
僧人的姓名源流
佛教的道場名稱
今後佛教的女眾問題
化緣怎麼講?
建寺做什麼?
「大師」考名
「舍利」考原
「龍象」考物
 

自序
  
  這是一本新書,是從《什麼是佛教》、《佛教實用法》、《瓔珞》的三本舊書中選輯而成。也就意味著這是那三本書的精華。那三本書,分別出版於一九六四年及一九六八年,那些文章,寫成於山中掩關及禁足期間。由於當時的閱藏方向,著重於根本佛教或佛教原始面貌的探究,多半的工夫,放在阿含部及律部,這使我對佛陀化世的本懷及僧團生活的型態,把握到了源頭的景色,以致嗣後當我涉及大、小乘各宗派的思想之時,不再受一宗一派的模式所限,卻能從各派的優勝處得到法益。
  
  個人雖不敢說這二十年來,在法門中有了多少進步,然在不斷地努力於修學佛法的過程中,也不斷地修正了自己的角度,立場未嘗稍變,表達的方式,則自覺有了若干程度的調正。故趁這次選輯的機會,除了文章的過濾,在文字上也略有精簡。並且給〈神通的境界與功用〉、〈神鬼的種類〉、〈佛教的道場名稱〉等篇,附加了許多條註釋。
  
  這二十年中,由於此三本書中,收有幾篇適合許多讀者口味的文章,其初版又僅印了一千冊,故曾一再被人問及何時再版。也曾由程黃彩雲居士,將其中的兩本,分別於一九七九年及一九八一年,各印了一千冊,分贈結緣。尤以原收於《瓔珞》中的〈怎樣做一個居士﹖〉、〈怎樣修持解脫道﹖〉、〈為什麼要做佛事﹖〉的三篇,本來就是為了單行大量印發的小冊而寫,在國內及香港、星、馬各地,流通較多,而我自己,倒覺得那個階段的其他各篇文章之中,尚有不少篇的內容,相當紮實,它們是我寫作《正信的佛教》的同時期產物,也是為了相同的目的而寫,只是更加專題化、更加深入了而已。因此,本書的選輯,可為讀過《正信的佛教》的緇素大德,提供更多的佛教常識,名之為《學佛知津》。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三日序於臺北北投農禪寺
  

  
 

內容連載

怎樣做一個居士?
 
一、前言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稱為居士。那麼,做一個居士,跟普通的在家人又有什麼不同呢?佛教在中國,信仰的人最多,誤解的人也最多,多數人以為的佛教,就是那些供奉偶像的寺廟,那些為死人念經的僧尼,那些木魚,那些鐘磬,那些……就代表了佛教。所以,也就認定佛教是消極的,是逃避現實的。
 
其實,那些只是出家人的佛教,而且還是變質流俗了的佛教。佛教的根本精神,幾乎已被這股流俗的浪濤所吞沒。佛教的信徒,分有出家與在家的兩大類,出家人的本務是修道與傳道,並住持佛教,至於表達大乘入世的菩薩精神,並做佛教的外護者,卻是在家的居士。
 
二、三類法門
 
修學佛法的法門雖多,若從大體上說,可分三大類:
 
第一是人天道。
 
第二是解脫道。
 
第三是菩薩道。
 
學佛的宗旨,是在求取解脫道;學佛的著力點,卻在於人天道。尤其是人道,乃是生死與解脫的最大關鍵。所以,學佛的人,不能離開了人天道而另求解脫道。
 
解脫道的求取,也不等於佛果的圓成,解脫生死的人,並不就是成了佛的人,要想成佛,必須將人天道與解脫道兼顧並重,這便稱為菩薩道。
 
從性質上說,人天道是偏重於福業的經營,比如布施、救濟、放生、戒殺、社會公益等事;解脫道是偏重於慧業的修持,比如持戒、修禪、拜佛、念佛、聽經、看經等等。最要緊的,還是在於戀世與出世的區別:如有戀世的心,雖修慧業,仍是人天福報;如有出世的心,雖營福業,也歸解脫之道。
 
毫無疑問地,學佛的目的,不在人天道;佛教的態度,也不僅在解脫道。自求解脫,也要使得一切眾生求得解脫,自求解脫是慧業,助他解脫是福業,福慧雙修的,便是菩薩道。可見,佛教的宗旨雖是出世的,佛教的方法卻是入世的。因為自求解脫,是求解脫世間的種種苦惱,所謂出世,也是為了出離世間的苦惱。救濟眾生,是為幫助眾生解脫世間的種種苦惱,雖然出世,卻不逃世。同時,佛教所謂的解脫,是重於心—精神的自在,不受五欲(粗)的煩惱的束縛,這便是心解脫,便可離欲界而生色、無色界,乃至出離生死;若能不受無明(細)的習業及無知的束縛,便是慧解脫,便可超脫生死,乃至成佛。因此,解脫了的人,固然不受生死的束縛,但也並不就是不受生死,因為為了度眾生,他們仍須生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1
    $99
  2. 新書
    9
    $216
  3. 新書
    9
    $216
  4. 新書
    9
    $216
  5. 新書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