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李白文集

新譯李白文集
定價:350
NT $ 243 ~ 333
  • 作者:郁賢皓
  • 出版社:三民
  • 出版日期:2017-07-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462918
  • ISBN13:9789571462912
  • 裝訂:平裝 / 47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李白是最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偉大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他不但為我們留下了約一千首詩歌,以獨特的成就,把中國的詩歌藝術推上了頂峰;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六十多篇文章,包括古賦、表、書、序、贊、頌、銘、記、碑、祭文十種文體,從各個方面深刻反映了他所處時代的盛唐氣象和社會風貌,以及封建社會從極盛到衰落的情況。這些文章,或駢或散,或駢散結合,大致與他的性格和詩風相似,感情真率,語言自然,經常運用豐富的想像、極度的誇張、生動的比喻、充沛的氣勢,形成獨特的雄奇、奔放、飄逸的風格;而且剪裁得當,既富文采,又無雕琢堆砌之病,堪稱唐代文章的上乘之作。本書特請李白研究專家、南京師範大學郁賢皓教授,以現存價值最高的宋蜀刻本第二十五卷至三十卷文的部分為底本,參校多種善本與資料,剔除偽作,補入遺文,並進行注釋、翻譯和研析,供讀者閱覽,理解每篇文章的意義,認識那個時代的社會情景,進一步欣賞李白文章的藝術魅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郁賢皓


  一九三三年生,上海市人。原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古文獻研究所所長,一九八八年江蘇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一九九○年國務院評定為博士導師。一九九一年起接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一九九二年被聘為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現為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李白研究會名譽會長(前會長),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和研究,曾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唐學會和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以及復旦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講學。主要著作有《李白叢考》、《唐刺史考》、《李白選集》、《唐刺史考全編》、《李太白全集校注》、《天上謫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論集》、《李白與唐代文史考論》、《唐風館雜稿》、《唐風館雜稿續集》、《元和姓纂附四校記》(合著)、《唐九卿考》(合著)、《李杜詩選》(合著)、《新譯左傳讀本》(合著)、《李白大辭典》(主編)、《唐代文選》(主編)、《古詩文鑒賞入門》(主編)、《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漢唐卷主編)、國家級教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主編)等三十餘種。發表論文百餘篇。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卷第一 古賦
明堂賦 并序   一
大獵賦 并序   三八
大鵬賦 并序   六九
劍閣賦 送友人王炎入蜀   八三
擬恨賦   八五
惜餘春賦   九四
愁陽春賦   九九
悲清秋賦   一○二
 
卷第二 表、書
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   一○五
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   一一○
為宋中丞自薦表   一二二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一二七
上安州李長史書   一三七
與賈少公書   一四七
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   一五一
與韓荊州書   一五七
上安州裴長史書   一六五
 
卷第三 序
暮春江夏送張祖監丞之東都序   一八一
奉餞十七翁二十四翁尋桃花源序   一八六
夏日奉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熟亭序   一九一
江夏送林公上人遊衡嶽序   一九五
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   二○○
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   二○五
秋於敬亭送從姪耑遊廬山序   二○九
送黃鐘之鄱陽謁張使君序   二一三
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家雲夢序   二一七
秋日於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   二二○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   二二七
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   二三一
澤畔吟序   二三八
夏日諸從弟登沔州龍興閣序   二四三
秋夜於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   二四六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二五○
冬夜於隨州紫陽先生飡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二五三
送戴十五歸衡嶽序   二五八
早夏於江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   二六三
冬日於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   二六八
 
卷第四 贊
當塗李宰君畫贊   二七三
金陵名僧頵公粉圖慈親贊   二七六
李居士贊   二七八
安吉崔少府翰畫贊   二八○
宣城吳錄事畫贊   二八二
壁畫蒼鷹贊 譏主人   二八四
方城張少公廳畫師猛贊   二八六
羽林范將軍畫贊   二八八
金銀泥畫西方淨土變相贊 并序   二九○
江寧楊利物畫贊   二九七
金鄉薛少府廳畫鶴贊   二九九
誌公畫贊   三○二
琴贊   三○五
朱虛侯贊   三○六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三○八
地藏菩薩贊 并序   三一○
魯郡葉和尚贊   三一四
 
卷第五 頌、銘、記
趙公西候新亭頌 并序   三一七
崇明寺佛頂尊勝陁羅尼幢頌 并序   三二七
化城寺大鐘銘 并序   三四五
天門山銘   三五六
任城縣廳壁記   三五八
 
卷第六 碑、祭文
比干碑 (刪)   三六七
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 并序   三六八
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 并序   三八五
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 并序   三九六
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 并序   四○七
為竇氏小師祭璿和尚文   四一九
為宋中丞祭九江文   四二四
 
卷第七 宋本集外文
漢東紫陽先生碑銘   四二七
 



郁賢皓

  
  本書是應臺灣三民書局之約而編寫的。我與三民書局已有二十多年的交往。早在一九九六年十月,三民書局就委派徐志宏、邱垂邦兩先生來南京,降臨寒舍,約請我撰寫《新譯左傳讀本》。起初,我以為三民書局乃意在宣揚三民主義為宗旨而命名的,經兩位先生暢談,始知「三民」乃三個人發起創辦的意思。得知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情景,使我非常敬佩。《新譯左傳讀本》乃三民書局刊印的《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的一種,於是我認真地拜讀了劉振強先生為這套叢書所寫的〈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一文,使我對劉先生更是肅然起敬。劉先生認為:「處於現代世界而倡言讀古書。」就是「要擴大心量,冥契古今心靈,會通宇宙精神,不能不由學會讀古書在一層根本的工夫做起」。由此我深感劉先生胸懷之寬廣和識見之高遠,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深切熱誠,值得我們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尊敬。劉先生還規定了這套叢書的工作原則是「兼取諸家,直注明解」。「一方面熔鑄眾說,擇善而從;一方面也力求明白可喻,達到學術普及化的要求」。這不但反映出劉先生對古代文化普及的真誠態度,而且也向每位注譯者指明了方向。徐、邱兩先生還介紹劉先生對這套叢書的要求非常嚴格,對古書中的每個字都加注音。考慮到古書中有不少漢字多音多義,所以希望我在遇到有些必須異讀的漢字一定要加注音。從這些要求中,我深切體會到劉先生不是一個普通的書局領導,而是一個以普及傳統文化為己任而對學術研究事業極端認真和精細的學者。於是當時我就決定接受撰寫《新譯左傳讀本》的任務,當即簽訂了合同。
  
  從此以後,每年四月和十月,三民書局都會派兩位先生來南京,並蒞臨寒舍。先是徐、邱二先生,後來是邱垂邦、張聰明先生,再後來是張加旺先生。他們一方面是來敦促我儘快完成書稿,另一方面也是來向我詢問大陸學術界適合撰寫《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的人選。我向他們推薦和介紹了不少先生參與這項工作。我與三民書局逐步建立起長期的友好請誼。而使我感動的是,從我與三民書局簽訂第一份合同開始,每年元旦春節,我都會收到劉振強先生寄來的賀卡。賀卡上不但有精美華麗的圖畫,而且還有劉先生自撰的熱情祝賀的文字,讀後總有一種溫暖親切之感。說實話,幾十年來,我在海內外許多家出版社出過書,可是沒有一家出版社的董事長像劉先生那樣每年都給我寄來精美的賀卡,並寫有深切的祝福。這充分反映出劉先生對作者的尊重,也促使我必須儘快完成書稿的撰寫,才對得起劉先生對我的關懷。而當時我指導博士研究生的任務很繁重,手上還有幾個國家級的科研項目,於是徽得三民書局編輯部的同意,約請我的老同學周福昌先生和我的學生姚曼波女士三人合作,經過三年多時間的努力,終於在二○○一年全部完稿,二○○二年九月,三民書局分上中下三冊用精裝本正式出版這部《新譯左傳讀本》。
  
  在此期間,三民書局編輯部得知我是研究唐代文史的學者,特別是研究李白的專家,當時我正擔任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一九九七年六月,臺灣商務印書館又出版了我的學術專著《天上謫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論集》,於是三民書局又專門委派張加旺先生蒞臨寒舍,約我撰寫一本《李杜詩選》。由於這是我長期從事研究的工作,加上杜甫的部分請我的弟子封野博士協助撰寫,所以很快就完成了這一任務,三民書局在二○○一年二月即出版此書。據說此書在臺灣有些大學採用作為教材,影響較大。三民書局編輯部的先生們也都感到很滿意。緊接著,三民書局編輯部又約我編撰《新譯李白詩全集》。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李白詩今存一千餘首,我以臺灣學生書局影印日本靜嘉堂文庫藏宋本《李太白文集》為底本,參校各本,擇善而從,逐卷注譯,每次三民書局來人,即把已完成的數卷帶回去審讀,一直到二○一○年,我才將全書寫完。三民書局在二○一一年四月就正式出版由我個人注譯完成的《新譯李白詩全集》(全三冊),全書約一百五十萬字。不但包括了宋本《李太白文集》中的全部詩歌,還對集外詩作了甄辨。真者收入注譯,偽者辨析刪除。
  
  最使我永遠難忘的一件事,就是二○○二年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我應臺灣唐代文學學會的邀請,赴臺灣參加在輔仁大學召開的「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了「論胡小石《中國文學史講稿》的建構特點」學術講演。三月十八日,劉振強董事長派邱垂邦先生用專車來接我到三民書局,使我終於有機會當面拜見劉董事長。承蒙劉先生盛情款待,深為感激。得知劉先生與我同為上海人,於是交談更歡。看到劉先生身體非常健康,精神特別旺盛,甚為欣慰和歆羨,談話結束以後,劉先生還專門囑咐兩位工作人員陪我參觀三民書局的各個部門,包括造字、編輯、印刷、書店門市部,工作人員告訴我三民書局原來只是一個很小的書店,在劉董事長領導下不斷發展,現在已成為臺灣最大的出版社和書局。我也深深體會到,正由於劉董事長強烈的事業心和勤奮精神,待人誠懇和藹,才使三民書局從幼苗茁壯為參天大樹。我與劉先生雖然只見過一次面,但兩個小時無拘束的暢談,劉先生的音容笑貌已深深銘記在我的腦海中。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劉董事長親筆寫信給我,信中對拙著大加讚譽,我愧不敢當。信中還特別提到:「猶記得多年前,先生大駕敝局,我們相談甚歡,弟彼時方知早年在外灘的雕刻藝術為先令尊心血結晶,印象十分深刻。」我極為佩服劉董事長的超人記憶力。二○○二年那次談話中的一些細節,劉董事長居然還記得那麼清楚。從此以後,我與三民書局的情誼就更加深厚。
  
  不久,三民書局又約我撰寫《新譯李白文集》一書。當時我也認為:既然李白的詩已全部譯注出版,李白的文也應該全部譯注出版,這樣才能說完成了李白全集的譯注。於是我也就接受了這一任務。李白的文雖然比詩少得多,只有六十多篇,但有些大賦和碑頌文章的篇幅都非常大,其中還有不少文字比較費解,要正確譯成現代漢語,必須下很大功夫和花許多心血。但想到劉董事長對我的關懷,想到三民書局與我的深厚友情,我決心盡最大努力,將這本書寫好。經過多年的埋頭苦幹,終於寫成了現在這樣的一本書,在本書撰寫過程中,張聰明先生、張加旺先生曾多次蒞臨寒舍當面指教,謹在此一併致以由衷的謝忱。
  
  今年二月初,我接到三民書局張加旺先生來電,告知劉振強先生不幸已於一月二十三日駕鶴仙去。這真是晴天霹靂!使我大為震驚,極為悲痛。我當即請張加旺先生代我向劉董事長治喪委員會表示我的哀悼,並請慰問其家屬。今天我又收到三民書局寄來的劉振強先生的紀念文集—《永遠的劉振強先生》。劉振強先生的逝世,是三民書局的重大損失,也是臺灣出版界的重大損失。但我相信,劉振強先生早就安排好後事,三民書局在他的繼承人領導之下,一定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發揚光大,出版更多更好的書籍,在出版界和讀者中產生更大的影響。
  
  二○一七年三月二十八日於金陵秦淮寓所
  
導讀(節錄)
  
  李白是最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偉大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他不但為我們留下了一千首詩歌,以獨特的成就,把中國的詩歌藝術推上了頂峰,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六十多篇文章,從各個方面全面地反映了他所處時代的盛唐氣象和社會風貌,以及封建社會從極盛到衰落的情況。現在,我們將他的全部文章進行注釋、翻譯,並作一些研析,供青年人閱讀,使人們認識那個時代的社會情景,欣賞李白文章的藝術魅力,顯然是很有意義的。
  
  一、李白的生平事蹟
  
  李白(西元七○一—七六二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排行十二。他自稱是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後裔,〈贈張相鎬二首〉說:「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又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他的祖先曾「遭沮渠蒙遜難,奔流咸秦,因官寓家」,據《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記載,涼武昭王李暠字玄盛,乃李廣十六代孫,東晉安帝隆安四年(西元四○○年),李暠在敦煌一帶被部眾推戴為涼公。死後由其子李歆繼位,被沮渠蒙遜打敗而死,諸弟奔逃。李白所說當即指此事。李陽冰〈草堂集序〉、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也都說李白是涼武昭王李暠九代孫。而唐朝皇帝也自稱是李暠後代,由此可說李白與唐皇室同宗。可是,《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載涼武昭王李暠後代各支甚眾,卻沒有李白這一支家族。他在詩文中稱李唐皇室的人為從祖、從叔、從弟、從姪,也往往不符合他作為李暠九世孫的輩分。李陽冰還說李白先世曾「謫居條支」,范傳正則說隋末「被竄於碎葉」,曾隱姓埋名,中宗神龍初(西元七○五年)纔逃歸蜀中,李白出生時纔恢復李姓。這些說法也存在一些矛盾。據李白在至德二載(西元七五七年)寫的〈為宋中丞自薦表〉說當時年五十七,李陽冰在李白臨終受囑寫序時為寶應元年(西元七六二年),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稱李白卒時年六十二,都可證知李白生於武后長安元年(西元七○一年),至神龍初歸蜀時已五歲,說明李白並不是生在蜀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陳寅恪先生發表〈李白氏族之疑問〉1,認為李白先世「本為西域胡人」,「隴西李氏」說乃「詭托之辭」。最近,張書城又發表《李白家世之謎》2,提出李白不是涼武昭王李暠後裔,而是李陵—北周李賢—楊隋李穆一系的後代。但都沒有確據。看來,李白的種族、籍貫、家世、出生地等問題,至今還不可能取得一致的看法。
  
  關於李白的出生地,目前也有蜀中說、中亞碎葉說、條支說、焉耆碎葉說等,但多數學人認為李白出生於中亞碎葉(今吉爾吉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當時屬唐朝安西都護府(後屬北庭都護府)管轄。李白五歲時才從碎葉遷居蜀中,住在綿州昌隆縣3。
  
  李白父親的真正名字和生平事蹟均不詳。因從西域到蜀中,蜀人以「客」稱之。范傳正說他「高臥雲林,不求祿仕」,可是他能讓李白長期漫遊,輕財好施,因此不少研究者認為他可能是個大商人。李白家庭的其他成員,現存資料很少。李白晚年在潯陽獄中寫的〈萬憤詞投魏郎中〉詩中提到有一個弟弟在三峽:「兄九江兮弟三峽」。據《彰明逸事》記載,還有一個妹妹名月圓,嫁在本縣。其他情況均無考。
  
  
 

內容連載

卷第一
古 賦
明堂賦1.并序


昔在天皇2.,告成岱宗,改元乾封3.,經始明堂,年紀總章4.。時締構之未輯,痛威靈之遐邁5.。天后繼作,中宗成之。因兆人之子來6.,崇萬祀之丕業7.。蓋天皇先天,中宗奉天8.。累聖纂就9.,鴻勳克宣10.。臣白美頌,恭惟述焉11.。

【章 旨】以上為序。概述唐朝開始創建明堂的經過及詩人作賦贊頌之事。

【注 釋】1.明堂賦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此舉行。《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古樂府〈木蘭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然歷代名稱制度有所不同。隋代無明堂之稱。此處特指武則天時所建東都洛陽之明堂。據兩《唐書》記載,唐太宗貞觀初,詔奉高祖配圜丘及明堂北郊之祀。高宗永徽二年(西元六五一年),詔建明堂,又奉太宗配祀於明堂。時太常博士柳宣依鄭玄義,以為明堂之制為五室,內直丞孔志約據《大戴禮》及盧植、蔡邕等義,以為九室。諸儒紛爭不一。乾封二年(西元六六七年)二月,詔以製造明堂宜及時起作,於是大赦天下,改元為總章,分萬年縣置明堂縣(《舊唐書‧高宗紀下》),示必欲立之,而議者益紛然。則天臨朝,以高宗遺意,乃與北門學士議其制,盡棄群言。垂拱四年(西元六八八年)二月,毀東都之乾元殿,就其地造明堂。是年明堂成,號萬象神宮。證聖元年(西元六九五年)一月,明堂為火所焚,又令重造。萬歲登封元年(西元六九六年)三月,重造明堂成,號為通天宮。四月,武則天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萬歲通天(《舊唐書‧則天皇后紀》)。玄宗開元五年(西元七一七年),幸東都,將行大享之禮,以武太后所造明堂有乖典制,遂拆,依舊改建為乾元殿。「十年冬癸丑,乾元殿依舊題為明堂。」(《舊唐書‧玄宗紀上》)二十七年(西元七三九年),「冬十月,毀東都明堂之上層,改拆下層為乾元殿。」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9
    $243
  2. 新書
    79
    $277
  3. 新書
    85
    $298
  4. 新書
    9
    $315
  5. 新書
    9
    $315
  6. 新書
    95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