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跟著柳宗悅逛晨市
隨宮本百合子的舞妓穿過小路
遇見和辻哲郎用色彩描繪的京都四季
聆聽木下杢太郎娓娓道來街町上人們的對話
和十三位文豪漫步京都
看見不一樣的古都面貌

文豪們的古都一瞬
「不變」與「變」都是永恆

  各篇由不同文學作家接力講述關於京都的風情與市井生活:迷人的街町和私房雅趣,女神般的祇園名櫻與不可思議的京都竹林,充滿個人色彩的牽絆與感傷,更有旅遊書上找不到的觸動。

  民藝運動代表柳宗悅曾感嘆:「……我應該多看看這古都與周邊的文化遺跡。除了歷史悠久的廟宇,我應該要接觸附近的聚落,親近他們的生活。」書中作品不單單描述京都景色和傳統,而是以文豪們為導遊,深度分享個人親身經驗的千年古都,或是生活有感的個人隨筆、品評,也有實景虛構的小說,讓人看見不一樣的京都面貌。

  日本文豪與京都的一期一會,收錄西風東漸的跨文化審美、歷久彌新的應時祭典、舞妓的生活日常,以及清幽寺院與名所勝地等各面向的書寫。是一趟穿越時空的旅程,是一本寫給大家的非典型京都說明書。

名人推薦

  ●推薦人
  旅行文字人-Milly
  《旅飯》旅行長-工頭堅
  作家-林琪香
  旅日作家-張維中
  (按首字筆劃順序排列)

  ●寫在前面:〈京都歲月: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古都物語〉
  王文萱-作家、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1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


  小說家,本名夏目金之助,出生於東京仕宦家庭。一八九三年自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畢業,一九〇〇年前往英國留學三年,對東、西方文學造詣極高。一九〇五年發表長篇小說〈我是貓〉一舉成名,為專心寫作遂辭去教職轉任朝日新聞社,後陸續發表〈少爺〉、〈草枕〉等代表作。後世尊稱其為「日本國民大作家」。

2柳宗悅(やなぎ むねよし,1889-1961)

  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就讀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時,開始察覺生活中民藝品的實用美學,研究日本及朝鮮的民藝。一九三六年設立日本民藝館,一九四三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一九五七年榮獲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

3福澤諭吉(ふくざわ ゆきち,1835-1901)

  思想家、教育家。出生於大阪士族家庭,一八五四年前往長崎修習西方學術、文化等洋學,後奉藩命於江戶中津藩屋開設洋學塾,成為日後慶應義塾大學前身。一八七二年刊行的《勸學》更熱銷三百四十萬部,確立其啟蒙思想家地位。畢生從事著述、出版與教育活動,被譽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

4上村松園(うえむら しょうえん,1875-1949)

  女流日本畫畫家。本名上村津禰,出生於京都。一八八七年進入京都府繪畫學校就讀,十五歲以《四季美人圖》獲頒內國勸業博覽會獎狀,之後於日本美術協會、日本青年繪畫共進會、京都新古美術展覽會等展覽會上,展出獨具個人特色的美人畫而連年獲獎。畫風深受京都傳統文化影響,一九四八年獲頒日本文化勳章,為史上第一位獲文化勳章的女性。

5和辻哲郎(わつじ てつろう,1889-1960)

  哲學家、倫理學家。出生於兵庫縣神崎郡,就讀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期間,與谷崎潤一郎、小山內薰等同為《新思潮》同人。一九二七年前往德國留學,歸國後於京都帝國大學、東京帝國大學任職。於一九五〇年創立「日本倫理學會」,另著有代表作《風土》探究人類與自然環境共存的原則與方法,一九五五年獲頒文化勳章。

6北大路魯山人(きたおおじ ろさんじん,1883-1959)

  日本著名全才藝術家,擁有美食家、陶藝家、書法家、畫家等身分。一八八三年出生於京都上賀茂,一九二一年在東京開設美術店。曾獲政府指定為「人間國寶」卻予以辭退。以「器皿是料理的衣服」為口號,晚年投入陶藝創作,將美意識引進飲食領域,創造日本獨特食膳文化。

7九鬼周造(くき しゅうぞう,1888-1941)

  京都學派哲學家。出生於東京。一九一二年自東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一九二二年前往歐洲留學,先後師事新康德派李凱爾特、亨利・柏格森、胡塞爾、馬丁・海德格等哲學家。一九二九年歸國後任職於京都大學,教授哲學史。一九三〇年發表獨自的日本文化論《「粹」的構造》為其代表作。

8宮本百合子(みやもとゆりこ,1899-1951)

  小說家。出生於東京小石川,舊姓中条。一九一六年進入日本女子大學英文系就讀,十七歲發表以窮苦庶民生活為題材的小說處女作〈貧窮的人們〉,獲得「天才少女」之美譽。在寫作之外亦參與政治活動,曾多次因與政府思想牴觸入獄。入獄期間寫給丈夫的四千多封書信後結集成冊,以《十二年的書簡》為題出版。

9菊池寛(きくち かん,1888-1948)

  小說家、劇作家。出生日本香川縣,本名寬(ひろし),畢業於京都大學英文系。在學期間和芥川龍之介、久米正雄等青年文學家為同窗,曾參與藝文同人誌《新思潮》之刊行。一九二三年創刊雜誌《文藝春秋》,並設立芥川賞、直木賞等文學獎,不僅致力於出版經營、發掘純文學界新人作家,更活躍於電影事業等多領域。

10芥川龍之介(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1892-1927)

  小說家,號澄江堂主人,俳號我鬼。一八九二年出生於東京,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畢業。大學在學期間創作短篇小說〈鼻子〉獲夏目漱石讚賞,隔年一九一七年發表第一本創作集《羅生門》,正式踏入文壇。〈竹藪中〉、〈河童〉等為晚年代表作。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四日,於自宅飲過量安眠藥自殺。

11木下杢太郎(きのした もくたろう,1885-1945)

  小說家、劇作家、畫家,本業為皮膚科醫生。出生於靜岡縣伊東市,本名太田正雄。一九一一年東京帝大醫學系畢業,在真菌研究方面卓有貢獻。以筆名木下杢太郎走紅於文壇,深受同樣兼任醫生和作家的森鷗外影響,有「小森鷗外」之稱。出版有詩集《飯後之詩》和戲曲《南蠻寺門前》、《和泉屋染物店》等。

12織田作之助(おだ さくのすけ,1913-1947)

  小說家,生於大阪。一九四〇年以短篇小說〈夫婦善哉〉獲改造社第一回文藝推薦作品受賞,於文壇取得一席之地。擅以平民化方言寫大阪庶民生活,與太宰治、坂口安吾等同列無賴派、新戲作派。

13坂口安吾(さかぐち あんご,1906-1955)

  日本著名小說家。本名坂口炳五,一九〇六年出生於日本新潟豪門世家。大學畢業後,和法語學校認識的朋友創刊《言葉》雜誌。二十五歲開始於日本文壇展露光芒。戰後發表的評論〈墮落論〉與小說〈白癡〉,構築出一種頹廢的「輸家哲學」,更在社會與文學界掀起狂潮。

譯者簡介

侯詠馨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誤打誤撞走上譯者之路,才發現這是自己追求的人生。喜歡透過翻譯看見不同的世界。現為專職譯者。
 
 

目錄

◎寫在前面
〈京都歲月: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古都物語〉/王文萱(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一番風景
抵京之夕/夏目漱石
京都晨市/柳宗悅
京都學校札記/福澤諭吉
昔日京都/上村松園
京都夏景/上村松園

●時節趣味
京都四季/和辻哲郎
香魚勝地/北大路魯山人
京都的石伏魚茶泡飯/北大路魯山人
夏日小點/北大路魯山人
衹園的枝垂櫻/九鬼周造
京都人的生活/宮本百合子
高台寺/宮本百合子

●人間劇
鳥羽伏見之戰/菊池寬
阿忍/芥川龍之介
京都日記/芥川龍之介
京阪見聞錄/木下杢太郎
大阪的憂鬰/織田作之助
本鄉的林蔭大道—─學生街兩樣情/坂口安吾
 
 

寫在前面

〈京都歲月: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古都物語〉
/王文萱(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曾做為日本千年都城的京都,像是本活的日本史。上一頁還講述著平安時代的繁華,翻過一頁便跳躍了千百年,記錄著經歷明治維新的千年都城,如何邁向新時代。從古至今的日本,都被記載在現下、眼前的這個京都當中。漫步在京都,常讓人覺得像是穿梭來去在不同的時空。

  京都因此迷人。無論於什麼時代造訪,都可能在不經意之處,一窺她的昔日面容。自古至今,文豪們陸續造訪,不但留下了記載著當下的文字,做了時代見證,也為京都的歷史,添增了數筆文豪們帶來的故事。京都見證了文豪們,抑或說是文豪們見證了京都。

  從幕府鎖國踏入開化文明、到民藝運動

  安土桃山時代,許多基督教傳教士進入日本,其後引起江戶幕府頒布「禁教令」,進而鎖國。芥川龍之介的〈阿忍〉,描寫的便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外來的基督教與日本固有的思想,有著甚麼樣的衝突及矛盾。文章開頭的「南蠻寺」,指的是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興建在日本的教堂。故事結束於神父與女子對話之間的衝突,令人深思基督教的一神信仰遇上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相斥、是矛盾,或是能夠融合、進而取得平衡?

  時代來到明治時期。菊池寬的〈鳥羽伏見之戰〉,寫實地記載了這場在京都南郊鳥羽伏見爆發的武裝衝突及其前因。由於新政府決定要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向朝廷返還官位和領地,因此支持幕府的藩軍決定向京都進軍。明治元(一八六八)年,新政府軍隊與幕府軍隊於京都南郊交戰,後者戰敗。在此戰之後,幕府將軍德川慶喜逃回江戶,並且交出職權,預告了新時代即將來臨。

  福澤諭吉於明治五(一八七二)年造訪京都考察,在〈京都學校記述〉當中,詳實地記下進入新時代之後,在京都創立的新學校,有著哪些設備、課程內容,以及上課情形。「四所國中聘雇外國人,教授英、法、德語。授課內容與東京、大阪大同小異。(中略)……有中學設置英語教學女工廠。雇用英國籍教師夫婦,先生教授男子英語,夫人照顧女孩……。」可窺知當時日本颳起的這陣洋風,以何種模樣吹進了京都。

  國家近代化,帶動商業活動,許多商品被大量生產並消費,因而粗糙濫製,這般背景促成了「民藝運動」的興起。民藝運動的中心人物柳宗悅,受十九世紀後期由英國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帶領的「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Arts & Crafts Movement)」影響,致力於發掘民眾日常用品之美。柳宗悅在關東大地震(一九二三)之後移居京都共九年,期間他時常造訪京都晨市,蒐集市井雜貨。他在〈京都晨市〉一文當中記載的兩大晨市——弘法晨市及天神晨市,現今仍於每個月舉行,聚集了許多當地人及觀光客。而民藝運動的中心思想「民藝」兩字,其實正是來自於柳宗悅在市集中聽到的俗語「下手物」這個詞,「下手」表示物品的質普遍又低廉。後來這個詞彙被廣為流傳,為了避免遭誤解,柳宗悅等人才選定了用來取代的「民藝」兩字。由此可見京都的晨市,對柳宗悅推廣民藝運動,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文豪們眼中的京都四季

  生長於京都的女性畫家上村松園,筆下的京都柔軟可親。〈昔日京都〉、〈京都夏景〉細膩描繪出她懷想中的昔日京都面容。街上女人們梳著日本髮、插上精緻的髮簪,三味線、淨瑠璃、民謠、胡弓……是城裡四處不時傳出的背景音樂。七月祇園祭、八月中元節,清涼又閒適的夏季景色,歷歷在目。

  而京都四季當中最誘人的景色,莫過於春櫻了,特別是哲學家九鬼周造為之撰文的〈祇園的枝垂櫻〉。「在這美神的身旁,我覺得一切皆美,一切至善。……(中略)……無論人們多麼瘋狂,做出多麼離經叛道的行為,在這櫻樹之前,未必是一件醜事。……(中略)……我打從心底祝福這些不知打哪來的人們,願他們都能幸福。接木的老櫻樹啊,快點重返年輕吧。展現你的美與愛,成為維護人性的守護神吧。」擅於使用西洋哲學方法來解析日本傳統文化精髓的哲學家九鬼周造,不避談櫻花樹下的醉漢、或站著小便的男子。或者可說,正因為這些欣喜賞櫻的人們,在櫻樹下展露出「人」的各種樣貌,櫻花的美才更為美。

  春日京都,不可或缺的除了櫻花之外,還有舞藝妓們登台公演的大型盛會「都舞」。「都舞(都をどり)」是京都最大花街(「花街」指舞藝妓屋匯集的區域)「祇園甲部」舞藝妓們的舞踊表演,現今於每年四月一日至四月三十日,在京都祇園甲部的「歌舞練場」舉行。宮本百合子的〈高台寺〉便是以此為背景寫成的短篇小說。透過對話,桃龍、里榮這兩位活潑的舞妓,好似活脫脫地在我們眼前,舉著櫻花枝跳舞、嬉鬧、惡作劇……。文中描繪了舞妓的生活日常,這種有些平凡、又有些特別的場景,充滿了京都風情。

  哲學家和辻哲郎,則是用「色彩」描繪了〈京都四季〉。他居住京都十年,回到東京之後,才發現京都經驗讓他感到東京的植物色調令人生厭。他仔細描寫不同季節、不同樹木的各種色調變化,例如只是幾十棵楓樹,就分成四、五種不同顏色的新芽。葉片由綠變黃、由黃轉褐或紅,到了冬天還有常綠樹與白雪搭配而成的美景。京都就在這份平靜且低調的冬日景致當中,準備迎接一年之始。

  料理界的孤高帝王魯山人

  說到京都的美食,很難有比北大路魯山人,更適合談論的了。他對「美」十分敏感,自早便顯露出才華,擁有美食家、陶藝家、書法家、篆刻家、畫家……等多樣身分,因此他對於「食」,追求的不只有滋味,更講究「美」。而且他自信過人,個性孤僻、桀傲不馴,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由於魯山人批評他人毫不留情,說話率直甚至刻薄,所以透過他的文章,可窺知許多異於平常的想法。

  例如在〈香魚勝地〉一文當中,魯山人指出了各地人們總愛敝帚自珍的盲點。「當地生產的新鮮農作物,滋味自然鮮美,大老遠送來的食物,豈會好吃?大部分的鄉下人,因為這個緣故,認為只有當地的食物最好吃。……(中略)……井底之蛙眼中的世界極小,永遠看不見真正的價值。」對美食標準如此嚴苛的魯山人,也認定京都北部「丹波和知川的香魚,實屬上乘,……(中略)……目前尚無能出其右者。」可見京都的香魚,的確值得一嘗。

  出身於京都上賀茂神社世襲神職之家的魯山人,二十歲之前主要在京都成長,早年曾因家庭環境而顛沛流離。他成名後也以食客身分在京都鑽研美食,這樣的背景讓他有機會嘗遍京都的各種料理。〈京都的石伏魚茶泡飯〉一文中的石伏魚,是連京都人都鮮少嘗過的京都美味,而〈夏日小點〉一文中的「雪虎」、「錦木」、「白瓜皮」、「鰹魚中落味噌湯」等,則是簡單、地道又質樸的京都小品。現今即便造訪京都可能也少有機會能夠品嘗這些料理,但透過魯山人對味覺的精準描寫,讓人對京都美食的渴望,又多了幾分。

  他鄉文豪遇京都

  來自他鄉的文豪們,在京都各自看到了不同風貌。文豪夏目漱石,一生共造訪四次京都。〈抵京之夕〉是他辭去教職、成為職業作家後,最初寫作的小品文,記載著他於明治四十(一九○七)年、也就是第二次造訪京都時的見聞及心境。當時正值三、四月嚴冬,在漱石眼中,「京都本是個孤寂之處……(中略)…...縱使數至百条,活了千年,京都依然孤寂吧?」。而這份孤寂當中,還交雜著漱石懷念已逝舊友正岡子規的思緒。

  木下杢太郎的〈京阪見聞錄〉,仔細地記述了他於明治四十三(一九一○)年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三日,在京都、大阪、神戶所見的人事物。明治時代的京都有許多現今已不復存在的景色,例如市街上可見到人們染布——「把各色布塊放進四斗樽裡,以木棒用力攪動」、「灰色河原石頭上, 到處都晾著濃淡不一的鮮豔布塊」,相反地,也有許多與今日相去不遠的景致。例如「京都已經習慣面對眾多漫遊的人……(中略)……有不少舞妓與外國人的強烈對照」、「(京都)恰如藝妓與舞妓,整座城市完全是針對他鄉客的設計」。看來如何應對接納來自全世界的觀光客,百年來始終是京都的課題。而這篇文章更值得一讀的,在於對大阪的描寫。「(大阪)有一種在東京淺草、京都京極看不到的趣味。……(中略)……鳥瞰這城市,不像東京那樣散漫,更像是一個有機體,可以玩味大阪市的形態與生態。」他仔細描寫明治時期的大阪街景、大眾藝能、以及人情世故,對杢太郎來說,不為外來遊客存在的大阪,比起滿是觀光客的京都,更有情趣。

  而大正時期的京都,記載在芥川龍之介的〈京都日記〉當中。芥川多次造訪京都,甚至以古時京都為背景,寫下了有名的短篇小說〈竹藪中〉(黑澤明改編拍成電影題名為「羅生門」)、〈羅生門〉等,卻鮮少在文章內提及自己的京都經歷。這篇文章是他於大正七(一九一八 )年造訪京都時,少數所寫下的見聞。這趟旅程為他領路的,是京都出身的日本畫畫家小林雨郊(一八 九五—一九七六)。他們一同走過位於北區鷹峰的光悅寺、四条大橋、祇園花街、建仁寺的竹林,最後留在芥川心中的,是藏身於京都各處的竹林。他眼中的京都竹林,不僅無剛健之氣,還透露出脂粉氣息。

  宮本百合子於大正十五(一九二六)年刊載的〈京都人的生活〉、以及坂口安吾於昭和十三(一九三八)年刊載的〈本鄉的林蔭大道――學生街兩樣情〉,則用了不一樣的角度來觀察京都。

  宮本百合子出身東京,她在短短的文章當中,觀察了京都人的生活並加以分析,從外在與特質、從男女分工與家庭結構,歸納出了結論――「京都人,無分男女,都是現實主義者」。坂口安吾曾數次短居京都,他眼中的京都,像是一條學生街,全被氾濫的學生佔領了,這些學生們霸道又高調。他拿京都來與東京的本鄉做比較,本鄉是東京首屈一指的文教區,東京大學的校區便位於此。此外,文中提到的牧野信一,可說是提拔坂口安吾成為小說家的恩人。

  與前述〈京阪見聞錄〉一文相對的,是織田作之助〈大阪的憂鬱〉。織田作之助出身大阪,擅於描繪大阪的平民生活。此篇文章寫作於二戰剛結束的昭和二十一(一九四六)年八月,描寫了大阪的黑市、私菸、戰後的蕭條及不堪。「京都本來就是個美麗的都市。想到這是唯一躲過戰火的大都市,看在損傷慘重,燒成一片灰色的大阪眼中,如今的京都更美了,簡直像一場騙局,更使人覺得大阪骯髒」、「京都原是大阪的小妾,與那飽經災害,殘破、污穢的老公―大阪分手後,反而出落的更標緻、更明豔了,甚到還找回生機」。作之助如此形容戰後的京都與大阪,與前述的〈京阪見聞錄〉相較,可看見半個世紀以來京阪依存關係的變化,值得令人玩味。

  追憶昔日京都

  柳宗悅在文章內寫道「直到大正的尾聲,我才聽說晨市的事,最好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京都晨市〉)。上村松園也寫道「京都的街頭如今徒具古都之名,跟我小時候相比,已換上不同的風貌,宛如另一個國度……(中略)……我還是感到懷念,往日依舊美好」(〈京都夏景〉)。顯然無論哪個年代,人們都在追憶上個年代的京都,緬懷京都逝去的人事物,而這種現象到了今日亦然。這正是因為京都有太多千百年來的「不變」與「變」,兩道力量皆強勁又極端。人們面對著有如洪水般湧來的變動,措手不及,只得奮力抓住千百年來未曾變動的永恆,才能確保自己不被洪水吞噬。於是,文豪們見證了京都在各個年代經歷過的變與不變,並且將這些變動,一筆一字,刻劃在京都這本史書上。隨著時光流逝,書頁翻過了一頁又一頁,這些變動漸漸沉澱成為歷史,千百年後,終將成為京都的另一筆永恆。
 

內容連載

◎京都晨市/柳宗悅
 
我從大正末年至昭和八年(注1:一九三三年),算起來在京都住了近九年的時間。如今回想起來,我應該多看看這古都與周邊的文化遺跡。除了歷史悠久的廟宇,我應該要接觸附近的聚落,親近他們的生活。我還錯過在這古都裡,如今仍然傳承的各種手工藝工房。我應該到處走訪,見識這些技術的工程、完成的作品。工藝品的類別肯定比我見識過的還多吧。關於這一點,再也沒有比京都更強的地方了。  今日依然維持遠古的傳統。我只見識過一小部分,應該充分增廣自己的見聞才是。現在想起來,只覺十分可惜。
 
不過我可沒有虛度光陰。住在京都的期間,我對晨市產生極大的興趣,學了不少知識。關於這一點,河井寬次郎(注2:一八九○~一九六六,陶藝家)可說是我的前輩。
 
晨市會在當月的特定日期與地點舉辦,最晚在早上六時許開始的市集。上至二手衣,下至缺角的木梳,什麼都賣的市集。而且晨市不只在一處。諸如弘法晨市、天神晨市、壇王晨市、淡島晨市、北濱晨市(注3:以上皆為京都的地名),會在不同的日子與地點舉辦。要把這些市集全都逛一遍,大大小小加起來,聽了可別驚訝,一個月竟要二十餘日才逛得完。其中最大的是每月為期二十一日的弘法晨市,也就是在東寺的市集,在寬廣的寺內,擺著滿滿的商品。與每月二十五天的天神晨市號稱雙璧,這是在北野天神(注4:北野天滿宮)寺內寺外,擺到無一空處的大型市集。
 
這些什麼都賣的晨市非常吸引我。直到大正的尾聲,我才聽說晨市的事,最好的時期已經過去了。若是大正初期,甚至是更早的明治時代,賣的商品不知該有多好。隨著時代發展,商品的品質下滑,我們經常聽商人說:「這陣子完全沒好貨。」他們說得肯定沒錯。
 
不過,既然出了門,還是會買點東西。商人會在五點至六點之間,以手推車將商品送到晨市,雜貨店那幫人早就在那裡等車子,好貨先被他們挑走了。六點出門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最早也是七、八點才能抵達。來逛晨市的都民絕非少數,天氣好的時候,經常都是人潮多到動彈不得的盛況。因此,我們永遠都是排名第二、第三的買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4
    $150
  2. 二手書
    61
    $170
  3. 新書
    79
    $220
  4. 新書
    79
    $221
  5. 新書
    79
    $221
  6. 新書
    79
    $221
  7. 新書
    79
    $221
  8. 新書
    79
    $222
  9. 新書
    8
    $225
  10. 新書
    85
    $238
  11. 新書
    88
    $246
  12.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