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佛所說 滅罪第一

是佛所說 滅罪第一
定價:250
NT $ 198 ~ 252
  • 作者:洛本天津仁波切
  • 出版社:城邦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18-02-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679130
  • ISBN13:9789578679139
  • 裝訂:軟精裝 / 16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部簡潔易懂的懺悔經典,僅僅觸摸,便能消滅世人無量劫難!
幾經佛教興衰,歷久彌新寶典――三十五佛懺。
虔誠懺悔,換來「不後悔」的人生,注定成就你想要的一切!

  如果你總揹負巨大壓力,感覺快撐不下去了,
  「三十五佛懺」為你卸下重擔,快樂、輕盈、勇敢再出發。

  如果你迷惘困惑,不知何去何從,
  「三十五佛懺」為你撥開迷霧,指出方向。

  如果你經常憂鬱痛苦,找不到依靠和解藥,
  「三十五佛懺」就是最佳庇護,佛會傾聽你的心聲,給予強大的安頓力量!

  如果你或親友罹患身心重病,
  「三十五佛懺」清淨業障功德第一,將帶來絕處逢生的希望!

  許多焦慮、恐懼、不安、煩躁,來自以前曾犯的過錯。
  透過「三十五佛懺」,重新正視自己,洗滌心靈。
  在寧靜祈禱中,勇於和惡習決裂,清淨負面能量。
  埋藏心底的遺憾與創傷,將獲得彌補和療癒。
  然後自信、舒坦、微笑,宛如新生!

本書特色

  一、收錄 洛本天津仁波切開示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懺悔品〉,為深入修學《三十五佛懺》奠下基礎。

  二、收錄《總懺悔文》與《三十五佛懺》漢藏對照,以利唸誦。

  三、融合龍樹菩薩《菩薩懺悔墮罪經注疏》、洽美仁波切《菩薩墮懺儀軌簡疏》、勉東倉巴仁波切《菩薩懺悔墮罪釋義――甘露水流》等注疏精華。

  四、詳述三十五佛之妙相莊嚴,輔以噶瑪噶居寺典藏精美唐卡,清晰對照,利於觀想。

  五、三十五佛藏文名號,與歷代漢譯四種版本進行對照,以利會通。

名家盛讚

  洽美仁波切《菩薩墮懺儀軌簡疏》記載:「教言曰:三十五佛尊號,即使僅僅入耳聽聞,亦能清淨一切惡業罪障,而生於不退轉地。」

  勉東倉巴仁波切《菩薩懺悔墮罪釋義――甘露水流》記載:「此墮懺法,是別解脫戒、菩薩戒、真言乘三昧耶戒等三者最殊勝之懺悔布薩法門。」「眾生臨命終時,若聽聞此經,將能閉絕受生三惡道之門。」可見三十五佛懺之重要!
 

作者介紹

審定者簡介

洛本天津仁波切


  台南噶瑪噶居寺,有媲美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典藏,更是眾生心靈的靠山。寺主洛本天津仁波切,前世是西藏活佛。根據藏傳佛教噶瑪噶居傳承第十四世夏瑪巴仁波切的認證,在17、18世紀,洛本天津仁波切是西藏羊八井寺的第二十三任住持大堪布。後來轉世到拉薩楚布寺,成為第十五世大寶法王座前的金剛上師。晚年閉關專修大手印,最後在禪定中以金剛跏趺坐姿圓寂(1880~1948)。1960年轉世降生於台灣台南永康。
   
  1986年,仁波切開山創建噶瑪噶居寺,構築佛教藝術殿堂。1991年,被第十四世夏瑪巴仁波切所尋獲,認證為轉世活佛,在印度錫金隆德寺舉行坐床。1999年,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聽列泰耶多傑駕臨台灣噶瑪寺,冊封洛本天津仁波切為「赤巴」(法座持有者)。
   
  三十年來,致力於深耕本土藏傳佛教。洛本天津仁波切說:「基於如虛空般的關愛,無論你與我只見過一次面、或只聽聞過我的名字;當你憶念我時,我都會以最直接的方式利益你。」
 

目錄

三十五佛聖像(36頁彩色精美唐卡)
洛本天津仁波切序
聖三蘊經
總懺悔文

第一章 《入行論》懺悔品釋要

第二章  概說

經名與緣起
淨除惡業所依基礎 
「勝義諦懺悔」與「世俗諦懺悔」
懺悔四力
觀想三十五佛懺悔方法

第三章  三十五佛莊嚴與功德

第四章  經文逐句解釋

一、所依對治力
二、厭患對治力
三、返回對治力
四、現行對治力

第五章  歷代漢譯佛典三十五佛尊號對照表

參考文獻
 

序言

  《菩薩懺悔墮罪經》(菩薩墮懺),又名《聖三蘊大乘經》、《三聚經》、《三十五佛名禮懺文》,簡稱《三十五佛懺》。除了收錄於藏文甘珠爾之外(見於寶積部,德格版通帙第43,編號68《聖決定毗尼優波離所問大乘經》,勝友、智鎧、天王菩提、智軍所譯),漢傳大藏經歷代有多種譯本。

  三十五佛懺之殊勝

  寂天菩薩《入行論》第五品〈守護警覺〉云:「畫夜各三次,讀誦三聚經,依止佛菩薩,清淨餘墮罪。」《三聚經》之加持力,如唐‧ 不空三藏所譯《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後記云:「能淨業障重罪。現生所求禪定解脫、及諸地位皆能滿足。五天竺國修行大乘人,常於六時禮懺不闕。功德廣多,文煩不能盡錄。」

  即使犯下最嚴重之「無間罪」等五逆惡業,若能具足「懺悔四力」,以極度後悔心,歷月經年連續不斷,五體投地頂禮懺悔修持此法,直至瑞兆生起,可獲得清淨。罪業清淨瑞兆,譬如夢見水中游泳、夢見根本上師⋯⋯等等。中等罪惡者,一個月中,每日修六座;下等輕微罪惡者,每日修三座,為期七天,則所犯罪惡將可清淨。(懺悔所依四力:一、所依力。二、發露力。三、厭離力。四、真言力。)

  洽美仁波切《菩薩墮懺儀軌簡疏》記載:「教言曰:三十五佛尊號,即使僅僅入耳聽聞,亦能清淨一切惡業罪障,而生於不退轉地。」勉東倉巴仁波切《菩薩懺悔墮罪釋義──甘露水流》記載:「此墮懺法,是別解脫戒、菩薩戒、真言乘三眛耶戒等三者最殊勝之懺悔布薩法門。」「眾生臨命終時,若聽聞此經,將能閉絕受生三惡道之門。」可見三十五佛懺之不可思議功德與重要!

  確信因果 及時懺悔

  佛說:「眾生業,雖歷千百劫亦不滅。」譬如空中鳥,不見其影;非鳥無影,鳥終落地,影自顯現。如是因、如是果,當知因果不昧。

  若不懺悔罪業,有朝一日業報苦果必然現前。懺悔必須明白,做錯了什麼?如何懺悔?發現自己的過失,是懺悔之首要根本。若不認為自己犯錯,強辯、或自我寬恕,其罪非但不滅,反將增長無窮。(要求他人原諒自己,就是自我饒恕。)

  《宣說四法經》佛告訴彌勒,當依四力而懺悔:「厭患對治力」、「所依對治力」、「現行對治力」、「返回對治力」。指鬘行者,在殺害九十九人之後,皈依佛陀、懺悔,證得阿羅漢果,即是四力懺悔的印證。無論過去造作多少惡業,犯下多嚴重罪行,只要從此刻開始,真正生起懺悔心,依懺悔之力,誓不貳過,惡業將可清淨!然而,四力若不能一時具足,即徒具懺悔之名,而無懺悔之實。形式上的懺悔,屢懺履犯、屢犯屢懺,則失去懺悔的本義。切莫重蹈覆轍,否則將令自己陷入地獄,求出無期。

  何其有幸,我們得以皈依、受戒,精進於菩薩道,勇敢與自己的墮落邪惡拔河征戰。「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則應在業因之上謹慎,事前慎思後果,而不要明知故犯,事後才懺悔補過。

  本書吾先闡釋《入行論》〈懺悔品〉作為深入《三十五佛懺》之基礎,思惟不懺悔之過患、正視死亡的恐怖、與墮地獄三惡道之悲慘,了解皈依與懺悔之必要,體認立即精進懺悔之迫切,應當發願務必在無常來臨前懺悔清淨。如何懺悔呢?如寂天菩薩所云,勤修《三聚經》!

  為利讀者修誦之便,殊勝的《總懺悔文》連同《三十五佛懺》漢藏對照,一併恭錄於卷首,砥礪精進。

  三十五佛懺略釋 編譯說明

  《菩薩懺悔墮罪經注疏》龍樹菩薩造,印度堪布賢達拉熙達與西藏譯師涅氏諜哇果夏傳譯、校正而審定。收錄於西藏大藏經丹珠爾,德格版「經疏部」編號4005。(以下簡稱「龍樹菩薩注疏」)

  龍樹菩薩注疏,詳載三十五佛每尊佛之顏色、手徵、方位、淨土、以及佛名意義。然而由於各傳承祖師定中所見三十五佛之示現,不盡然相同,因此身相莊嚴,亦有不同記載。當莫生分別質疑想才是。

  三十五佛每尊佛之特殊功德(譬如頂禮釋迦牟尼佛,「造作三毒之異熟果,囚禁於地獄熾熔無門鐵屋之苦」將得解脫,並清淨一萬劫惡業),詳見於勉東倉巴仁波切注疏。這部注疏,薈萃洽美仁波切等多位尊者之教言精華,且謙稱是為如己般下等根器而撰造,對我們凡夫眾生而言備極珍貴!本書即以龍樹菩薩注疏為本,並引用勉東倉巴仁波切注疏若干重點摘譯而成。

  《聖三蘊經》本寺藏譯中版,三十五佛名號沿用菩提流志所譯《大寶積經‧優波離會》。此經漢傳最早譯本見於西晋‧燉煌三藏竺法護(公元239-316)譯《佛說決定毗尼經》(《大正藏》No.325)。後起之唐‧菩提流志(公元572-727)譯《大寶積經‧優波離會第二十四》卷第九十(《大正藏》No.310),三十五佛名號,幾乎沿用燉煌三藏所譯。而更晚期的唐‧不空三藏(公元705-774)於《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大正藏》No.326)重譯這段經文,若干佛名譯法與菩提流志有相當大的差異,但卻與藏文版(比漢傳版較晚譯出)更為接近。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漢地歷代盛行的「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宋朝梵僧不動三藏法師編纂),其中五十三佛出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三十五佛即出自《大寶積經》,可見燉煌三藏與菩提流志前後所譯三十五佛名影響之深遠!為了便於讀者會通、銜接漢傳藏傳法教,是本書採用菩提流志譯法的原因之一。

  另,選輯噶瑪噶居寺所繪的三十五佛唐卡,以利讀者觀想。此唐卡係以藏文典籍《畫師必備‧見即獲益》為所本;與龍樹菩薩注疏,略有出入,然大同小異。差異處,詳見第三章註釋。然,令人驚訝的是,根據《畫師必備‧見即獲益》恭繪之三十五佛,其手徵法器,竟然與清代康熙《龍藏經》、乾隆《滿文大藏經》所畫圖像高度接近。其間之風格源流與交互影響,是相當值得研究的藝術史課題,對此本書就不多著墨了。

  深心祝禱

  祈願本書有緣讀者勤加修誦禮懺,獲得無上法益。祈願一切佛子,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所犯均得懺悔清淨,滅除無始罪業,三學增上,證悟空性,開顯智慧功德,勇猛自利利他!祈願一切眾生,從汲汲營營造惡中醒悟、安住寂靜;從浪跡輪迴的疲憊與傷病中,獲得心性休息和療癒;早日越渡生死苦海,究竟成佛!

洛本天津
序於2017.11.19
噶瑪寺開山三十週年吉祥日
 

內容連載

第二章 概說
 
經名與緣起
 
所謂「三蘊經」(另譯「三聚經」)之「三蘊」,即「懺悔罪業」(或頂禮、懺悔二支,合稱「禮懺」)、「隨喜」、「迴向」三部分聚合而成;或安立為「懺悔罪業、隨喜、祈請」,或「頂禮、懺悔、迴向」等三支,有諸多解釋。由於「頂禮」、「懺悔」、「善業迴向大菩提」,圓滿具足了「積聚資糧」、「清淨罪業」、「增長功德」等三部分,此乃獲證佛果之妙因,利益、福德無量,故名為「三蘊經」。
   
此經若稱為《三蘊經》大器略不足,宜名《菩薩懺悔墮罪經》(一般稱為「菩薩墮懺」)為莊嚴。「菩提」指「佛果位」,志求佛果、實修者,即是「菩提薩埵」(菩薩)。未見性菩薩若犯墮罪,一旦懺悔清淨,將可成就佛果。
   
此經歷史典故是,有名為「諜莫間」等初機新學菩薩三十五人,前往王舍城(二轉法輪聖地,大乘般若經說法處)托缽,因故導致賣酒婦之子死亡。為懺悔墮罪,這三十五位新學菩薩敦請聖優婆離尊者祈求釋迦牟尼佛,此乃「三十五佛懺悔文」之說法因緣。
   
彼時,優婆離向釋尊稟告祈求,於是釋迦牟尼佛為利益這三十五位新學菩薩,放光至十方,迎請三十四佛等眾多諸佛現前安住虛空(與釋尊共三十五佛)。三十五位新學菩薩深懷憂悔,對三十五佛等諸佛供養、發菩提心、皈依求庇護、頂禮、懺悔惡業等等,如是僅只一次,立即清淨所有惡業,並頓時登上初地。
   
另一講法是:王舍城之婆羅門(梵志)名叫「康巴給」,指路誤導三十五名漁夫,而將有變成「三十五個魚頭者」之惡果,(請求釋尊開示懺罪清淨法),而有《大寶積部》三十五佛懺。總之,有多種緣起典故說法。
   
然而,往昔先哲菩薩無有墮罪之過患,真實不虛;為了利益未來可能犯下墮罪的眾生,而有此《菩薩懺悔墮罪經》之出,進而成為後學者修持波羅蜜多乘道的一部分。《菩薩懺悔墮罪經》所指的「菩薩」,係指初機新學菩薩,安住於信解行,而非初地菩薩以上。
 
淨除惡業所依基礎
   
佛陀世尊金口玉言:「罪障可以懺除清淨,此乃罪障之功德。」厲力懺悔,不可能不得清淨。何以故?因為佛法主張因緣和合緣起論,強調無常,所以往昔造作惡因、惡緣和合,而有罪障。反之,依「緣起論」真諦,如今在其他因緣聚合之下,藉由懺悔可淨除罪障。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98
  2. 新書
    79
    $198
  3. 新書
    79
    $198
  4. 新書
    85
    $213
  5. 新書
    88
    $220
  6. 新書
    9
    $225
  7. 新書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