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環境控制系列(Ⅰ)建築物理概論【三版】

建築環境控制系列(Ⅰ)建築物理概論【三版】
定價:520
NT $ 298 ~ 494
  • 作者:陳啟中
  • 出版社:詹氏
  • 出版日期:2018-03-1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7055656
  • ISBN13:9789577055651
  • 裝訂:平裝 / 440頁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內容簡介

  一般建築科學所通稱之「建築環境」可分為「建築物理」及「建築設備」等兩大部份。「建築物理」之內容包括了氣候、空氣、熱、光、聲音等與居住有關之物理現象,並且以自然人為控制之手法來達到居住者舒適、健康之需求;「建築設備」之內容則包括了空氣調節、給排水、電氣、輸運、消防安全等設備,主要係以機械人工之手法來強制彌補「建築物理」之不足,此種以自然或人工之手法來控制建築環境,即為一般所稱之「建築環境控制」。

  第三版的內容仍分成七章,第一章為「自然氣候」、第二章為「室內環境」、第三章為「日照與日射」、第四章為「熱傳與防濕」、第五章為「採光與照明」、第六章為「建築聲學」、第七章為「建築與環保」。其中第一章及第二章稱為「空氣環境」,第三章日射部分及第四章稱為「熱環境」,第三章日照部分及第五章稱為「光環境」,第六章稱為「音環境」,第七章內容則為「綠建築及環保建築綜合之設計技術」。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啓中(Chen Chi-Chung)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建工校區)土木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

  考試:1981年建築師高考及格

  著作:
  1.建築物理與設備/九樺出版社
  2.建築結構學/詹氏書局
  3.結構系統概論/詹氏書局
  4.建築物理概論/詹氏書局
  5.建築設備概論/詹氏書局
  6.建築結構系統/詹氏書局
  7.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解釋函令彙編/詹氏書局
  8.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台灣消費者權益發展協會

  經歷:
  1.陳啓中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2.東海大學、淡江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
  3.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兼任講師
  4.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系兼任講師
  5.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6.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兼任(專技)副教授
  7.中國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8.內政部營建署建築技術審議委員
  9.內政部營建署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法解釋函令編輯委員
  10.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工程查核委員、工程金質獎評審委員
  11.高雄市建照預審委員、施工計畫審查委員、建築師懲戒評議委員
  12.高雄市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
  13.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高雄縣鳳山市都市計畫委員
  14.澎湖縣政府都市更新委員
  15.台南市政府開放決策(飛雁新村)委員
  16.建築師雜誌編輯委員、社務委員、副社長
  17.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第十二屆理事長
  18.APEC中華臺北建築師計畫監督委員會委員
  19.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董事
  20.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犯罪被害人申請補償覆審委員
  21.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調解委員
  22.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監事長
  23.社團法人台灣消費者權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目錄

第一章 自然氣候
1-1 自然氣候概述

1-2 氣溫
1.2.1 氣溫之發生
1.2.2 氣溫之變化
1.2.3 氣溫之控制原則

1-3 濕度
1.3.1 濕度之意義及相關表示法
1.3.2 濕度之測定
1.3.3 空氣線圖
1.3.4 濕度之變化與控制原則

1-4 雨
1.4.1 雨之成因與雨量
1.4.2 排水設計
1.4.3 雨與建築

1-5 氣壓
1.5.1 氣壓成因
1.5.2 氣壓單位及其分佈
1.5.3 氣壓之變化

1-6 風
1.6.1 風之成因
1.6.2 風力大小
1.6.3 風與地形
1.6.4 風之控制

1-7 都市氣候
1.7.1 都市氣候之特徵
1.7.2 都市氣候之影響及控制

1-8 氣候分區
1.8.1 氣候分區之目的及沿革
1.8.2 台灣之氣候分區

第二章 室內環境
2-1 室內環境概述

2-2 體溫與生理反應
2.2.1 人體本身因素
2.2.2 外在影響因素

2-3 室內溫風濕環境指標
2.3.1 有效溫度
2.3.2 修正有效溫度
2.3.3 新有效溫度
2.3.4 作用溫度
2.3.5 等價溫度
2.3.6 等感溫度
2.3.7 不舒適指數
2.3.8 不快指數
2.3.9 熱指數
2.3.10 風寒指數
2.3.11 舒適度指數
2.3.12 體感溫度
2.3.13 預測平均投票數與預測不滿意百分比

2-4 室內空氣品質
2.4.1 室內空氣之污染
2.4.2 室內污染物種類
2.4.3 污染學說及評估

2-5 換氣理論與方式
2.5.1 換氣次數與換氣量
2.5.2 換氣量之測定
2.5.3 換氣理論
2.5.4 換氣方式

2-6 室內通風設計
2.6.1 台灣建築技術規則通風換氣之規定
2.6.2 通風設計

2-7 室內舒適環境基準
2.7.1 生物氣候圖
2.7.2 室內環境基準

第三章 日照與日射
3-1 日照與日射概述

3-2 地球與太陽
3.2.1 天球運動
3.2.2 真太陽時與平均太陽時
3.2.3 太陽位置
3.2.4 其它相關之太陽位置
3.2.5 台灣地區之日徑圖

3-3 日影曲線與日照率
3.3.1 日影曲線
3.3.2 陰影長度與鄰棟間隔
3.3.3 窗與陰影
3.3.4 日照率
3.3.5 建築物之陰影

3-4 日射
3.4.1 太陽輻射與熱之關係
3.4.2 日射能量
3.4.3 日射能量之計算
3.4.4 建築物之受熱量

3-5 遮陽設計
3.5.1 遮陽種類
3.5.2 遮陽板之遮陽效果
3.5.3 控制日射之遮陽板設計

3-6 日照與日射計劃
3.6.1 遮陽板之應用
3.6.2 日照日射控制

第四章 熱傳與防濕
4-1 熱傳與防濕概述

4-2 傳熱行為
4.2.1 熱輻射
4.2.2 熱傳導
4.2.3 熱傳遞
4.2.4 空氣層之熱傳行為
4.2.5 熱傳透

4-3 傳熱性能評估指標
4.3.1 室溫變動因素
4.3.2 時滯與溫度振輻衰減率
4.3.3 等價外氣溫度
4.3.4 總透熱值
4.3.5 度日與度時
4.3.6 室內頂表面溫度
4.3.7 台灣建築技術規則綠建築基準

4-4 傳熱控制計劃
4.4.1 隔熱材之應用
4.4.2 隔熱構造
4.4.3 隔熱控制原則
4.4.4 建築物外殼之節能設計

4-5 濕氣與結露
4.5.1 空氣中之濕氣
4.5.2 透濕理論
4.5.3 防濕防露計劃

第五章 採光與照明
5-1 採光與照明概述

5-2 光照基本量
5.2.1 光照生理量
5.2.2 光照物理量
5.2.3 光照量之測定

5-3 光照基本理論
5.3.1 完全漫射面
5.3.2 發光度與亮度
5.3.3 反射、透射、吸收

5-4 直接照度計算
5.4.1 點光源
5.4.2 直線形光源
5.4.3 帶狀光源
5.4.4 矩形光源
5.4.5 三角形光源
5.4.6 圓形光源
5.4.7 直接照度之圖解法

5-5 反射照度計算
5.5.1 相互反射之基本式
5.5.2 反射照度之近似解
5.5.3 反射照度之圖解法

5-6 配光與光通量
5.6.1 配光
5.6.2 光通量之計算
5.6.3 非幾何形之配光

5-7 晝光及採光設計
5.7.1 晝光
5.7.2 地面照度計算
5.7.3 漫射晝光照度分析
5.7.4 晝光率與投射率
5.7.5 採光計算

5-8 採光設計計劃
5.8.1 最適晝光照度
5.8.2 採光設計規範
5.8.3 各種採光法
5.8.4 採光設計原則

5-9 人工光源及照明設計
5.9.1 人工光源
5.9.2 照明計算
5.9.3 照明計算步驟

5-10 照明計劃
5.10.1 最適照度基準
5.10.2 照明種類
5.10.3 照明控制方式
5.10.4 照明設計原則

第六章 建築聲學
6-1 建築聲學概述

6-2 物理音響
6.2.1 音波之傳播
6.2.2 聲音大小
6.2.3 音波運動方程式
6.2.4 音波物理性質

6-3 生理音響
6.3.1 音與聽覺
6.3.2 聲音生理量
6.3.3 音之響度
6.3.4 遮蔽效應
6.3.5 哈斯效應
6.3.6 聲音之方向性
6.3.7 樂音與噪音

6-4 聲學材料
6.4.1 吸音隔音原理
6.4.2 吸音材料
6.4.3 隔音構造
6.4.4 隔振構造
6.4.5 消音材料

6-5室內聲學設計
6.5.1 室內音場性質
6.5.2 餘響理論
6.5.3 室容積及體形設計
6.5.4 室內聲學評估指標
6.5.5 聲學設計之整體計劃

6-6 噪音評估與隔音設計
6.6.1 加權音級
6.6.2 噪音評估基準
6.6.3 建築隔音等級
6.6.4 室外噪音評估基準
6.6.5 建築隔音設計
6.6.6 戶外噪音之傳播與控制

6-7 防音計劃及構造
6.7.1 噪音及振動音源種類
6.7.2 噪音振動防止計劃
6.7.3 防音隔振構造

6-8 電氣音響
6.8.1 電氣音響之構成
6.8.2 揚聲器之配置
6.8.3 擴音設備機房

6-9 建築聲學測量
6.9.1 聲學測量內容
6.9.2 吸音係數測量
6.9.3 隔音性能測量
6.9.4 音質測量

第七章 建築與環保
7-1 地球環境概述

7-2 建築生產與環境負荷
7.2.1 環境負荷
7.2.2 建築物之負荷評估

7-3 環保建築
7.3.1 生態建築
7.3.2 環境共生建築
7.3.3 綠建築
7.3.4 環保建築之綜合設計技術

7-4 台灣綠建築評估指標
7.4.1 綠建築評估指標沿革
7.4.2 綠建築評估指標

7-5 環境影響評估
7.5.1 環境影響評估之相關規定
7.5.2 環境影響評估之內容

附錄
附錄A 圖目錄
附錄B 表目錄
附錄C 參考書目及文獻
 
 

三版序

  本書前身為1984 年作者所編著之「建築物理與設備」(初版),1996 年因書中之內容及編排已不合時宜,因此配合新資料改編成第二版之一;2000 年再修訂重新排版成第二版之二迄今。又因為近年來書中之相關資料已陸續更新,新的概念、理論及實驗數據也有所修正,因此於2018 年再度增訂編修成為第三版。

  第三版的內容仍分成七章,第一章為「自然氣候」、第二章為「室內環境」、第三章為「日照與日射」、第四章為「熱傳與防濕」、第五章為「採光與照明」、第六章為「建築聲學」、第七章為「建築與環保」。其中第一章及第二章稱為「空氣環境」,第三章日射部分及第四章稱為「熱環境」,第三章日照部分及第五章稱為「光環境」,第六章稱為「音環境」,第七章內容則為「綠建築及環保建築綜合之設計技術」。

  本書三版編修的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1.國內外相關法令更新為最新之規定。
  2.不合時宜的圖表全部更新為現今通用的版本。
  3.增加計算公式部分例題之演練。
  4.台灣本土與其他各國的規定及資料並列。
  5.字體加大一號版面重排。

  另外,對於本書三版的編修出版,亦期盼能對台灣這塊土地略盡薄力,若書中有疏漏錯誤之處,尚請各位先進不吝來電或來信指教,不甚感激。
 
  陳啓中 謹識2018 年3 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7
    $298
  2. 新書
    73
    $379
  3. 新書
    9
    $468
  4. 新書
    95
    $494
  5. 新書
    95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