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論是哪個領域,只要運用同樣的「行為技術」,就能成為高手
      
        可以重複運用
        
        這是一本行為科學管理的教科書。
        
        書中運用插畫與說明,將可重複運用的行為準則,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大家。只要按部就班的練習,不管是誰,無論在任何領域,都能成為該領域的高手。
        
        特別推薦給會煩惱事情做不好的人。
      
      
  具體可見
        
        本書將高手的想法和行為完整呈現出來,簡明扼要地整理出將事情順利做好的重點。如果你是正想要開始做些什麼的人,我鄭重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模式
        
        這是不論任何事情都適用,能讓你變成高手的基本模式。當你具備有這樣的模式,不論做什麼事物都能變成高手。如果你是那種「清楚區分拿手的事和做不來的事」的人,請你一定要把這本書放在手邊。
      
      
  彈跳踏板
        
        「變成高手的技術」就像跳箱前的彈跳踏板一樣。
        
        如果知道這個技術,成長速度和角度都會有跳躍式的提升。對於那些「忙得經常找不到多餘的時間」或是「必須達成目標的時間已迫在眉睫」的人,一定要知道本書介紹的行為技術。
      
      
  開心的引導
        
        這本書將教你輕鬆達到目標的技術,同時也教你如何不受「不想做」或「完全提不起勁」等情緒波動的影響,而能持續變成高手的方法。特別獻給那些總是「無法開始」或「無法持續」的人。在此推薦你一讀。
      
      
        
結語:「變成高手的技術」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技術
      
        為什麼對於想要開始或持續什麼的人而言,「變成高手的技術」是必要的呢?
        坦白說,我會回答:「是要提高自我效能感。」
        「變成高手的技術」=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技術,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
        你可知道所謂的「習得性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在後天因學習過程而得到的無助感)?這是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在1967年所提出的學說。
          
        賽利格曼將狗關在通著電流的房間中。甲狗所在的房間是「一按下按鈕,電流就會停止」,乙狗所在的房間是「不論做任何事,電流都不會停止」。
      
        結果變得如何呢?
      
        甲狗學會了「一按下按鈕,就可以躲避電流」,所以變得會自動自發地按按鈕。但是,乙狗因為不論做什麼都無法躲過電流,到最後就變得什麼也不做。
          
        此外,乙狗就算被移動到「一按下按鈕,電流就會停止」的房間,也不會做任何行動。
        這兩隻狗有哪裡不一樣呢?
        甲狗認為「自己只要有動作,就會有所改變」。
        乙狗卻抱著「自己不管做什麼,情況都不會改變」的無助感。
        這並不是因為才能的不同,而是能否抱持「自我效能感」,就只有這一點不同。
        習得性無助感的理論,被證實同樣適用於人類。
      
        認為「自己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改變」而每日行動的人,跟認為「不管自己做什麼,情況都不會改變」而每日行動的人,經年累月下來就會有所差距。
          
        即便如此,雖然腦中明白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卻不知道具體上該做什麼才好。雖然被人說要「拿出自信加油吧」,但實際上要如何加油,卻很模糊。
          
        因此,運用以行為科學為基礎的「變成高手的技術」就能:
          
        ●從能夠成功的目標開始  
        ●途中設一個小目標
        ●給自己獎勵
      
        本書介紹了許多能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具體行為技術。
        不論是運用在工作上,念書也好,跑馬拉松也好,什麼都可以。
        首先是運用「變成高手的技術」,試著做些什麼,然後就能感受到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只要持續下去,就能大大改變你的人生。
      
        
了解最適合單打獨鬥的發想法
          
        最後,想跟大家介紹一個發想法,叫做「奧斯本的檢核表」。這是因首創腦力激盪而知名的亞歷克斯‧奧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所提倡的。
      
        奧斯本的檢核表
        1 轉用(Put to other uses):有無其他用途呢?
        2 應用(Adapt):能否從他處借用想法呢?
        3 變更(Modify):能否改變呢?
        4 擴大(Magnify):能否擴大呢?
        5 縮小(Minify):能否縮小呢?
        6 代用(Substitute):能否以其他東西代用呢?
        7 替換(Rearrange):能否替換呢?
        8 顛倒(Reverse):能否顛倒呢?    
        9 組合(Combine):能否組合呢?
      
        奧斯本的檢核表,如同前述,是由九個問題組成最適合單打獨鬥的發想法。
        
        踏入職場後,一定會有那種自己一個人在截止日前必須想出好點子的時候。這時,就針對這九個問題自問自答,試著找出答案吧。
          
        例如,自己公司的商品賣得不好時,就運用第一項「有無其他用途呢?」的觀點,思考如何試著接觸跟目前為止完全不同的客戶。
          
        此外,這九個問題也會暗示你如何針對目前的工作方法及練習方法做檢討。
          
        例如,到目前為止一直持續的練習順序,運用第八項「能否顛倒呢?」的概念,試著顛倒順序試試,說不定練習的成果也會出現變化。
          
        我衷心希望,各位能運用本書所介紹的行為技術,而變得更厲害。
      
         
      
      
        石田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