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靜靜佇立在達爾文的花園

馬克思靜靜佇立在達爾文的花園
定價:350
NT $ 140 ~ 336
 

內容簡介

  進化論與革命論的對話之書,媲美《丈量世界》!
  融合社會科學、人文思想、傳記小說於一體的驚豔之作!
  如果時光倒流,安排兩位不曾謀面的19世紀偉人相遇,將會激盪出怎麼樣的火花?
  他們在人生旅程的最後相識與相知,幽默風趣的對話,卻含意義深遠的時代精神!


  一位是曾讀神學院的英國青年牧師,一趟探索造物者大自然的航行之旅,所見所聞,使他決心投身研究,沒想到,代表作《物種起源》竟使他成了「上帝謀殺者」?

  一位是出生猶太拉比家族的德國青年,為了公平正義社會的理念而投身革命,耗心撰寫的《資本論》,甫出版卻乏人問津,更流亡異國,生活竟窮困到連醫藥費都付不出?

  英格蘭,1881年。兩位大師分別住在相隔不過數哩之處:查爾斯•達爾文在肯特郡的一所牧師宅邸,卡爾•馬克思居於倫敦市中心。兩人的著作改變了世界,他們心知肚明,且引以為傲。然而兩人卻同時飽受失眠與憂鬱所苦:達爾文因提出進化論,被視作異端而感到委屈,此時正默默研究蚯蚓。馬克思等著他所預言的革命衝擊世界,他的《資本論》已出了第一卷卻反應慘淡。

  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天才,同時面臨懷才不遇的低潮,同樣都有徹夜難眠的處境,他們不約而同分別尋求貝克特醫師的協助。經過深度對談之後,貝克特發現達爾文缺少馬克思的積極大膽,而馬克思則過於自負,忘了衡量自己的力量,因此在他的巧妙安排下,為這兩位有著相同際遇的患者,安排了一頓晚宴,除了兩人,與宴的還有幾位極富盛名的科學家、發明家,名單可謂一時之選。總算有機會見上一面的兩人,在醫生的預期下展開了一場精采的辯論,熱烈爭辯之際,卻出現了意外的轉折……

  作者伊羅娜‧亞格將充滿異想的故事與科學、社會學知識結合在一起。描繪出兩位偉大人物與他們超越時代的爭議。

好評推薦

  用小說寫實的手法、詼諧的文筆,重現進化論科學家達爾文晚年的居家生活狀況,同時描寫與他居住近在咫尺、流亡於倫敦的革命思想家馬克思貧病交加的老年困境。──鄭芳雄 專文推薦 (慕尼黑大學文學博士,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伊羅娜‧亞格(Ilona Jerger)


  成長於博登湖畔,在弗萊堡修讀日耳曼語言學及政治學。2001至2011年在慕尼黑(München)《自然》雜誌擔任主編。其後任職自由記者。《馬克思靜靜佇立在達爾文的花園》是她的首部小說。

譯者簡介

邱麗穎


  東吳大學德國文化研究所文學組碩士,德國波昂大學翻譯系肄業。現為兼職譯者,已出版譯作《字母之家》。
 
 

目錄

推薦序/進化論與革命論的對話/鄭芳雄(慕尼黑大學文學博士,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
 
1. 懲罰異教徒
2. 蚯蚓
3. 艾瑪與鴿子
4. 德國病患
5. 無神論醫師
6. 流淚的馬兒
7. 上帝謀殺者
8. 來自特里爾的猶太人
9. 撞球
10. 知識之貝
11. 無神論者同桌的餐前禱告
12. 心痛
13. 死亡與賭注
14. 教會魔爪
15. 肯特山丘
16. 不死的亡靈
 
☉卡爾‧馬克思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後記:史實與虛構
致謝
 
 

推薦序(節錄)

進化論與革命論的對話/鄭芳雄(慕尼黑大學文學博士,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


  德國女作家伊蘿娜・亞格(Ilona Jerger)這部去年發表的處女作《馬克思靜靜佇立在達爾文的花園》(Und Marx stand still in Darwins Garten),形式上屬於傳記小說,部分反映歷史寫實,部分展現作者造境杜撰故事的功夫。此書之所以受到德國文壇普遍肯定,在於作者用小說寫實的手法、詼諧的文筆,重現進化論科學家達爾文(1809-1882)晚年的居家生活狀況,同時描寫與他居住近在咫尺、流亡於倫敦的革命思想家馬克思(1818-1883)貧病交加的老年困境。尤其令人矚目的是作者神來之筆,僅憑兩人曾經贈書、回函的傳記線索,便能微妙微肖地虛構兩人晚宴會談的場景。由此場景所鋪設的前後情節,構成整部動人的小說故事。

  讀者不禁要問,一個是享譽全球、地位崇高的進化論者,一個是流亡他鄉、身無分文的革命思想家,兩人會面有何交集、有何啟發?小說究竟表達什麼主題?

  細讀全篇,讀者不難發現書中主題正聚焦於小說後段所描述的高潮─晚宴。地點是在達爾文的豪華宅邸,時間是1881年,也就是兩位男主角臨終前一兩年。應邀參加的賓客,除馬克思之外,英國動物學家和社會學家愛德華‧艾威林Edward Aveling(1849-1898)以及德國著名醫師和哲學家路德維希‧畢希納Ludwig Büchner(1824-1899)皆為同時代的歷史人物。科學家聚會一堂,無心聆聽達爾文生前最後有關蚯蚓生態研究的成果演講,他們的興趣漸聚焦於「人類的大問題」,諸如萬物究竟為上帝在六天內所創造,或是生物自然演化而成?人類社會應循序改革或必須經由階級革命方能達成社會正義?學者各持己見,由於附和無神論者居多,愈辯愈烈,終於導致維護基督神權的牧師古德威昏厥倒地。

  為了緩和氣氛、撫平心情,馬克思離席走進花園,與達爾文並肩而行。馬克思仰望星空,思及已過世的妻子,慨嘆不知何日方能實現共產社會的天堂於人間。面對這位「共產主義宣言」的發起者、流亡落魄的猶太人,達爾文安慰地說:「我曉得您的日子過得不容易」,「但是我相信,您的光榮時刻會到來的」。作者透過主角說出這個預言,似指後來革命成功後共產國家對馬克思的崇拜,但共產社會是否實現了人間天堂的理想,則留給讀者去深思。對於達爾文這位反對革命、主張改革的無神論科學家來說,「光榮的時刻」毋寧是指鍥而不捨的精神所追求到的理想境界。

  躲在小說人物背後的敘述者給這個晚會下的標題是「無神論者同桌的餐前祈禱」,用風趣的文筆描寫、諷刺這場爭辯不休、不協調的祈禱鬧劇。而作者把全篇小說命名為《馬克思靜靜佇立在達爾文的花園》(Und Marx stand still in Darwins Garten),暗示從自然與人文的角度來看,達爾文進化論(Evolution)所衍生的無神與唯物之運用在馬克思的階級「革命論」(Revolution)形成兩種世界觀,彼此具有某種程度的交集與落差。

  故事題材讓人聯想到2005年德國作家凱曼(Daniel Kehlmann)的暢銷書「丈量世界」(Die Vermessung der Welt),此書也提到兩位科學家的會面:德國自然科學家洪保德(A. Humboldt, 1769-1859)邀請天才數學家高斯(Gauß, 1777-1855)到柏林參加自然科學家會議,談論如何探測地球磁學。所不同的是,柏林會議是史實,達爾文的晚宴卻純屬虛構,但後者讀來更覺詼諧生動,前者是純自然科學的,後者是科學與人文的綜合。

  我們有理由相信,作者亞格確實從凱曼的書得到啟示,因為她書中的達爾文當年登上「小獵犬號」之旅,也為了探測地殼的演變,旅途中「為了安慰自己,想起老洪保德,他在委內瑞拉觀察到,向來跟壁虎一樣,默不作聲,徜徉在Orinoco河裡的鱷魚感應到地震的第一個徵兆」(頁161)。達爾文想學洪保德,為了探測自然踏上遠洋之旅,這究竟是史實,還是作者本人的造境?

  達爾文和馬克思固然是眾所周知的人物,然而這本書所描寫有關兩人真實的家庭狀況和私生活─譬如馬克思與其女管家蘭仙(原名Helena Demuth, 1820-1890)的私生子,及其內心世界,則遠非一般讀者所能涉獵或想像。
  
  作者很巧妙地塑造家庭醫生貝克特這個虛構人物,而把故事敘述時間挪到1881年,正當兩位思想家年老多病需要就醫的時刻。貝克特是穿梭於兩主角之間的關鍵人物,開朗健談,得到病人的信賴。他作為作者化身的成分比其他小說人物還多,他不只看病,還懂得安慰病人,扮演心理分析師,還陪病人打撞球與病人無所不談,而讀者也樂得經由他知道兩位大師很多私生活的祕辛。馬克思這個窮病人晚了幾年後才找他去看診,是病人的富商密友恩格斯付費叫他去的。馬克思失眠偏頭痛較嚴重,樂於知道來訪診的也是他心儀的達爾文家庭醫生,但少開口,他的狀況多半是女管家蘭仙聊天時透露的。種種細節書中描述歷歷如繪,作者自述,她的創作得自很多書信和傳記資料。

  虛構出這個符合因果邏輯、合情合理小說情節,沒有深入研究過其居家環境、生平和作品者是寫不出來的。生動幽默的敘述,逼真的人物造型:包括溫文儒雅的達爾文和率直粗魯的馬克思以外,彈得一手好鋼琴的達爾文夫人、家庭醫生、管家、以及馬克思的密友恩格斯(1820-1895)和其他交往的學者,甚至達爾文視若家庭一份子的母狗波莉和園裡的蚯蚓,不管真實或虛構,皆表達栩栩如生,難怪作者自云:「雖然我的人物各有出處,但他們行動自由,正如波莉一樣,無論何時,想吠就吠」。


 
 

內容連載

懲罰異教徒
 
查爾斯注意到籬笆旁的三個人影時,正尋思著,倘若一隻籬雀以每次零點一秒的頻率交配,一天達上百次,會是什麼樣的感受。這個問題一直在他內心揮之不去,因為他毫不懷疑動物有所感覺。然而他該如何證明?一想起那許多尚未分析的測量序列、筆記跟自己行將就木的年紀,他便開始冒汗。更別提那些未完成的盲甲蟲求愛行為紀錄了。
 
不過這會兒別的煩惱倏忽而至,因為他不得不眼睜睜看著陌生人跨越他的圍籬。天哪!這是怎麼回事?
 
正當那三個人互相幫襯,以免讓籬笆勾住衣褲,查爾斯試著拂去汗珠,卻詫異他的手還是乾的,他明明清楚覺察到額頭上濕濕的。真是令人惶惑。顯然是他心不在焉的緣故,查爾斯總這麼跟自己解釋那些莫名其妙的事。那三個人成功越界,拉直衣服,拍去塵土的當兒,他躺在工作室的躺椅上,頓覺冷熱同時交逼。
 
他摸索著喀什米爾羊毛毯,想把毯子直拉到下巴,可是他的腳糾結在毯子裡,他越蹬裹得越緊。令人討厭的感覺。
 
 那是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眼睛死盯地面,低俯的身形引人側目,且不說:他們的姿態起起伏伏踏進那條沙石路。神色陰沈。也許是因為穿著黑大衣又蓋頭蓋臉才這麽顯眼。
 
 三人在歐洲榛灌木叢邊停步商量。查爾斯看到那女人如何在胸前畫十字,而兩個男人中個子較小的傢伙,一名矮矮壯壯,看不見脖子的農夫,一身週日才穿的盛裝,指指橡樹那頭。緊接著,他們邁步往門口走去,明顯加快了速度。歪躺著顫抖的查爾斯這才想起今天是星期天,園丁不在,要不然他會告誡他們的。他太太艾瑪和管家喬瑟夫去做禮拜了。說不定連女僕們都在教堂裡。而他全然孤身一人。門鈴拉響時他可不會去應門,要是波莉(Polly)激動地高聲吠叫起來——波莉到底在哪兒?——,那三個許是從愛爾蘭來行乞的人,肯定會知難而退,就算是尊重獵狐梗(Foxterrier)的尖牙也罷。
 
快抵達房子的時候,那個高瘦些的男子忽然指向溫室。他們就地轉身。查爾斯擰著毯子,上氣不接下氣。他們要在他的溫室裡幹嘛?他們不是叫花子。搞不好是小偷。
 
接下來的一切如電光石火般發生。一進溫室,那女子便下跪畫十字,再站起來幫那矮壯個子的忙。他們把所有盆栽全扔在地,管他是懸掛著的還是桌上直立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
    $140
  2. 電子書
    65
    $228
  3. 電子書
    65
    $228
  4. 二手書
    69
    $240
  5. 新書
    75
    $263
  6. 新書
    79
    $277
  7. 新書
    79
    $277
  8. 新書
    79
    $277
  9. 新書
    79
    $277
  10. 新書
    85
    $298
  11. 新書
    88
    $308
  12. 新書
    9
    $315
  13. 新書
    96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