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 第35期

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 第35期
定價:300
NT $ 300
  • 作者:中國現代文學學會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2019-08-07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216頁 / 19 x 26 x 1.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群愛好文學的夥伴,深覺現代文學的應用性高過於古典文學,據於時代的需要,應該更重視現代文學的創作和研究,於是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期望凝聚現代文學的愛好者。為凝聚現代文學的愛好者,開發新世紀現代文學的新境界,《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2004年3月正式創刊。

  *本刊為有審稿制度的學術性刊物,於每年六及十二月份出刊。歡迎投稿。
 
 

目錄

【專題論文:數位時代的人文與文學】
數位時代的人文與文學/宋明煒、嚴鋒
人形智能機:晚清科幻小說中的身心改造敘事/賈立元
現實與科幻的交織──論大躍進時期的科幻文學/郭澤寬
「超真實」時代的文學創作/陳楸帆
網絡小說的數據法與類型論──以2018年的749部中國網絡小說為考察對象/戰玉冰

【一般論文】
菲華現代詩中的「華」文化與在地經驗──以雲鶴、和權、謝馨詩作為例/洪淑苓
論法國新小說家羅伯-格里耶與當代中文文學的「非人性化」實驗──以六七十年代香港文學及八十年代末中國當代文學為例/王家琪
晚期風格,臨終之眼──論楊絳《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在其寫作生涯中的特殊性/李麗美

【華文文學文化研究觀察】
「中國近代知識經驗與文學表述」──鄭毓瑜、王德威、林少陽、津守陽、橋本悟、石井剛、伊藤德野、潘少瑜、許暉林、張政傑等座談

前期篇目
稿約
撰稿體例

 
 



數位時代的人文與文學

宋明煒、嚴 鋒


  有關科幻小說的理論自誕生之後,始終關心科幻與現實的關係,科幻抑或完全與是現實的反面,從幻想到逃避現實到現代神話,抑或被認為是與現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科幻即使不是寫實主義,卻有可能在更為曲折的層面,表達文字與現象,話語與思想,虛擬與真實之間的關係。當代理論界熟知法國哲學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有關擬真的觀點,在這一觀點的延伸中,後現代文化有別於古典的模仿、工業時代的生產,而處在擬像與真實已經沒有界線的時代。借鑑尚‧布希亞的理論看來,當代資訊時代的文學藝術,已經無需原型,虛擬即真實。正是在此觀點上,資訊有可能代替現實存在,導向更複雜的可能性,而資訊呈現的世界,已經與傳統文論認為的科幻現實世界無關。

  本期專號共有四位作者的論文提出令人省思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當代的科幻理論家和研究者們不一定侷限於尚‧布希亞有關擬真與真實的考慮,而是從複雜的面向更看重科幻小說在擬真中曲折、豐富地透露出對現實理解、重構的種種方式。其中嶄新的觀察包括:從符合古典模仿理論,即認為科幻可能以幻想的形式反映、放大了現實,或者預言現實的未來走向。郭澤寬〈現實的科幻──論大躍進時期的科幻文學〉聚焦於中國「大躍進」歷史時期,科幻小說的寫作與當代政治、社會脈動的緊密契合與超越,除了技術崇拜、太空探索,還有更貼近民生的食物生產。作品遊走於科幻與現實的範疇,如同作者所言「科幻跟著變得相當現實」,為那個時代留下另類印記。

  另外,科幻體現知識與倫理的理想性,即便在後現代時期之前,也具有重新組合現實世界的知識類型、政治理想、倫理訴求。賈立元〈人形智能機:晚清科幻小說中的身心改造敘事〉討論晚清科幻小說如何在虛構敘事與知識話語的交織背景下,言說人之定義。透過「心─身」模型開啟的造人術、治心、催眠等科學知識的幻想與敘事,甚至還有電氣與魂魄的書寫,探究嚴謹的科學知識與詭秘的民間傳說之間的有趣連結。這可視為晚清知識人對科學知識懷有的素樸熱忱,並由此啟動的敘事與想像能量。

  回到當代類型小說的寫作和發表型態,網路小說常見的玄幻、穿越等類型也屬於大眾閱讀裡接近科幻敘事的寫作。戰玉冰〈網絡小說的數據法與類型論──以2018年的749部中國網絡小說為考察對象〉則透過電腦軟體、大數據和類型研究等方法,歸納出2018年網絡小說的幾個顯著特點,尤其著重幾個類型書寫進行分析。無論對體積量龐大的網路小說,以及類型文學的探討,此文展現一種操作的方法路徑,具有啟發性。

  以上透過幾個面向探觸不同時期科幻敘事與類型寫作必然涉及的科學與現實、知識與想像、網路敘事與方法操作等議題。而本期專號還特別著眼當代科幻寫作與文論的反思。我們熟知二十一世紀的科幻小說通過人工智能、虛擬失控、數位意識等新技術重建科幻的擬真,這即是對尚‧布希亞理論的延展,也是建構在數位複製時代人文與文學的新的前景。陳楸帆〈「超真實」時代的文學創作〉一文是本期科幻專號特殊的邀稿。作者是中國當代著名科幻小說家,透過科幻敘事的實踐與當代科幻寫作的理論反思,陳楸帆從借住AI進行寫作實踐開始,探討科技環境對文學寫作本身的改變,進而探問科幻寫作如何應對科技發展、媒介革命與審美風潮。對應其他幾篇探討不同層面科幻敘事的論文而言,陳楸帆的論述可視為科幻小說家的文論,既有學術探討的深度,亦屬創作談。

  自從二十一世紀初以來,中國科幻的新浪潮引起文學研究重視,學者們從最初對這一現象的描述與初步反省,到近年來開始從知識類型、技術方法、跨界思維等各個角度來考慮此一文學新浪潮的意義。科幻與現實的問題是一個揮之不去的主題。科幻是否有可能創造一種科幻現實主義?歷史上的科幻是否與現實呈現對應互動關係?但更有意義的問題,可能仍是追問在科幻與擬真之間,科幻如何建構自己的詩學,亦即如何建立一種文學形式上的新可能性。詩學的可能,仍對應於知識與思想上有關現實的另類認知,在平凡的意義上可以是對現實的踰矩,在抽象的意義上或可涉及世界觀的根本。科幻與擬真的混淆,可以是一種文本意義、知識意義、思想意義上的三層顛覆。這一點或許是科幻小說的興起,在當代中國文學與思想界最大的意義。

  藉此引言,感謝各方作者的賜稿,同時非常感激各位國內外學者的匿名審閱和提供豐富寶貴的意見。

宋明煒(美國衛斯理學院東亞系副教授)
嚴 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