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場上的哲學家:高中體育課裡的哲學思考

運動場上的哲學家:高中體育課裡的哲學思考
定價:253
NT $ 253
  • 出版社:開學文化
  • 出版日期:2019-11-2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808409
  • ISBN13:9789869808408
  • 裝訂:平裝 / 270頁 / 15 x 21 x 1.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開學文化的哲學書系,旨在推動台灣的哲學教育。本書從運動的主題切入,開啟一個又一個的運動哲學議題。作者為運動哲學領域博士,現任中山女高的體育老師。她從實際的教學現場裡,打開運動日常裡的哲學空間,帶讀者一探運動哲學的趣味之處。本書的內容就遊戲、競賽、身體、現象......等主題,依序拋出提問,再帶著讀者,用一種哲學思考的目光、用一種共通性的角度切入,讓讀者對這些主題的意義,獲得一種更全面性的理解。此外,作者也強調:在公民社會中,我們需要更多的哲學提問。在政治、藝術、運動、文學、音樂等等不同領域的人類活動中,我們都可以透過探求本質的哲學方法,不斷追問,也因此,我們將可說得更多、看得更深。

  最後,在強調「核心素養」的108課綱上路的今年,作者在書中也特別關注並探討了運動哲學在身體素養教育裡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鍾芝憶


  作者擁有運動哲學的博士學位、以及在高中擔任體育教師的多年經驗;同時,她也是一名運動員。在本身豐富的運動、教運動的經驗中,加上她敏銳細膩的思維,反覆回顧、拾起那運動、授課日常中轉瞬即逝的片片段段,在本書中,不斷地以提問的方式,帶著讀者一起去探討、思考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運動日常。

 
 

目錄

推薦序
序言

PART Ⅰ 遊戲哲學
遊戲的想像世界是如何實現的?
運動員的精神可以脫離競賽的本質而生嗎?

PART Ⅱ 運動現象學
不同的身體模態投射出不同的身體空間?
我腦海中可回放的記憶片段有意義嗎?

結語―― 一趟帶有很大溝通誠意的旅程
後記―― 運動哲學在身體素養教育裡的角色
附錄―― 女孩的閱讀手稿

 
 

推薦序

哲學暗房的參觀指南

中山女高國文教師  游千慧 老師


  許多次,在運動場邊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休息著的時刻,芝憶會端著水杯慢慢走近。紅通通的臉還依稀可見剛剛的激烈廝殺,但她坐下來,撥開黏在額頭的濕髮後總是問著:「你剛剛在球場上的身體感覺如何?」「你剛打出那記高 遠球之前、之後,在想什麼?」「你猜得到對手下一球會扣 直線還是斜線嗎?」「剛剛那場球,你記得哪一個畫面?」 「你剛剛擊球前轉了側身對球,擊球的瞬間有什麼不一樣的 感覺嗎?」……十年過去,她依然如此,永遠興味盎然地拋 出問題,等待我們思索,再津津有味地聽著每個人給出的回答。然後,她會有點滿足地再帶著我們一起介入剛剛的回憶畫面中,擷取並放大某個定格的瞬間,對未來的我們給出建 議。我曾覺得,對於運動場上的一切,她有著一種獨特的凝視目光:我們經歷了相同的運動時空,但她總是偷偷帶走了許多無人知曉,或是沒人知道要去捕捉的片段。真有趣的腦袋,我想;但她帶著那些片段去了哪裡?

  一點一點開始讀著這本書的時候,我恍然明白,那些賽後閒聊的對談,都不是無的放矢地拋擲詢問,而是,她將帶著那些片段,回到暗房裡,以哲學慢慢顯影,在耐心而饒富興味地處理、定影後,指認每一幅現象片段背後的細節與意義。或 許可以說,這本書便像是那間暗房的參觀指南;這次,她邀請讀者一同前往,在開著燈的暗房,分享那個原本孤獨而自喜的哲學沖印工作流程。跟著她一起凝視那些運動日常的哲學顯影時,才豁然理解:原來運動的趣味並不只能以汗水淋漓與肢體痠痛的程度作為計量單位,若我們懂得凝視與思索,那麼,在哲學意義脫穎而出的時候,便會如她一樣雀躍,一如影像從原本空無一物的相紙上慢慢浮現出來的瞬間,總是令人欣喜。 哲學,聽起來神聖而遙遠,高不可攀,但她淺白而親民 地描述這種思考模式:「若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一種有趣的發問方式,世界就會變得很有趣!」這樣的信念來自於她永遠很有一回事地,不囫圇吞棗,也不走馬看花地對待生活;帶著哲學的眼鏡來凝視生活,於是便有了趣味。

序言

  五、作者的寫作脈絡

  中研院的黃冠閔教授邀請了臺灣師大體育系劉一民教 授撰寫運動場上的哲學,而同時間也請了音樂老師、國文 老師、藝術老師,還有體育老師(劉一民教授改推薦了我, 我在臺師大的碩博士學位皆是由劉教授指導),從各個實務 面向來寫哲學。如果我們說,有音樂哲學、中國哲學、藝術 哲學和運動哲學這些領域,那麼這些關於哲學的應用,到底 實踐起來有什麼內容?這一系列的書籍目的就是要撰寫哲學 在實務上的運用,因此本書系是有一個很務實的起手式。所 以,對於本書來說,我們要寫的是,在實務上認同到的事。 本書寫下這些帶著處境的思考,然後把它拋向空中,相信同 代人將會透過書中任一部分的哲學思考,找到符合自身生活 處境的共鳴之處。

  生活中的哲學思考

  一般來說,我們對哲學有很多誤解,黃冠閔教授認為我們應該要先展現出哲學落地生出了什麼花,讓一般讀者聞聞看花香,再來思考高中生是否需要哲學教育;我相當地認同這樣的想法,便著手開始寫作。本書的寫作目標是以哲學思考來理解運動現象。意思是說,本書想提出的是:在生活上我們需要哲學思考,生活的意義才會獲得更全面的理解;然而,在哲學思考的釐清下,本書卻也讓運動現象的深層意義油然而生。

  為什麼我們生活上需要哲學呢?譬如說,在序言裡提到的,我們去逛一圈畫展,我們可能是逛了一圈就走出來,但在法國哲學教育的讀本裡,就已經引導法國高中生試著去思考在藝術欣賞中,可以對畫作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譬如說,讀本裡有一張宮廷畫是一個男生親吻了一個女子的臉頰,而這個讀本對學生提問:「道德與幸福必然彼此對立嗎?」這是一個很精彩的提問!因為我們可能用人物畫的真不真,背景是不是中世紀等等很多方式來對這幅畫提問。但如果,我們在欣賞這幅畫的時候,是聽到一股聲音,它說:「為什麼這個畫面比起一對老夫老妻在夕陽下深情擁抱的構圖,更能讓我們笑著發出一聲『唉喲』呢?那是因為,這幅畫面挑戰了道德的界線。」畫中女子的裝扮看似是宴會中的女主角,而偷親她臉頰的男生,裝扮上看似像個馬夫或者地位比較低下的僕人。所以在這幅畫中,畫家「挑戰了道德的界線」,畫面因此溢出了一種小情小愛的愛情。這個例子讓我們知道,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能知道「要問什麼問題?」那麼我們看世界就像帶著哲學思考看畫展一樣,會有趣很多。又譬如說,一樣在那哲學讀本裡有一幅畫,畫面是描繪在公園裡野餐的一群人,而裡面有一個神色自若的女子是裸體在野餐! 讀本提問:「為什麼這幅畫會冒犯到觀眾?」如果這幅畫裡所有人都穿著衣服在野餐,這幅畫也許對欣賞畫作的人來說,就不能挑起什麼情感。但如果我們是要給觀眾一個很意外、很震撼的感覺,那麼就讓一個畫面既異常但又極其正常―—一群人都在常態之中,而裸女的神色也很正常,這一幅畫面 於是便有了震懾人的感受。在上述的兩個例子中,我們明瞭 到,哲學思考的提問方向,在藝術上是要我們去思考,若我 們要給別人一個情緒,那麼這個情緒從何而來?這就是哲學思考在生活上的重要之處。推而廣之,運動場上也有很多現象,如果我們只是一般性的看,我們就會像看畫展一樣隨意地就逛過去了。可是,如果我們忽然對運動場上的現象提問:「打擊出去沒有往一壘衝過去的人算是遊戲人嗎?」當全部人都在操場上打壘球, 但是提問者忽然被眼前的現象嚇了一跳,「怎麼有人打擊出去後慢慢跑向一壘?」這個運動場上的現象,所帶出來的感受 是「這個人沒有在玩球啊!」因為遊戲規則就是要跑壘員盡全力地比球先到達壘包上。運動場上有很多現象,只要我們用哲學思考,善加提問,運動場上的現象也將會變得相當有趣!總而言之,本書的寫作脈絡,是呈現哲學思考下的運動現象,來呼應哲學思考的重要性。

  以「整體」來閱讀,對哲學思考有所共鳴

  現在,在高中教育的現場,有些學校會設立人文資優 班,北部的學校經常能請到臺大、政大哲學系的教授或博 士生來到高中校園上課。而高中校園裡,也常常會有各式各樣的講座。像是本書第三章中,所提到的哲學思考是來自美國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家家艾莉斯.馬利雍.楊(Iris Marion Young,1949-2006)的著作,而她的學生,現在是中研院研究員的陳嘉銘教授,陳教授就曾利用中午的時段,到本校來與 學生對談楊的《正義與差異政治》這一本書。也就是說,現在的高中生,在高中教育裡就有機會接觸哲學,他們看到講座的海報就有機會去聆聽。這一場講座,我正是看到海報的宣傳而前去參與的,現場除了上課的班級同學之外,還有很多是自發性受到海報吸引而來參與的學生,因此,現在的高中生是具有哲學思考的學習經驗的。

  本書的讀者設定,是設定在高中生。但我也曾將本書給高中生、高中老師、體育及哲學系教授試閱。在本書的試閱經驗回饋中,我發現,學生們一開始接觸到運動哲學的議題時,有很強烈的興趣,正如同其他試閱的高中老師一樣。而在我和他們對談的時候,也進一步體會到:如果我不是講真實發生的事,就引不起他們的興趣。所以,在這些試閱經驗裡,我能確定的是,每一個小段落都是我在實踐場域上所 認識到的;而每一個不同的段落,都曾經有不同讀者告訴過我,他們在閱讀時有了共鳴。因此,建議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不用太過擔心因為自身背景的關係,只在某一部份有所 收穫。反之,可以從「整體」的閱讀經驗來評斷:讀者在本書不同運動現象的呈現上,或是不同日常生活現象的描繪上,讀者是否對其中「哲學思考」下所呈現的內容有所共鳴就行了。而最重要的是,讀者只要對其中「一個哲學思考」 下的內容有所共鳴即可,那就是本書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寫 作意圖。

  在這本書的各章裡,我們透過不同的運動現象,都只想 要帶給讀者一個感受―感覺到在「哲學思考下的運動現象很有趣」。因此,建議讀者在閱讀時,可以先整體地看,若 遇到一些覺得困難的內容(不論是哲學內容或運動內容)就 先跳過去,暫時擱置;只要在單個章節上,讀完時感覺到有 趣的氛圍,那就達到本書與讀者溝通「哲學思考」的目的了。 因為,書裡有太多的細節,而我們的背景也有著太多不同的 細節,因此必然或多或少會產生理解上的落差。譬如說,荷 蘭歷史學家懷金格(Johan Huizinga,1872-1945)的「遊戲」觀, 對於有運動哲學背景的讀者就會感到很熟悉;「不確定性」對 於有選手背景的讀者來說,則是在競賽中熟悉的內容,因此 這樣的讀者,就會認為本書的第二章讀起來很有親切感。而 有些讀者正在學球,或者是運動的菜鳥,他們可能會對本書 的第三章的「身體空間」讀起來心有戚戚焉;而有些讀者, 是一般的日常生活的觀察者,當他們發現原來日常生活的現象、遊戲現象能被一兩個本質就精準地區分開來,那他們讀 本書的第一章時,就會欣賞到哲學思考的精彩之處。

  因此,我建議讀者要很「整體的」來閱讀本書。我在此 試著提供讀者三個閱讀後理解的方向,希望你會發覺「哲學 思考」是真的很有趣:

  第一個理解方向是,我們看事情有很多思考的路線,而在本書提供的只是其中一條路線,一條關於哲學思考的路線。 譬如說,關於遊戲,我們不一定要像本書一樣,一定要用局內 人/局外人來思考,不!不一定。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思 考,你可以把遊戲視作是運動,思考運動技術;或用科學來思 考運動。兩條思考路線都可以,而本書只是提供出「另一條思 考的路線」。在本書中,我們提供出多條哲學思考路線和思考 路線下的內容,所要展示的是我們在看現象時,可以怎麼樣去 另類思考,而不是僅僅只有一條思考的路線而已。所以,大家 若能感覺到書中提供的是思考路線及其內容,就是一個正確的 理解方向。

  第二個理解方向是,當我們看完書中所提出的思考路線, 如果讀者覺得這條思考路線合乎道理的話,那麼這樣的思考路 線也就可以拿到日常生活當中,來將現象定位。譬如說,當我 在網球場上時,我可用局內/外人的思考,來分辨出自己可能 是過度嚴肅的人;或者,我們利用懷金格對遊戲的界定,把學 術也視作是一種遊戲形式,然後驚覺到自己可能就是學術場上 過度嚴肅的人,而臨座的同學可能是玩笑者。只要在日常生活 中,面對某種程度上看起來是遊戲的現象時,都可以用這一條 思考路線,來思考日常生活的現象,幫現象各歸其位。讀者若 能認同到哲學思考下的共通性基礎,確實是可以用作於對其他 日常生活現象的理解,這也是一個正確的閱讀方向。

  第三個理解方向是,如果讀者是體育老師,也可以試 試看在體育課堂上實際運用。像是在體育課堂上使用「側身 空間」這一個動作來串連各項運動,就是運用本書內容的方式之一。在體育課堂的技術教學上,我會跟學生分享公猩猩 在遇到敵人時會側身作勢,而母猩猩則是通常會正面作勢威 嚇;但對於敵人來說,側身作勢比較有威嚇的效果,而正 面的身勢總是感覺沒什麼力氣。於是,在一學期的體育課堂 中,學生可以在桌球、羽球、排球的各項技術中,不斷理解 側身空間的發力結構。當然,身為體育老師的我們可以停留 在「側身空間」這個動作對於學生的吸引力上,但如果想說 得更深,我們也可以用書中提到的運動哲學內容,在體育課 堂上更進一步地引領學生從哲學思考來理解運動場上運動現 象的深層意義。

  在序言裡,我主要說明的是,我們看世界其實有很多有趣的方式,像是上述看藝術的例子和運動的例子,我們都可 以透過哲學思考來找到一些有趣的發問方式。本書撰寫的主要企圖,就是要讓讀者在各章的文本閱讀後,感受到若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一種有趣的發問方式,世界就會變得很有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