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他們是想治我的罪,但他們只是想審判我的人格。
      
      
        他說,他曾探索我的靈魂,但卻一無所獲。
      
      
        我必須承認,這、根、本、一點也不重要。
      
      
         
      
      
          存在主義必讀經典
      
      
          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荒誕哲學大師 卡繆經典代表作
      
      
          【隨書附贈卡繆書衣海報】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 李茂生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雅嫺
      
      
          ──專文剖析
      
      
         
      
      
          燠熱的烈陽下,槍鳴彈落,直到面前的阿拉伯人再也無法動彈。
      
      
          這天的陽光和母親下葬那天一樣,刺痛著我的額葉。
      
      
         
      
      
          莫梭原本樸實無華到不值一提的人生,
      
      
          卻在母親逝世後,每一件事都突然失速偏離軌道。
      
      
         
      
      
          那個不願見母親遺容的事、那個在守靈夜喝了咖啡牛奶的事,那個在葬禮上不落淚的事、那個喪禮隔天看了喜劇片的事……那些根本毫無關聯的瑣事,居然在未來通通變成了莫梭人格的量尺,一步一步被解讀為定罪的證據。
      
      
         
      
      
          「正在接受審判的究竟是誰?」
      
      
          莫梭知道是自己,但有好幾個瞬間,他又不是很確定。
      
      
         
      
      
          在檢察官與律師每一次的相互詰問中,他感覺自己的靈魂都在不斷地被抽離出去,被排除於事件之外,被排除於法庭之外,被排除於現場所有人的心靈之外。
      
      
          
      
      
          在莫梭想出答案之前,社會的模板還在無情的輾壓,將人們型塑成同一種樣貌,用世界的法則將每個人都寫成標準答案。
      
      
         
      
      
          而你,想成為的是世界裡的一般人,還是世界外的異鄉人?
         
        
          名家推薦
        
        
           
        
        
            「他的文學作品以明察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瑞典學院諾貝爾委員會讚辭 
        
        
           
        
        
            「他的風度,他的關懷,他擁有的廣大讀者,以及他在巴黎公共領域無所不在的身影,似乎凝聚了一切最典型的法蘭西特性,體現文學、思想和政治介入的結合。」──托尼.朱特(英國歷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