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職場生命力:個人、組織、領導管理的靈性塑造

喚醒職場生命力:個人、組織、領導管理的靈性塑造
定價:260
NT $ 234
  • 作者:陳明晃
  • 出版社:城邦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20-11-1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919316
  • ISBN13:9789869919319
  • 裝訂:平裝 / 192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工作是生活的核心,
對你的工作賦予「意義」,
才能為生活帶來「價值」!
 
  工作占據人生大部分的時間,
  為我們帶來經濟生活的支持、
  學習成長的動力、社會接觸的聯繫,
  更有助達成人生中的自我實現目標。
 
  但你可曾想過:
  為何自己要做這份工作?這份工作對我有何意義?
  我或我所屬組織的存在,又具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當你能夠感知到工作的重要意義,
  才能持續投入熱情於職場,找到真正的價值與歸屬感。
 
  職場靈性正是人在工作中所展現的生命力,
  有助於激發自我實現的動機,凝聚組織成員的向心力。
 
  ◎如何加強職場靈性?
 
  •個人領域
  在別人需要之時,對他們做一些有益的事。
  讓我們成為自己和別人生命故事中的作者。 
 
  •企業組織
  透過互惠和團結,帶來組織績效的提升,
  最終才能轉變成持續追求卓越的組織。
 
  •領導管理層面
  以社會交換作為獎勵方式,更能強化員工的激勵行為。
  將正在進行的事情,連結到「為何而做」的意義;
  強調社會規範層面的象徵性善意,將使人們更樂意貢獻。
 
本書特色
 
  一、從個人、組織、領導管理三方面,循序說明培養職場靈性的意義與重要性,兼顧理論與案例,適合有心提升職場熱情者入門學習,亦可依循書中提示深入探究。
 
  二、每章末均設置「心靈探索園地」,搭配輕鬆插畫,讓人在閱讀之餘,也能再次反思該章重點,叩問自己內心的聲音。
 
專業推薦
 
  「本書是中文書籍中少數討論職場靈性的書,內容涵蓋個人和組織的職場靈性,先從個人談起,同時也介紹個人如何提升職場靈性的作法,非常實用。」——翁瑞亨(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
 
  「作者透過在職場管理的觀察與實務經驗,將精闢又寶貴的心得集結成書,期待像一位傳道的宣教師,分享如何享受工作幸福感的福音。」——鄭頌苑(馬偕紀念醫院 院牧部主任牧師)
 
  「作者藉著《喚醒職場生命力》這本書告訴我們,精確切割下來的三稜鏡,可以折射出豐富的色彩、散發生命力,讓你的人生更有意義。」——杜志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明晃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副院長
  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博士(Ph.D.)
  國立中正大學傑出校友
  衛生福利部醫院評鑑常務評鑑委員
  台灣高階醫務管理師
  醫務管理期刊編輯委員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 理事
  台灣健康保險協會 理事
  精實醫務管理學會 理事
 

目錄

推薦序 為生活而工作?或為工作而生活?/翁瑞亨
推薦序 樂在工作,創造人生的價值與幸福/鄭頌苑
推薦序 提升靈性,重新聚焦生命的意義/杜志挺
自  序 一場生命價值的探索之旅

導論篇
Chapter 1 職場靈性的概念

一、如何感受工作的生命力與價值?
二、何謂職場靈性?

Chapter 2 從職場靈性探索工作目的、意義與價值
一、人為了生活而工作,或為了工作而生活?
二、找到自己工作的意義

個人篇
Chapter 3 如何突破個人的困境?

一、如何審視內在身心靈健康?
二、書寫屬於你的人生精采故事

Chapter 4 個人職場靈性的塑造
一、如何提升職場靈性?
二、靈性的養成要素

組織篇
Chapter 5 組織的困惑

一、組織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二、如何建立組織的正向價值觀?

Chapter 6 組織中職場靈性的塑造
一、如何塑造職場靈性?
二、靈性為職場帶來的正面效應

領導管理篇
Chapter 7 領導管理的挑戰

一、領導者有形與無形的影響力
二、目標管理帶來的利與弊

Chapter 8 靈性領導的表現與培養
一、用靈性的角度探索領導與管理
二、靈性領導具有哪些價值?

Chapter 9 靈性領導的管理活動
一、靈性領導的管理活動
二、靈性領導的工作典範

註解
 

推薦序
 
為生活而工作?或為工作而生活?
翁瑞亨/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 前恆春、屏東、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
 
  為何我要做這份工作?
  這份工作對我有什麼意義?
  我的存在或我所屬組織的存在,具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當我們每天從事類似的工作,尤其工作的時間占我們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而且是最精華的時間,日復一日,終有一天這些問題會縈繞在我們心中。
 
  到底我們工作是為了賺錢養活自己和家人呢?還是有其他更高超的目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當人在工作時,最基本的需要是賺取工資,達到溫飽,接下來希望工作安全,人際關係和諧,並受到尊重,最高層次希望達成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
 
  有人說:「找到工作的意義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們看到人可以為了追求生命的意義,而願意「忘我」的付出。當許多人對自己的付出和報酬斤斤計較時,就無法從中享受快感和幸福。
 
  職場靈性就是在探討工作的意義,除了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外,還希望安全、良好的人際關係,受到尊重,而且覺得有意義。職場靈性除了影響個人外,對於各級主管的領導管理模式,乃至於整個組織文化的塑造,都有很大的功效,因此這個議題愈來愈被重視。
 
  本書是中文書籍中少數討論職場靈性的書,一開始先說明:何為職場靈性?作者引用很多管理專家的看法,並且對於這個議題有很深入的剖析。本書內容涵蓋個人的職場靈性和組織的職場靈性,先從個人談起,同時也介紹個人如何提升職場靈性的作法,非常實用。
 
  而對於整個組織的運作,如何建立良好的組織文化?如何培養組織的職場靈性?對於領導管理階層也有許多建議,非常值得參考。當然也缺少不了實例分析,如:製造Volkswagen汽車的福斯公司、Yahoo公司等。
 
  本書作者現為嘉義基督教醫院行政副院長,對於醫院管理有二十多年的經驗,在臺灣的醫院管理界頗具名聲,也是醫院評鑑的委員之一。本書可說是作者二十多年來經驗的結晶,尤其對於醫院管理方面有極多的經驗累積,值得借鏡。
 
  對每一位職場工作人員,本書是不可多得的好書,可以一讀再讀,並且使用來提升職場靈性,讓工作更有意義、生活更幸福。對於主管或組織的領導者,特別是希望擁有卓越的領導管理,以塑造優良的組織文化者,更是不可不讀本書,並可將之用於每日的領導工作中。
 
  但願這本書能幫助每一位閱讀者:工作更有意義,生活更快樂!
 
樂在工作,創造人生的價值與幸福
鄭頌苑/馬偕紀念醫院 院牧部主任牧師
 
  靈性(spirituality)是抽象概念,目前仍無公認的定義。早期西方文化靈性與宗教的概念沒有區分,靈性即等同於宗教。20世紀靈性覺醒運動後,宗教不再等同於靈性,靈性開始被賦予多元的內涵。
 
  「職場靈性」源自1990年代,管理學界面對職場高度競爭、人際關係疏離、團隊士氣低落等議題反思,所提出之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期待提升組織績效。
 
  近年來,醫界也將靈性照顧放入評鑑條文,可見其受重視程度。在病人關懷工作上,人們「靈性安適」大略觀察幾項指標:即生命擁有幸福感;有意義感;有內在力量;與外界保有緊密、和諧的關係。職場靈性探討之目的,所期待能提升工作整體環境的氛圍,也與這些可貴的內涵密切相關。
 
  《聖經‧傳道書》五章18節:「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喫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這經文是對工作之尊貴和神聖性最好的註解。人生能因上帝賞賜的才能,而享受辛勤工作所得的果實,乃是最大的喜樂與滿足。然而,對許多人而言,職場環境不佳、勞動超時、同儕競爭、業績壓力、主管霸凌……都讓工作成為重擔,周而復始,投注那麼多時間在工作,只感到身心疲憊,沒什麼意義可言。
 
  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曾說:「工作就是人生。我人生的意義就是工作,假如沒有工作,我的人生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他套用笛卡兒名言「我思故我在」為「我工作所以我存在」,認為工作使人覺得自己是能幹的、有用的,被社會重視的。
 
  許多熱心服務的義工,雖然沒有支取任何報酬,但是他們卻樂在其中,因為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也因服務受到別人的讚美,獲得極大滿足。這讓我想起母親,在她80幾歲的時候,每回家族二十多人團聚時,她都堅持親自下廚。雖然,她的手藝比女兒、媳婦強得多,吃她煮的美食是極大享受。只是,我們不忍心讓她勞累。最後,兒女還是選擇在旁邊幫忙,讓她盡情發揮。因為,看著兒孫們吃得津津有味,她不僅感到滿足,而且還覺得非常幸福!
 
  工作的確是能給予人價值感、意義感及幸福感的。明晃兄一直是待人仁厚、古道熱腸的人,他透過在職場管理的觀察與實務經驗,將精闢又寶貴的心得集結成書,期待像一位傳道的宣教師,分享如何享受工作幸福感的福音。書中分別由個人省思、組織經營、管理典範等多個面向,說明個體、團隊、組織要怎麼一起努力,確立良好的價值觀;領導者應以身作則、豎立典範,並增進各種關係緊密連結,以共同營造更好的職場氛圍,讓工作環境注入一股充滿熱情的生命力。
 
  我非常榮幸能推薦這本好書,並深信它能為讀者指點迷津,帶來實際的效益與滿滿的祝福。
 
提升靈性,重新聚焦生命的意義
杜志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從少年到白頭,我和作者暢談生命和信仰,竟然已經超過了四十年。這次明晃兄將職場的意義和生命力做一完整詮釋,我很榮幸能為本書寫序,作為他四十多年來一脈思緒的見證。
 
  首先,作者要讀者思考的問題是:人生需不需要有目標?這個目標一定要有意義,否則要與不要沒差別,就不算是個目標。《聖經》中的「傳道書」說,一切都是虛空、一切都是捕風;就是說不管是好是壞、努力或不努力,結果不會有什麼不同,這個世界照常運作。所以我們訂下人生目標,努力達成或是達不到,對這世界其實沒多大差別。不過問題不在這個世界而在個人,因為沒有人能將人生走過兩次。
 
  就像本書第三章所提到的少年,提著油將大豪宅逛兩次。第一次少年只注意自己手中的油,怕潑灑出來,很小心地走,結果什麼都沒看到。第二次雖然飽覽美景,但是手中的油潑了。如果有第三次,這位少年一定會走得更小心,既飽覽美景又不潑灑油。不過,人生只有一次,而且沒有選擇,最終都會結束。所以是不是要有意義?其實是在回答自己。
 
  這個世界好像是個三稜鏡。鏡子有三邊,第一邊是個人,第二邊是群體,第三邊是社會。在個人的邊有靈、魂、體三個層面。每個人都希望追求這三個層面的美好。在追求身體的美好上,我們喜愛美貌、健康、舒適、方便等。在追求魂的美好上,我們想要有成就感、滿足感、歸屬感、幸福感等。而對靈的美好追求是人類特有的,我們思考信仰問題、生命意義、人生使命等。在群體的邊,人是群居動物,群體可以小至夫妻或大到企業。人類藉由群體而得以存活、分工,並得到滿足。在社會的邊,則包含了制度、文化、分配方式等多個面向。制度可以有君主制度、極權制度、民主制度等;資源分配方式則對應著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或各種修正主義等。
 
  生命其實也存在著一個三度空間的三稜鏡:個人、群體、社會。在這三度空間的任何一個截面,都是一個二度空間的三稜鏡。在這三稜鏡的三個邊,則決定了每個人的生存空間和可能追求生命意義的範圍。例如在一個極權社會,每個人被分配一個角色,歸屬於某個單位。每日勞累工作只得溫飽,此時的生命意義能談的就有限。而當資源豐富,產出多於消耗,角色得以分工,分配漸趨合理,此時的三稜鏡才能折射色彩。如果我們仔細看,在討論職場的生命力時,我們正從三度空間的三稜鏡,截取了一個二度空間三稜鏡的截面。這個截面可以有各種截取角度,所以擁有各種可能。一個三稜鏡的截面代表著我們的生命現況,三稜鏡截面可以跟隨著理念改變,也就是說切下的截面可以有很多可能,可以隨著社會變遷、個人成熟度而改變。
 
  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藉由生命力的提升,重新聚焦生命的意義。在個人方面要從身體調整為傾向靈性。例如第四章,作者提到可以藉由對死亡不可避免性的認識,強化個人靈性,這點我非常同意。我曾在香港負責EMBA 課程十年,常在第一次上課時告訴這群企業精英,人生終將歸零。當你提升得愈高,歸零的下墮距離愈長,而且會是單獨地、空手地歸零,沒有人能例外。所以我們必須思考:如何讓這段人生最精華的時間,過得最有價值,更懂得敬天愛人。
 
  組織是職場中個體的組合。作者在第六章強調,提高靈性能對組織帶來正面效應。組織的靈性是什麼?當一個組織能讓成員提升內在生命,工作意義和團隊合作就應該能表達出組織的靈性。所以一個組織要有願景,要塑造價值觀,要帶給成員歸屬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聯繫感,這個組織就會是有靈性的組織。
 
  職場生命力的塑造關鍵在於領導者。領導者個人的靈性和價值觀,會決定組織的方向和成就。如何激勵員工、提升效率、具有同理心和同情心、塑造組織文化,和員工的靈性、價值觀結合,是一個領導者的責任。本書的第七、八、九章便帶領讀者在這方面進行深入探討。領導者不只要設立組織目標,負責組織運作,還要帶領組織學習。一個領導者需要在產、銷、人、發、財、資六個重要管理元素,展現靈性管理,並須有正確的倫理判斷,有勇氣帶領組織面對挑戰、突破限制。
 
  最後,明晃兄藉著《喚醒職場生命力》這本書告訴我們,精確切割下來的三稜鏡,可以折射出豐富的色彩、散發生命力,讓你的人生更有意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