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地:中區慈濟志工環保口述歷史

惜地:中區慈濟志工環保口述歷史
定價:450
NT $ 405
 

內容簡介

  出於一分疼惜大地的心。環保志工用雙手膚慰大地,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環保,時下最夯的議題,卻是慈濟志工已力行三十年的生活日常。本書十位主角過去都不了解環保,直到投入慈濟做資源回收,才正視當代生活對大地的攫取與破壞,進而體悟證嚴上人所說「惜地」的重要。他們透過口述分享生命經驗,期待人人為守護地球,共行簡約生活,珍惜資源,才能福蔭代代子孫。
 
  本書十位主角都是落實環保生活的慈濟志工,有人是參與三十年前的「吳尊賢社會公益講座」,聽到證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回家後就投入環保,並在鄰里間開枝散葉的「先行者」;有人是追隨先行者的腳步,繼而在社區帶動與推廣的「共鳴者」;有人是默默投入,不遺餘力的「小螞蟻」。他們的口述不談學問、不論地位,只有疼惜物命、守護大地的用心,以及充分發揮人身使用權的生命價值觀。
 
  承擔訪談記錄的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平常負責記錄慈濟的社區歷史,此次藉由口述歷史方式,從訪談、聽打、聽校、整稿及考據的嚴謹作業中,記錄環保志工在中臺灣走過三十年的菩薩足跡,豐富慈濟史料,同時,為人間留下人品典範。
 
愛天惜地  感動推薦
 
  「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三十年前不經意地呼籲,三十年後的現在,環保已經成為國際大事,慈濟人做出來了,在全球十九個國家地區,有逾十一萬位環保志工,人人都是以臺灣為典範,環保做得最好就是臺灣。臺灣無以為寶,以環保、善與愛為寶,這都是因為有一群環保菩薩的付出無所求,真正是覺有情的人間菩薩。每一位環保菩薩都有豐富的生命故事,都值得說出來,記錄成書,留下歷史紀錄。這是要為我們生生世世留歷史,成為後人的學習典範,是為了替後代子孫造福、植福,為了清淨大地;每一個人要「從我做起」。──證嚴法師(佛教慈濟功德會創辦人)
 
  世界各地有許多為環境獻身的志工團體、保育中心,慈濟大家庭也在上人的帶領下,透過具延續性的環境活動,引起更多人們關注環境議題、響應環境保護,正視自身與環境間的相處之道。如同上人所說,期許人心虔誠,愛心凝聚,透過每一個人的力量去改變,減輕地球的負擔。──林佳龍(前臺中市市長)
 
  他們共同的特質就是樂觀、感恩、惜福、毅力及永不放棄的精神;他們都不是大人物,卻都是以自己一生成就環保的大英雄。他們是「善護念的環保菩薩」!──張皇珍(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慈濟環保志工(口述者)
 
曾益冰
 
  一九三三年出生於南投埔里,雙手因幼時燙傷而攣縮變形,致使求學之路受挫,但仍力爭上游。一九七八年接觸慈濟,一九八二年受證委員。一九九○年八月,臺中新民商工的吳尊賢社會公益講座後,他從臺中開始推廣環保,再擴大到嘉義、雲林、彰化、南投、苗栗五縣市。年近九十歲的他,仍固定每週三天出門做環保,數十年如一日,有「環保老尖兵」的別稱。
 
張玉妹
 
  一九四六年出生於南投縣國姓鄉大石村,一九六八年與柯春枝結婚,一九八三年成為慈濟會員,一九九四年開始做環保,一九九五年受證慈濟委員,同年借地成立「佛教慈濟北山資源回收站」。為了讓環保普遍全鄉,辦理多場社區宣導茶會,讓全鄉鄉十三村都設有回收點。後來回收站用地歸還地主,兩人在國道六號高架橋下成立新站,讓當地環保得以延續。
 
黃翠玉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嘉義朴子的窮困家庭,初中休學隨父母在桃園夜市擺攤。一九八○年與邱昇權結婚,婚後定居臺中大里。一九九○年夫妻到臺中新民商工聽證嚴上人演講,初識做環保並與慈濟結緣。一九九六年受證慈濟委員,一九九八年在內新市場擺攤賣麵,並成立夜間環保點,接引許多會員和志工。二○一九年二月收攤退休,但仍持續環保工作。
 
劉榮欽
 
  一九五五年生於臺中市北區,身懷電工專長,一九七九年退伍後,到電子公司上班認識太太陳俐伶,隔年結婚,育有二子。後夫妻自行創業,經營代書事務所。一九九一年認識慈濟,因此投入見習、帶慈濟列車等;年底,在家中成立環保點、開自家車載運資源回收,是慈濟在臺中市推動環保的先行者之一。一九九二年受證慈誠,隔年受證委員。
 
許國連
 
  一九五○年出生於臺中縣大里鄉,家中父母務農,小學一畢業便去當學徒,後因為家裡農務需要才又回去從事耕作。一九九一年因收聽漢聲電臺《慈濟世界》廣播節目而認識慈濟,開始做環保,並於一九九四年受證慈誠,他一心一意耕耘環保,是慈濟在大里帶動環保的先行者。
 
柯國壽
 
  一九五八年生於臺中縣大甲鎮,一九八一年與李定娥結婚,婚後要扛起家計與事業的壓力,讓他開始對妻子拳打腳踢,直到一九九一年接觸慈濟的環保活動,經志工以佛法引導,才逐漸改變自己的脾性。一九九五年夫妻倆人同時受證,同年他開始雇用更生人,並帶他們投入環保、校園反毒宣導等活動,協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林淑嬌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南投埔里農家,受父母影響,有著「好天著積雨來糧」的觀念,學習各種事物。認識慈濟後,希望成為證嚴上人的弟子,不但認真負起慈濟委員要具備合群、端正的思想、菩薩的毅力三項條件,還落實在生活中。一九九七年受證慈濟委員,承擔小組長、環保組及手語老師,二○○八年承擔環保合心幹事。
 
邱淑姿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彰化縣埤頭鄉的農家,一九八六年自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九○年甄試上教職,一九九三年成為慈濟會員,二○○○年受證為教聯會老師,二○○一年受證為慈濟委員。二○一二年確認罹癌後,隔年發願進入校園宣導環保一千場,行願的腳步包括機關、行號,甚至到中國大陸、泰國等地。二○一七年達成第一個一千場,二○二○年圓滿第二個一千場。
 
簡珠香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南投草屯,一九七七年結婚,但婚姻不順,嘗盡人生苦澀。後因聽到證嚴上人開示錄音帶中一句「甘願做,歡喜受」,了解因緣果報,進而加入慈濟志工,一九九七年受證委員。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後,體會人生無常,國土危脆,即發心推動環保。二○○一年擔任烏日區環保幹事,積極拓展社區環保點,且陸續培養三十多人受證。
 
黃國忠
 
  一九四五年出生於苗栗縣卓蘭鎮,一九五六年全家搬到臺中縣石岡鄉居住。一九八○年成為慈濟會員,一九九七年參加培訓,並開始參與環保工作;一九九八年在東勢大橋下設立土牛環保站,同年受證為慈誠;二○○三年再與太太一同受證慈濟委員。二○○四年從職場退休,專心做志工,服務社區。二○一九年三月,為遵守法規,結束環保站運作,轉而加入其他慈濟環保站,繼續為守護大地盡心力。
 
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口述整理)
 
  張淑宜、施金魚、林雪花、林淑懷、林淑緞、張麗雲、張美齡、賴秀緞、洪素養、楊素萍
 

目錄

上人開示            環保初心 世代傳承               釋證嚴
推薦序              菩薩覺有情                      林佳龍
推薦序              善護念的環保菩薩                張皇珍
出版緣起            做就對了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口述人物
還沒做夠!——曾益冰訪談紀錄……………………………張淑宜
南投國姓鄉環保推手——張玉妹訪談紀錄………………………………施金魚
市場說環保 處處是道場——黃翠玉訪談紀錄…………………………林雪花
開道鋪路走過三十年——劉榮欽訪談紀錄………………………………林淑懷
三輪車到鐵牛車 跑出大里環保路——許國連訪談紀錄………………林淑緞
懺悔得清淨 心靈環保度更生人——柯國壽訪談紀錄…………………張麗雲
動手動腦的環保實踐家——林淑嬌訪談紀錄……………………………張美齡
罹癌後自我祝福 宣導千場再千場——邱淑姿訪談紀錄………………賴秀緞
轉動社區環保,點線面不漏接——簡珠香訪談紀錄……………………洪素養、楊素萍
土牛環保站的守護者──黃國忠訪談記錄………………………………賴秀緞
附錄
慈濟臺灣各類資源回收總重量
慈濟環保志工臺灣分布概況
慈濟環保據點臺灣分布概況
慈濟環保三十中區大事記
 

上人開示
 
環保初心 世代傳承
 
  今(2020)年是慈濟環保三十年,還記得三十年前的8月23日,那天我人在臺中,清早要到妙雲蘭若去拜見我的師父(印順導師),車子經過一個夜市場時,一陣風把地上的紙、塑膠、紙板吹起,垃圾就這樣撞上擋風玻璃,坐在副駕駛座的我,嚇了一大跳。
 
  所以那一天晚上,我到新民商工演講(吳尊賢社會公益講座)時,就把早上遇到的那一陣風,這一堆垃圾的事情,重講一遍。我告訴大家,人說臺灣是寶島,而我說臺灣是淨土,如果有心來整頓,一定可以整頓得比現在更美,但是這需要很多人的力量。諸位,你們可以鼓掌的這兩隻手,就可以做什麼?垃圾分類啊。我希望我們大家,共同來一個呼籲,要如何呼籲?來呼籲消滅垃圾的推動。
 
  這個因緣,大家聽見慈濟、看見慈濟、了解了慈濟,所以會員、委員就這樣不斷地手牽著手投入慈濟的隊伍來。很感恩那一年的演講,的確是結了不少緣,慈濟人也就這樣出來,那樣的過程都一直感動著慈誠、委員。每一次我要到哪裡去說話,他們事先都要去清掃。
 
  從那一天呼籲做環保開始,「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我們做到了。三十年前不經意地呼籲,三十年後的現在,環保已經成為國際大事,慈濟人做出來了,在全球十九個國家地區,有逾十一萬位環保志工,人人都是以臺灣為典範,環保做得最好就是臺灣。
 
  臺灣無以為寶,以環保、善與愛為寶,這都是因為有一群環保菩薩的付出無所求,真正是覺有情的人間菩薩,他們做出了典範。這一萬多個日子裡,菩薩沒有停歇過,天天如一日,沒有上下班的打卡,一大早天未亮出門,晚上做到摸黑回家,很多人連過年過節都沒有停歇,還要再去環保站打理打理。這就是慈濟人,那一種無私的大愛,無價的付出。
 
  大家為師父一句話而做,不怕辛苦,不分早晚,天未亮就做,天天都這樣做。為了讓環境永續,都是自假自費、全年無休地投入。所以我說,真的是師父欠大家的人情債,欠大家的情很多,我生生世世都還不完,只好生生世世、心心念念、年年月月都是跟你們說感恩!我們要保持著生生世世同行菩薩道,我們的緣是結很深,是永遠不會斷,所以我很感恩啊!
 
  期待每一位慈濟人總是莫忘那一年,三十年前,環保意識在臺灣民間還未普及,如果沒有那一群投入的志工,就沒有今天的成果。2010年,環保推動二十年的時候,我行腳到全臺大大小小的環保站,向志工感恩,也要大家挺腰說環保,向社區居民宣導「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的觀念,鼓勵人人珍惜物命,確實做好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
 
  後來我又說「忍痛教育」,為什麼呢?因為2014年6月,我行腳到高雄大寮環保站的時候,正好有一輛環保車回來,我走過去看車子倒下來的東西,有垃圾、廚餘,還聞到回收物沒清洗乾淨所散發的臭酸味。我很不忍心,也很捨不得,到了高雄分會後,就跟環保菩薩們說「忍痛教育」。
 
  教大家要婉拒民眾未做分類、夾雜不可回收物的垃圾,維護環保站的環境衛生,也保護自己的健康。大家很為難,覺得這樣是拒絕民眾的好意,會中斷民眾的愛心;我告訴他們,有愛心也要有智慧,要適時開導,讓民眾得到教育,而非長年累月養成不分類的習慣。所以說要「忍痛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淨化人心,帶動正確的環保觀念與行為,讓民眾增長道心。
 
  我們不只是為大地做環保,還要帶動人心環保,習氣就像一堆未分類的垃圾,需要用心分類,可用的加以珍惜,不可留的就要即時清理乾淨,做好心地環保,不能養成不好的習慣;人生短暫、無常,沒有辦法讓我們慢慢改。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沒有做好,將來要改善資源回收分類的型態就很困難了。
 
  時間累積過來,我們一直一直宣導,社會人士也都了解,大家都有經驗,家家戶戶懂得分類,資源就乾淨多了。從三十年前的那一群人,一直到現在所有菩薩愛的累積,期待著這一分愛是無量無邊,但願愛的能量凝聚更大、更廣。這個時候,就是又要大提倡的時刻了。
 
  每一位環保菩薩都有豐富的生命故事,都值得說出來,記錄成書,留下歷史紀錄。這不是要炫耀,是要為我們生生世世留歷史,成為後人的學習典範。大家要知道,每一本書都可以度人,慈濟這一部大藏經不能沒有你、我在其中。
 
  未來的社會是年輕人的社會,現在年輕人各有事業、學業,以後誰來整理環境?誰來愛惜資源?這都是我們要多教育,看能不能帶出更年輕的志工,投入環保工作,不是為了錢,是為了替後代子孫造福、植福,為了清淨大地。
 
  環保今年已經三十年了,大家最近都是一直在做宣導教育,試著要把做環保,從內心的歡喜,與外面的價值接軌,希望能讓環保亮點更多一點,讓更多人能看得見,不為什麼,單純只是為了環保教育。
 
  今生為子子孫孫教育下去,來生我們還有一個很健康的天地,氣候是調和的,大地還是有豐富的五穀雜糧。期待我們的生活無慮,來生來世還可以這麼富有的大地,還是清新的空氣,要從我做起,每一個人從我做起,所以請大家要多用心。
 
  彙編自1990年8月23日臺中新民商工「吳尊賢社會公益講座」開示、《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四年秋之卷》第580頁、2020年7月27日至9月14日證嚴上人志工早會開示、「2020年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會」8月23日圓緣開示。 
 
推薦序
 
菩薩覺有情
林佳龍(前臺中市市長)
 
  2020年是世界地球日五十周年,也是慈濟推動環保三十周年,人與自然依存關係密切,慈濟基金會也在這一年透過各項活動邀約社會大眾了解環保與氣候變遷、地球永續發展的關聯。臺中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為環保三十口述歷史紀錄的出書,也讓佳龍想起三十年前,證嚴上人應邀到臺中市新民商工進行「幸福人生」講座時,呼籲「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三十年後的今天,全球已經有一千八百多萬人次響應,投入環保志工的行列。 
 
  近年來,全球面臨嚴峻的環境問題與大自然反撲,特別是2020年的COVID-19疫情擴散全球、澳洲森林大火等,無不在提醒人類應該去正視自己對於環境與世界的作為。如何轉危為安,是我們的共同課題,世界各地有許多為環境獻身的志工團體、保育中心,慈濟大家庭也在上人的帶領下,透過具延續性的環境活動,引起更多人們關注環境議題、響應環境保護,正視自身與環境間的相處之道,如同上人所說,期許人心虔誠,愛心凝聚,透過每一個人的力量去改變,減輕地球的負擔。 
 
  記得晨起時的《草根菩提》節目,許多慈濟家人在天未亮之時即默默在各地環保站從事環保分類工作,以實際行動實踐上人的法,一人雙手,匯聚百手、千手的力量,點滴成就現在的慈濟志業,這樣守護地球的心志,令人感動與敬佩。我們常說拯救地球,其實拯救的不只是地球,而是自己,因為最後需要依靠地球支撐下去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萬物。 
 
  慈濟除了環保志工的投入外,也在各項建設或是生態保育中融入環保概念,以愛護環境大地為優先考量。與地球共生息也是環保的重要環節,佳龍在臺中市長任內,在四年內種植了逾五十萬棵樹,在閒置公有地、裸露的山坡地、海岸及河口等地點種植原生樹種,解決因都市快速擴張所引起的水災及熱島效應等環境問題,並建構城市緩衝綠帶,盼維護生態與提升生物多樣性。 
 
  2018年舉辦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期間,我們也決定以「花現 GNP」為主題,以臺中的地方特色為主軸,強調綠色(Green)、自然(Nature)與人文(People)等核心價值,充分展現花博重視「生態」,強調跨物種、跨文化「共生」、「共好」的精神,盼生態保育深化為對這片土地的永續關懷,構築人類與自然間的共好未來。
 
  環境保育包羅萬象,其實就從意識到自己對環境與土地的責任開始,我們也從周遭開始落實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佳龍在交通部推動兼顧綠色價值,包括國道紫斑蝶保護、中部石虎路殺預警系統、墾丁陸蟹產卵保育等都是指標性作為,盼生態保育讓道路更有溫度,以後動物在路上將不是被路殺,而是祝福。 
 
  《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鋪路護大地》是三年前慈濟歲末祝福的主題,佳龍記得當時上人說,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天下慈濟人都是以大愛共同作伴,人人都是「覺有情」的人間菩薩,落實佛陀教育,力行菩薩道。上人很堅持:「對的事情,做就對了。」「環保」就是從自己足下的那一片天地開始,邊做邊學,向外推展。 
 
  「大愛共伴有情天」,從跨出第一步開始,用寸寸愛鋪展寸寸道路,「寸步鋪路護大地」;保護大地,需要天下人共知、共識,還要共行,以實際行動落實節能減碳,感恩慈濟家人在地球每個角落辛勤努力環保工作,共同讓世界因此更加美好。 
 
  適逢今慈濟臺中人文真善美志工為環保三十口述歷史留下紀錄,能夠為此寫序,是我的榮幸。與上人一起實現永續全球環境,為環保要惜福再造福,與這片土地連結共生共好的夥伴關係,留給下一代更美好的未來與祝福,也是我們共同的期盼。

推薦序
 
善護念的環保菩薩
張皇珍(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三十年前,證嚴上人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邀請,在臺中新民商工社會公益講座中,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提倡美麗寶島、惜物、愛地球的觀念,啟動慈濟人資源回收的腳步,也加速臺灣資源回收的推動。
 
  三十年來,慈濟人以柔和卻無比巨大的力量實踐環保,每天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志工都是菩薩,以善心善念感動周遭的人。「慈悲生智慧」、「利他佈福德」,實踐真善美的大愛循環。  
 
  109年9月25日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文史處師姊、師兄到我的辦公室看我,希望我可以為慈濟環保三十周年專書寫序,提到這是臺中慈濟志工的建議,聽聞欣然接受。我曾任臺中市環境保護局局長四年多之時間,那段期間是臺中市環保資源回收制度實施之初期,篳路藍縷,有臺中慈濟環保志工大力協助及響應,才可以締造全國第一的績效。
 
  「環保三十周年中區慈濟志工口述歷史」十六篇訪談紀錄(註),如證嚴上人所說:「人人都是一部大藏經。」每一篇都非常精彩感人,每一位的故事不同,都有令人感動及學習之處,他們每一位都有無比的毅力,小人物發揮最大的力量,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貢獻都功不可沒,他們真正是「善護念的環保菩薩」。
 
  看到書中好幾篇訪談紀錄內容提及臺中市資源回收及廚餘回收,當時慈濟環保志工就是我們的夥伴,我們有共同走過的路,一回首已經二十年。因此我首先來分享當時臺中市如何規劃推動,並以數據成果表達最高的謝意。
 
  我於民國71年起就在衛生署環境保護局服務(環保署前身),迄今已三十八年,見證了慈濟志工對環保的貢獻。
 
  二十多年前全國垃圾處理場(廠)不足,垃圾大戰時有所聞。資源是放錯位置的垃圾,環保署第一任署長簡又新於民國78年推出外星寶寶,開始宣傳資源回收觀念,當時中央資源回收制度尚未完備,地方還沒有資源回收車,所有的資源都和垃圾一起丟到垃圾車。證嚴上人在三十年前就看到問題,鼓勵慈濟人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將心動化為行動、愛臺灣救地球。
 
  二十年前,九二一地震後第二年,也就是民國89年1月12日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商調至臺中市擔任環保局局長,當時張溫鷹市長考量臺中市經常有垃圾抗爭事件,希望我發揮女性、專業的特質,和地方進行良善有效的溝通,同時將在環保署的經驗帶到臺中市,並進行長遠的規劃,將臺中市打造成環保城市。臺中市在民國88年有八個行政區,二百一十四個里,約九十萬人口,每日垃圾量約一千二百七十八公噸,文山焚化廠於85年開始處理垃圾,但是處理量不足,因此每日仍有六百二十四公噸垃圾須掩埋處理,每到天乾物燥的冬季,掩埋場偶有火災發生。我到任二至三個月即發生掩埋場火災事件,也造成當地里長里民抗議。俗話常說「不打不相識」,也因此讓我和當地幾位里長深談溝通,體會當地居民的無奈及委屈,也由於他們的督促、要求、給我具體的意見,讓我在最短時間可以接地氣,和當地監督委員會成為夥伴關係;也因此下定決心,積極推動垃圾減量、回收再利用、逐年減少生垃圾掩埋量。
 
  臺中市是在民國88年辦理全面實施「強制垃圾分類」,89年7月1日起即分二階段推動廚餘回收工作,於91年率全國之先,在北屯成立寶之林家具回收展售中心,並且自91年7月1日起率先全國公告廚餘為回收項目。
 
      廚餘回收在當時為首創,考量熟廚餘、蔬果生廚餘產出源及再利用方式不盡相同,應有多元不同的規劃。當時,廚餘堆肥廠尚須克服場地、設備技術評估以及經費籌措等問題,廚餘養豬雖然可以有效消化,同時降低養豬戶成本,但畢竟不是最好的方式,也無法解決果菜生廚餘的再利用問題。因此我於92年開始規劃臺中市螞蟻雄兵廚餘堆肥示範計畫,希望透過螞蟻雄兵計畫,每一位市民參與投入,發揮最大力量及成效。當時我的想法是,鼓勵百萬市民動手將廚餘變黑金(堆肥),參與民眾將每日產出的廚餘,利用小型廚餘堆肥桶,自己動手產製有機堆肥,再自行使用於庭院的花草樹木、或自家附近的行道樹、鄰里公園等,庭園也可以變得更加綠意盎然,讓居家環境品質變得更好。市民自己動手,過程100%參與,動手做環保化,甜美的果實及綠意會帶來愉悅的成就感,環保可以更生活化、更普及化。
 
  因此,我們從輔導社區開始做起,也獲得許多社區及民眾的支持及響應。黃元杰師兄也在94年起開始響應,請官杏枝老師指導,甚至成立臺中志業園區廚餘屋。每每我到社區了解實施成果,看到的都是愉悅的笑容,北屯有一社區還種了許多漂亮的茶花,也送我一株帶回家種在陽臺上,這也應證了上人所說「布施的人有福 行善的人快樂」的一句話。
 
  臺中市廚餘回收於92年完成全市一百二十條一般家戶垃圾清運路線全數收運廚餘作業,及八百六十四個社區配合實施廚餘回收工作,每月平均之回收量達二千五百公噸,廚餘回收績效更為全國第一,有效達成有機廢棄物減量之目的。
 
  四年之間,每日垃圾量降至四百七十二公噸,垃圾掩埋量由每日六百二十四公噸降至二十三公噸,每人每日垃圾量更在88年一點一公斤降至92年零點四七五公斤,資源回收率達至34.2%,108年資源回收率高達60%。(我於89年1月12日至93年4月26日期間擔任臺中市環保局長的統計數據)提出這些數據,主要是表達我的感謝,初期蓽路襤褸,現已成全民共識。不僅是臺中市,臺中縣及中部縣市的資源回收環保工作都有相當的成果。截至108年底,慈濟臺中區有四十一個環保站,六百九十九個社區環保點,七千八百八十四位環保志工,在所有的環保活動、社區學校宣導活動都有慈濟志工的身影,不分彼此,不為自己,只為環保。
 
  如臺中國小老師邱淑姿師姊(註)受到上人鼓勵弟子的話「合抱之樹,始於毫芒」,放下癌症標籤,把握奉獻的機會,圓滿「一千場環保宣導」的大願,開始再一千場的承諾。109年雖然受到COVID-19的衝擊,宣導活動場次也受影響,卻持續社區回收工作。
 
  臺中黃元杰師兄小時困苦,努力改變宿命,婚後跟著大姊做滷味,後來自立門戶,也很受歡迎。和太太參加資源回收後,身體舒暢,進而戒掉抽菸、嚼檳榔的壞習慣。為了落實及確實執行,甚至放下滷味的事業,全力投入資源回收環保的工作。85年受委任成為中區環保組副組長,88年8月配合臺中市環保局強制垃圾分類,每天清晨四點半,天未亮時,出動一百零四位環保志工隨垃圾車宣導民眾配合。我還記得當時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必須按月統計社區、學校、清潔隊資源回收的數據,並加以統計分析;當時慈濟中區環保組總是最認真、數據正確。黃元杰師兄做環保過程中,永遠歡喜心、誠信是不二法則,散發正面能量,才能獲得大眾社會的肯定及參與。
 
  南投林金國師兄在草屯發揮創意出錢出力興建「南埔回收站」,把回收的資源充分再利用,如以回收水壺懸掛成兩排,象徵福氣很多,廢棄的彈簧床作為環保站圍牆,利用回收塑膠桶收集雨水 成為南投社區環保特色,受到環保局及居民高度肯定。當完工時,附近草屯、社口等都已有環保站,擔心配合的人不多,他的太太說「只要我們好好地做,志工會自己來。」果然,他們的用心、巧思及熱誠,口耳相傳,志工真的多了。三十年來秉持的就是歡喜心,全家做環保,幸福又美滿。
 
  書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柯國壽師兄(註),當兵前,當學徒﹑學做黑手,和哥哥一起創業開工廠。婚後,兄嫂吵著分家,生活壓力排山倒海紛湧而至,經常把太太當作出氣對象,暴力相對。加入讀書會﹑撿垃圾、載回收物後,受到姑婆的關懷及感召,發覺慈悲及愛的力量,真心懺悔,徹底改變。他坦承面對﹑誠實待人,將自己在家暴力最不堪的一面說出來,這是最不容易的事。他從資源回收中領悟惜福愛物及感恩,如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進而影響他人做大愛,願意給更生人機會,進校園反毒。這是多麼不容易啊!
 
  黃陳淑惠師姊則是長年出錢出力﹑以熱食溫暖大家的心,看到大家吃得很滿足,就很歡喜。他們環保站是接引菩薩道場,讓慈濟照顧戶一起加入做環保,除可以吃飽不受凍,也成了心靈避風港,甚至改變了家庭。在2009年罹患猛爆性肝炎,上人的三求三不求願力,給了她很大的鼓舞。不為自己求健康﹑如意﹑減輕責任;但求精神敏睿﹑毅力、勇氣及增加力量。黃陳淑惠師姊凡事感恩﹑不怨天尤人,懷著如果不做,再也沒有機會結緣的心態,繼續環保布施。這樣的精神及意志力,菩薩也感動了。
 
  七十二歲的環保幹事林秀鳳師姊,自三十年前聽到證嚴上人在臺中新民商工社會公益講座中,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當晚便投入環保志業,沒有一天不做環保,環保已成她的DNA。她在臺中健行路開一家理髮店,她說白天賺的是世間財,晚上是功德財;她從做環保找到生命的價值,人生最大的收穫是看到地球已經變乾淨許多。
 
  除了以上六位慈濟環保志工,還有十位口述訪談紀錄,每一位的人生精華,三十年都有深深的環保印記及動人的故事。他們共同的特質就是樂觀、感恩、惜福、毅力及永不放棄的精神;他們都不是大人物,卻都是以自己一生成就環保的大英雄。
 
  他們是「善護念的環保菩薩」! 我在此致上最高的敬意!
 
  註:「環保三十周年中區慈濟志工口述歷史」十六篇訪談紀錄分別收錄於《拾福》、《惜地》兩書,並先後出版;邱淑姿、柯國壽皆收錄於《惜地》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