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看見真善美:探索人文國度 走訪聖堂險地

旅行中看見真善美:探索人文國度 走訪聖堂險地
定價:500
NT $ 395 ~ 475
  • 作者:陳維滄
  • 出版社:東海大學圖書館
  • 出版日期:2022-02-1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5481011
  • ISBN13:9789575481018
  • 裝訂:平裝 / 340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者努力追求夢想,帶著相機走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及一些觀光客罕至之地,如實記錄親眼所見的景物,並本著真善美理念的人文執著,以最精美的圖片和精緻文字呈現所見所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維滄


  50歲從商場頂峰急流勇退,尋找內心靈性的精神修持。成立財團法人「耕雲禪學文教基金會」,啟蒙導師為耕雲先生,在兩岸三地弘法,並創辦《中華禪學》雜誌,出版《安祥禪》4小冊,締造45天內送出40萬本的佳績。

  對出版及辦雜誌,情有獨鍾,跨海投入印刷業,是台商在中國大陸取得印刷、裝訂及禮品執照第一人。他把投資盈餘悉數捐款,在大陸創立22所希望小學,2所中學。

  2000年在香港成立「川流文化教育基金會」,熱心慈善公益,捐助生態保護。擔任<台灣荒野保護協會>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顧問。

  熱愛閱讀,收藏華文雜誌創刊號,2017年曾出借新聞局舉辦《台灣解嚴30年專題展》,在台灣歷史博物館展出。2002年,捐贈母校東海大學3814冊藏書,2021年,適逢東海大學66周年校慶,校方特別舉辦「珍藏最愛第一聲:台灣雜誌創刊號展(1949-1987)」。

  贊助公共電視,獨力製播《和平風暴》SARS專題記錄片和《星星的秘密》12集,為兒童罕見疾病作衛教宣傳。

  2011年時報文化以《那些極境教我的事》提名角逐金鼎獎,同年,獲選為《講義》雜誌年度最佳旅遊作家。

  應邀在扶輪社及各大學通識課程演講,其中成大、政大等校,受到熱烈迴響。成大特別出版《精英的十三堂課》,政大還特別舉辦徵文比賽,《政大圖書館2014年報》最受矚目的一場演講。

  追求真、善、美,著重於精神生活,修持安祥禪,終生不渝。

 
 

目錄

︱推薦序︱
004 關懷地球—陳維滄真善美的主軸/張國恩
006 知識來自書本 視野取於旅行/王茂駿
008 從「珍藏最愛第一聲」到「旅行中看見真善美」/楊朝棟
010 旅遊俠客陳維滄/陳若曦  
012 不言之中有言 有言之中不言/胡元輝  
014 攝影眼慈悲心/洪銘水
 
︱作者序︱
016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關於深度旅行之我見我思/陳維滄
 
︱Part 1︱ 艱惡險困 探險之旅
022 尼泊爾登山,旅遊攝影起手式! 
034 地獄之門路難行—衣索比亞爾塔阿雷火山探究  
040 鹽田大漠異世界—衣索比亞達納基爾窪地尋奇 
048 奇幻眩麗外星球—衣索比亞達洛爾視覺饗宴 
 
︱Part 2︱ 躬逢其盛 節慶之旅
058 化悲憤為快樂 希臘加拉西迪「灑粉節」
066 奇裝異服爭鬥豔 希臘帕托拉斯「狂歡節」 
074 歷史不容被忘記 希臘瑙薩「面具節」 
080 孟加拉「宰牲節」獻祭 穆斯林同享吉祥肉
 
︱Part 3︱ 古老智慧 人文之旅
094 攻頂天空之城 希臘邁泰奧拉修道院巡禮 
108 衣索比亞罕見地下奇蹟 拉里貝拉岩石教堂  
122 引領智慧的國度 閱讀以色列  
132 不沉死海任漂浮 感受神奇力量 
 
︱Part 4︱ 顛覆想像 伊朗之旅
140 拂去歷史塵埃 看見波斯笑容  
148 繽紛萬花筒 伊朗伊斯法罕的大巴扎    
158 接近天界的光芒 瑰麗璀璨的清真寺  
166 伊朗哈曼 洗滌身心靈的殿堂 
 
︱Part 5︱ 雲遊仙境 夢幻之旅
176 美極而思 克羅埃西亞行 
186 悠遊雲水間 忘情仙本那  
198 欲窮千里目 熱氣球、飛行傘 空拍樂無窮
 
︱Part 6︱ 一償夙願 佛國之旅
208 吳哥遺址 被歷史湮沒的古蹟 
222 香格里拉 鏡頭下的西藏風情
240 布達拉宮 世界屋脊的明珠
252 一圓夢想 曬大佛全記錄
 
︱Part 7︱ 尊重自然 生態之旅
266 前進極地、非洲 感受大地脈動
288 苦行沙漠 看見生命無常
 
︱Part 8︱ 訪痲風村 公益之旅

314 西藏天葬 死後布施大體
324 悲憫上帝的兒女 痲風村之行
 

推薦序

關懷地球—陳維滄真善美的主軸
/東海大學校長 張國恩


  陳維滄先生,是東海大學第三屆經濟系傑出校友,《東海經濟六十週年職場講義》報導他是「一直追夢的老頑童」,是一位旅行攝影作家。他上山下海,乘熱氣球空拍非洲、土耳
其;搭破冰船遠赴南極、北極;六度到西藏,甚至兩度探望痲風村,關懷被世人遺忘的社會邊緣人。

  據早期校友表示,他學經濟卻擔任第三屆畢業紀念冊的攝影、美編兼總編輯,讓每位畢業生都有個人小傳之外、也開闢漫畫以增趣味。創意的編輯風格,現今看來,仍然走在時代的尖端。

  難能可貴的是,他一直思考,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什麼是真、善、美?這從他的幾本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考量思索,以及他對真善美理念的執著。

  陳校友努力追求夢想,不僅利用文字記錄旅途所見,並且透過攝影機的第三隻眼,如實記錄親眼所見的景物,過去他的著作不少,從第一本書《飛鴻雪泥》(2002年)到《夢想南極—荒冰野地的魅力》(2004年)、《那些極境教我的事》(2010年)、《看見真實的北極:不老探險家帶你與北極熊相遇》(2017年),每一本書都有特色,都具備這個主軸。

  最近剛由台灣荒野協會出版的《鶴采》攝影集,圖片精美,獲得熱烈的迴響,雖然維滄校友身無雙翼,可與鶴一起翱翔天際,但他願意為捕捉一個鏡頭而枯守等候,難怪鶴也願意「心有靈犀」地留下牠的倩影。

  《旅行中看見真善美:探索人文國度,走訪聖堂險地》則書寫他這一生重要的人文遊歷,為回饋母校,將這本迥異於坊間旅遊的新書,授權由東海大學圖書館出版,並表示願意將此書「銷售所得,悉數供優秀清寒生申請獎學金」,其關懷母校、熱心公益,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胸懷,讓全校師生與校友們敬佩不已。

  閱讀陳校友的著作,知其自小隨父母到日本;回台灣求學、就業,奮鬥事業;事業有成之後,即急流勇退,追求夢想;如今還持續以第三隻眼書寫旅遊教他的故事,我們欣賞他圖文並茂的新書,看到他築夢踏實、光彩亮麗的一生。

知識來自書本 視野取於旅行
/前任東海大學校長 王茂駿


  「知識來自於書本,視野取之於旅行」,拜讀陳維滄校友諸本旅遊大著:《飛鴻雪泥》、《夢想南極》、《那些極境教我的事》、《縱橫極地》、《魅力非洲》、《看見真實的北極》等書,不禁感佩前人經常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真諦,正可以用上面的兩句話來加以涵蓋與呈現。

  陳校友是東海第三屆的經濟系學長。本校66週年校慶,也是第三屆校友畢業60週年在學校重聚的日子;適逢圖書館配合校慶活動,特意舉辦「珍藏最愛第一聲:臺灣雜誌創刊號展(1949-1987)」展覽活動,邀學長親自參加開幕式,暢談他的旅行見聞。

  誠如陳學長所說:「許多人為旅行而攝影,我則是為攝影而旅行」,而他的攝影「不是苦悶的象徵,卻像是苦行僧的修練」,同時在「經由人生中一次次的旅行,領略了異國文化的真善美」,已讓他「內化成為閱歷的一部分」(引《飛鴻雪泥•自序》語)。因此在這本將出版的書中,特別羅列〈悲憫上帝的兒女—痲風村之行〉,記載他親眼所見的景象,不禁令人動容與感佩其用心。

  當然雲遊四海,始終未曾忘本,除了用文字寫〈探險基因:超越與重生〉來想念母親,同時也寫下〈感念父德澤,欲養親不待〉的篇章(見《看見真實的北極》);更想到自己的所在地台灣,在《飛鴻雪泥》留下〈美麗寶島臺灣〉單元,新書中並用空拍鏡頭,〈欲窮千里目〉的單元,介紹故鄉—埔里,符合他引用東坡詩作:「人生到處知何似?恰是飛鴻踏雪泥」地留下指爪,但仍「復計東西」的作為。

  「君自東海來,當知東海事」。相信陳學長一直關心母校的發展,早期東海生活的點滴,也曾深刻留在他的內心深處,如勞作教育,開架式的圖書館,學校的團契活動,以及經濟系的養成教育等等,若能以他的鏡頭,進行不同角度的獵取,應當可以呈現今與昔的對比,透過他的第三隻眼與文字,相信能為東海留下更多、更值得供世人目光與留心的鏡頭,也為學長的周遊世界之後,回歸家鄉的佇足之處,添增一份美好的記憶,同時也是未來成立「東海文庫」中的一大亮點。

從「珍藏最愛第一聲」到「旅行中看見真善美」
/東海大學終身特聘教授 、 圖書館館長兼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楊朝棟


  配合創校66週年校慶,本館就陳維滄學長捐贈的三千多種「華文雜誌創刊號」,精選台灣於1949年至1987年間出版的創刊號,共3800冊進行展示。在這次的展覽活動中,館內同仁王雅萍小姐編撰《展覽簡介》,提供蒞臨的來賓參閱;志工謝鶯興先生彙編〈陳維滄文化活動簡表〉,讓大家可以瞭解陳學長何以會有華文雜誌創刊號的蒐集創舉,是其來有自的。藉由「簡表」中羅列學長之前彙集出版的六本攝影書,呈現他不僅熱愛攝影,以鏡頭來記錄所見的影像,更用文字細膩地記載他的所見所聞。

  就像他在《那些極境教我的事》〈後記〉—行行覓覓,抓住了什麼?〉一開始就說:「攝影,是為抓住那一方世間之影」。因此他曾細數:「記憶中」為「當選模範母親而接受表揚的祖母拍照」;「第一次踏上攝影旅途,是西元一九八九年」;之後就「年年復行行,我就像老驥伏櫪一般,肩上掛著沉重的攝影器材,行行復覓覓,攝取穹蒼之下的自然景致和文化、生態的風貌」,包含「縱身三極的極地之旅」。讓人想到,何時學長會有一本《三極之外的另一章—記憶中的東海》之類的攝影集,透過他的第三隻眼,記錄現今的東海,與東海老照片中顯現的景像,如:男生餐廳、文理大道、約農路、行政大樓、學生宿舍、教職員宿舍等建築的變遷,以及早期校友口中經常提到的「夢谷」,現今多少東海人只能聞其名,而未能「識荊」的感慨呢?

  在將出版的「一償夙願,佛國之旅」中,列有〈被歷史湮沒的古蹟〉一篇,介紹他在吳哥遺址的見聞;這些留下的影像,也顯現他關懷人文的一面,也正是他「獨鍾攝影」,是鍾情「在於那份透過鏡頭,取景構圖的美感和悸動。畫家作畫,多半是在呼吸均勻的柔軟醞釀中;攝影構圖,卻是當下意和境的交會」吧!

旅遊俠客陳維滄
/知名作家 陳若曦


  我喜歡旅行,也愛閱讀旅遊著作,尤其附有大量圖片者,而陳維滄的作品絕對是佼佼者。初次見面和閱讀大作後,欽佩之餘也極度羨慕。

  我以為自己很慶幸遊過中國每個省,維滄卻則不但遊完中國,還遊遍全世界艱難險地哪!選點尤其擊中要害。譬如我去西藏兩次,前後接近兩個月,看了很多寺廟,但不如他去三次就碰到哲蚌寺曬大佛盛典。能目睹那一千多平方米的釋迦牟尼佛唐卡呈現山坡上,外加眾多僧尼長跪磕頭和口誦經文,以及信徒爭相奉獻哈達、禮品,還有相機閃光燈閃個不停,滙成了一片燦爛燈海。這情景之熱鬧、感人,多令人羨慕啊!

  維滄是攝影家,又擅長寫作,堪稱絕配。沒機會到世界各地旅遊者,大可以閱讀其著作解渴,圖片和文字令人如身臨其境,跟著他爬山、乘飛行傘、搭熱氣球等等,保證你樂在其中。

  維滄富有人文思想,觀察力敏銳,如寫到耶路撒冷的朝聖之旅,引用他在書展和閱讀獲得的知識,都令讀者有額外的收穫和喜悅。「深入以色列」的系列報導,對猶太人歷史的獨特解析,都令人刮目相看。

  他不忘家鄉埔里的情懷也令人感動。寫到八三高齡了還在虎頭山搭乘飛行傘,童稚之心,躍然紙上。那個山頭,五年之內已有七人跳傘喪生的紀錄,但撼動不了維滄放手一搏的決心。儘管飛行只有一刻鐘,對他還是心曠神怡的體驗,也讓讀者分享了冒險家的樂趣。能讀到這本書是福氣,歡迎大家口耳相傳,也為作者喜上加喜。

不言之中有言 有言之中不言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胡元輝


  每有機會欣賞陳董的攝影傑作,無不驚歎:造物之美,盡在眼前!

  回憶過往,自己曾因工作或旅遊多次出國,並得以親身遊歷地球上的自然與文化美景。望景嗟嘆之餘,總深自期許,未來當行千里路,方不枉此生。結識陳董之後,發現他是行千里路的真正實踐者,即使路途遙遠、行程多艱,仍不改其志,必親身體驗而後已。

  陳董不僅經常飛越千山萬水,親身徜徉於人間美景之中,更透過精湛的攝影作品,讓他的友朋得以紙上神遊,共享人類文明的偉大遺跡,共感自然世界的鬼斧神工。我不知他人感覺如何?自己每次瀏覽陳董帶回來的影像紀錄時,都有如臨其境之感,並因而出現與影像對話的心靈悸動。

  知道陳董出版攝影旅遊專書,自是雀躍不已,能有機會先睹為快,更是興奮不止。果不其然,一看到陳董文圖並茂的專書版樣,立即手不釋卷,即使子夜已過,仍無罷手之念。除著迷於陳董躍然紙上的旅途驚奇之外,更為張張精采的攝影作品拍手叫絕。令人佩服的是,這些精采之作不僅得來不易,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而得以完成。無論是在肯亞搭乘熱氣球空拍時,險些撞到致命巨石的意外;或是到衣索匹亞「地獄之門」爾塔阿雷火山口探險,差點腳部骨折的驚險,在在令人為他捏把冷汗。但種種可能加諸於身的安危顧慮,似乎都未曾阻卻陳董持續不輟的壯遊意念。

  同樣令人感動的是,陳董遊歷天下,並非單純為了「看見」美景而旅行,更不是為了「獵奇」文化而旅行,相反的,他是要去「感受」地球的真實脈動,去「感應」人類的生命躍動。

  莊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己遇到嘆為觀止的人間美景時,這句話往往浮現腦際。天地之大美,誠然不落言詮,過多的註解不僅可能是知識不足的曲解,亦可能是智慧不足的錯解。天地悠悠、大化流轉、行雲流水、自然天成。陳董的攝影作品總能在「不言之中有言,有言之中不言」,真是莊子斯言的最佳註腳了。

攝影眼 慈悲心
/東海大學前文學院院長 洪銘水


  認識陳維滄已經超過一個甲子。

  今年11月2日是東海大學創校66週年紀念日;我們第三屆畢業生為慶祝畢業六十週年,特別返校召開同學會,得以歡聚兩日。圖書館也藉此舉辦陳維滄捐贈母校雜誌創刊號收藏的特展《珍藏最愛第一聲─台灣雜誌創刊號展(1949-1987)》。自從1961年畢業以後,同學們各奔前程、散佈海內外。陳維滄留在台灣,創業有成,不忘慈善事業。我則去國30年之後,應母校之招回到東海任教,才與維滄再續前誼。

  印象最深的是,驚覺他不但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也是極地探險的攝影家。近30年來,他11次探訪南北極、三入非洲、七上西藏、印度,並及達爾文研究物種起源的加拉巴哥群島。這是何等的氣魄、毅力和近乎宗教虔誠的探索精神,才能達到的境界!我自認這一輩子無法奢及,但透過他的攝影和遊記,使我能享受舒適的「臥遊」。然而,心情的波瀾卻一再被他捕著的影像所撼動。這些影像,不是一般遊客「到此一遊」的紀念照,而是匠心獨運的「攝影眼」,富涵人文關切的即時呈現。我個人做為一個「行過萬里路」、「足遍五大洲」的人文學者,對他的攝影與遊記,由衷佩服!早期,他對人跡罕至的南北極情有獨鍾。除了攝取奇異的自然景觀,他以守株待兔的耐心,拍到北極小熊出洞,母子相依的親暱影像。我想,拍攝這樣的影像,足以顛覆我們人類對動物「野蠻」的成見。

  在此僅其他精彩動人的影像,讀者可以閱讀他已出版的書籍:《飛鴻雪泥》、《夢想南極》、《那些極境教我的事》、《縱橫極地》和《看見真實的北極》等。相信這些書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人與自然共生、和諧共存的連繫,從而得到反思的機會。

  這一次,即將出版的《旅行中看見真善美》,陳維滄更進一步探索另一種極地,也就是世界上比較原始孤絕的地域:尼泊爾的高峰雪地、衣索比亞的火山、鹽湖、窪地、達洛爾奇幻的世界,希臘孤懸山頂的邁泰奧拉修道院,以色列的死海,伊朗的清真寺和大巴扎,克羅埃西亞的雲水間,土耳其的岩石群落,吳哥窟的遺址,緬甸佛國的落日與曙光,敦煌的莫高窟與鳴沙山等地的奇觀異景,以及孟加拉艱苦生活其間的人群。陳維滄對這些地方的人文、歷史、地理都有他自己的觀察與接觸,並在遊記中穿插很多趣聞故事。尤其值得特別一提的是,他對保留波斯古文明的伊朗,做了深度的導覽,也等於是為伊朗做了一次「平反」的宣告。

  簡而言之,陳維滄從追逐極地的自然之美,過渡到探索人間的人文之美。他以純淨的「慈悲心」去觀照散佈在世界邊緣角落的原始純淨的原住民,從而得出一個觀察:世界上這些原始純樸的地域,最美的風景是「人」。我推薦這一本不尋常的書,因為它可以激發我們的視覺與心靈。

作者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關於深度旅行之我見我思


  旅行在我看來還是一種頗為有益的鍛鍊,心靈在旅行中不斷地進行新的未知事物的活動。--法國作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

  依「旅遊進化論」(Travel Evolution)來看,旅行可略分為三大類型:觀光旅遊、登山健行、深度旅遊。深度旅遊又包括:「公益旅遊」、「生態旅遊」、「壯遊」;我偏愛深度旅遊,一生的遊歷,集結成我的「人生壯遊」。

  攝影旅遊近30年,足跡幾乎遍及寰宇,因此,常被人視為旅遊攝影家,但我卻對「攝影家」這個頭銜不敢掠美;我心知肚明,自己對相機的專業知識其實一知半解,通常只開啟「P模式」就可拍遍遊程,但為什麼我的作品能讓人肯定,除了遺傳到母親的藝術基因外,靠的勤能補拙,把吃苦當吃補。

  因此,我攝影是竭盡所能地以不同的角度拍攝。同一景點,一去再去,一拍再拍。也許「天公疼憨人」,我比別人多了一份好運氣,例如「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極地熊寶貝》製作團隊花了14年跟拍,仍沒拍到小北極熊出洞初探世界的影像;我第5次去北極卻幸運地拍到三隻小熊出洞的珍貴畫面。

  林語堂說:「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浪流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志。」

  當然除了「傻氣」、「運氣」之外,探險的「勇氣」也是旅行攝影的「基本配備」。30年前,新疆月牙泉綠洲的滑翔翼飛行,設備簡陋,想嘗試這種令人望之喪膽的三角形輕型航空器,需要鼓足勇氣,克服恐懼。我是早期台灣少數敢於接受飛行挑戰的先鋒,現在回想起來,雖然捏了一把冷汗,卻也慶幸自己因此訓練出異乎常人的膽量來。

  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說:「對青年人而言,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對老年人來說,旅行是閱歷的一部分。」

  老子《道德經》即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之說。詩聖杜甫的〈壯遊〉詩云:「飲酣視八極,俗物都茫茫。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說明了「壯遊」在唐朝已盛行。

  「壯遊」是胸懷壯志的遊歷,旅遊時間更長,行程挑戰性更高,人文社會互動更深,特別是經過規畫,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事實上,中國歷史上不乏一些偉大的壯遊者。漢朝司馬遷堪稱「文化壯遊者」,他經父親太史公司馬談的悉心栽培,有計畫地「壯遊」中國各壯麗河山,才能寫出震古鑠金的《史記》。唐朝的玄奘是「宗教壯遊者」,他取道絲路抵達印度17年的歷險,幫助他得以完成《大唐西域記》。在西方,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或是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乃至寫出《馬可.波羅遊記》的馬可.波羅也都是了不起的壯遊者。其實不少旅程,都超過我能力所能負荷的,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靠著自我鞭策,一再克服心結,歷經一次次的深度旅行,領略了不同文化的真、善、美,那不但內化成為我人生閱歷的一部分,更讓我一再思考:他山之石,應該如何攻錯?這不僅是追求個人的夢想、幸福,也才能無憾地離開人間!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95
  2. 新書
    95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