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典藏增修版)

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典藏增修版)
定價:420
NT $ 332 ~ 357
  • 作者:陳之華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2022-03-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6263141190
  • ISBN13:9786263141193
  • 裝訂:平裝 / 328頁 / 17 x 23 x 1.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什麼是教改的未來?關切台灣教改發展者必讀!
★最具國際視野的親職與芬蘭教育專家,在教育大國現場的細膩觀察與宏觀思辨★
★國際視角‧對映在地,引領台灣新世紀教育思潮之代表作★

  社會與文化的區隔與差異,關鍵根源在於:教育「概念」的不同。

  ★誠品選書、蟬聯誠品暢銷書榜十八週
  ★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書
  ★芬蘭最大報《赫爾辛基日報》獨家專訪滿版報導

  二十一世紀的孩子,處於變幻莫測的世界浪潮中,更需一生受用的學習力。
  當各國學生多為課業排名而競逐、焦慮,芬蘭選擇回歸最根本的人性思維,
  以孩子為本,無能力分班、課程時數少、課業壓力小,
  卻能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中屢創佳績,以教育立足世界。
 
  這舉世艷羨的成就絕非一蹴可幾,
  而是走過五十年的教改風雨路,方有如今的纍纍碩果。
  在芬蘭,整套教育體制的核心思維是「先見林,再見樹」,
  就制度面選擇以更多元、更人性化的模式,為教育者也為孩子放寬眼界,
  以不躁進、不功利的軸心,試圖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孩子心中播下日後深入學習、終身學習的種子。

  芬蘭經驗讓我們知道:教育不只是口號,
  而是一個社會的核心精神,一個國家得以扎根、繁盛的根基。
  只要教育概念改變,就有機會造就出不同的社會與文化。
  沒有不樂於學習的孩子,只有願意給孩子希望的教育現場;
  當我們選擇珍視每一個孩子,提供適性發展的學習環境,
  那麼,每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能成為贏家。

  如今,台灣教育的改革正在相似道路上努力前進:
  以「素養」為核心,倡導「自發‧互動‧共好」,
  期待下一代成為終身學習者,具適應力與應變性,開創這塊土地的未來。
  而怎樣才能真正落實「成就每一個孩子」,齊步向美好未來邁進?
  本書中記述的北國觀察與省思,皆為可照亮教育初心的殷切提醒。

  芬蘭教育核心精神
  ■「先見林,再見樹」
  鼓勵孩子多方嘗試,先啟發其學習的樂趣,在多元化的漸進式教學中,持續鑽研。
  ■不做無謂的競逐、排名
  奉行「以孩子為本」的基本理念,讓孩子依興趣選擇不同的課程規劃,並依綜合表現評估。檢討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改進空間,並為日後成長打下基礎。
  ■賦予學生自由與信任,學習為自己作主負責
  自由是學習獨立的第一步,習題不由老師改正,而是讓孩子在課堂上自行討論、校對,啟動個人的學習動力。
  ■沒有資優班、不突顯資優生
  將資源挹注於較弱勢的孩子。鼓勵表現較佳的學生協助其他人,落實平等、公正,減少差距,讓群體共好共榮。
  ■強調母語學習,養成在地認同感
  學生修習英文與第二外語,並憑藉影片、音樂、遊戲等外國文化的興趣,持續自學精進。
  ■跨學科、主題式學習
  生活結合跨學科教育,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者。

熱忱推薦

  何琦瑜 | 親子天下 執行長
  吳祥輝 | 《芬蘭驚艷》作者
  吳媛媛 | 作家
  宋怡慧 |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郝譽翔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許芯瑋 | 社團法人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 執行長
  許耀雲 |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 社長
  郭重興 |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社長
  陳志恆 |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佩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陳藹玲 | 富邦文教基金會 執行董事
  彭菊仙 | 親子作家
  黑幼龍 | 中文卡內基訓練創辦人
  廖雲章 | 獨立評論@天下 頻道總監
  劉安婷 | 為台灣而教 創辦人暨董事長
  蔡淇華 | 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澤爸(魏瑋志)| 親職教育講師
  嚴長壽 | 臺東均一國際教育實驗中學、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董事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之華  Yolanda Chen


  現為自由作家、專欄作者;專職書寫與演講分享,喜愛關注國際社會、國際教育、國際事物與人文藝術的發展,長期置身與行旅於不同文化的世界角落裡,喜愛研究與觀察文化差異、親職教養、生活美學與教育等等。

  目前居住西非拉哥斯;曾旅居澳洲、芬蘭、美國、奈及利亞、英國等二十年,亦曾短居法國。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曾任職台北紐約設計公司、美商李奧貝納廣告公司、台灣文理教室兒童英文部策劃及講師,曾於美國開設過個人工作室,也擔任過西非卡拉巴大學藝術系講師、芬蘭赫爾辛基國際婦女會理事等。

  著有:《預習世代》(遠流)、《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美力芬蘭,從教育建立美感大國》、《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以上天下文化)、《成就每一個孩子》(天下雜誌)、《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木馬文化)等書,多本著作榮登台灣各大書店之強力推薦好書與人文科學、親子教育類年度 Top 暢銷書籍、當月選書,以及多處地方縣市政府、文化局及教育單位之優質與年度推薦好書、選書,著作亦出版簡體文版、韓文版、星馬華文版。

  Email:[email protected]
  臉書專頁:陳之華Yolanda Chen

 
 

目錄

推薦序
新版序

引言

第一章    新生活的開始

芬蘭?Oh, my God!
戍守邊陲
初到芬蘭
「安居」難不難?
安家是大事
全身武裝,玩雪去
芬蘭學校沒有制服
女兒轉入芬蘭學校
轉學,小小年紀的挑戰

第二章    芬蘭教育特質
芬蘭教育:「見樹」又「見林」
芬蘭教育:「先見林,再見樹」
重視教育,百年如一日
扎實教改,成就了今天的芬蘭教育
全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
芬蘭教育最可貴之處
工作時數少,上課時數也少
芬蘭式的自我管理
老師一樣好:不用評比
教師,芬蘭高中生的第一志業
教育,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混齡教學在芬蘭
沒有後段班,只有引導班
芬蘭,為什麼要講「不讓一人落後」?
零年級,不需要「贏在起跑點」

第三章    基礎教育篇
通識的開端
尊重多元的開始
開闊與內外兼具的視野
精彩、平衡的人生路
真槍實彈的生活教育
下課之後
英文,怎麼教的?
多語言的芬蘭人
家長會一窩蜂去選學校嗎?
教育,為了吸引人才回流與國際人力
閱讀是終身資產
每日至少半小時的閱讀
閱讀環境的引導
圖書館,芬蘭的人文地標
深入各地的流動圖書館
與芬蘭教科書的淵源
好作品,才有出頭天
用心的出版商與編著者
芬蘭真像是面鏡子
基礎教育之後:高中與職校

第四章    走訪各地的感動
「計程車」接送上下學
鄉鎮學校的孩子,英語真不錯
十五位學生的迷你小學
現代建築獎的學校
鋼骨創造溫馨的學習環境
淑女左手臂上的小鎮
極圈鎮上的中小學
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水質
萊維山邊的基提萊鎮
北極圈裡的台灣情
一代比一代更好
競爭力,來自何方?
拉普蘭首府的驚喜
特殊教育的深層感動
為弱勢量身訂做的教育
俄國邊界的芬蘭城鎮
移民孩子的教育
俄羅斯與芬蘭的歷史課
妳說,芬蘭教育為什麼成功?
為了教育,回到芬蘭
美麗的雪城

第五章    教育的未來式
自重自愛的芬蘭人
未來教師需要的能力
教育系學生的全新評選法
要平等?還是菁英?
教育,芬蘭的新品牌
教育,讓世界前來取經
來芬蘭唸書,好嗎?
適合做執行長的民族
芬蘭,妳的前途似錦

後記
 

推薦序
 
沒有資優班的芬蘭,鼓勵人人從小練習做自己
廖雲章 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多年前,之華隨先生外派芬蘭,為了融入在地,她跟著孩子進入教育現場,體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化震撼:從一個信仰愛拚才會贏的台灣,來到不分班不考試的芬蘭。讓她不解的是,為什麼不考試、不排名的國家,居然能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主辦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評比中名列前茅?

  之華帶著專業文字工作者的敏銳與耐心,像個人類學家般,親身走入芬蘭教育現場做田野調查,她對這個北歐小國的教育書寫,風靡台灣教育圈。二○○八年出版的《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成為家長教師人手一本的暢銷書,當時服務於教育專業媒體的我也不例外。

  走訪數十所學校之後,她發現大家說的都差不多,有些校長老師甚至無法回答「妳們到底是怎麼教的?」這種簡單的問題。誠懇務實的校長老師告訴她:「就是回到教育的本質,我們沒有祕訣。」

  她不滿足於這樣「普通」的答案,再接再厲,獨自前往偏遠郊區、甚至深入北極圈的迷你學校訪談,期望得到不一樣的獨特觀點。這本書,就是她走遍芬蘭城市鄉村、深入極圈追尋教育現場的筆記。

  沒有資優班 城鄉學力差距世界最小

  跟著之華,彷彿身歷其境來到芬蘭的教室,發現這裡不只沒有資優班,也沒有教師評鑑,學校不評比、學生不排名。校長自豪:「我們的師資水準高,所有老師都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所有學校的設備都一樣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是需要不一樣的方法」。

  然而,這種強調平等的教育方式,對於資優生來說,會不會造成逆向歧視?校長老師口徑一致回答:「那些優秀的人自己心知肚明,身邊的人一定也知道,還需要特別表揚嗎?」

  同為小國、只有五百多萬人口的芬蘭,他們的教育理念很務實:我們人這麼少,所以一個都不能少!

  我認為芬蘭最傑出的不是世界第一的排名,而是世界最小的城鄉學力差距。

  芬蘭式的「一個都不能少」不是口號,落實在制度上:偏遠郊區學校學區幅員廣大,學生每天搭計程車上下學,由政府買單;因應學生人數少,採取混齡上課,由老師客製化教學;學校每日提供免費溫熱午餐、免費教科書供學生循環使用,確保學生不因家庭、身心條件的落差,而有學習障礙。芬蘭教育的核心是「確保無人落後」。

  重視母語鼓勵外語 語言是連結世界的工具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之華在書中展示了芬蘭小學生的課表,光是語言課就超出數學課許多堂,母語、官方語、第一外語、第二外語,之所以有這麼多語言課程,因為芬蘭人知道,外語是連結世界的工具,百年來身處強鄰之側,飽受侵略與壓迫,更讓芬蘭人從歷史記取教訓,從小就重視母語,他們更鼓勵移民後代學習母語,保有自身文化。

  這點讓我很有感觸,台灣教育部推行一○八課綱,將東南亞語言納入國小母語選修課,引發社會紛紛擾擾,許多批評者認為小孩連國語、英語都學不好,還要學母語,簡直多此一舉。可是,芬蘭教育卻提供高達四十多種語言課程,從制度上保障移民能保有自己的文化根源、語言與宗教,只要有三位學生有語言需求,學校就必須提供課程。

  芬蘭相信,只有自身的根扎得夠穩,移民才能有自信接受多元文化,面對族群融合的挑戰。國家願意花這麼多教育經費,補起各種社會條件的不足,因為他們瞭解,小國禁不起社會負面成本與割裂。看起來對移民很友善,其實是為了國家社會整體的長遠發展,芬蘭的務實很花錢,但非常有遠見。
 
  多年後重讀這本書,即使芬蘭已不再是PISA排名第一,亞洲國家在這十幾年來急起直追,搶進排名,然而,有些排名超前的國家出現一種矛盾的現象:考試成績很高、但孩子的學習意願低落且缺乏自信,而芬蘭孩子的表現持續保持在喜歡學習、成績也還不賴的情況。

  芬蘭是台灣的一面鏡子,同為自然條件不足的小國,我們可以從芬蘭的教育看到,教育是一場馬拉松,贏在起跑點不算真的贏,過程永遠比結果更重要。
 
引言

  芬蘭,對我而言,是一本寫不完的書。

  她開啟了我內心世界中,一扇又一扇的生命視窗,讓我學會了對自我探索的堅持與反芻,讓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同意義與價值,更讓我真正去翻開一頁一頁不同的社會、人文、教育、藝術、創作價值觀,以及生命歷程裡的得與失。

  一九九三年,我和新婚不久的先生,到了西非洲大國的一座超迷你小城,曾經以為,自己會在當地寫出一本「非洲也瘋狂」。

  但是,人生中的計畫總抵不過變化,自此之後的二十多年跨國搬遷,就像是忘了踩緊北極哈士基犬雪橇的煞車,被一群活蹦亂跳的極地犬,拉著不停向前奔馳,拖往不同的文化與國度。我的視野、心靈觸角與思維面向,也在不同的人文、國度、社會游移之中,漸次開闊。

  而計畫與變化的最大反差,就是書沒生出來,反倒升格成了兩個女兒的媽。

  她們都是我在非洲懷孕的,但也都是身懷六甲之際,飄洋過海,繞了地球一大圈才得以生下來。

  這些年來,女兒一路跟我們從非洲到美國夏威夷,再回到台灣,之後又再來到北歐,從美國的托兒所幼稚園、台灣的學前教育與小一、芬蘭的英式國際幼稚園、美式赫爾辛基國際學校,再到後來她們兩位一起經歷了四年多的芬蘭教育體系。

  我因著兩個孩子與搬遷生活,在因緣際會下開啟了自己對於不同文化、社會與教育的反思與心靈視野。

  住在北國六年期間,我不斷的四處走訪、對談,原本期待的是一個全球推崇的巨人身影,但卻發現芬蘭不過是眾多平凡的民族之一,她的子民和你我一樣,都會出現大小不同的錯誤。但她們卻能平平實實的從錯誤中學習不斷修改與更正,再想盡辦法穩穩的走好下一步。

  她的教育方針歷經多次轉型,教改、論辯是常態,但教育模式是從嚴格管控到自由開放,從百般規定到充分授權與信任;對老師和學生都一樣。

  過往的芬蘭教育,老師是權威,學生最好沉默是金;老師說,學生聽。

  過往的芬蘭英文課,曾經是大家跟著老師唸:This is a book. That is……

  過往的芬蘭教育,是十歲分流,把學生在小學沒畢業,就決定他們是繼續唸書,還是走向職訓。但今天,卻扎實的執行讓所有孩子全都納入基礎教育體制裡。

  芬蘭的教改,不是一路平順,也並非一蹴可幾的就達到今天舉世艷羨的高水準成就。但這個國家,有很強健、深厚、具公信力的研發機制,提供了很多實在、確切的統計與分析,讓師長和教育人員從中不斷去檢視、瞭解、討論,再憑藉他們總是「先有計劃再做事」的民族性格,以及「不求快」也不急著立竿見影的安穩心態,一步步踏實的執行出來。

  最重要的是她們的信念中,多了一份實事求是,以及重視真正的「平等」,城鄉無差距的教育資源平等,絕不強調「菁英」的受教權平等。這個「苦寒」北極圈小國所做到的「眾生平等」,讓我多次在走訪之中,動容、落淚……

  北歐的孩子,和你我的小孩相同,毫無差異的擁有所有人性中的各個面向;而所有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青澀成長歷程,也都一樣。

  唯一差別的是,整個社會和教育體制對於人的關懷、對於人的信任、對於人的尊重,以及對於人生到底是不是一場要贏在起跑點競賽的想法,是以更健康、更有人文思維的深度,去釐訂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教育「概念」的不同,造就出不同社會與文化的真正區隔。

  雖然,芬蘭人對於自己的社會與教育,也多有抱怨與批判。所有的爭執,總是希望能找出未來更好的道路,以及如何穩健邁向美好的未來。

  我知道,教育是「進行式」,所有的數據與統計都會隨時代的演進而不斷更新,所有的細微之處,也總會因著時間的流逝而隨之修正。但這一項進行式就如同個人的生命一樣,必須在變與不變之中,找到最重要、最值得珍視的精神與價值;而唯有回歸根本,才能檢驗價值與精神的可貴之處。

  芬蘭的教育成就,就是把所有的「根本」與「偶然」,一步一腳印的落實之後,所產生的種種「必然」。

  芬蘭教育體制真心把每個別人家的孩子,都珍視為自己的寶貝,去拉拔撫育、用心灌溉,給予時間、空間,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協助鼓勵養成學習動力、從不刻意強調菁英、資優、競爭、比較,從不要求學生和老師具備超人能耐,從不獎勵全勤與整齊劃一,而將人人視為有著喜怒哀樂的平凡人性,然後從人性的根本上,去尋思如何陪著他們健康、正常的走完成長中的教育。如此而已。

  這本書涵蓋的內容,以七歲至十六歲間的芬蘭基礎教育為主。畢竟,一切教育的基礎,與社會觀念的建立,來自人們小時候的習慣與思維養成、形塑。基礎教育絕對是個關鍵。

  撰寫過程中,我不斷提醒自己不能只以赫爾辛基看芬蘭,也不只是以自己兩個孩子在芬蘭的受教、成長經驗來談,而是描述芬蘭各地給我的多元感受與真實體會。

  藉著在真正走到、聽到、看到、談到之時,真摯觸動了我自己內在的心靈,才將記述、觀察與觀點寫下。

  期盼藉由這本書,與您一起分享這些年來我對於芬蘭教育的貼近觀察。希望透過我與芬蘭教育的對談,來與您對話。

  我相信,你我必然能激起不同角度思考的火花。而每個四處迸射的火花與思辯,都會是一種對你我人生、對所處社會、對教育本質的新認識與新希望。

  謝謝您來看這本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32
  2. 新書
    85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