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翻譯對話錄

英漢翻譯對話錄
定價:90
NT $ 78
  • 作者:葉子南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3-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62311
  • ISBN13:9787301062319
  • 裝訂:267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給人以新穎、親切的感覺。以娓娓動聽、通俗易懂的文風將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穿插交錯地編織起來,讓人像讀小說似地來學習翻譯,確實饒有興趣。本書有三個特點:1.采用對話體的形式,引人入勝;2.結合翻譯理論與實踐,實用性強;3.練習譯文多樣,評析中肯,富有啟發性。

葉子南,浙江紹興人。畢業於杭州大學外語系;後在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獲英語教學碩士學位。曾在杭州大學教授英漢翻譯課;現任教於美國加州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口譯筆譯學院。早年從事大量科技翻譯工作,近年來主要潛心於翻譯教學和翻譯理論,著有《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並常為《中國翻譯》雜志撰稿。
 

目錄

第一章 參透通天塔的玄機
第二章 沒有家園的譯文
第三章 譯者有多少自由?
第四章 詞典與翻譯
第五章 再談解包袱法
第六章 周旋在比哈的叢林中
第七章 銜接、連貫與互文
第八章 「視而不見」與「無中生有」
第九章 淺談視譯
第十章 補充翻譯練習及評論
附錄 回旋在語言之間?
談翻譯的兩難
 

葉子南的《英漢翻譯對話錄》給人以新穎、親切的感覺。這部作品以娓娓動聽、通俗易懂的文風將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穿插交錯地編織起來,讓人像讀小說似地來學習翻譯,確實饒有趣味。書中的許多段落都寫得十分出色,即使是枯燥的理論問題,例如第一章「參透通天塔的玄機」,讀來也令人感到津津有味,使哲理性的思考與技術性的翻譯程式能夠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此書雖用的是對話體,但是全書對內容的安排仍然脈絡清晰、次序井然,可以說翻譯技巧的重要方面都討論到了。作者不僅對具體的翻譯技巧的難點與要點有盡可能詳細的講解,並且在每段譯文的后面,還有作者的相當中肯的譯文評析文字。此外,這本書還有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特點,就是同一段原文所給出的翻譯參考譯文往往有若干種,並且將同學的、老師的譯文統統列出,以資讀者比較、品味、揣摩,這樣做,使學生和老師、譯者與讀者之間的共同參與行為得到了強調,很有創意,也很有實用性。

然而,這篇序言想要進一步談的,卻是想從子南的對話體著作生發開去,借題發揮一下由對話體著作形式引發的若干理論思考,這也許對讀者不無裨益。

古代社會的知識和對話這種形式可能關系最大,要學到新知識,就必須開口問。學問,學問,學和問因此作為一個漢語詞緊緊地粘在了一起。不懂就問,最合人的天性。就連孔聖人這樣的大學問家也頗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自許。「子入太廟,每事問」。問,門中藏口,口啟則門張,問即開啟學問之門也。問而有答,遂成對話,所以最古老的學問多半和對話有緣。東方數以萬卷的佛教經典文獻,多半是對話錄,儒家的經典文獻如《論語》和《孟子》,也是對話錄。西方何嘗不是如此,被稱為古希臘文化百科全書的柏拉圖著作中的大部分知識都是對話錄。全部的古希臘戲劇作品雖然未必總是與學問緊密聯系,但也是對話形式,這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現在鋪陳在我面前的葉子南的新著稿也叫《英漢翻譯對話錄》,這似在讓我重新回味闊別已久的對話體著作的魅力。近代以降,對話體形式在諸學科中已不多見,但尚偶有染指者,而在翻譯界,卻鮮有夙例。我想,這是子南這部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著作給我的第一感觸。

然而懷疑對話體形式對於翻譯題材是否適用性者卻大有人在。子南在自序中也說:「好心的朋友勸我不要采用這種形式,因為對話太大眾化,算不上學術著作。」朋友的規勸確乎出於好意,也並非沒有道理。但在我看來,既然人類最初的學術著作頗多借助對話形式者,今日有學者願繼踵前賢,使文體百花之一種不必因西式規范化大潮而枯萎於文苑,也是值得鼓勵的事情。至於學術二字,主要應該看著作中的具體內容與陳述,與文體關系不大。現代人學會了以形式來張煌內容。有時一本價值平庸之作,雖無所創建,然而書目海涌,注釋山積,再綴以燙金封面,插照封底,精裝皮,銅版紙,也可把。堆敗絮包裝得珠光寶氣、光彩照人。誠然,學術研究申彰規范畢竟無可厚非,但若因為發現規范本身可以作為一種學術價值的形式符號,便趁機玩這種把戲以騙取讀者的信任,甚至把主要精力都發泄在這種表面形式上,使其著述的形式含量大大超過了內容含量,所謂三分內容、七分形式,這就使規范不僅變成了陷阱,而且變成了罪惡。在邏輯上,規范行為的進一步延伸,必定要走向量化,一量過度,則字數的多寡,論文的篇數,頭銜的大小,乃至科研經費的殷實與否,洋水喝得飽滿與否,竟然全都成了學術成就大小的標志。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