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以觀察入微的筆觸,逐一分析了美、英、法、德、意以及亞洲各國的文化傳統及其經濟活動特色,詳盡而細密地考察了社會信任度在各國經濟生活上的角色,讀者可以從中清楚地了解文化對經濟發展的真正重要性。對於那些想了解經濟,而又能體會經濟乃是大社會文化之一環的人來說,本書是一個全新的經濟學研究方向。

福山系日本裔美國學者。1952年生於芝加哥。先後獲得康奈爾大學古典學碩士學位和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曾任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伯納德・舒爾茲講座教授。現任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南希・赫斯特講座教授。1992年出版《歷史的終結和最後的人》提出「歷史終結」立刻在學界激起軒然大波,引致後現代哲學巨擘德里達親自出馬與之辯難,書被翻譯成20余國文字,並獲得洛杉磯時代書評大獎和意大利Premio Capri書評獎。1995年出版《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再次於世界發行並暢銷。其最新著作是1999年出版的《大分裂: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的重建》。
 

目錄

第一部分 信任的理念
論歷史始終的人類處境
百分之二十的解釋
規模和信任
是非善惡
社會品德
與世界共舞的藝術
第二部分 低信任度社會與矛盾的家庭價值觀
建立社群組織的道路
一盤散沙
華人家庭結構與企業模式
意大利的儒教成分
法國:面對面的關系
韓國:骨子里的中國式企業
第三部分 高信任度社會以及非營利性社群性的挑戰
無磨擦經濟
堅如磐石
兒子與陌生人
終身聘用
金融集團
德國巨人
韋伯與泰勒
團隊中的信任
局內人和局外人
高信任的工作場所
第四部分 美國社會與信仰危機
蒼鷹孤影?
嚴格墨守成規者
美國的黑人和亞裔人
消失的中間組織
第五部分 增加信任
後發展者
重返規模
奇跡頻出
社會重建結束之後
凈化經濟生活
 

信任是社會生活的基礎。沒有一個人不懂得什麽是信沒有一個社會不強調和褒獎信任。《論語》中「信」現了38次,頻次雖低於仁(109次)、禮(74次),於描述品德的多數詞匯,如善(36次)、義(24次)、、敬(21次)、勇(16次)、恥(16次),等等。經》中trust和conficence也出現幾十次之多。

與社會生活和文化典籍不相匹配的是,學術中的信任姍姍來遲。追溯源流是學術研究的傳統。而這一傳統極端便是穿鑿附會、生拉硬扯。像信任這樣的事物自倫理道德、社會秩序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嚴格地絕大多數古典學者的著述與信任研究沒有直接的關齊美爾是異數,是稀有動物。他是多種現代社會學理派——沖突理論、交換理論、符號互動理論的前驅,他也是信任研究的開啟者。他說:「沒有人們相互間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會本身將瓦解。幾乎沒有一種關系是完全建立在對他人的確切了解之上的。如果信任不能像理性證據或親自觀察一樣,或更為強有力,幾乎一切關系都不能持久┅┅現代生活在遠比通常了解得更大程度上建立在對他人的誠實的信任之上。」

可惜的是自齊美爾去世後,信任的研究幾乎被遺忘,半個世紀後才猛然甦醒。以多依奇(M.Deutsch)為代表的一批心理學家自50年代始以心理學實驗的方法信任研究。70年代時,信任的概念被主流經濟學家接受。阿羅提出,信任是經濟交換的潤滑劑,並認為世界上很多經濟落後的現象可以從缺少相互信任來解釋。赫希則提出,信任是很多經濟交易所必須的公共品德。這些思想最終被概括為「社會資本」。

社會學家終於撿起他們的前輩齊美爾的話頭。德國社會學家盧曼在其1979年所著《信任與權利》中提出,信任是簡化復雜的機制之一。這一簡潔的思想為現代信任研究打下了基石。信任是1984年以色列社會學家愛森斯塔德在《保護人、被保護人與朋友》一書中提出「信任結構」的重要概念。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1991年提出傳統社會中的人格信任與現代社會中的系統信任的概念。

至20世紀最後10年,信任研究一下子成了熱門,著作層出不窮。1995年福山的《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出版。這部著作不但沒有被眾多的信任研究的著作湮沒,而且成為信任研究中最暢銷的作品,贏得了讀書界對信任問題的前所未有的矚目。

福山系日本裔美國學者。1952年生於芝加哥。先後獲得康奈爾大學古典學碩士學位和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1979~1980年擔任蘭德公司政治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81~1982年任美國國務院政治計划干事,同期擔任埃以談判美國代表團成員。1983~1989,1995~1996年,又兩度擔任蘭德公司研究員。曾任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伯納德『舒爾茲講座教授。現任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南希『赫斯特講座教授。1992年出版《歷史的終結和最後的人》,該書成為暢銷書,被翻譯成20余國文字,獲得洛杉磯時代書評大獎和意大利PremioC印ri書評獎。1995年出版《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再次暢銷,被翻譯成20余國文字。其最新著作是1999年出版的《大分裂:人類的本性和社會秩序的重建》。目前正在寫作關於生物技術的政治後果的著作,預計將在2002年出版。

1996年底我讀到了福山的《信任》,我為該書撰寫的書評發表在《讀書》1997年11期上。我應該算是國內最早閱讀《信任》原著者之一。且我自己在閱讀此書以前已經開始了信任研究,日後完成了自己的《信任論》。但是我一向認為理解總是帶有很大的主觀成分。我之所以願意為讀者作一番導游,在於這本書感動了我。而我所評述之處,必然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但又因為我與漢語讀者的共同的文化背景,或許我們在關注點上有略同之處。概言之,福山的《信任》所以引人注目,在於三點。其一,將信任問題同時下的熱點——經濟繁榮結合討論,並將前者視為造就後者的原因之一。其二,以比較文化的視角研究信任,比較文化的著作太多了,研究信任的著作也不少,但結合二者尚屬新意。其三是他批判的鋒芒,容我們慢慢說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