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莫里茨·蓋格爾於1880年生於德國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從他的學術生活來看,他上大學時最初學習心理學,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他逐漸對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產生了興趣,因此而轉向研究哲學。在此期間。他認識了著名心理學美學家特奧多爾·利普斯,成為後者的學生和密友,在學術思想上深受後者影響,他在這部著作中屢屢提及利普斯及其理論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蓋格爾於1908年開始在慕尼黑大學任教;在認識了埃德蒙德·胡塞爾以後,他開始研究現象學,後來又專門研究現象學美學。1913年,他開始和胡塞爾一道主持《哲學與現象研究年鑒》的編緝出版工作,同時發表了《審美享受的現象學》一文,奠定了他作為現象學美學創始人的地位;此後,蓋格爾便與他學術上的密友馬克斯·舍勒、亞歷山大-普凡德爾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現象學團體,這就是著名的慕尼黑學派。他們不再只強調方法論方面的那些細節末節,而把主要精力放到那些實質性的價值及其個人實現上。因此,把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方法堅持下來的正是這個慕尼黑學派。

從1909年起,蓋格爾就在大學里開辦著名的美學講座,他的講座生動形象、坦率質朴,代表了當時審美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以致於把沃爾夫林的追隨者和那些研究哲學、藝術史、文學史的大學生都吸了過來。這里需要突出強調的是,本來現象學方面的學術著作(當然也包括現象學美學的學術著作)大多以深奧艱澀著稱,但是,由於蓋格爾既是一個富有獨創性的思想家,同時又是一位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出色師長,所以,抽象的理論、枯燥的概念在他這里獲得了勃勃生機,變得生動活潑、富有詩意了,這正是這部《藝術的意味》最突出的特色。

本書是德國著名現象學哲學家莫里茨·蓋格的一部重要的美學著述。作者從現象學的基本方法出發,深入分析了藝術以及藝術作品內在意蘊的形而上的基礎。作者以此書而使西方現代現象學哲學同美學相結合,使現代西方美學始離作品及其創作者陳述的范疇,使藝術及作品進入到純粹意義的心理—精神現象的范疇之中,開辟出美學又一論閾。
 

目錄

第一編 科學背景
第一章 現象學美學
第二章 美學的實質內容
第三章 事實與價值
第二編 審美經驗
第四章 表層藝術效果和深層藝術效果
第五章 快樂與享受
第六章 內在的專注和外在的專注
第七章 審美判斷
第三編 審美價值與人類存在
第八章 藝術的精神意味
第九章 各種價值的位置
第十章 審美意味的本質
第十一章 審美判斷
 

社會的發展,科學的昌明,思想的進步,永遠需要某種有着豐富養料的環境。這種環境在所有有理智而又不乏靈氣的人們心中,首先便是豐富的思想材料的累積。近代中國,自十九世紀中期以降,許多學者為此傾力於西方典籍的傳譯,成績斐然,功不可沒。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西方學者研究現代社會諸多問題的新作迭出,這些新作對於當今中國廣大讀者,顯然具有重大的啟示和借鑒意義。因此,翻譯出版現代西方思想名著,尚有許多工作可做。

如同讀者所知,現代西方思想不僅源流學派異彩紛呈。而且顯示出深層轉變而日益走向綜合發展的趨勢;同時,這一令人捉摸難定的趨勢,又隱約顯示出深遠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以及學理的傳承相繼。「現代西方思想文庫」的創設,恰好立意在接續先賢傳譯西方思想經典的偉業,為我們的思想界、學術界理解和借鑒現代西方思想的精華,提供基本的養料或食糧,以期看到我們思想界、學術界在荊棘與鮮花並見的求索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現代西方思想文庫」選譯的著作,在力求反映現代西方思想學術的獨創性與思維深邃性的同時,尤其注重思想的全面性及其內涵的啟迪價值。現代西方的思想佳作,無論是哲學社會科學還是廣義人文科學,無論是既已成為主流學派的名家大作,還是依然在支流思潮中涌動強勁的新秀新作,無論是以思想觀念的獨創性而特立獨行於人類思想史的「義理之學」,還是將研究方法的更新變換納入漫漫思想長河的「考據之學」,凡此種種無不在搜羅之列。我們的譯介,尤其倡導嚴謹求實的學風,以研究探索性翻譯為譯事所追求的目標;「勿以譯為訛為托言」,應當成為我們以及我們的譯者們的座右銘。

「現代西方思想文庫」既是一項恢宏繁復的工作,也是一份至為艱巨且任重道遠的事業。在這項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在此項事業發展的旅途上,我們首先應當由衷地感謝那些關注這一文庫的讀者們。同樣,我們也要感謝那些為我們提供了養料或食糧的思想家們以及把這些材料傳譯過來的人們。最后,我們還要感謝那些在我們的期盼中將會扶助並參與到此項事業中的人們。

謹此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