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凈土宗通史

中國凈土宗通史
定價:264
NT $ 230
  • 作者:陳揚炯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439560
  • ISBN13:9787806439562
  • 裝訂:542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後,產生了許多中國本土化的成果,凈土宗是其最重要的成果。凈土宗博采佛教經論,而且大量吸收道家、儒家經論以及中國民間信仰,其影響是任何佛教其他派別無法相比的。在中國佛教各宗里,凈土宗哲理最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便是修行的內容,最簡便易行。因此,到明清之時,佛門已是凈土一家之天下,凈土宗完全深入於民間,形成「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局面。

本書描述了凈土信仰、彌陀信仰發展而為凈土宗的歷史進程,通過對一些重要的凈土宗經典、文獻、凈土宗人物及其思想特點的敘述,全面展示了淵源於印度的凈土思想深入於中國民間、成為中國民眾的宗教砥柱、蔚然成為凈土宗的宏闊圖景。
 

目錄

作者的話
序言
第一章 凈土宗之淵源
第一節 本生故事與本願
一、本生故事的產生
二、本生故事的新特質
三、本原的出現
第二節 多種凈土
一、阿佛凈土
二、彌勒菩薩凈土
三、文殊菩薩凈土
四、藥師佛凈土
五、唯心凈土
第三節 阿彌陀佛凈土
一、阿彌陀佛之出世
二、四十八願
三、彌陀凈土依正庄嚴
四、一佛二菩薩身相
五、念佛方法
六、凈土思想之高峰
七、古代最美妙的理想世界
第二章 凈土宗之醞釀
第一節 求生西方的慧遠
一、慧遠以前的彌陀信仰
二、慧遠的和平
三、慧遠的彌陀信仰
四、關於「蓮社」
五、對慧遠彌陀信仰的評價
第二節 凈土宗初祖曇鸞
一、曇鸞的生平
二、曇鸞的凈土學說
三、曇鸞在凈土宗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彌勒信仰的興衰
第一節 彌勒信仰之傳播
一、道安的彌勒信仰
二、彌勒信仰興盛一時
第二節 彌勒信仰之衰落
一、北朝彌勒信徒的暴動
二、隋代彌勒教謀反
三、玄奘堅持彌勒信仰
四、武則天自稱彌勒下生
五、唐玄宗禁斷彌勒教與武宗廢佛
第三節 從彌勒教到白蓮教
一、大肚彌勒教的出現
二、白蓮教之醞釀與演變
第四章 凈土宗之成熟
第一節 凈土信仰諸異說
一、地論學者隋慧遠
二、天台宗智(豈頁)
三、三論元匠吉藏
四、百疏論主窺基
第二節 承上啟下的道綽
一、道綽的生平
二、聖道凈土二門
三、凈土是報非化
四、彌陀凈土殊勝
五、十念成就別時意
六、三界輪回無窮時
七、往生方法
第三節 集其大成的善導
一、善導的生平
二、「善惡凡夫同沾九品」
三、彌陀凈土為報土
四、不可信用菩薩不相應教
五、要門即二善
六、安心起行與作業
七、「閻羅遣使牽將去」
八、凈土儀軌
第五章 凈土三流
第六章 諸宗歸凈土
第七章 凈土宗的衰落
第八章 日本的凈土教
附錄
 

凈土宗是佛教的一個派別,指的是信仰阿彌陀佛、稱念其名號以求死后往生其西方凈土者。籠統地以為凈土宗指凈土信仰是不確切的。因為信仰彌勒菩薩,通過修行願求死后往生其兜率凈土者,也是凈土信仰,南北朝時十分興盛,其勢力超過彌陀信仰,隋唐以后逐漸衰落下來,但在民間秘密流傳,元代以后演變為白蓮教,多次發動武裝起義,是中國后期封建社會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隋唐時期,彌陀信仰才成為凈土信仰的主流,名為「凈土宗」,然后普及於佛門,深入於民間,以至明清時期形成「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局面,成為中國民眾的宗教砥柱。其影響之大,為任何一種宗教信仰所望塵莫及。所以,談凈土宗史,應該說明「凈土宗」專指的是彌陀信仰。

凈土思潮淵源於印度。部派佛教后期,佛陀被逐漸神化,產生了眾多的本生故事。大乘佛教興起時,從本生故事中演化出「自利利他」的本願思想,激盪的本願思想匯成了凈土思潮。彌陀凈土在這股思潮中涌現出來,為這股思潮的總結和高峰,在古代所描繪的出世間或世間的理想社會中,最為精彩。不過,凈土思潮在印度影響不大,彌陀凈土信仰卻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蔚然而成凈土宗。

彌陀類經典在后漢時就已傳入中國。一百多年后的西晉、后秦時傳入彌勒類經典。南北朝時,彌陀信仰與彌勒信仰一並流行,彌勒信仰勢力較大,彌陀信仰也日益興盛。見於記載的最早的彌陀信仰者是西晉的闕公則和衛士度,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隨后,弘揚彌陀信仰的名僧有東晉的慧遠及東魏的曇鸞。后來的凈土宗人追溯祖師,宋代的宗曉、志磐等以慧遠為初祖,而日本的凈土宗及凈土真宗則以曇鸞為中國凈土宗的初祖。慧遠在中國佛教史上是開創佛學中國化道路的人物,但凈土信仰的水平一般化。曇鸞創二道二力說,為凈土宗提供了判教的依據;論述往生凈土可以成佛,敞開了凈土大門;以稱名念佛為重,簡化了修行方法,從而把印度的彌陀信仰改造為中國的凈土學說,實為凈土宗的奠基者。

隋唐時期,佛教的中國化過程大體完成,中國佛教各個宗派相繼建立,凈土宗也是在這個時期成為「宗」而與其他宗派並列的。隋代,攝論學者凈影慧遠、天台宗智頡以及唐初的三論宗吉藏、法相宗窺基等,紛紛弘揚彌陀信仰,使彌陀信仰的影響迅速擴大。但他們或以彌陀凈土為化土,或認為凡夫只能入事凈土,或以為彌陀凈土在三界之內,或以為彌陀凈土同時是穢土,或以觀想念佛為重,如此等等,不符合彌陀信仰民眾化的主旨。道綽繼承並發展曇鸞的學說,批判了以上諸說。善導接着批判以上諸說,並在曇鸞、道綽的基礎上建立起完備的凈土理論及儀軌,使凈土宗具有真正的宗教形態,被公認為凈土宗的實際創立者。不過,凈土宗只是學派意義上而不是宗派意義上的「宗」,即「寓宗」。它始終沒有自己的組織和法嗣相傳的制度。

善導之后,凈土宗分化為三流,即:專稱佛名的少康流、重悟解的慧遠流及教禪戒凈兼修的慈愍流。歷來認為,慧遠流以吸引上根者為主,慈憨流以吸引中根者為主,少康流以吸引下根者為主。顯然,少康流是凈土宗的基礎。

唐武宗滅佛,佛教一蹶不振,只有禪宗及凈土宗因其簡便易行而流傳,其他各宗都處於頹勢或衰落了。宋代,禪凈合流,帶動了天台宗、華一宗、法相宗、律宗同歸凈土,凈土宗由此普及於佛門。明清之時,可以說佛門已是凈土一家之天下。如同印度的密教取代大乘佛教一樣,中國的凈土宗取代大乘佛教的態勢已經形成,只不過明清以來中國佛教的頹勢無法挽回,這種取代的態勢只是態勢而未能實現。

諸宗歸於凈土的局面,其結果必然是諸宗各以自己的觀點來解釋凈土,使慧遠流重悟解的勢力大增,他們的共同點是把彌陀凈土解釋成唯心凈土。於是,彌陀凈土在心內還是在西方過十萬億佛土處的問題,成為宋代以來凈土宗議論的焦點。回答五花八門,能自圓其說的不多,更談不上真正的解決。其實,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說是信仰問題。要從信仰上解決,還得回到善導那里去。善導根據曇鸞的主張,認為阿彌陀佛及其凈土既在心內又在心外,既是主觀的同時又是客觀的,是主客觀的統一。應該指出,盡管表面上凈土唯心還是在西方的問題上沸沸揚揚爭議了八九百年,實際上體現善導凈土理論民眾化特質的少康流卻始終是凈土宗的主流,他們虔誠地口稱佛名,求生凈土,不去理會這些爭議。

凈土宗傳入日本后,形成日本凈土宗、凈土真宗、時宗、融通念佛宗等。他們發展了中國凈土理論,各具特色。其中的凈土真宗,把中國凈土宗的民眾化特質發揮到極致,尤其引人注目。

在中國佛教各宗里,凈土宗哲理最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便是修行的內容,最簡便易行。但是,如果由此以為凈土宗沒有任何哲理,這便是不了解凈土宗了。佛教號稱八萬四千法門,無論哪個法門都需要經歷多年以至多劫的艱苦修行才能得道,惟獨凈土法門僅需念佛即可仰仗佛力往生獲得解脫以至成佛,故稱之為「易行道」,而以其他一切法門為「難行道」。中國凈土宗又進一步專修念佛中的稱名念佛,認為只要口稱「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即可滅八十億劫生死大罪,死后彌陀接引往生極樂,稱為易行道中的「易行法」。代價極小,利益卻無窮,世間有此便宜嗎?這是任何人不能不懷疑的,所以,《阿彌陀經》說這是「一切世間難行之法」。比如:有人認為,佛教追求的是無生,凈土宗卻講凈土往生,違背佛理;有人認為,凈土共夾就在心內,白性便是彌陀;有人認為,西方雖有凈土,卻是時有時無的化土而非報土;有人認為聖賢能入報土,凡夫不能入;有人認為彌陀凈土有凈有穢,在三界內而不在三界外;有人認為,念佛往生是別時意而不是此世便能往生;有人認為,念佛往生不合第三階時機;有人認為,犯五逆或誹謗罪者不得往生,等等。凈土宗就是在解釋種種懷疑、糾正種種別解、批駁種種攻擊中發展的。凈土宗的高僧大德,如曇鸞、道綽、善導、慧日、法照、懷感、飛錫、延壽、襪宏、智旭、印光等,都是他們所處時代的學者、思想家。他們悲天憫人,胸懷博大,學問淵深,才華橫溢,創建或豐富了凈土宗的教義,充分發揮他力的作用,把難信之法變為廣大民眾深信之法。其內容不僅博采佛教經論,而且旁采道家儒家經論以及民間信仰;不但運用佛家中觀學派及瑜伽行派的基本哲學理論,而且吸收了中國佛教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三論宗、律宗、密宗的教義及行儀。從其論述內容之廣泛而言,勝過中國佛教的任何一宗。惟其如此博大深刻,才探索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這種簡易修行之法,論證了「八萬四千法藏,六字全收」、「四字洪名,萬德具備」的道理,贏得了信眾,風行於天下。王安石有詩道:「看似平常實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用這兩句詩來形容凈土宗稱名念佛,再合適不過了。簡單由不簡單而來,如果只看到簡單這一面,看不到簡單背后的不簡單,那就不夠全面了。

凈土宗史中存在不少待研究的問題,這部通史只不過勾畫了一個輪廓,整理了一些資料而已。敘述不當,掛一漏萬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