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傳統的詮釋與詮釋學的傳統;孟學詮釋史中的一般方法論問題;禮的宗教胎記等。
儒家是希望通過「以德服人」的「王道」來實現其「內聖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並不為戰國時君所重,倒是與儒家相異趣的法家大行其道,並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視若虎狼的秦國統一了天下。秦代並不絕對排斥儒家,但就主流而言,通過「力治」而獲成功的秦王朝,並不真正相信儒家的「德治」論,所奉行的是「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治國之策。其高壓專制,導致民怨沸騰,「二世而亡」。這種由行「力治」而興,復由行「法治」而亡的現實教訓,迫使繼之而起的統治者和知識者都必須另擇治國之策。漢高祖劉邦從馬上得天下。他由鄙薄儒學,到接受陸賈以《詩》、《書》治天下的建議,又親幸曲阜以太牢祀孔子,這預示儒學將興。惠帝廢除秦代「挾書」之令,使儒學典籍傳播和儒家文化教育合法化。武帝經過與董仲舒的三次「對策」,更從法典意義上確立了儒學的「獨尊」地位:「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