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科學史系列」是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和遼寧教育出版社共同策划的合作項目,旨在收錄科學史學科的優秀研究成果,推動學術發展。
《明清測天儀器之歐化》為項目之一。
在十七、十八世紀,湯若望、羅雅谷、南懷仁等歐洲傳教上先後到明清兩朝的欽天監工作,將歐洲天文學和儀器技術介紹給中國人。傳教士和他們的中國合作者將歐洲的第谷式設計和中國的傳統制造技術結合起來,為北京現象台主持設計制造了若干種儀器,使中國皇家天文儀器歐化。這些儀器在中國儀器史上和中西科技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書為張柏春研究員的博上論文。作者描述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天文儀器知識傳入中國的過程、辨析了傳教上介紹和設計的儀器及相關的制造技術,評述了它們的歷史地位,分析了影響歐洲儀器技術東漸的若干因素。
-
最美的100個自然景觀(環球卷)(第3版)
$251 -
高光譜礦物定量反演模型及不確定性研究
$256 -
ArcGIS軟體與應用(第2版)
$414 -
測量學
$167 -
中國海洋經濟(2019年第1期 總第7期)
$534 -
恒星的故事
$256 -
引力波:愛因斯坦最後的禮物
$256 -
恒星的誕生與毀滅
$256 -
綜合自然地理學(第三版)
$324 -
觀天者說
$355 -
關於太陽與太陽系,我們還不知道的
$198 -
宇宙穿越之旅
$256 -
從巴黎到卡托維茲:全球氣候治理的統一和分裂
$339 -
眾包地理知識--志願式地理信息理論與實踐
$474 -
中國海洋戰略空間
$355 -
璀璨的銀河
$256 -
天體運行論(全新插圖版)
$355 -
哈勃空間望遠鏡:我們觀察宇宙的眼睛
$303 -
被遺忘的年代:氣候的外生衝擊與17世紀西歐社會變遷
$303 -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
$256

